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眶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眶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间采用经眶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4例的临床资料,介绍经眶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结果14例动脉瘤均成功夹闭。由于切下了眶上缘,手术径路的角度下移,可在较小牵拉脑的情况下抬起额底和分离纵裂间隙显露并处理病变。结论应用经眶锁孔入路手术能以更低的角度,从脑外间隙处理前交通动脉瘤,可作为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影像学特征、术中动脉瘤分离夹闭过程及术后复查随访结果。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定手术的疗效。结果 本组27例患者均成功行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后经CTA或DSA检查证实动脉瘤夹闭满意,未见动脉瘤残留、复发。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2年,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者24例(88. 9%),轻残2例(7. 4%),重残1例(3. 7%),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视野显露充分,动脉瘤夹闭满意,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 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ACoA)动脉瘤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夹闭的手术技术、安全性和相对适应证。方法:总结27例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的ACoA动脉瘤临床资料,着重阐述手术方法、术中动脉瘤破裂处理及手术适应证。结果:27例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但其中有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合并脑积水者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1例死亡。27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19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随访显示夹闭良好。结论: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ACoA动脉瘤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索额外侧前颅底锁孔入路在处理额部及鞍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沿鬓发迹前缘向额侧不超过5cm弧形切口,做小于3cm骨窗,利用额外侧及额下间隙处理额部、鞍区病变33例。结果 9例垂体腺瘤、7例鞍结节脑膜瘤、6例颅咽管瘤、4例额叶胶质瘤、2例脑膜瘤、1例额叶海绵状血管畸形经此手术入路均显露充分,视野清晰,切除彻底。4例后交通动脉瘤解剖清晰,夹闭满意。结论额外侧前颅底锁孔入路具有微创,影响容貌小、操作简单,能够显露和处理额叶侧方、前颅窝底及鞍区病变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 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患者责任病灶对侧发现同时存在干预指征的颅内动脉瘤,尤其是对侧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的同期治疗存在很大争论及挑战。该研究探讨单侧额外侧入路同期治疗责任病灶及对侧非责任病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20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共收治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经单侧额外侧入路夹闭责任出血动脉瘤及对侧大脑中动脉M1段非责任动脉瘤患者,采用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责任动脉瘤位置、对侧大脑中动脉瘤距离同侧M1段起点的长度、对侧大脑中动脉瘤朝向及大小、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院时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等指标评估此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8例患者共18个动脉瘤,其中16个是需要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出血责任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4例,前交通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2例。对侧大脑中动脉瘤距离同侧M1段起点的长度平均15.4 mm。需要处理的对侧大脑中动脉瘤平均3.4 mm×2.6 mm。术后复查头颅CTA见病灶远端颅内动脉走行自然,管壁光滑,病灶局部未见局限性狭窄或扩张。出院时有4例mRS评分为0;4例患者评分为1。出院时MoCA评分提示有2例患者存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小于26分),余患者认知功能正常。结论 单侧额外侧入路治疗对侧非责任病变有很多优势且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为这类复杂病变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3): 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Dolenc入路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的手术疗效、操作要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1月经Dolenc入路夹闭术治疗的20例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CTA或DSA复查颈眼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无瘤颈残留,无明显载瘤动脉狭窄。出院时,GOS评分5分16例,4分4例。结论 经Dolenc入路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额外侧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巨型垂体腺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报告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大型(最大直径20~39 mm)、巨型(≥40 mm)垂体腺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41例患者,均采用一侧眶上额下锁孔入路,进行显微手术.结果 114例(80.9%)同时达到全切肿瘤实质、切除鞍上肿瘤壁及电灼鞍内肿瘤壁的三项目的;27例为次全切.129例(91.5%)患者术后3日内可以下床活动,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死亡.结论本组病例表明,对大型、巨型垂体腺瘤,采用额叶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全切率高,手术损伤少,并发症少,患者恢复良好.作者认为,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而言,这是一种损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外科自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予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12例前颅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Ⅰ级2例、SimpsonⅡ级10例, 病理学检查均示脑膜瘤。随访3个月~2年, 所有患者均无脑脊液漏及内镜相关并发症发生, 其中术前视力视野改变的6例患者中4例明显改善、2例轻度改善, 术前钝性头痛的2例患者完全恢复正常, 术前嗅觉减退的2例患者中1例恢复正常、1例症状略有改善。结论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可有效提高肿瘤的切除率, 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破裂后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手术夹闭22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64排CTA为确诊手段,动脉瘤瘤顶指向在CTA分为5型,向前2例;向下2例;向上10例;向后5例;多方向3例。22例患者24个动脉瘤均行翼点锁孔入路手术夹闭,有3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出院时根据GOS判断预后:恢复优良17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可以满足大多数前交通动脉瘤病例的手术要求。手术要根据动脉瘤顶的指向个性化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及其在两种手术入路选择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术前DSA和/或CTA,以前交通动脉及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为参考平面,将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分为Ⅰ~Ⅴ型:Ⅰ型,瘤体朝前;Ⅱ型,瘤体朝下;Ⅲ型,瘤体朝后;Ⅳ型,瘤体朝上;Ⅴ型,瘤体多朝向。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52例,采取翼点入路28例,其中Ⅰ型动脉瘤8例,Ⅱ型9例,Ⅲ型3例,Ⅳ型7例、Ⅴ型1例;前纵裂入路24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2例,Ⅳ型10例。结果本组52例均一次性夹闭瘤体,1例夹闭后包裹,其余均夹闭满意。出院时GOS评分4~5分37例,2~3分13例,1分2例。结论Ⅰ型、Ⅱ型两种入路均适合选择,可依个人习惯选择;Ⅲ、Ⅳ、Ⅴ型选择纵裂入路更合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大脑前纵裂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适应症、优缺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纵裂入路手术夹闭的18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7 d复查CTA或DSA证实动脉瘤颈夹闭完全。出院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6例,1分8例,2分4例。结论 对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前纵裂入路的选择与动脉瘤瘤顶指向及术者个人经验有较大关系,某些情况下前纵裂入路比翼点入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夹闭破裂大脑中动脉(MCA)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的22例破裂MCA M1段非分叉部动脉瘤患者[占同期收治的MCA动脉瘤患者的10.6%(22/208)]的临床资料。22例患者采用经翼点入路或额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行临床随访, 通过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 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有无复发。结果 22例患者的动脉瘤均完成夹闭, 其中动脉瘤术中破裂5例, 予载瘤动脉近端临时阻断后顺利夹闭。术后12~24 h复查CT, 显示脑梗死2例, 脑室轻度扩张1例。术后2~3周复查CT血管成像(CTA), 提示动脉瘤瘤颈少许残留1例。术后9~12个月随访, 行头颅CT、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可见1例少许残留动脉瘤无明显变化, 其余21例未见动脉瘤复发;随访期间1例出现脑积水, 行脑室-腹腔分流后恢复良好。至末次随访, GOS Ⅴ级18例, Ⅳ级2例, Ⅲ级1例, Ⅱ级1例。结论初步研究表明, 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破裂MCA M1段非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眶外侧微骨孔入路夹闭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技巧与临床意义。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患者48例,分析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均成功夹闭动脉瘤瘤颈,其中术中破裂16例,恢复良好36例;生活能自理9例;扶拐行走,需人照顾3例。其中39例随访3~36个月,无再出血与死亡病例。结论眶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微小前交通动脉瘤具有简捷、快速、微创的优点,对于顺利夹闭破裂的微小型前交通动脉瘤、预防和控制术中破裂出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对侧翼点入路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手术方法.方法 分析2008-01 2012-02,我院采用对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合并眼动脉段动脉瘤的双侧多发动脉瘤8例.术中优先处理责任动脉瘤.夹闭入路侧动脉瘤后,继续分离视交叉区域及对侧各间隙直至显露瘤颈及载瘤动脉的近端和远端.结果 8例患者中7例行手术夹闭对侧眼动脉瘤颈,1例行肌肉包裹加固.术后CTA复查示包括眼动脉瘤的双侧多发性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严格选择眼动脉段动脉瘤的病例,经对侧翼点入路显露并夹闭眼动脉段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眶外侧入路夹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采取眶外侧入路显微夹闭术治疗的78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方法。结果 急性起病67例,慢性起病11例;均采用眶外侧入路开颅,开颅时间为15~30 min,平均21.8 min。术后1例脑血管痉挛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疝,行右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结论 眶外侧入路显微夹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围手术期重点内容的针对性护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经眉弓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历摘要 男性,39岁.因突发性头痛、呕吐4d,于2001年12月13日入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及额下纵裂入路对于夹闭前交通动脉瘤(ACA)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253例ACA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3例采用翼点入路,72例采用额底纵裂入路。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级评定并比较。结果经翼点入路组夹闭ACA 153个,术后随访13.2±2.4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死亡2例,差5例,良好146例。经额底纵裂手术入路组夹闭ACA72个,术后治疗结果 :死亡2例,差4例,良好6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行ACA的手术治疗,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根据动脉瘤顶朝向选择入路,可减少手术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左侧优势血供的不同空间构型前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过程、效果及术中暴露情况,并探讨与之相关的手术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1月-2021年12月连续收治的确诊为左侧优势血供前交通动脉瘤,且进行了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的患者资料。根据大脑前动脉A2段的走行方向与冠状面的位置关系,将动脉瘤分为4型:大脑前动脉与冠状面夹角<22.5°为水平型;大脑前动脉与矢状面夹角<22.5°为纵向型;右侧大脑前动脉在前且与冠状面夹角112.5°~157.5°为右前左后型;左侧大脑前动脉在前且与冠状面夹角22.5°~67.5°为右后左前型。分别比较水平型组和纵向型组,右前左后型组和右后左前型组间的基线资料、进行左侧翼点入路夹闭手术的时间、夹闭方式(简单夹闭或复杂夹闭)、夹闭效果(是否完全夹闭)、术后3个月和1年动脉瘤是否复发、术后1年GCS评分等指标。 结果 研究共纳入50例患者,其中水平型8例,纵向型12例,右前左后型16例,右后左前型14例。水平型组与纵向型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前左后型组与右后左前型组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前左后型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右后左前型组(85.1±19.2?min?vs.?102.1±57.5?min,P=0.032),2组术后动脉瘤复发率、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右前左后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间短于右后左前型,但预后方面与右后左前型无显著差异;水平型与纵向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和预后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