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掌握隆林县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结果共捕获蚤5 783只,隶属3科6属6种,印鼠客蚤占种群的79.25%,为优势蚤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7.99%,平均蚤指数为0.980,印鼠客蚤指数为0.780,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5。月均染蚤率与印鼠客蚤指数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型,而蚤指数的季节消长呈2个峰期,分别是3月和7月。结论根据隆林县鼠疫寄生蚤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印鼠客蚤是该县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与分析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室内鼠密度和蚤指数,评估鼠疫发生的潜在危险.方法 根据历史鼠疫监测资料,2007年8-9月在云南省梁河县选择30个鼠疫疫源村,对每个村的全部住户进行编号后,随机抽取20户,放置鼠笼和粘蚤纸用于捕获鼠和蚤,计算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中位数.结果 黄胸鼠和臭鼷鼱分别捕获133和33只,平均每村捕鼠5只,平均鼠密度为2.8%(166/6000).染蚤鼠101只,染蚤率为60.8%(101/166).收集鼠体蚤344匹,其中印鼠客蚤296匹.缓慢细蚤48匹.鼠体蚤指数为2.1(344/166).捕获地面游离蚤315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26(315/11 888).平均每村5.5匹.其中,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和印鼠客蚤占了地面游离蚤总数的97.8%(308/315).地面游离蚤和鼠体蚤的蚤种构成不一致(精确概率法,P<0.01),鼠体蚤和鼠密度呈现正相关(r=0.68,P<0.01),地面游离蚤与鼠密度和鼠体蚤间均无相关关系(r=-0.17、0.32,P均>0.05).使用诱饵油炸猪皮3600个笼·夜,共捕获105只鼠,使用诱饵油条2400个笼·夜,捕获46只鼠,油炸猪皮的捕鼠效果明显优于油条(χ2=5.59,P<0.05).结论 梁河县鼠疫疫源村室内鼠以黄胸鼠为主,印鼠客蚤和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分别是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的优势种.勐宋、邦读村和汤加屯仍有发生鼠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滇西地区自然村地面游离蚤丰盛度的影响因素。方法用Epi 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应用多元负二项分布回归探索影响自然村地面游离蚤丰盛度的因素。结果地面游离蚤气湿大于49%的自然村捕获地面游离蚤的数量减少59%;傣族自然村捕获地面游离蚤的数量比汉族自然村减少74%,彝族自然村捕获地面游离蚤的数量比汉族自然村减少68%;周围种植水果的自然村捕获地面游离蚤的数量增加3.19倍;捕获超过10只鼠类动物的自然村地面游离蚤的捕获数量减少59%。结论滇西地区自然村地面游离蚤丰盛度与气候因素、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因素及鼠形动物丰盛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合浦县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1987—2005年广西合浦县鼠疫监测及专题调查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蚤12010匹,隶属3科6属7种,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8.5230%,平均蚤指数为0.8093,印鼠客蚤指数为0.5808,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536。结论印鼠客蚤、伍氏病蚤和人蚤是广西合浦县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沿岸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跳蚤的种类构成,调查该地区鼠疫疫源情况,为预防和控制鼠疫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在库区8个乡镇的16个村屯展开调查,采用布笼法调查鼠密度,布粘蚤纸法调查蚤指数。同时,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分离鼠疫杆菌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库区鼠类密度为3.68%,啮齿动物有2目3科7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鼠体蚤指数为1.45,室内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33,蚤类有6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所有标本鼠疫F1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龙滩水电站广西库区沿岸具备形成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开展鼠疫监测和灭鼠灭蚤是预防和控制鼠疫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巫山县段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类构成、数量分布以及宿主动物感染鼠疫菌的情况,判断当地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方法采用笼捕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63只,鼠密度为1.26%;共梳检鼠蚤132只,染蚤率49.21%,蚤指数2.10;布放粘蚤纸1 217张,未捕获地面蚤;对捕获的活体鼠形动物全部进行鼠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巫山县虽然未曾发生鼠疫,也不是鼠疫疫源地,但从地理景观、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等方面分析,均存在鼠疫疫源地的条件,有发生鼠疫疫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江西省鼠疫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江西省鼠疫防控策略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江西省20个县区开展鼠疫监测,采用夹笼法和逐日捕鼠法调查鼠密度、鼠种构成;对捕获鼠检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采集鼠肝、脾、血清;蚤进行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江西省未报告人间鼠疫疫情;2018—2022年动物鼠疫监测显示室内鼠平均捕获率为2.64%,野外鼠平均捕获率为3.67%;5年来鼠种结构稳定,褐家鼠和黄毛鼠分别为室内和野外的优势鼠种;平均染蚤率为0.879%,平均蚤指数为0.010;鼠疫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江西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静息期,但不排除疫源地复燃和外省输入疫情风险,应持续规范鼠疫监测工作,加强疫情发现、报告和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现场应用凯素灵(K-Othrine)杀灭跳蚤的试验结果。2.5mg/m~2有效剂量的凯素灵,可以达到基本杀灭家屋游离蚤的目的。以2~4克的凯素灵处理一个黄鼠洞,可以同时杀灭鼠体、洞干、窝巢内的跳蚤。  相似文献   

9.
跳蚤是鼠疫的传播媒介,其种群数量变动直接影响鼠间鼠疫的流行趋势。1982~1984年的5~9月,我们调查了祁连连山东段某地喜马拉雅旱獭(Malmota himalayana)寄生蚤的数量动态,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体蚤和洞干蚤指数年度变化不显著,始终维持在8.1~9.2的稳定水平上;染蚤率变化明显,1982年獭体染蚤率高达90.6%,当年流行猛烈,后两年染蚤率显著降低,流行也趋于缓和。作者认为,旱獭体蚤指数和染蚤率变动与旱獭鼠疫流行的动态有关,其数量变动,可以作为预测鼠间鼠疫流行趋势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塔里木盆地啮齿动物体外寄生蚤的群落组成和结构。方法根据地理区划和生境类型选择调查点,按样方法捕获啮齿动物,对体外寄生蚤进行单独鉴定,采用群落生态学技术方法,计算各鼠类蚤类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果在塔里木盆地共捕获啮齿动物7种351只,获体外寄生蚤10种683只,构建7个鼠类蚤类群落。结论子午沙鼠体外寄生蚤的蚤指数、丰富度和多样性3项指标均较高,对该地区蚤类群落的构成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长耳跳鼠和三趾跳鼠的蚤类群落结构相似,并与子午沙鼠蚤类群落形成结构上的互补性,对维持塔里木盆地蚤类群落构亦具有重要的作用;群落间的相似性比较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的7个鼠类蚤类群落归为跳鼠蚤类群落、家栖或半家栖鼠类蚤类群落和子午沙鼠蚤类群落3个类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沿准噶尔盆地荒漠一带鼠疫疫情,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2012年开展鼠密度、种群构成、鼠体蚤、洞干蚤和血清学监测。结果捕获大沙鼠566只,密度为5.3只/hm2,有效洞群平均鼠密度3.9只/洞群;捕获各类夜行鼠669只,捕获率11.3%;鼠体获蚤2 012只,染蚤率68.0%,蚤指数5.5;探洞64个获蚤73只,指数1.1;分离各类鼠血清材料1 156份,其中F1抗体阳性血清47份。结论大沙鼠和其他各类鼠血清学检出阳性血清,大沙鼠有效洞群平均鼠密度明显降低,提示区域内动物间鼠疫处于高流行状态,应引起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利用各种途径开展鼠疫防治工作,严防鼠间鼠疫向人间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蚤类自然种群的性比。方法现场分层抽样,采用5 m夹线法,对捕获的小兽及其寄生蚤进行常规鉴定,分类计数,选择采集数量较多的蚤种作比较,进行雌雄性比分析与评价。结果六盘山、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共统计37种蚤类,其中13种主要蚤类中,巨凹额蚤等7种蚤雌性大于雄性,占53.84%,个体性比在58.18%-69.88%之间;西迪米狭蚤、西伯二刺蚤和刷状瘴蚤指名亚种雄雌比例相同,占23.08%;而多刺多毛蚤等3种蚤雄性多于雌性,占23.08%,个体性比在51.72%-57.53%之间。结论宁夏六盘山、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蚤类生态群落中,主要蚤种多数种类性比率雌高于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证实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是否在新疆境内在阿拉山口口岸形成种群.方法 2004~2006年采用夹日法布夹、布笼、探鼠洞、挖洞、采蚤的方法分别对该地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 在口岸的5个片区30个点的监测中捕获褐家鼠214只,在其体上分别采到印鼠客蚤293只(119 ♂♂、174 ♂♂).平均染蚤率20.6%,蚤指数1.4,并在一褐家鼠洞穴中采到6只印鼠客蚤、2只幼虫和3只蛹.结论 印鼠客蚤自2001年输入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后不仅在该地能生存繁殖,而且已形成种群,对口岸已构成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福建省泉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 2000 - 2009年在泉州市6个监测点采用笼日法捕鼠,并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取鼠肝和脾匀浆,采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法)检测鼠疫F1抗原;取鼠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2000 - 2009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6 264只,鼠种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分别占45.97%( 12 074/26 264)和32.01%(8407/26 264)。2005 - 2009年捕获的鼠类中黄胸鼠占(26.99±2.46)%,2000 - 2004年占(37.03±3.7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P<0.05)。2000 - 2009年总鼠密度为(6.86±1.44)%,其中山区和沿海地区鼠密度分别为(5.36±1.83)%、(6.81±1.6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 0.05)。2000 - 2009年鼠体总蚤指数为1.39±0.34,染蚤率为(35.90±5.34)%,印鼠客蚤指数为1.20,游离蚤指数为0.009;2005 - 2009年染蚤率为(32.36±0.96)%,明显低于2000- 2004年[(39.44±0.39)%,t=2.76,P< 0.05]。结论 褐家鼠为泉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尚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  相似文献   

15.
赵安所 《地方病通报》2001,16(1):108-108
1 材料来自 1995~ 1999腊勐现史疫区 ,龙山镇历史疫区和龙新、象达、朝阳、平达、木城、勐糯、镇安、郝等、帮迈、河头等地开展鼠疫监测时捕获的黄胸鼠。2 结果( 1)共获活黄胸鼠 75 19只 ,染蚤鼠数 6 2 3只 ,染蚤率为8.2 1% ,获蚤 2 5 5 6只 ,隶属 4科 3亚科 10属 11种 ,以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优势种 ,分别占获蚤总数的 12 .0 1%和6 9.13% ,其余 9种蚤占 18.88% ,见表 1。  表 1  龙陵县黄胸鼠体外寄生蚤检查结果年份印鼠客蚤缓慢细蚤棕形额蚤致痒蚤猫栉首蚤偏远古蚤无孔微棒蚤野韧棒蚤内曲古蚤绒鼠怪蚤近端远棒蚤1995 82 32 6 0 5 …  相似文献   

16.
古蚤属 (Palaeopsylla Wagner,190 3) ,遍及古北界及相邻的东洋界。主要宿主为食虫目的鼠句鼠青科和鼹科。我国陈宁宇等 (1979)、张金桐等 (1984 )又相继建立了钝刺古蚤种团和短额古蚤种团。迄今我国共发现古蚤属 17个种 ,其中分布于云南省的达 10个种 [1,2 ] 。2 0 0 1年 8月 4日在新疆尼勒克县唐布拉天山森林草原带小鼠句鼠青 (Sorex minutus)体上采得一批跳蚤 ,经鉴定其中有 4 、4♀♀为鼠句鼠青古蚤种团 (Soricisgroup)鼠句鼠青古蚤斯塔克亚种 Palaeopsylla soricisstarki Wagner,1930。本亚种在国外分布于中亚 ,在原苏联分布很广 …  相似文献   

17.
1980年9月至1981年8月,在内蒙古巴盟西部荒漠地区,对大沙鼠寄生蚤的种属组成和某些生态习性进行了系统地调查研究。在调查区内从大沙鼠体及其洞干和巢中,搜集各种蚤类11种,计11755只,其中簇鬃客蚤是大沙鼠的主要寄生蚤,占全部检出蚤的84.51%。大沙鼠和其他啮齿动物间蚤类的交换也比较普遍。4~10月份是大沙鼠体蚤和洞干蚤的高峰季节,此期间染蚤率接近100%。簇鬃客蚤跳跃力较强,雌蚤平均跳远8.43cm,最远达16cm,平均跳高6.34cm,最高达11 cm。无论跳远和跳高,两性均无显著差异。在温暖季节,大沙鼠洞口和周围地面均有大量的游离蚤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昆仑山旱獭鼠疫疫源地疫情状况,以便更好地掌握疫情动态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定点法和路线法调查旱獭密度;在各疫点捕获的旱獭顺序编号单只装袋,记录时间、地点、生存环境进行检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自毙材料和旱獭脏器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6月、7月定点观察法旱獭平均密度分别为0.31只/hm2和0.35只/hm2,路线法旱獭密度分别为0.20只/hm2和0.21只/hm2;6~8月旱獭染蚤率47.9%,蚤指数1.06;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均为阴性。结论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处于静止状态,尽管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但6、7月份旱獭密度相对较高,应做好联防联控、积极协调,加大宣传力度,使"三不三报"制度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应用^125I标记法观察方形黄鼠蚤随鼠体扩散的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在半干旱低山丘陵草原景观内,用~(125)I标记达乌尔黄鼠和方形黄鼠蚤,观察方形黄鼠蚤随黄鼠体在15~29天内扩散的最大直径为760~780米,该结果接近黄鼠鼠疫血清监测的扩散范围的下限(800米),为黄鼠鼠疫疫区的处理范围由10公里缩小到4公里的设想提供了实验依据。而且实验过程说明使用~(125)I标记方法研究鼠疫动物病的流行过程和黄鼠种群及其寄生蚤的生态特点的技术是先进的,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广东湛江东海岛开发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为东海岛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卫生保障.方法 2004年收集基本资料进行野外和室内生境的鼠形动物区系及媒介蚤调查和鼠疫病原学血清学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1 029只,分属2目2科4属7种,野外生境黄毛鼠为优势种,占总捕获率的7.61%,家栖鼠以黄胸鼠为主,占总捕获率的11%,共收集蚤47只,分属于2科2种,印鼠客蚤为优势种,占77.27%,IHA血凝975份,结果全部为阴性.做病原学压印培养1 034份也全部为阴性.结论目前在东海岛不存在动物鼠疫流行的可能,但要加强监测和制定长期的灭鼠灭蚤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