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及其在肿瘤检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丛笑倩 《现代免疫学》1996,16(6):376-378,338
癌症病人因受癌细胞侵害,血清中存在着免疫抑制因子,抑制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反应,致使肿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或不全。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表明,多种癌症病人的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含量普遍高于正常健康者。本文讨论了IAP作为肿瘤相关标志及其在临床肿瘤检测中的意义,供肿瘤免疫生物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参考。  相似文献   

2.
癌症病人血清中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明唯  吴军 《现代免疫学》1996,16(5):261-264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是一种免疫抑制因子,在抑制带瘤宿主机体免疫监视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采用单向琼脂免疫扩散法,对多种肿瘤患者、非肿瘤患者及正常人血清IA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肿瘤患者血清中的IAP水平和异常率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及正常人,提示IAP可作为多种癌症的诊断、恶变程度以及术后观察、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含量诊断恶性肿瘤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mmunosuppressiveacidicprotein,IAP)为α1酸性糖蛋白的一个亚种 ,是正常人血清中存在的一种成分。在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含量显著增高 ,可作为肿瘤的标志物用于癌症患者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监测和判断预后。据文献报道 ,卵巢癌和肾细胞癌等患者血清IAP的含量升高[1 -4],但有关其它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AP水平的变化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琼脂扩散法 ,检测了常见的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血清IAP的含量 ,并探讨了其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 .1对象恶性肿瘤组 :119例均是住…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两株抗免疫抑制性酸性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I_1和MI_2,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这两种抗体在卵巢癌组织中的反应。结果发现MI_1主要使肿瘤间质的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粒细胞等着色,但MI_2染色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强。初步认为,用MI_1和MI_2有可能把免疫抑制性酸性蛋白分成两个亚型,并对其临床意义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
创伤病人血清免疫抑制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创伤病人血清免疫抑制性研究李磊,王正国,张玉纯,胡承香(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大坪医院,重庆630G42)为证实创伤病人血清中是否同样存在免疫抑制性异常蛋白,本文对部分创伤病人血清进行了研究。1材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及采样取既往健康,无传染病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刺五加酸性多糖对环磷酰胺导致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法制备刺五加酸性多糖。选用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刺五加酸性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21 d后,检测小鼠免疫器官脏器指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TNF-α和IFN-γ水平、血清溶血素水平、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率。结果刺五加酸性多糖能增加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脏器指数、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TNF-α和IFN-γ水平、血清溶血素水平,增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脾淋巴细胞凋亡率。结论刺五加酸性多糖能够明显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肿瘤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与肿瘤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而又互相联结的现象。机体对肿瘤有免疫监视机制,而肿瘤亦能产生各种因子以破坏机体免疫监视,并常使机体发生免疫抑制。在这一总的过程中包含着多种矛盾。我们讲巨噬  相似文献   

8.
慢性下颌骨骨髓炎和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治疗较为复杂,其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文章对该病患者末梢血中性白细胞活性氧产生能与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的意义进行了研究。1991~1994年,收治慢性下颌骨骨髓炎患者(CO组)6例(男2例,女4例,年龄20~61岁,平均45-2岁),放射性下颌骨骨髓炎患者(RO组)6例(男5例,女1例,年龄40~75岁,平均61-7岁),其中原疾患咽部癌和舌癌各3例,放疗后经过1年以上,未使用抗癌药物。全组病例原则上手术和术后抗炎治疗。为避免急性炎症影响测定值,术前病变…  相似文献   

9.
IL—10对肿瘤免疫的抑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机体免疫抑制的机制有很多方面。IL-10作为免疫抑制因子,通过对多种效应分子的抑制和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来抑制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IL-10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IL-10的主要来源,免疫抑制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诊断,预后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微环境与肿瘤疫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免疫系统通常不能排除肿瘤,共主要原因是在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多种抑制肿瘤免疫应答的因素。主要涉及肿瘤的弱抗原性;抗自身肿瘤T细胞的灭活或排除(耐受);抗原呈递功能缺损;肿瘤细胞释放的免疫抑制物和免疫抑制细胞的活化;局部细胞因子缺乏。上述因素不一定导致全身免疫功能的低下,但却便肿瘤局部成为一个深度免疫抑制的“黑洞”区,不但身在其中的免疫细胞功能严重抑制,即使功能正常的免疫细胞,甚至活化的免疫细胞一旦进入这个环境,也将变为功能抑制状态。所以,体外经IL-2活化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回输体内,如无大量IL-2的同时输入,它到达肿瘤微环境中,立即回复到免疫抑制状态,而无肿瘤杀伤作用。根据上述事实,本文对目前基因工程此的肿瘤疫苗的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免疫反应是机体抵御外源性病原体的保护反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机体的免疫系统能发现并清除突变的癌变细胞,但是同时免疫系统也参与肿瘤微环境的构成。炎症的微环境能提高肿瘤的发生率,降低抗肿瘤免疫反应效应细胞的功能,促进肿瘤的发生。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多种免疫抑制细胞能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负向调节其他免疫细胞,抑制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促进肿瘤发展和转移。对这些负向因素更深入的认识和干预或能使抗肿瘤免疫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肿瘤患者血清对红细胞免疫粘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箭  施治 《现代免疫学》1990,10(4):201-202
<正> 红细胞免疫系统研究引起众多学者的重视从目前国内外有关资料报道来看,各类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一般认为可能与血清中存在着一种免疫抑制因子有关。我们采用郭峰等人创立的红细胞C_3b酵母多糖检测方法,检测了127例各类肿瘤病人及43例健康人红细胞C_3b受体(RCIA)花环形成率及肿瘤患者血清对正常人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的抑制率,从而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从伯氏疟原虫中分离、提纯一种分子量近27kD的可溶性免疫抑制因子。它具有使小鼠脾细胞内B细胞和CD4T细胞的百分数下降而CD8T细胞百分数上升的作用;并能除低小鼠皮肤对DNCB的DTH反应,显示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结果表明疟原虫本身含有的近27kD蛋白成分中含有免疫抑制因子,接种后可使宿主机体产生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4.
用鼠脾细胞抗羊红细胞的空斑形成试验(PEC)测定带瘤动物血清中所存在的高活性免疫抑制因子。此法测定了肺癌病人血清中的免疫抑制因子已见报道。由于此免疫抑制与肿瘤的组织分型关系不大,因此设想此测定法也可用于其他肿瘤病例。 作者等探索了胃癌病人血清中免疫抑制因子的PEC测定法。用血清对C57BL/6J小鼠作五天抑制后测定其对羊红细胞的溶血空斑反应并与对照组作显著性检验。51例未经化疗的手术前胃癌患者的测定结果,阳性抑制率为70.58%(36/51),其中Ⅰ期  相似文献   

15.
张银粉  周航 《免疫学杂志》2011,(4):346-349,368
大量研究证实,肿瘤病人体内存在广泛的免疫逃避现象。目前所知的肿瘤逃逸机制很多,比如产生免疫抑制因子,改变表面抗原,通过Fas/Fasl反击机体的免疫系统而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从而发生免疫逃逸。本文就肿瘤发生免疫逃逸机制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微环境形成于癌症的每个发展过程中,并影响肿瘤生长和发展.肿瘤酸性微环境作为各种实体瘤的标志,其对免疫细胞的影响已有很多研究,比如肿瘤酸性微环境可抑制肿瘤效应细胞,但可促进免疫抑制细胞.但是,对于免疫细胞如何感知肿瘤酸性微环境的机制,目前的研究较少.了解肿瘤酸性微环境对免疫细胞以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机制,对抗肿瘤免疫疗法...  相似文献   

17.
可溶性CD83与免疫抑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83是树突状细胞(DC)上重要的表面标志,同时也是重要的功能分子。对CD83功能的认识是从对可溶性CD83(sCD83)研究开始的。sCD83主要通过膜结合型CD83(mCD83)蛋白水解形成,存在于正常人血清中,具有免疫抑制活性。sCD83通过影响细胞骨架抑制DC的功能。在某些血液病和病毒感染患者血清内浓度升高,并引起免疫抑制,导致血液肿瘤细胞和病毒的免疫逃逸。sCD83能够显著抑制实验性自身免疫病病变的发生,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脑原发肿瘤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陈朝伦张巍黎音郭怀荣王文娜卢晓梅沈宝茵肿瘤细胞内某些标记分子的存在与不同分布,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是病理诊断、分类的可靠指标。我们对168例脑原发肿瘤不同类型进行了p53蛋白...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治疗肺癌是较为常见的方法之一。防止术后复发是提高肺癌治疗效果的关键。各种原因造成术后免疫功能抑制是促进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因素。心理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抑制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通过心理行为干预提高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是当今临床的热点之一[1-2]  相似文献   

20.
带瘤动物血清能抑制小鼠脾细胞抗绵羊红细胞的空斑形成细胞反应(PFC),说明其血清中存在免疫抑制因子。1980年Takateru等报道用肺癌血清作PFC免疫抑制试验,阳性率达78%,非癌肺部疾病者为6%,正常人为7%,并提出有可能将此法用于肺癌的免疫诊断。由于此免疫抑制试验的结果与肺癌的组织分型无显著关系,提示可用于其他肿瘤的测定。我们尝试用胃癌血清作PGC免疫抑制试验,以了解,胃癌血清的免疫抑制活性,现将结果简要报道如下。 材料与方法 取C57BL/6J小鼠,每组3只。将0.4ml经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