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辅助治疗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性别、年龄、手术史、治疗史、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等因素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2月在某院住院接受中药辅助治疗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研究一般资料、手术史、治疗史等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肝胆湿热证>肝肾阴虚证>水湿内停证,中医证型在化疗史、靶向治疗史、免疫治疗史、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性别、年龄、手术史以及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是否免疫治疗是影响肝郁脾虚证的独立因素,是否化疗、是否免疫治疗以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气滞血瘀证的独立因素。结论 中药辅助治疗的原发性肝胆恶性肿瘤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最多,治疗史和患者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未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易发展为肝郁脾虚证,接受化疗或免疫治疗易导致患气滞血瘀证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年龄、血脂水平、化疗史、内分泌治疗史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入院的资料完整的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年龄、血脂水平、化疗、内分泌治疗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共纳入82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郁气滞>肝肾阴虚>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气血两虚,不同中医证型在年龄、血清胆固醇水平、内分泌治疗史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及化疗史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乳腺癌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以肝郁气滞最多,年龄、血清胆固醇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乳腺癌肝郁脾虚证与分子分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关系,阐述乳腺癌肝郁脾虚证在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散布趋势、预后价值及关联性。方法选取适宜纳入规范的乳腺癌患者86例,其中肝郁脾虚证患者、非肝郁脾虚证患者各43例。依照分子分型和ER、PR、HER-2、Ki-67的表达,探究2组的预后。结果肝郁脾虚证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病例数、腔型(含A和B)均显著高于非肝郁脾虚证组,肝郁脾虚型乳腺癌组Her-2、Ki-67、HER-2过表达和基底细胞样分布的数量显著低于非肝郁脾虚型乳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乳腺癌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手足麻木的中医证型分布以及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化疗后手足麻木的恶性肿瘤患者57例,观察其中医证型分布及病性证素特点,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中医证型与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手足麻木的中医证型分为5种:占比最大的为气虚血瘀证,其次为气滞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肝郁脾虚证,占比最小的为阳虚寒滞证;病性证素以血瘀、气虚为主;饮酒史在各中医证型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手足麻木的中医证型主要为气虚血瘀证,患者个人饮酒史与中医证型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方法:纳入NAFLD患者153例,根据四诊信息将患者分为湿浊内停、肝郁脾虚、湿热蕴结和痰瘀互结4个证型,观察并记录其肝功能、血脂、B超。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证候分型与脂肪肝程度间关系,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证型间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NAFLD患者中医证候以湿浊内停居多(30.7%),痰瘀互结最少(15.0%),其中男性以湿浊内停为主(33.7%),而女性则以肝郁脾虚为多(36.4%)。各证型超声分度不完全相同,轻度以肝郁脾虚证居多(41.0%),中度以湿浊内停为主(36.8%),重度以湿热蕴结多见(45.7%)。肝功能(ALT、AST、GGT和TBiL)各证型存在不同程度异常,以湿热蕴结证升高最为显著,湿浊内停亦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血脂(TC、TG、HDL-C及LDL-C)异常以痰瘀互结证为主。结论:NAFLD患者中医证候与客观化指标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5月~2009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十二指肠乳头肿瘤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十二指肠乳头肿瘤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后生存时间与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肠肠壁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的临床疗效与术后化疗、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大小、是否合并十二指肠肠壁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侵犯胰腺有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胆红素水平、术前CA19-9水平及术后有无并发症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失眠症的中医证候群特点,分析其诊断要点.方法 通过收集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四诊信息,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证候群,从而确定原发性失眠的证候诊断要点.结果 原发性失眠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主要包括4个证型:肝郁脾虚、阴虚火旺、痰热扰心、心虚胆怯,其中肝郁脾虚为主要类型.结论 筛选证候标准与专家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老年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型为主,而年轻患者则以阴虚火旺、痰热扰心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医体质辨证分型及合并病调查分析,了解其中医证型及合并病特征,探讨女性乳腺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合并病特点,为乳腺癌的临床中医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自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乳腺癌初诊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合并病调查,采用统一的评估调查表,结果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乳腺癌中医证型发病规律。结果共收集123例患者,其中肝气郁结型40例,毒热蕴结型31例,肝郁痰湿兼气阴两虚型52例,肝郁痰湿兼气阴两虚患者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肝郁痰湿兼气阴两虚是乳腺癌的主要证型,其次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罹患乳腺癌,应当根据不同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P16蛋白在89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45例,缺失率为50.6%,P16蛋白随着Duke分期级别升高,缺失率越来越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组P16的缺失率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16的缺失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P16缺失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P16表达与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16基因表达可能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采用疏肝健脾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7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换证进行回顾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至疏肝健脾法治疗的A组,与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采用疏肝健脾汤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A组总有效率高达94.4%,而B组仅为77.8%。同时,A组患者无论是治疗前后血糖值变化还是进食前后血糖值变化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的B组,差异显著。结论采用疏肝健脾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胰岛素水平,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而且能够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且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中医辨证分型与CHA2DS2-VASc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初步分析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其一般情况、合并症、心脏超声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房颤患者133例,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心脏超声相关指标,根据临床症状分辨中医证候,其中非瓣膜性房颤123例,以CHA2DS2-VASc评分评定血栓风险评分。结果 CHA2DS2-VASc评分1~2分组心血不足证型20例,5~9分组水饮凌心证型25例,均明显高于其他分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饮凌心证型组射血分数(EF)明显低于心血不足证型组和瘀阻心脉证型组,左房内径明显高于心血不足证型组和瘀阻心脉证型组,左室舒张末内径明显高于心血不足证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组中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瘀阻心脉组77%,水饮凌心组48%,心血不足组23%;不同中医证型组中合并心衰的比例为:水饮凌心组94%,心血不足组30%,瘀阻心脉组23%。结论房颤水饮凌心患者血栓形成风险较高,患者多合并心力衰竭、左心房发生扩大;房颤瘀阻心脉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正常,患者多合并冠心病;房颤心血不足证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射血分数多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2DM)对五邑地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同时期住院的合并有2型糖尿病或无糖尿病的结肠癌患者(后者为对照组)之间的预后差异,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及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结肠癌组的复发转移率15.0%,对照组复发转移率8.0%,两组无复发转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否伴有糖尿病、淋巴结状态结肠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在淋巴结阳性亚组及接受化疗组中均显示了显著预后价值,但在淋巴结阴性亚组及未接受化疗亚组中,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是结肠癌患者复发和转移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合并有2型糖尿病的结肠癌患者需要更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探讨了胃癌患者化疗前后的证型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对70例采用FOLFOX化疗的胃癌患者,分别在化疗开始前、化疗2周、化疗4周期观察对比患者临床中医证候变化规律。结果化疗2周、化疗4周期与化疗前对比,肝胃阴虚、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证例数均有增加,痰毒瘀结、肝胃不和、脾虚气滞、脾虚痰湿证型例数均有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中医证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益气和胃冲剂治疗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型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为该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方法将2013年6月-2013年12月接诊的54例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型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7例患者接受西医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型胆囊炎的常规治疗,观察组27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益气和胃冲剂加以辅助。治疗结束后,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明显变化(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评分变化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4%;观察组2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郁脾虚、肝脾不和型胆囊炎患者使用益气和胃冲剂辅助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析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临床特点、预后的影响因素及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差异,为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采用统计学列联分析方法对收集的80例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访其预后.结果 80例大肠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病理的类型以中分化管状腺癌为主.3年生存率为30%.列联分析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的因素有CEA水平、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数、术后至肝转移时间、治疗方法,说明这些因素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肝转移大小、发生时间、术前CEA水平、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数及治疗方式是影响大肠癌肝转移的相关因素.肝转移灶手术切除+化疗的患者生存率高于射频消融加全身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姑息化疗、中医中药等治疗的患者,效果较好,但临床上应根据适应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以使患者最大地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预后因素,从而提高对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年5月22日-2010年10月1日十二指肠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用Kaplan-Meier分析预后总生存,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变类型、肿瘤大小、有无化疗、发病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方式、血清CEA、血清CA199与总生存(OS)关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预后相关因子(P〈0.05)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预测十二指肠癌独立预后因子。结果在总生存方面,1、2、3、4、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7%、84.8%、73.1%、59.4%、38.6%;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血清CEA、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方式是其不良预后独立因子。结论性别、血清CEA、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切除方式影响十二指肠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人组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根据患者证候分为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瘀血瘕积型、肝。肾阴虚型4组。所有患者均接受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180μg治疗48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12、36、48周及停药后24周ALT复常率、血清HBsAg水平及HBV—DNA转阴率。结果停药24周时肝郁脾虚组ALT复常率37.9%明显高于肝肾阴虚组的20.7%。治疗第48周、停药24周时,肝郁脾虚组血清HBV—DNA低于检测值率分别为69.0%、69.0%,均高于瘀血瘕积组的39.3%、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候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干扰素疗效不同,中医证候预测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以便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某院收治的120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对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危重病肠胃功能障碍虚证、实夹杂证、实证证型分布状况。结果:虚证主要是心脾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虚实夹杂证主要是脾虚痰阻证,其中痰热蕴结,气血两虚证、脾虚水停,邪热扰神证、热盛气阴两伤证、气虚血瘀证占比较低(P0.05);实证主要是痰热扰神证,肝脾不调,湿热蕴藉证脾胃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肺热壅盛证食积气滞证占比较低。结论: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探究有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制定,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对患者胃黏膜修复情况及症状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122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2组,每组6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疏肝健脾汤治疗。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胃黏膜修复情况以及中医症状平均积分、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平均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胃黏膜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Hp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汤能更有效地改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胃黏膜修复率与Hp清除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转移的范围、数量及其规律影响因素对其预后有很大影响[1]。食管癌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扫描,因其具有较高的对比度和空间分辨力,不仅可以了解病变的范围,而且还能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脏器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