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CT诊断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探讨其病因、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CT表现为:①脑深部对称性的低密度灶;②腔隙性脑梗死灶;③脑萎缩。结论结合临床资料CT能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头部CT变化。方法:对3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头部CT进行分析。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大多有高血压病史。其头部CT特征主要是脑室周围白质的低密度灶,按其低密度灶分布部位将其分为前角型(40%),后角型(33.3%),前后角型(16.7%),周围型(10%),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均有脑动脉硬化病史,有一定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及其典型CT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CT诊断征象及临床表现,加深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的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影像表现及临床症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0例患者颅脑CT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放射冠及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对称性月晕状低密度灶.位于侧脑室体旁150例,半卵圆中心138例,放射冠126例,侧脑室前后角周围186例,呈对称性分布.本组病例中,脑萎缩161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175例,高血压病168例,糖尿病26例,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52例,构音不清或失语33例,肢体无力或偏瘫42例.结论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病、动脉硬化或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乃至脑组织缺氧引起脑白质受损.CT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以做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临床表现及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诊断为SAE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SAE常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且均有5~30年不等的高血压史。脑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内脱髓鞘改变、腔隙性梗死灶以及脑萎缩。结论熟悉掌握SAE的临床及CT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延缓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琪  张丽  宁霞云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8):727-727,823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提高皮质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完整病例103例,多数病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或老年痴呆,特征为进行性智力减退,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头昏、眼花、恶心、手足麻木等,结合临床及CT加以分析。结果:本病常见于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CT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中呈对称性低密度影[1],病变边缘模糊不规则,两侧侧脑室扩大,脑池、脑沟增深并增宽。脑白质CT值降低,可并发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悉掌握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CT诊断准确率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表现以及病理基础和诊断分析。方法搜集具有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病例76例,分析其B超、CT及MRI表现并作出对比分析。结果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在CT上表现为侧脑室周围白质呈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模糊。MRI上表现为侧脑室旁、两侧半卵圆中心、深部脑白质之对称或不对称的长T1长信号效应,部分患者脑萎缩。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MRI表现更优于CT表现,其能显示较小、较早期的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提高皮质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完整病例103例,多数病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眼底动脉硬化或老年痴呆,特征为进行性智力减退,不同程度偏瘫、失语、头昏、眼花、恶心、手足麻木等,结合临床及CT加以分析.结果本病常见于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逐渐增高,CT表现为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中呈对称性低密度影[1],病变边缘模糊不规则,两侧侧脑室扩大,脑池、脑沟增深并增宽.脑白质CT值降低,可并发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熟悉掌握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特点,对提高本病的CT诊断准确率和鉴别诊断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析60例颅CT诊断的BinsWanger's病,47例符合DaVid诊断标准,13例不符。建议CT医师在诊断该病时最好结合临床。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皮质下白质低密度;;脑CT  相似文献   

9.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临床与CT诊断田振民,周启昌,杨跃祖,邹伟收集我院CT诊断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慢性皮质下脑病或称BinswAuger病)28例,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50~83岁。言语不清,痴呆,精神障碍...  相似文献   

1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42例冯清泉1)何执家1)杨晓燕1)喻娜2)1)中原油田职工中心医院濮阳4570012)淮滨县人民医院淮滨464400关键词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CT;智力障碍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Binswanger病。随着CT、MR在临床的...  相似文献   

11.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20例临床与CT苗勤1)王芳2)1)郑州铁路中心医院内科郑州4500522)河南医科大学九三级郑州450052关键词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自1984年Binswanger报道命名以来,由于检查...  相似文献   

12.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以渐进性痴呆和伴随动脉硬化的皮质下弥漫性缺血性改变为特征的血管源性脱髓鞘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个类型.又称Binswanger病。本文搜集了50例SAE的临床及CT资料,探讨其CT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彭旭 《微创医学》2004,23(6):734-735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从而明确临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SAE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MRI改变.结果(1)所有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大部分病人有反复卒中史.(2)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3)头颅CT、MRI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内脱髓鞘改变,脑萎缩以及梗死灶.结论SAE与高血压有关,对长期高血压和进行性痴呆的患者,结合脑CT、MRI表现可诊断此病.  相似文献   

14.
徐善福  王琛 《吉林医学》2011,32(15):3098-3099
目的:探讨CT及MRI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并有完整病历资料的38例SAE患者CT、MRI影像表现,标准采用Goto推荐的分型。结果:根据SAE的影像学分型标准分为3型。Ⅰ型19例,占50.0%;Ⅱ型13例,占34.2%;Ⅲ型6例,占15.7%。结论:CT和MRI可以清楚显示皮质和白质的实际情况,从而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明确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CT及MRI的临床应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nger脑病)的诊断并不困难。我们对临床及CT确诊为Binswanger脑病的22例病人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与MRI表现.相互比较。结果:该病CT表现侧脑室前后角旁对称性白质低密度;MRI表现侧脑室前后角及体部周围对称性月晕状长T1长T2信号。临床分析高血压占90.7%,痴呆占40.7%,多发性脑梗死占75.9%。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具有较典型的CT及MRI表现和临床特点,CT与MRI为诊断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葛仪龙 《中外医疗》2008,27(14):110-110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又称Binswanger's病,是一种发生于脑动脉硬化基础上的老年性脑血管丧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临床上以脑深部小动脉硬化,皮质下白质变性,进行性痴呆为特征.1894年Binswanger首先报道该病例,过去的诊断均依赖于病理学检查,故认为是一种少见病.随着CI、MRI的广泛应用,临床对此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目前认为该病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本文就46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及CT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5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旭 《医学文选》2004,23(6):734-735
目的 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病因、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从而明确临床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SAE的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MRI改变。结果(1)所有病人均有高血压病史,大部分病人有反复卒中史。(2)慢性进行性发展过程,存在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3)头颅CT、MRI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内脱髓鞘改变,脑萎缩以及梗死灶。结论 SAE与高血压有关,对长期高血压和进行性痴呆的患者,结合脑CT、MRI表现可诊断此病。  相似文献   

19.
曾波 《中外医疗》2011,30(29):172-172
目的探讨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和CT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收治的29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9例CT表现为脑室周围及中央半卵固区脑白质内低密度灶,边缘模糊不清。病例均为两侧性,对称或基本对称者25例,占86%,仅有4倒不对称。腔隙性脑梗死27例占总数的93%,其中基底节区23例,丘脑区4倒。脑萎缩26例,占89%,其中有16例饲脑室明显扩大。1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可合并出血,占3.4%。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脯病的CT诊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双翎饲脑室周围及半卵圈中心脑白质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改变,多伴有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萎缩,而无症状的脑白质稀疏是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征象。CT检查可早期发现该病,并且是诊断该病的可靠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及主要CT诊断征象。加深对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认识。方法:60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CT表现,并结合该病的病理学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颅脑CT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半卵圆中心及脑室周围白质区月晕状低密度。位于侧脑室体旁30例,半卵圆中心28例,侧脑室前后角周围45例,呈对称性分布。本组病例中,脑萎缩37例,合并腔隙脑梗塞者40例,高血压者48例,糖尿病者10例。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22例,构音不清或失语13例,肢体无力或偏瘫16例。结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乃至脑组织缺氧引起脑白质受损。CT诊断主要依据是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对称性低密度改变,多数伴发脑萎缩、腔隙性梗塞等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