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成人及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的4 73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为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并对成人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及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双侧发生率、弥散型率、侵出腺叶率、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侧颈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成人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仅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部分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年轻患者,青少年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更易双侧发生,侵出腺叶及淋巴结转移率更高且相对于成人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手术清扫范围的选择。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术前超声结果、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 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采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0例单纯采取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4例单纯采取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46例采取Ⅵ区淋巴结联合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45例Ⅵ区和侧颈区同时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出现Ⅵ区转移而未见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8例出现跳跃式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而无Ⅵ区转移。男性、年龄45岁、侵袭至甲状腺被膜、肿瘤直径10.0 mm、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更高。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被膜的侵袭情况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建议同时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乳头状癌较为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Ⅵ区,建议行首次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原发病灶切除联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方法分析1999年5月~2009年10月收治的微小乳头状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单发灶组(42例)和多发灶组(27例),均行中央组(Ⅵ区)、同侧或双侧颈深组(Ⅲ+Ⅳ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Ⅵ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灶组分别为2例(4.8%)与7例(25.9%),Ⅲ+Ⅳ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单发灶组与多发灶组分别为0例(0)与3例(11.1%)。两组Ⅵ,Ⅲ+Ⅳ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例发生一过性低钙血症,3例短暂性喉返神经麻痹,1例淋巴瘘,1例多灶组术后7个月复发,1例单灶组术后42个月复发。无1例死亡病例。结论多发灶性的微小癌应积极施行淋巴结清扫;单发灶性微小癌可在定期随诊观察下暂不行预防性的颈淋巴结清扫术,既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又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3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病例中,乳头状癌236例(72.84%),滤泡状腺癌88例(27.16%),淋巴结转移者57例(17.59%);手术方式包括单侧病变行患侧腺叶、峡部及对侧大部切除199例,甲状腺全切40例,功能性颈淋巴结清除术62例,姑息性手术或活检7例;术后随访5年,生存率97.53%。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应根据临床分期决定手术方式,以提高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理学对比下的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指标诊断价值。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甲状腺癌患者117例。根据手术中探查结合手术病理,依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分为观察组(淋巴结转移)及对照组(无淋巴结转移)。结果观察组肿瘤≥10 mm、肿瘤与被膜接触≥25%、肿瘤内部有钙化及可疑淋巴结纵横比2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指标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肿瘤≥10 mm、肿瘤与被膜接触≥25%、肿瘤内部有钙化及可疑淋巴结纵横比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2.1为截点值,淋巴结纵横比预测诊断该淋巴结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性为94.23%,特异性为75.38%,曲线下面积为0.92。结论超声发现肿瘤≥10 mm、肿瘤与被膜接触≥25%、肿瘤内部有钙化及可疑淋巴结纵横比2提示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东升  钱向龙  张浩 《山东医药》2007,47(21):79-80
对641例临床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N0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3.0%。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原发灶的数目、大小有关。获得随访的114例患者中12例发生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5例对侧甲状腺再发PTC。认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与肿瘤原发灶分期有关;淋巴结转移率高者易出现同侧颈淋巴结转移;cN0PTC患者应常规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临床疗效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个体化手术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例PTC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包膜情况、肿瘤分期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组201例PCT均行个体化手术治疗,TNM分期Ⅰ期108例,Ⅱ期43例,Ⅲ期42例,Ⅳ期8例。该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未出现气胸、乳糜瘘、气管食管瘘、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住院期间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2例(1.0%)。术后随访半年至5年,发现局部复发2例(1.0%),淋巴结转移2例(1.0%),远处转移1例(0.5%)。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53.7%(108/201),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4.8%(70/108)。影响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为TNM分期和肿瘤穿透被膜。结论 PTC需根据不同临床特点给予个体化手术治疗;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建议所有患者均常规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对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咽鳞癌临床淋巴结阴性(cN0)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cN0的下咽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梨状窝152例,咽后壁30例,环后21例。术前放疗40 GY或50 GY+手术综合治疗(R+S)组74例;根治性放疗组92例;手术+术后放疗(S+R)组15例;单纯手术(SA)组22例。结果所有经颈清扫或颈部探查证实cN0下咽癌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为32.1%。术前放疗+颈清扫或探查后的颈部再转移率为6.1%,术前放疗后颈部未处理者的再转移率为22.0%。S+R组无颈部再转移病例,根治性放疗组再转移率为6.5%。几乎所有发生隐匿性转移和颈部再转移的淋巴结均在同侧Ⅱ区、Ⅲ区和Ⅳ区,无Ⅰ区和Ⅴ区的转移,很少发生对侧淋巴结转移。结论 cN0下咽癌颈部隐匿性转移的几率很高,择区性颈清扫是最理想的处理术式,70 Gy的根治性放疗和术后放疗60 Gy是颈部隐匿性转移很好的控制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和甲状腺滤泡状癌(FT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45例(其中31例伴颈淋巴结转移)、甲状腺滤泡状癌17例(其中3例伴颈淋巴结转移)及18例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中VEGF-C及TNF-α表达情况.结果 在甲状腺癌中VEGF-C及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乳头状癌中表达程度高于滤泡状癌,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较无转移的肿瘤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 VEGF-C和TNF-α在PTC 中的表达高于FTC,提示VEGF-C和TNF-α可促进PTC与FTC发生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0.
王刚平  张红  武杰  张作峰 《山东医药》2011,51(29):72-73
目的探讨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92例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灶组)和224例单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组)标本,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因素以及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差异。结果①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与淋巴结转移、腺外浸润、肿瘤复发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是否是微小癌等临床病理学因素无关(P〉0.05);②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8.7%,其中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性(r=0.425,P〈0.01);③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与癌灶大小、部位无关(P〉0.05);④甲状腺乳头状癌复发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397,P〈0.01)。结论多灶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易转移、复发,中央区为较早发生淋巴转移的区域,中央区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淋巴结转移的研究有助于确定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6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4例(A组)行甲状腺原发灶根治切除术,122例(B组)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近;两组术后早期复发率分别为29.8%和7.3%,两组相比,P<0.05。结论 cNO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能显著降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4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3年间4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本组41例占同期甲状腺癌患者的13.9%,男:女=1:4.13,全部以颈部肿块或颈粗为主诉,以乳头状癌为主要病理类型。结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占同期甲状腺癌的比率有增高趋势;重视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对可疑结节术前在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提高术前诊断率;患侧叶甲状腺全切除+峡部切除+对侧叶甲状腺次全切除+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辅以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分化型甲状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组男27例,女51例,年龄24~74岁。肿瘤直径0.8~4.3cm,其中乳头状腺癌55条,滤泡状腺癌9例,混合型腺癌7例,髓样癌5例,未分化腺癌2例。术前甲状腺结节并颈淋巴结肿大者6例,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有转移癌者(1~3个)23例。 本组术前B超检查59例,52例为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7例囊实相间,4例有给外浸润。45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38例。同位素甲状腺扫描11例,7例显示冷结节。术前诊断甲状腺癌56例,误诊为甲状腺瘤22例。术中行快速病理检查23例,21例诊断甲状腺癌,2例可疑。  相似文献   

14.
正甲状腺癌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在甲状腺癌总发病率中占78.6%,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越来越高,中央区淋巴结是颈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的区域。因此,本研究对80例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取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0例PTM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22例,女58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在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84例(A组)行甲状腺原发灶根治切除术,122例(B组)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术的同时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相近;两组术后早期复发率分别为29.8%和7.3%,两组相比,P<0.05.结论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安全,能显著降低cN0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影响因素,旨在为预防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接受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125例老年患者临床完整资料,将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患者35例纳入观察组,将其余90例纳入对照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包含性别、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淋巴结转移、单侧或双侧病灶、临床分期、是否进行患侧颈部淋巴结清扫(简称侧颈清扫)、肿瘤直径、术前维生素D水平、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手术方式、是否进行中央(Vi)区淋巴结清扫等。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影响因素。结果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肿瘤直径≥4 cm、术前维生素D水平20 ng/ml、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全切及Vi区淋巴结清扫可能是老年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临床术中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肿瘤直径≥4 cm、术前维生素D水平20 ng/ml、合并桥本甲状腺炎、行甲状腺全切术及Vi区淋巴结清扫患者制定预防性措施,以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未转移(c 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老年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CCLN)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甲状腺外科行甲状腺癌根治手术+CCLN清扫术的378例c N0PT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CCLN转移,将其分为CCLN转移组198例以及CCLN无转移组180例,分析CCLN转移数目与原发病灶临床分期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影响c N0PTC患者术后CCLN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着原发病灶T分期的增加,CCLN转移个数显著增加,两者呈正相关(r=0.452,P=0.00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χ2=23.343,P=0.000)、原发病灶临床分期(χ2=60.538,P=0.000)、术前病灶个数(χ2=63.996,P=0.000)、单侧癌灶位置(χ2=12.544,P=0.000)、甲状腺乳头状微灶癌(χ2=6.376,P=0.012)、包膜侵犯(χ2=50.032,P=0.000)与c N0PTC患者术后CCLN转移显著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病灶侵犯包膜、原发病灶T3期、病灶位于甲状腺下极为c N0PTC患者术后CC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 N0PTC患者术后CCLN转移率较高,临床应重视c N0PTC患者术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以降低患者术后CCLN转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甲状腺球蛋白快速检测试剂在甲状腺癌患者颈部可疑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6例经过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92枚可疑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活检(FNA),同时对洗脱液进行甲状腺球蛋白(FNA-Tg)定量检测及快速检测,以FNA-Tg浓度≥10 ng/mL作为判定淋巴结转移的标准,对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正甲状腺血管丰富,甲状腺癌细胞早期即可侵入血管及淋巴管,肺和颈部淋巴结是最易转移部位,表现为肺多发结节和颈淋巴结肿大。甲状腺滤泡状癌转移肺、骨、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等较为常见[1]。但甲状腺乳头状癌肺转移呈粟粒型表现者极为少见,容易误诊粟粒型肺结核。现报道1例如下。患者女,28岁,农民,查体发现颈部肿块2年余,咳嗽及呼吸困难2周,2015年5月14日住本院普外科。2年前发现颈部肿块,无咽不适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间皮瘤相关抗体-1(HBME-1)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MP-2EY HBME-1左50例甲状腺癌(35例乳头状癌,15例滤泡状癌),15例腺瘤,15例多发结节,25例相临组织中的表达,通过甲醛固定及石蜡包埋。敏感性、特异性及精确性可以通过公式计算。结果 MMP-2及HBME-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及正常组织(64%、98%)(P<0.05),特别是HBME-1。但是HBME-1在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中的阳性率都很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反,MMP-2在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中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乳头状癌中有高表达(82.9%)。MMP-2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因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而不同(P<0.05)。结论 MMP-2和HBME-1可成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特别是HBME-1。联合检测MMP-2和HBME-1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的鉴别诊断。MMP-2可以作为乳头状癌发生和转移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