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急性闭塞导致前向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再灌注治疗的开展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尽早并最大程度地开通,恢复再灌注,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限制左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再灌注治疗包括介入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再通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灌注心律失常(RA)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引起严重的临床后果,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RA发生受多因素影响,如再灌注治疗时间、再灌注方法及心肌再灌注程度等。这些因素对RA产生怎样的影响及具有怎样的临床意义,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该文就上述问题,结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一概述,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脏破裂(CR)是一种致命性的并发症,心脏破裂包括心室游离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和乳头肌断裂,占急性心肌梗死总病死率的15%左右。在AMI后,它是仅次于心衰的第二大死亡原因。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再灌注治疗对CR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霍勇  陈明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1):637-640
自从25年前Reimer医生及其同事描述了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后心肌坏死呈波阵面演进的现象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心肌,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细胞。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再灌注,获益呈时间依赖性。“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已被所有医生完全接受。尽快开通梗塞相关血管需要多方面的联合努力。做好心血管急诊的公众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梗塞前心绞痛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77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再灌注治疗,其中59例行静脉溶栓治疗,18例行急诊PCI治疗,按既往有无心绞痛(AP)史分为2组,比较两组间梗塞面积大小,院内病死率,死亡原因和存活患者心功能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有AP组与无AP组肌酸激酶峰值分别为(2051±386)U/L、(3221±339)μ/L( P<0.01),肌酸激酶MB同工酶峰值分别为(376±28)U/L、(592 ±23)U/L,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66±0.13、0.43±0.12( P<0.01).有AP组院内病死率显著低于无AP组,分别为2.56 %和 l0.52%(P<0.01).结论 AMI患者同样给予再灌注治疗,有AP史的患者比无AP史的患者近期预后好,心肌损伤程度较轻,心功能恢复较好,院内死亡率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原因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机制和既往AP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董玉婉  万荫国 《当代医学》2009,15(24):64-64
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防止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恶性心律失常(RA)的作用。方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溶栓前加用胺碘酮维持静脉滴注至少4n,监测RA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RA、室颤及病死率分别为84.21%;18.42%,10.52%。而治疗组分别为48.64%、10.08%、2.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预防和减少AMJ的RA、室颤发生率,提高室颤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梁松建 《中外医疗》2011,30(23):64-6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后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应对处理方法。方法对本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具体的发生情况。结果再通率的发生率较高,67例,达到83.7%,再灌注导致的心律失常的发生以房早、室早和加速性室性自主一心律为主。结论早期溶栓仍然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首选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缓慢心律失常死亡率明显高于快速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再灌注治疗方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预后。方法:119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57例行静脉溶栓、14例行冠状动态内容栓(PTCR)、12例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结果:静脉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率为52.6%,其中,AMI发生〈6h者再通率为67.6%,〉6h者再通率仅为20%。PTCR再通率为50%。急诊PTCA手术成功率为91.7%,2例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  相似文献   

9.
再灌注治疗(reperfusion treatment)是指用溶栓剂或球囊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和重新恢复血流.再灌注治疗已成为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键性措施,并使AMI的预后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 (AMI)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危重病症 ,而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治疗AMI的主要进展之一。它可限制梗死面积 ,改善预后。但溶栓治疗后 ,由于冠状动脉重新开放 ,血流重新灌注 ,心肌又可产生再灌注心肌损伤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即再灌注心律失常 (RA)。因此 ,在对AMI患者行溶栓治疗时必须密切观察 ,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心律失常。现将笔者 2 0 0 0年 3~ 9月 ,对 32例AMI病人行溶栓治疗成功后RA发生情况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32例AMI患者中 ,男 2 4例 ,女 8例 ,年龄 36~ 76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的临床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溶栓后再灌注心率失常患者(RA)20例为观察组,溶栓后未心率失常患者20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在冠脉再通时间、CK-MB 峰值时间和 CK 峰值出现时间上比较观察组均占有(P <0.05)。结论:加强该部分患者的监护,及时给予复率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溶栓的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急性心肌梗死 (AMI)再灌注治疗的目标是尽早重建那些因梗死相关血管 (IRA)的血栓栓塞、功能和存活受到严重威胁的心肌组织的血流灌注。因此 ,AMI再灌注治疗的目标不仅要保持心外膜上游血管的开通以维持正常的前向血流 ,而且还要恢复其下游心肌组织水平的血流灌注。1 心肌缺血再灌注发展史Braunwald与Maroko于 1974年提出了通过改善心肌氧供和限制心肌细胞“自溶”来限制梗死面积的治疗策略 ,开创了AMI治疗的新纪元。他们用于分析AMI范围的检测技术包括绘制心前区ST段抬高的图形及心肌梗死血清标记物曲线谱…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循证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文玲 《北京医学》2002,24(6):412-414
绝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患者血管的不稳定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致使梗死相关血管(IRA)完全堵塞而致,心肌坏死引起左室重塑、扩大.  相似文献   

14.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以老年人为多,预后差,病死率高。尽早、充分、持续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能有效的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脏功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并探讨再灌注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 选择年龄≤65岁,适合静脉溶栓的AMI患者150例,依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分为4组。溶栓后2周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梗死相关血管(IRA)的血流量按TIMI标准分级,并与临床判定IRA再通率比较分析。结果 Ⅰ~Ⅳ组TIMI血流2级和3级者,分别为90.90%,60.76%,58.82%和32.35%;TIMI血流0级和1级者分别为13.64%,32.55%,41.18%和67.65%。血管再通率随溶栓开始时间推后而下降,Ⅳ组下降最为明显,而血管闭塞率则逐渐上升。血管再通率及闭塞率Ⅳ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无创伤性再灌注指标判定IRA未开通的53例中有52例经CAG证实梗死区无血流灌注,说明该指标基本上可以真实地反映IRA是否开通。临床判定IRA开通的97例中有7例TIMI血流为0级或1级,提示IRA内可能再次血栓形成。各组均未发生严重合并症,30天总病死率为4.67%。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AMI安全有效。AMI发病2h以内,溶栓疗效与介入疗效相当,发病〉2h,特别是6h以后,溶栓疗效逐渐下降,为使更多患者受益,再灌注治疗的策略宜首选介入治疗。溶栓失败或出现再次心肌缺血症状者应立即常规实施挽救性介入治疗。对于无条件实施介入治疗的所有适合溶栓的AMI患者均应给予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随着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开展,再灌注心律失常(RA)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RA对于评价AMI患者冠脉再通、估计预后方面有重大意义,本文对56例AMI患者溶栓后RA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1996年1月~1999年1月住院AMI患者56例,均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且均为溶栓治疗适应证,其中男51例,女5例,年龄37~74岁。梗死部位:前间壁13例,前壁10例,广泛前壁8例,前壁+高侧壁3例,前壁+正后壁2例,下壁(部分伴右室)19例,广泛前壁(…  相似文献   

18.
葛慧娟 《安徽医学》2007,28(6):536-537
目的对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旨在分析STEMI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评价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情况。方法将70例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尿激酶)治疗后患者根据临床溶栓再通指标判定标准,分为静脉溶栓再通组43例及非再通组27例两组。除住院期间死亡4例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30d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评价冠脉再灌注情况,分析比较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效果。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总再通率、再通组及非再通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1.4%、83.7%、7.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1%,病死率5.71%。结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冠脉再通率低,且再通者多为TIMI2级的部分灌注,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刺五加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左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应用刺五加治疗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急性支架植入成功或静脉溶栓成功的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刺五加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 ,刺五加组常规处理同时给予刺五加 30 0 mg加入 5 %或10 %葡萄糖注射液 5 0 0 ml中 ,2 h滴完。治疗后 2天、2周分别对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 (EDV) ,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及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刺五加组 2天 EDV、ESV低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1) ,而 LVEF高于对照组 (P<0 .0 1)。2周后对照组 EDV、ESV下降 (P<0 .0 1) ,与刺五加组无统计学差异 ,而刺五加组 LVEF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应用刺五加治疗有助于左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疗法后再灌注后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61例临床判定血管再通,其中再通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74.5%,明显高于未通组的40.9%.结论 溶栓治理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类型复杂,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