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环丙沙星/壳聚糖植入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制备植入微球的工艺、确定调控微球缓释速率的途径.方法:以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CMC)作为缓释辅料,以环丙沙星(CPX)为模型药物通过乳化交联工艺制备CPX/CMC微球;应用扫描电镜等方法考察其理化特性;建立持续流动释放系统,检测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微球的理化特性受工艺条件如温度、离子强度、载药量比例量等因素影响;CPX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与微球交联度、粒径呈负相关,与载药量呈正相关,与酶的降解无关.结论:CMC可作为缓释微球辅料;乳化交联的制备工艺简单且稳定;微球的释放速率可控.CMC微球是一种良好的药物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2.
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对以羧甲基壳聚糖为载体的氟尿嘧啶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超声作用下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氟尿嘧啶羧甲基壳聚糖微球(Fu—CMCS-MS);光镜观察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分布;恒温振荡透析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Fu—CMCS-MS的药物释放,考察5种因素对微球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 超声作用下制得Fu—CMCS-MS成球性良好,粒径分布均匀,微球76.4%在1~3μm,平均粒径1.6μm。微球体外释药受投药方式、投药量、交联剂、释放介质和超声作用的影响显著,前期释药速率快,遵守溶胀控制机制,缓释后期释药缓慢,遵守扩散控制机制。结论 超声作用下以戊二醛乳化交联所制Fu—CMCS-MS在体外具有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局部植入抗菌药缓释微球防治术后局部感染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以羧甲基壳聚糖为缓释辅料,通过乳化交联工艺制备负荷盐酸环丙沙星的植入缓释微球;建立模拟体内释放环境的体外释放系统,评价微球体外释放特性和抑菌能力;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药物的体内释放特性;利用透射电镜和病理检查检测微球的体内降解和组织相容性.结果:羧甲基壳聚糖环丙沙星植入缓释微球在体外的释放达7 d以上;微球植入体内后局部药物浓度维持在金葡菌MIC90以上约10 d,无明显突释现象;微球植入动物体内后无局部感染和切口愈合不良;透射电镜和病理结果发现微球和组织之间无明显的炎性异物反应.结论:羧甲基壳聚糖环丙沙星植入缓释微球在体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释药行为,可用于植入体内防治局部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载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万古霉素(VAN)的多层海藻酸盐-壳聚糖缓释微球,探讨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乳化交联和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微球;正交实验设计考察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CaCl2)浓度、油水比及span80浓度对VEGF和VAN包封率(EE)和载药量(DL)的影响,以优化制备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多层微球的表面形貌和粒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检测海藻酸与壳聚糖的自组装情况;分别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VEGF和VAN的EE、DL和体外释放量并绘制累积释放曲线。结果:所制备微球呈黄褐色粉末状;SEM观察,微球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约为50μm。制备缓释微球时,海藻酸钠浓度为1.0 g·mL-1、CaCl2浓度为8 g·mL-1、油水比为3:1及span80浓度为2%时为最佳配方,VEGF和VAN的EE分别达49.63%和16.67%,体外累计释放时间分别为16.5和12.5d,释放量可达95%。结论:本研究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制备了粒径较小、EE较高、缓释效果较好的载VEGF/VAN多层海藻酸盐-壳聚糖缓释微球。  相似文献   

5.
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缓释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制备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缓释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三七总皂苷壳聚糖微球,以粒径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药速度为评价指标,考察处方因素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设计L9(34)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微球的平均粒径为(4.2±0.3)μm,包封率为(28.58±2.76)%(n=3),载药量为(17.15±1.65)%(n=3)。结论通过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缓释微球,其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且制备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苦参素缓释微球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微球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考察壳聚糖质量分数、苦参素与壳聚糖质量比、戊二醛用量和交联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壳聚糖质量分数2%、苦参素与壳聚糖质量比1∶1、戊二醛用量1 mL和交联时间2 h,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2.56%和41.98%。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苦参素缓释微球的制备工艺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负载盐酸吗啡的壳聚糖微球并考察初始吗啡量和不同交联剂用量对微球载药量、包封率、体外缓释性能的影响。方法相对分子质量50000,脱乙酰度大于或等于90%的壳聚糖100mg,分别加入盐酸吗啡20、30、40、50mg溶于2%的乙酸制成20mg/ml的吗啡壳聚糖乙酸溶液作为水相,缓慢加入到15ml含0.75ml司盘80的大豆油中电动搅拌700r/min,温度35℃,乳化时间1.5小时。乳化完成后以微量注射泵缓慢滴入10mg/ml的三聚磷酸钠溶液进行交联,壳聚糖与三聚磷酸钠质量比分别为5∶1、7∶1、9∶1,交联时间2h。丙酮、无水乙醇去油干燥测定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曲线。结果微球载药量随初始吗啡量的增加而增加,包封率随初始吗啡量的增加而减小,交联剂用量越大缓释作用越明显。结论制备的吗啡-壳聚糖缓释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脱乙酰壳聚糖为药物载体,制备了葛根素壳聚糖微球,考察葛根素壳聚糖微球在体外药物释放特性。方法以液体石蜡为油相,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葛根素壳聚糖微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的含量。结果制备的葛根素壳聚糖微球形态圆整,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9.56μm ,葛根素包封率为72.20%,平均载药量为17.82%。结论体外药物释放结果显示: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葛根素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杠板归缓释栓剂并研究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甘油明胶为栓剂基质,用乳化法制备杠板归缓释微球,将微球加入栓剂基质中制成缓释栓剂,并检测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完成杠板归缓释栓剂的制备,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制得的杠板归缓释栓剂体外缓释效果明显,释药行为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杠板归缓释栓剂处方简单,缓释效果明显,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0.
复合bFGF缓释微球的制备与性能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锐  黄沙  金岩  吴红  姜玲  刘涛 《医学争鸣》2005,26(23):2119-2121
目的:制备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各项性能,为进一步应用于组织工程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的缓释微球,测定微球形态、粒径、载药率和包裹率等,并采用ELISA法考察其体外bFGF的缓释效能.结果: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2.4±3.6)μm;平均载药率为0.24%,平均包裹率为96.82%.d 1体外释放28.23%,2~5 d时累积释放率达到57.19%,d 7时释放减慢且累计浓度为93.94%.结论:复合bF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性能优良;可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活性bFGF,与组织工程支架的结合应用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一种包载普伐他汀钠,以获得长效释放的载药微球。方法以京尼平为交联剂制备载普伐他汀钠的壳聚糖微
球,考察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油相水相比、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对壳聚糖微球形成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形貌,测
定微球的包封率以及不同pH条件下的溶胀度,并考察了普伐他汀钠的体外累积释药情况。结果载普伐他汀钠药微球体外释
放时间长达31 d以上,反应条件不同,药物释放速度不同,普伐他汀的包封率可达54.7%。最佳制备条件为:壳聚糖的粘度为
200~400 mPa.s,油水比10∶1,搅拌速度850 r/min,温度40 ℃。结论京尼平交联载普伐他汀钠的壳聚糖微球具有较好的长效缓
释能力,并且可通过调节交联时间控制其对药物的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叶酸偶联壳聚糖载羟基喜树碱纳米药物制剂(FA-NPs)的体外释药性能。方法:按照浆-反向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模拟释放实验,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释放量,观察FA-NPs的体外释药性能。分别考察不同释放介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pH7.4的PBS)、搅拌速度(50、75和100r/min)和载药纳米粒的粒径(604、250和190nm)条件下FA-NPs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与pH7.4的PBS条件下的药物释放速率比较,FA-NPs在人工胃液中药物释放速率加快,在人工肠液中减慢,但在3种释放介质中均表现为先快速释放后缓慢释放的现象。在75和100r/min搅拌速度下FA-NPs具有相似的释药曲线,50r/min搅拌速度条件下FA-NPs的累积释放量较前两者降低。随着纳米粒粒径的增大,FA-NPs药物释放速率减慢。250nm粒径的FA-NPs在pH7.4的PBS中的累积释放时间超过40h,符合药物释放Higuchi方程:Q=0.0908t1/2+0.0324(R2=0.9844)。结论:FA-NPs体外表现出明显的先快速后缓慢释药现象,符合临床用药目的;药物的释放受释放介质、粒径大小和对释放介质的搅拌速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为载体构建载有骨保护素(OPG)的微球,筛选出缓释效果最佳的制备条件,并研究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方法 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以不同的搅拌速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LGA浓度制备OPG-PLGA微球并测定其载药量和包封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释放介质考察载药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以PLGA聚合物浓度400 mg/ml、搅拌速度400 r/min、PVA浓度2%为条件制备的载药微球具有最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6.21×10-和75.10%,体外释药试验显示微球持续释放时间达到30 d,具有良好缓释效果.结论 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OPG-PLGA微球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同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为用于拔牙位点保存术的缓释药物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吉非替尼为模型药物,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研究制备吉非替尼PLGA缓释微球。方法:选择O/W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观察微球形貌;差式扫描量热法验证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形成;考察吉非替尼PLGA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差式扫描量热法结果表明,吉非替尼与PLGA分子间作用力发生变化,以分子形式均匀分散在载体中。吉非替尼PLGA微球呈白色球形颗粒,表面平整,平均粒径为(10.35±0.32)μm,包封率为(88.44±1.26)%,载药率为(10.00±0.23)%;体外释药符合零级释放方程Q=0.769t-1.800 9,r2=0.980 8。结论:吉非替尼PLGA微球制备工艺稳定,在体外缓慢释放药物达5 d以上,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以纳米银为模型药物的羧甲基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球,探索载药纳米微球的制备条件对粒径、包封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三聚磷酸钠为交联剂,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载药纳米微球,测量药物的包封率及粒径。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制剂中纳米银释放情况。结果: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制备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是羧甲基壳聚糖浓度4.2 mg/mL,滴速为5 s/滴,纳米银投药量为20 mg(500 μL)。在此条件下进行实验,制备出的载药纳米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14.1 nm,多分散系数0.204,包封率61.67%。8 h内累计释放量达80%以上,方程拟合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稳定,可制备出包封率高、粒径适宜的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纳米微球。  相似文献   

16.
重组双功能水蛭素PLGA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①建立RGD-Hirudin微球制备工艺;②建立缓释微球制剂中药物活性、含量的测定方法;③分析微球制备工艺中的各个关键参数对微球质量的各个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聚乙烯醇(PVA)作为助乳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PLGA)作为微球的生物可降解载体,二氯甲烷作为有机溶剂,溶剂蒸发温度为室温,运用溶剂挥发法制备W/O/W的双乳微球制剂.在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中,考察内水相中水油比例对微球粒径以及收率的影响,助乳剂PVA浓度对微球外观以及微球的包封率和收率的影响,超声次数对微球成球率以及药物活性的影响,挥发搅拌速度对微球的成球率以及外观的影响,不同黏度的PLGA对微球的外观以及分散度的影响,NaCl浓度对微球的包封率、收率以及载药量的影响等.结果利用颗粒粒径系统(PSS)对所制备微球样品的分析得出,微球平均粒径81.38μm,适合作进一步体内研究.几批微球的载药量和收率都很高,分别为83.92%~96.3%和79.93%~95.05%;包封率为23.95%~65.13%.其中NaCl浓度、PVA浓度对微球包封率的影响比较明显.结论微球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微球释放率稳定,并且释放的重组双功能水蛭素(RGD-Hirudin)活性稳定性保持良好,体外释放实验得出其具有缓慢释放的效果,为进一步做动物体内实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制抗感染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药物缓释微球,为骨髓炎的治疗提供一新型的局部药物缓释系统(DDS)。方法 采用nano-HA为载药核心载体,外包裹生物相容性好且可降解的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共聚物/聚乙二醇(PHBV/PEG),承载硫酸庆大霉素(GM)制成nano-HA-PHBV/PEG—GM缓释微球,研究其结构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 微球具有明显缓释作用,90mg DDS体外释放实验显示第1天释放量为165.2μg/mL,其后下降并以较低水平稳定释放。维持有效释药时间在28d以上。结论 抗感染nano-HA药物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体外缓释作用,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Arsenic Trioxide (As2O3) has been used as atherapeutic agent and poison for more than 2400years .Because of its toxic and side effects ,it wasnot widely used in clinic for a long period. Re-cently ,it was confirmed that arsenic trioxide caninduce cytotoxicity and apoptosis in many cancercell lines . To reduce its toxic and raise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 we studied the preparation of arse-nic trioxide albumin microspheres ( As2O3-BSA-NS) and verify its release characteristicsin vitro.Ort…  相似文献   

19.
褪黑素载药缓释纳米粒体外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选取采用复合乳液 溶剂挥发技术制备成褪黑素载药缓释纳米粒并进行体外释放试验以考察其 特性。方法:模拟不同体液环境(pH=7.4,3.9,1.4),选取不同粒径的载药纳米粒(r<45.84nm,45.84nm72.67nm),采用恒温搅拌透析法(50r/min,75r/min,100r/min),测量其体外释药速率,统计分析其 释药特性。结果与结论:载药纳米粒的缓释性能与粒径呈负相关,释药速率可受pH环境影响,受机械搅动影响较 小。该褪黑素载药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特征,符合拟定的临床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