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周期与替代周期准备内膜对冷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与替代周期法准备内膜对冷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分别采用自然周期(n=149)、替代周期(n=578)准备内膜,比较周期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多胎妊娠率等指标。结果:2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9.6%、41.2%(P>0.05);流产率分别为5.4%、5.0%(P>0.05);种植率分别为28.3%、27.6%(P>0.05)。冷冻囊胚移植妊娠率66.7%,分裂期胚胎移植妊娠率39.9%,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然周期与替代周期相比单胎、多胎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3个胚胎妊娠率较移植2个胚胎显著增加,多胎妊娠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采用自然周期或替代周期法准备内膜的妊娠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对于排卵正常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法更经济、简单,增加移植胚胎数在提高妊娠率的同时明显提高了多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内膜准备方案对冷冻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95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探讨其与妊娠结果的关系。结果 3种方案中病人的年龄、不孕年限、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9.14%、29.55%和28.57%(P〉0.05),流产率为13.86%、14.77%和25%(P〉0.05),宫外孕发生率为2.90%、2.80%和0(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采用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准备内膜的妊娠率、流产率无明显差异,对于排卵正常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法更经济、简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内膜厚度<7 mm、行自然周期或激素替代周期行冻融卵裂期胚胎或囊胚移植的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方案和移植胚胎类型不同分为4组:N3组,自然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37例;N5组,自然周期,移植囊胚,39例;H3组,激素替代周期,移植卵裂期胚胎,44例;H5组,激素替代周期,移植囊胚,41例.比较各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周期取消率.结果 H3组周期取消率高于N3组(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5组周期取消率高于N5组(P<0.05),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5组与N3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周期取消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5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H3组(P<0.05).结论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冷冻胚胎移植采取激素替代周期相对于自然周期并无优势;周期规律的选择自然周期更好;选择囊胚移植可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商品化冷冻载杆对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资料,根据使用冷冻载杆的不同分为Cryotop组(K组)和iVitri组(S组),根据移植胚胎时期不同分为卵裂期和囊胚期,比较各组间胚胎复苏率、着床率、人绒毛膜促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周期(HRT)内膜转化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对冻融胚胎移植(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RT-FET)的37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内膜转化日血清E2水平中位数将374个周期分为低水平组(n=194,E2<400 pg·mL-1)和高水平组(n=180,E2≥400 pg·mL-1)。比较2组临床结局指标,包括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结果: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组的活产率(61.86%)高于高水平组(5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T内膜转化日血清高E2水平会降低FET的活产率。  相似文献   

7.
8.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和总结近年来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学研究进展。方法:对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综述的查阅和总结。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免疫、遗传及胎盘滋养细胞因素上,也有氧化应激、瘦素水平等其他新的学说。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一个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9.
张琳  高红  刘瑞霞  阴赪宏 《中国医刊》2023,(10):1048-1052
<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包括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以及慢性高血压伴子痫前期,属于产科常见的合并症,严重危害母胎健康,位居2014年全球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2名(14%)[1]、2020年中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2名(10.8%)[2]。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特有的病症,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后至产后2周,发病率为6%~10%,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前三位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胎盘或滋养细胞因素、各种细胞因子、钙离子、血管内皮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伴有多脏器损害。其病因尚未确定。避免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在预防,关键是做好基层产前教育和孕期保健。一旦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及时进行治疗,防止发生胎儿宫内窘迫。治疗原则为利尿、降压、解痉以及适时终止妊娠等。本文现就近年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冻融胚胎移植(FET)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自然周期或激素替代周期是其重要环节,二者的安全性逐渐被重视。目的 探究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的FET方案对单胎妊娠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FET的419例单胎活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内膜准备方案不同分为2组,A组(n=175)为自然周期FET患者,B组(n=244)为未能按时返院行排卵监测,给予激素替代周期FET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年限、体质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促黄体生成素(LH)、抗缪勒试管激素(AMH)、超促排周期的促性腺激素(Gn)总量及注射Gn的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激素水平、获卵数、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卵母细胞(MⅡ)数、正常受精卵(2PN)数、FET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随访其两组正常体质量儿发生率、早产儿发生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早产低体质量儿发生率、足月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巨大儿发生率、新生儿性别比、出生体质量、分娩孕周。结果 419例患者中,A组患者自然周期为175个周期,B组患者激素替代周期为244个周期。A组患者年龄、配偶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FSH、基础LH、AMH、超促排周期的Gn总量、超促排周期的注射Gn的天数、HCG注射日雌激素水平、获卵数、MⅡ数、2PN数、FET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正常体质量儿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相较于激素替代周期的FET患者,自然周期的FET患者正常体质量儿发生率更高,妊娠结局更好。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病因至今还不十分明确。目前认为HDCP的发病起源于胎盘的病理生理改变,此改变进一步导致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异常,从而引起一系列HDCP的临床症状。这些病理改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遗传因素、免疫因素、胎盘或滋养叶细胞因素、基因蛋白表达异常、钙离子的作用、血管内皮损伤、凋亡甚至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  相似文献   

13.
戴翔 《医学综述》2011,17(13):1926-1929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的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近年来,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研究在基因水平取得巨大进展。现对近来的研究发现进行总结,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两种胚胎移植管对全胚冷冻后首次胚胎移植的患者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移植周期,依据使用的移植管分成两组,A组采用COOK-K-JETS-7019-SIVF移植管(200个周期);B组采用Edwarda-Wallace移植管(242个周期),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在对应取卵周期的年龄、BMI、血清bE2、bFSH、bLH、Gn使用量和使用时间、HCG日LH、HCG日E2、获卵数、总受精数、优质胚胎数、移植日内膜厚度及移植胚胎数目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质地柔软、顺应性较好的胚胎移植管可以获得更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对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表达的影响及其在P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0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健康孕妇(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浆Hcy的水平,根据测量结果 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根据Hey水平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ey轻、中、重组,ELISA法等测定血清中GSH-px、SOD、MDA和ox-LDL的变化,实时RT-PCR、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血浆中EC-SOD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Hcy浓度的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MDA和ox-LDL水平增加,GSH-px和SOD下降,EC-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Hcy水平的升高抑制EC-SOD的表达,导致氧化应激,是Hcy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妊娠期高血压肾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病情监测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比较孕周≥36周单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132例和同期正常孕产妇70例住院当天或次日的空腹血清尿素氮、肌酐与尿酸值。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尿素氮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血尿素氮随疾病进展而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肌酐、尿酸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且升高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1)。血尿酸值在子痫控制后迅速下降,子痫控制前后血尿酸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尿素氮、肌酐与尿酸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血尿酸值的变化更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芳 《右江医学》2011,39(3):367-370
<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HDP)是目前导致孕妇和围产儿并发症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发病率为9.1%~10.4%,约15%妊娠期相关死亡是该病所致,已成为产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王蕾  许淑芬 《黑龙江医学》2023,47(8):905-907
目的:探讨序贯移植方案在高龄不孕症患者冷冻胚胎解冻移植中的应用,比较序贯移植、移植2枚卵裂胚、移植2枚囊胚3种方案的临床妊娠结局,为高龄不孕患者在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周期中的胚胎选择方案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1年5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的150例高龄不孕患者(年龄≥35岁)作为研究对象,按移植胚胎种类分为A组(序贯移植n=30)、B组(移植2枚卵裂胚n=60)和C组(移植2枚囊胚n=60)。回顾性分析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抗缪勒管激素(AMH)、基础性激素、转化日内膜厚度、优质胚胎移植比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AMH、优质胚胎移植比率、多胎妊娠率、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5、1.581、0.589、2.987、0.456,P>0.05)。A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明显高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42、6.569,P<0.05)。结论:序贯周期在高龄不孕患者的冷冻胚胎移植中能得到更好的临床结局,可成为高龄不孕患者解冻移植的一种有效...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女性的心理、生理由于激素的原因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其睡眠容易受到影响,长期睡眠不良可导致睡眠障碍。研究表明,睡眠障碍会增加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风险。目前孕期睡眠障碍与HDP的相关性研究尚缺乏,相关机制亦尚未完全阐明,所以孕期睡眠障碍与HDP的相关性未得到广泛认知,在临床工作中受到的重视程度不足。本文检索2010—2022年国内外发表的有关孕期睡眠障碍与HDP相关性研究的系统综述、Meta分析和前瞻性队列研究等,简要探讨孕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综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失眠与HDP的相关性研究,并探讨孕期睡眠障碍引起HDP的潜在机制,以期为预防及早期识别妊娠期睡眠障碍引起的HDP、降低孕期心血管事件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大英  王豫黔 《当代医学》2008,14(20):23-24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基的非必需氨基酸,为蛋氨酸代谢的一个重要代谢产物,其代谢异常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及凝血和促凝血等作用。内皮细胞激活和损伤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升高的同型半胱氯酸通过损伤内皮细胞,导致血管痉挛收缩,体液蛋白外渗及血管内凝血等机制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