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敏  李娜  张云  马骢 《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1):16-18,32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不同血清学模式前S1抗原(pre-S1-Ag)、HBV~DNA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含量,结合血清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分析病毒性肝炎临床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94例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1-Ag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用荧光定量一聚合酶联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含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I,T和AST指标。结果HBsAg(+)、HBeAg(+)、HBcAb(+)模式的pre-S1-Ag检出率为79.4%,HBV—DNA检出率为97.1%,肝功能异常的为94.1%;HBsAg(+)、HBeAb(+)、HBcAb(+)模式的Pre-S1Ag检出率为52.4%,HBV—DNA检出率为83.3%,肝功能异常的为88.1%;在HBsAg(+)和HBcAb(+)模式中pre-S1-Ag检出率为33.3%,HBV—DNA检出率为66.7%,肝功能异常的为33.3%。结论HBV-DNA检测在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HBVpre—S1-Ag,但是HBVpre-S1-Ag检测成本低廉,与HBV—DNA的符合度较高,是对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乙型肝炎抗原、抗体及HBV-DNA联合pre-S1-Ag检测可以提高HBV的检出率,更能真实地反映出HBV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的关系,寻找乙肝检测更便捷的方法。方法 125例慢性乙肝患者分别使用PCR法测定HBV-DNA的含量,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前S1抗原。结果 125例样本中,检出乙型肝炎大三阳60例,检出乙型肝炎小三阳65例,在大三阳与小三阳中,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V-DNA的阳性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前S1抗原和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有很好的相关性,HBV前S1抗原持续阳性代表了疾病的慢性化,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肝硬化及肝癌。  相似文献   

3.
楼敏  王鋐  曾珍  白文林 《人民军医》2012,(7):626-62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确诊慢性乙型肝炎且血清HBV-DNA检测阳性184例,根据HBV-DNA检测结果分为两组:HBV-DNA<1×106 U/ml者78例为观察组;HBV-DNA≥1×106 U/ml者106例为对照组。均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12、24、48周复查血清HBV-DNA,EL1SA法检测HBV血清标记物。结果:观察组12、24、48周时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b转换率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随着服药时间延长,HBV-DNA转阴率逐渐提高;但病毒载量越高,阿德福韦酯的病毒抑制率越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4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载量,免疫透射比浊法及酶速率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ALT的水平。结果 CHB患者hs-CRP及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或P<0.05);不同HBV载量组间ALT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及ALT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均无相关性(r=0.137,r=0.211,P>0.05)。结论多数CHB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但其炎症程度与乙肝病毒复制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PCR法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HBV的感染情况及其与血清HBV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和血清中HBV。结果:PBMCsHBV-DNA检出率为69%(38例/55例),血清HBV-DNA检出蓄为36%(20例/55例),PBMCsHBV-DNA与血清HBV-DNA无一致性,P<0.05,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PBMCs检出率优于血清检出率,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PBMCs存在HBV-DNA。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e抗原的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13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e抗原的。结果前S1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为69.91%,e抗原与HBV-DNA的符合率为66.37%,前S1抗原与e抗原的合计阳性率为75.22%。结论前S1抗原、e抗原单独用于评价HBV在体内复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联合使用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0/CD28表达率与血清HBV-DNA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CD80与CD28表达率,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同时予以肝组织活检,观察病理组织炎症程度。结果(1)CHB患者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T细胞CD80表达率分别为(3.06±1.39)%、(4.55±0.68)%、(5.10±0.25)%,3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CD28表达率分别为(51.62±10.30)%、(37.18±4.89)%、(34.58±6.69)%,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CHB患者轻、中、重度炎症组血清HBV-DNA定量对数值(logarithm value,lg)分别为6.53±1.52、5.04±1.24与3.86±1.09。(3)CHB患者CD80表达率与HBV-DNA lg值呈负相关(r=-0.57,P<0.01);CD28与HBV-DNA lg值呈正相关(r=0.55,P<0.01)。结论外周血T细胞CD80/CD28表达率同CHB患者HBV血清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可用于检测HBV感染者清除HBV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乙肝病毒(HBV)核酸定量、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ALT、AST指标的监测,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拉米呋啶的疗效.方法:选择9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786例,服用拉米呋啶治疗药物(100 mg/d),对照组200例,未服用治疗药物,两组定期采血作HBV-DNA定量、HBV-M、肝功能检测.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391例HBV-DNA阴转(<104 cps/ml)(49.7%),对照组8例阴转(4%);治疗组786例ALT、AST异常者703例恢复正常(89.4%),对照组200例18例恢复正常(9.0%);治疗组HBeAg/Anti-HBe转换84例(19.2%),HBeAg阴转62例(14.2%).对照组5例HBeAg/Anti-HBe转换(4.2%).结论:拉米呋啶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降低ALT和AST,促进HBeAg / Anti-HBe 转换及HBeAg阴转.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定量分析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乙肝病毒(HBV)含量与血清标志组合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关系,并对干扰索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200例分为干扰素组(实验组)和不用干扰素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进行血清HBV-DNA定量,分析HBV—DNA水平与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和血清酶学(ALT、AST)的关系;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干扰素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6个月后评定两组疗效。结果:血清HBVDNA水平,大三阳病人较高,单纯HbeAb阳性病人较低;血清HBV-DNA随着拷贝数量的升高,其ALT和AST的异常率及平均值也随之增加;干扰素治疗低滴度HBVDNA的病人疗效较好。结论:采用FQ—PCR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定量分析,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唐宇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284-1286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探讨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DNA与前S1抗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对4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进行HBV-M、HBV-DNA、前S1抗原测定并分析。结果 451例肝硬化患者中,HBV感染率85.4%(385/451),HBsAg阳性率71.4%(322/451);在HBsAg阳性者,感染模式以HBeAg阴性多见,占75.5%(243/322);HBV-DNA和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2.3%(265/322)、63.4%(204/322);在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模式中,HBV-DNA、前S1抗原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8.7%,78.4%。HBV-DNA的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χ2=29.20,P〈0.05)。结论肝硬化的发生与HBV的感染密切相关,以HBeAg阴性多见;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DNA、前S1抗原可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与活动性程度,弥补HBV-M在肝硬化检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前S1抗原(PreS1Ag)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36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和PreS1Ag,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 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在110例HBV大三阳中,分别为86.4%和89.1%;在66例HBV小三阳中,分别为36.4%和40.9%;在37例HBsAg、HBcAb中,分别为32.4%和41.7%;在39例HBeAg、HBcAb阳性中,分别为15.4%和15.4%;在113例HBsAb阳性中,分别为5.3%和8.0%。HBeAg、PreS1Ag阳性率随不同载量HBV-DNA升高而增高,但PreS1Ag比HBeAg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 PreS1Ag和HBV-DNA一样都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敏感指标,虽然PreS1Ag和HBeAg都随HBV-DNA载量增加而升高,但PreS1Ag较HBeAg更能敏感,因此PreS1Ag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病毒聚合酶抗体(抗-HBp)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构建HBV反转录酶/DNA聚合酶(HBV-Pol)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QE30-Pol,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用间接ELISA法检测274例乙型肝炎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抗-HBp抗体,并与HBV-DNA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比较。结果成功将HBV-Pol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并在大肠埃希菌M15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以纯化的重组蛋白建立间接ELISA检测方法,在检测的27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HBsAg+/HBeAg+/抗HBc+,HBsAg+/抗HBe+/抗HBc+,HBsAg+/抗HBc+患者血清中的抗-HB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8%、57.9%和13.2%,平均阳性率58.8%,而正常人血清抗-HBp均为阴性。运用此法测得的血清抗-HBp阳性率和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359)。结论成功表达了HBV-Pol片段并且建立了血清抗-HBp抗体的检测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Pol抗体的血清学意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游媛  陈岚  肖鄂 《西南国防医药》2012,55(7):767-769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定量检测乙肝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CLIA法定量检测361例乙肝患者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水平,分析其与HBV-DNA水平、肝功能检测结果、临床分型的相关性。结果HBsAg、HBeAg与HBV-DNA定量呈正相关(r=0.6336,0.4032,P〈0.01),HBsAb、HBeAb、HBcAb与HBV.DNA定量呈负相关(r=-0.2582,-0.3864、-0.3568,P〈0.01);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与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HBsAg、HBeAg、抗-HBc含量在急性乙肝和亚急性重症乙肝患者中较慢性乙肝、慢性重型乙肝和肝硬化患者低(P〈0.05)。结论ECLIA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含量可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定量检测结果与肝功能异常无明显关联,但与临床分型相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9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一步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 对 98例慢性乙型肝炎并非乙醇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肝组织活检 ,并检测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V)含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 M)、血糖、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结果  6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 64 3 %) ,血糖升高 6例 ( 6 1%) ,高脂血症 15例 ( 15 3 %) ,HBeAg阳性 45例 ( 4 5 9%) ,抗 HBe阳性 5 3例 ( 5 4 1%) ,HBV DNA载量 :10 3~ 10 52 6例、10 5~ 10 715例、>10 719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5 0~ 12 0U/L 2 6例 ,<5 0U/L 6例 ,总胆红素 >17 1μmol/L 71例 ,<17 1μmol/L 2 7例。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较常见 ,可伴有糖及血脂的代谢紊乱。慢性乙型肝炎经保肝治疗后HBV DNA阴性、抗 HBe阳性的病人 ,肝功能始终异常 ,临床上应积极行肝组织活检术 ,以排除合并非乙醇性脂肪肝的可能 ,同时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和阳性患者肝功能情况。方法:选取100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其中50例HBsAg阴性患者标记为对照组,另外50例HBsAg阳性患者标记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相关的检查,比较两组的肝功能情况、HBV-DNA、HCV-RNA和丁肝抗体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肝功能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丁肝抗体阳性者11例,占22.0%,观察组丁肝抗体阳性者4例,占8.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HBsAg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这些患者随时进行相关检测,以便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检测HBV-DNA的毛细管PCR诊断技术。方法 用新建立的毛细血管PCR检测92例感染HBV的患者血清标本及8例非肝病患者血清标本。结果 HBsAg及HBeAg同时阳性的病人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100%,而HBsAg阳性、HBeAg阴性病人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为34.8%,8例非肝病患者血清中HBV-DNA的检出率为12.5%。若操作20份标本,可在2h内报告结果。结论 采用毛细管PCR检测血清HBV-DNA具有快速、敏感、准确及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17.
昆明地区HBV感染的免疫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昆明地区HBV感染血清模式的分布特征,探求其免疫相关机制.方法 调查2000-2006年昆明地区的98 462例血清"两对半"检测结果,并选取其中涵盖了全部HBV感染模式的426份血清,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含量,同时检测血清ALT及AST活性.以50份HBV血清标志全部阴性血清为对照.结果 共发现12种HBV感染血清模式,其中4种模式:"HBeAAg( )","HBeAg( )、抗-Hbe( )、抗-HBc( )","HBeAg( )、抗-HBc( )","HBsAg( )、HBeAg( )、抗-Hbe( )、抗-HBc( )"模式检出率均较低(P<0.05),属于少见模式;在其余8种模式中,"HBeAg( )"模式检出率低于另外7种模式(P<0.05),在12种模式中,"大三阳"模式、"HBsAg( )、抗-HBc( )"模式及4种少见模式HBV-DNA阳性率、复制水平及血清ALT和AST活性异常增高率均较高(P<0.05);"抗-HBs( )、抗-Hbe( )、抗-HBc( )"模式及"抗-Hbe( )、抗-HBc( )"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6.0%(3/50)、8.0%(4/50),HBV-DNA平均含量为1.074×103copies/ml,同时伴有2.0%(1/50)及6.0%(3/50)的血清ALT或AST异常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昆明地区HBV感染血清模式丰富,以7种模式较常见;近年来随着少见模式的出现,临床应加强对HBV复制及肝功能指标的观察以监测病情的活动性,一些被认为仅是既往感染而非"乙肝"标志的血清模式也可能出现HBV复制和肝功能异常,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PreS1Ag、HBeAg和HBV-DNA的对比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比检测和分析739份血清中preS1蛋白、HBeAg和HBV-DNA的检测阳性率,为临床正确选用实验室指标防治乙型肝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739份血清进行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739份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为34.6%(256/739),HBeAg阳性率为30.7%(227/739),HBV-DNA阳性率为58.9%(435/739)。227份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55.9%(127/227),HBV-DNA阳性率96.0%(218/227);512份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率25.2%(129/512),HBV-DNA阳性率为42.4%(217/512)。HBeAg、HBV-DNA和PreS1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阳性率高低依次为HBV-DNA>PreS1>HBeAg;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Ag(55.9%)阳性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血清PreS1Ag(25.2%)阳性率(χ2=36.5,P<0.01);HBV-DNA阳性血清的PreS1Ag检出率58.9%(256/435)显著高于HBV-DNA阴性血清的PreS1Ag检出率18.4%(56/304)(P<0.01);PreS1抗原与HBV-DNA阳性符合率为(200/256)78.1%,阴性符合率为(248/483)51.3%。598份HBsAg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0.9%,598/739)中HBeAg、PreS1和HBV-DNA阳性数(率)分别是224(37.5%)、253(42.3%)、417(69.7%)。结论:PreS1Ag、HBV-DNA、HBeAg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指标,以检测HBV-DNA最为可靠,而PreS1Ag可能较HBeAg更敏感。在HBV感染的不同时期,如何理解和使用上述指标对防治乙型肝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 (CHB)肝脏病变程度与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 1 646例CHB以Menghini法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和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技术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其中 142例CHB患者于 0 5~8年后再次行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并将其肝脏病变与血清HBV DNA定量的关系进行了近期及远期动态观察。结果 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与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并不相关 (P>0 05 ),但HBeAg阴性患者则显著相关 (P<0 05 )。动态观察显示无论HBeAg阳性与阴性的CHB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持续高水平者其远期肝脏病变较降为低水平的CHB患者明显加重 (P<0. 05 )。结论 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可作为HBV DNA阴性CHB患者肝脏病变程度的有效预测指标。血清HBV DNA定量持续高水平的CHB患者预后差。抗病毒治疗是CHB患者的治疗关键。对CHB患者动态复查血清HBV DNA定量有助于预测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e系统与HBV DNA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系统与HBV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 ,检测 60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乙肝病毒标志 (HBV M)及血清HBVDNA含量 ,并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 慢乙肝患者e系统与血清丙氨酸转移酶 (ALT)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HBeAg阳性组血清HBVDNA含量显著高于抗 HBe阳性组 (P <0 .0 1 ) ,在各级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组 ,其HBeAg阳性率与抗 HBe阳性率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临床上不宜单独凭慢乙肝患者e系统的检测结果作为评判病人是否有HBV的复制的指标 ,而应采用荧光定量PCR法 ,动态观察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开展肝脏活体组织检查术 ,以正确判断肝组织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