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DN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5例行CT检查,12例均行MRI检查。结果:病变位于皮层或累及皮层下,均单发,边界清楚;幕下5例、幕上7例。CT平扫,3例呈均匀低密度;2例病灶边缘可见弧形钙化,且1例合并瘤内出血。MRI表现多样,T1WI为低信号或等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钙化或出血信号混杂;5例病灶囊性变明显,其中4例囊壁见等T1、等、稍高T2结节;FLAIR上2例病灶呈等低信号,边缘见高信号环影,余均呈高或稍高信号;DWI呈低信号,ADC值升高;MRS示肿瘤Cho和Cr改变不明显,NAA较正常参照侧增高;增强后病灶无强化4例、轻度强化2例、结节样强化4例、病灶内环状强化1例、脑回样强化1例;无或轻度占位效应,无瘤周水肿。结论:DNT影像学表现多样,仍有呈慢性良性生长进程的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2.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8例,回顾分析其CT(5例,另3例未行CT检查)及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结果 本组8例11个病灶,其中2例为多发病灶。颞叶6个病灶(6/11),顶叶、额叶、脑干及小脑各1个病灶,同时累及额颞叶者1例。所有病灶均位于皮层或部分病灶同时累及皮层下白质。5例CT平扫中,3例呈较均匀低密度;1例在低密度病灶中尚可见等密度小结节灶;1例可见边缘小斑块状钙化。8例MR平扫,T1WI,病灶均呈低信号,部分可见多个小囊状更低信号区。病灶外形欠规则呈多结节融合的脑回状或局部脑回不同程度扩大呈皂泡样隆起。T2WI除钙化斑呈低信号外,余均呈均匀高信号。1例可见病灶局部颅骨内板受压呈轻微弧形改变。2例行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所有病灶均呈略高信号;2例行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病灶呈均匀略高信号;1例尚行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显示等信号。增强检查,除1个病灶轻微强化外,余病灶均未见增强表现。3个病灶边界欠清晰,余病灶均可见清晰边界。2个病灶显示轻微瘤周水肿,余病灶均未见瘤周水肿表现。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并结合病史可大大提高该类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DNT的CT和MR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位于幕上,局限于皮层或以皮层为主,呈类圆形、分叶状、楔形或不规则状假囊肿样.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FLAIR像见完整或不完整高信号"环征"及分隔,其他部分呈等偏低信号,DWI上呈低或等偏低信号,波谱表现NAA轻度降低.增强后7例病变无强化,3例病变内呈轻度不均匀强化,无病变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病灶边界大部分清晰,其中1例病灶无明显边界.2例CT扫描病变均呈低密度改变,其中1例病灶内有条状钙化.结论 DNT在影像学上表现较具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DNT的影像学表现。7例中5例行CT平扫;7例均行MRI平扫,其中5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例行”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检查。结果7例中5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顶叶,1例同时累及额颞叶;病变均位于皮层区。CT像上4例呈均匀低密度,1例呈低、等混杂密度,其中3例可见邻近颅骨变薄;MRI上病变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除1例外其他均无明显的占位效应和周围水肿;MRI增强检查3例无明显强化,2例可见结节状或点状强化;PET检查2例均呈低代谢。结论DNT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联合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病变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ET)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NET的MRI和CT资料。6例均行常规MRI检查,其中4例行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和扩散加权成像(DWI),3例行MR波谱检查。6例中5例行CT平扫。结果:6例中5例为单发,1例为弥漫性。病灶均位于或主要位于皮层区,单发者呈倒三角型表现。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于CT平扫上均为低密度影,1例可见钙化;其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序列上病灶边缘和分隔呈高信号改变,增强扫描示病灶实质结节或分隔有轻度强化,病灶周围均未见水肿。结论:瘤周无水肿、倒三角征和瘤内分隔为PNET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相对照。全部病例行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6例行CT平扫,3例行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检查。结果颞叶8例,额叶3例,顶叶及四脑室底各1例,病变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区。MRI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12例无明显强化,1例仅见结节状强化。CT平扫4例呈均匀低密度,2例呈低、等混杂密度;PET检查3例均呈低代谢改变。结论颅内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综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基质瘤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发生于胃肠道固有肌层,细胞起源为Cajal间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D117染色阳性,部分CD34阳性,具有向胃肠道腔外生长的特点,易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胃肠道基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最终诊断有赖于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基质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屹岩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7,30(2):107-114
胃肠道基质瘤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发生于胃肠道固有肌层,细胞起源为Cajal间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D117染色阳性,部分CD34阳性,具有向胃肠道腔外生长的特点,易发生出血、坏死和囊变。胃肠道基质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最终诊断有赖于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7岁。以头痛3天,癫痫发作1次进行MRI检查。临床查体未见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征象。患者分别进行了MRI平扫和增强检查,平扫包括三个序列:T1WI、T2WI和FLAIR,增强为T1WI增强。MRI平扫表现:右侧额叶可见类圆形异常信号,边界清楚,T1WI呈均匀低信号(图1),T2WI和FLAIR呈均匀高信号(图2,3),病灶位于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周围未见明显水肿,占位征象不明显。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图4)。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讨论: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ysembryoplastic neu-roepithelial tumor,DNET)是一种较良性的…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系统神经鞘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消化系统神经鞘瘤(肝脏2例,胰腺2例,胃12例和十二指肠2例)的病理学与影像学特征,包括肿瘤的发生部位、形状、大小以及在CT和MRI上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8例肿瘤中,类圆形16例,分叶状2例。CT平扫均为低密度,在T1WI上为不均匀低信号,在T2WI上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早期,所有肿瘤均表现为不均匀轻度强化;增强晚期,肿瘤呈渐进性强化,表现为中度或明显强化。11例肿瘤内部可见到小结节状异常强化灶。14例胃肠道型神经鞘瘤均未出现明显囊变,仅1例出现点状钙化。4例非胃肠道神经鞘瘤中,3例发生囊变;3例发生钙化。18例肿瘤均未见明显出血。结论:消化系统神经鞘瘤具有一定的特征,胃肠道型和非胃肠道型神经鞘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掌握其影像学征象可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8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ET)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DNET,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 8例肿瘤累及脑皮层,边界清楚,无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位于颞叶4例,枕叶2例,额叶1例,小脑1例。5例具"三角征",4例具"分隔征",3例呈单或多囊性。肿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4例无强化,4例呈线状、分隔状、小结节状强化。7例FLAIR像可见肿瘤周边稍高信号"环征"。结论 DNET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对于肿瘤的术前准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MRI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DNT的MRI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DNT的MRI表现特征。结果 6例患者的肿瘤均局限于皮层或以皮层为主,呈三角形假囊肿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水抑制像上边缘和分隔呈高信号,其他部分呈等偏低信号;扩散加权像(DWI)上呈低或等偏低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呈ADC值升高;MR波谱测定肿瘤胆碱(Cho)峰和肌酸(Cr)峰改变不明显,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较正常参照侧降低,但降低不明显;增强无强化;瘤体夹杂细条索状等信号分隔;无瘤周水肿,无占位效应;肿瘤邻近的颅骨内板发育不良。结论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MRI表现较具特征性,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脑内胚胎发育不良神经上皮瘤(DNET)与幕上皮层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对鉴别两种疾病的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DNET 35例及低级别星形细胞瘤33例,分别对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各种MRI表现(采用评分法)进行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诊断DNET的回归方程。由一位高年资及一位低年资神经放射医师在数据分析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阅片,分析其诊断准确性及两次的变化。结果:DNET组平均年龄为(19.09±1.95)岁,明显低于低级别星型细胞瘤组的(32.58±2.32)岁,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Z=-4.09);两组患者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Z=-0.93);DNET组病变最大径为(3.57±0.25)cm,低级别胶质瘤组为(4.28±0.30)cm,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t=-1.84);DNET组病变表现为多囊或脑回样结构、三角征、边界清晰、T2WI信号较高、瘤内分隔、无瘤周水肿或占位效应等征象的例数(分值分别为32、16、33、45、14和0)均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组(分值为12、3、20、65、1和1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Z=-4.71~-1.62,P均<0.05);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出现明显强化者(18分)要多于DNET(3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Z=-2.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形态、三角征、边界、T2WI信号、瘤周水肿或占位效应这6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P值均<0.05)。了解这些数据后高年资及低年资医师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1%和82.9%)均高于了解前(分别为77.1%和65.7%),其中低年资医师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Z=2.95)。结论:DNET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鉴别诊断诸多因素中,当患者年龄较小(<24.5岁)、病变可观察到多囊或脑回样结构、可见三角征、边界清晰、T2WI呈高信号以及无瘤周水肿或占位效应时,诊断更倾向于DNET,综合分析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提高DNET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MR氢质子波谱(^1H-MRS)成像在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52例颅内神经上皮组织肿瘤患者,低级别29例,高级别23例,均行MRI及^1H-MRS检查。结果52例中,Ⅱ级9例,Ⅲ级11例,Ⅳ级12例,将Ⅱ级列为低级别组,Ⅲ级、Ⅳ级为高级别组,脂质(Lip)[乳酸(Lac)]/肌酸(Cr)、Lip(Lac)/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Lip(Lac)/胆碱化合物(Cho),Lip(Lac)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级别组各代谢物比值中位数分别为0.14、0.16、0.09、0.32,高级别组各代谢物中位数分别为1.64、1.24、0.87、1.68。Lip(Lac)/Cr≤0.425为低级别肿瘤,Lip(1ac)/Cr>0.425为高级别肿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予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96.6%、95.2%、90.3%。常规MR图像诊断肿瘤级别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予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82.8%、80.0%、88.9%。结论^1H-MRS在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分级中有一定的价值,常规MR图像结合MRS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提高该疾病的影像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本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表现,术前1例仅接受CT检查,6例仅接受MRI检查,2例同时接受CT及MRI检查.结果 本组9例病例均为单发病灶,大多数类圆形、椭圆形.胰头颈部2例,胰体尾部7例.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及MRI表现并和病理对照,提高对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的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患者16例,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其MRI表现。结果:16例患者均以癫痫为首发症状,平均病程10年。影像学上,病变主要累及幕上大脑半球脑灰质区,位于额叶5例,颞叶8例,顶叶3例;病变信号与脑灰质相比,T1WI10例为低信号,6例为等信号,T2WI及FLAIR16例病变均为高信号;8例病变边界较清楚,灶周无明显水肿,8例病变边界欠清,灶周水肿较明显,病灶内见多发囊变区,增强扫描10例病变强化不明显,3例病变内部见结节样强化,3例病变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DNT在MRI具有一定特征,但确诊仍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9.
罕少见脑胚胎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几种罕少见的脑胚胎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罕少见的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胚胎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CT表现.结果10例中,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6例,室管膜母细胞瘤2例,髓上皮瘤1例,非典型性畸胎样或横纹肌样瘤1例,其中,4例为婴幼儿和儿童.各肿瘤的病理组织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确诊的依据.肿瘤均位于幕上,体积较大,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信号、密度不均匀,坏死囊变多见;肿瘤实质CT平扫多旱稍高密度,MRI表现为T2WI呈等或较高信号,T1WI呈较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结论罕少见脑胚胎性肿瘤患者的MRI、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结合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对其进行全面认识了解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