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曲肽与吲哚美辛栓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行ERCP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奥曲肽组、吲哚美辛组,各60例。监测3组患者ERCP术后2~4 h、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不良反应、住院总费用、住院日。结果奥曲肽组、吲哚美辛组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P<0.05),吲哚美辛组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但奥曲肽组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吲哚美辛栓与奥曲肽注射液均可用于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可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对胆管癌患者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胆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患者均接受ERCP治疗,其中常规组于术前采用生长抑素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5、24 h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结果 2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5、24 h, 2组血清AMY、LPS水平及WBC高于术前,但研究组血清AMY、LPS水平及WBC均低于常规组(P<0.05),但2组血清A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在降低胆管癌患者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上效果明显,可更有效地控制胰液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且不会损伤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陈永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2):162-163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将拟行EECP术的188例患者分为生长抑素组和对照组。生长抑素98例,术前30min开始静脉滴注生长抑素(生理盐水1000ml加生长抑素6mg维持24h静脉滴注)。对照组90例,同样在同一时间内静脉滴注不加生长抑素的相同量的液体。分别于术前、术后6h、术后24h测定血清淀粉酶,同时观察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生长抑素组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长抑素组术后6、24h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0.6%、13.3%显著低于对照组41.1%、22.2%(均P〈0.05)。生长抑素组及对照组治疗性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1.0%、6.7%(P〈0.05)。结论生长抑素对治疗性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及硝酸甘油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痘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从2008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接受ERCP检查的病患126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抗炎、补液等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吲哚美辛加硝酸甘油治疗.对比两组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痘情况,同时测定两组术前、术后12h以及术后1d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进存比较.结果:观察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分别为1.59%(1/63),6.35%(4/6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0%(8/63)、25.40%(16/63).观察组术后12h以及术后1d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83.9±143.2)U/L、(122.3±107.8)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1.6±235.3)U/L、(208.2±182.4)U/L.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吲哚美辛及硝酸甘油可有效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从而有效预防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408例拟行ERCP且术前血清淀粉酶正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7例)及对照组(181例)。治疗组在进行ERCP术后用微量泵24h持续静脉泵入(2mL/h)奥曲肽注射液0.6mg与48mL生理盐水的混合液,对照组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泵入。分别于术后6h及24h检测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 ERCP术后治疗组6h及24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术后急性胰腺炎的总发生率为4.2%,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2%、6.6%(P=0.026);术后6h及24h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6.3%、29.3%(P=0.003)和10.6%、17.7%(P=0.038)。结论大剂量低浓度静脉滴注奥曲肽可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中文】 目的:对吲哚美辛栓剂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作用,及不同给药时时段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进行系统性评估。 方法:对2000-2012间发表的文献进行检索,纳入关于吲哚美辛栓剂预防PEP的随机对照研究(RCT),jadad评分评估文献质量, Revman5.0软件行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按检索策略入选8个临床研究,数据分析结果:1.吲哚美辛组的PEP发生相对风险率为对照组的43%,(RR=0.43, 95%CI:0.32,0.58,P>0.05);2.按不同时段给药时间的亚组分析中,T1组(术前2hr-30min)和T3组(术后)中PEP发生相对风险率分别为对照组的34%(RR=0.34,95%CI:0.20,0.58)和51%(RR=0.51,95%CI:0.34,0.75)。T2组(术前30min-0min)中与对照组的PE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3. 吲哚美辛栓组中、重症pep发生率亦明显降低(RR=0.38, 95%CI:0.21,0.68)。结论:吲哚美辛栓剂能有效预防PEP;术前2hr-30min和术后给药能明显降低PEP的发生率,术前30min内给药的结果尚不肯定,吲哚美辛栓剂可以有效预防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减少中重症pe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是常见的并发症。而治疗性ERCP由于操作多,操作时间长,应用器械多,故并发症也多,其并发症也重于诊断性ERCP。加贝酯为小分子非肽类蛋白酶抑制剂,临床上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性ERCP168例病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奥曲肽预防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6例行ECRP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预防组33例,对照组术前、术后均未给予奥曲肽治疗,预防组术前30 min以及术后24 h内皮下注射奥曲肽,对照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6例并发胰腺炎,预防组1例并发胰腺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栓和生长抑素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6年的ERCP病例,调查其ERCP术后胰腺炎(PEP)发病率及术前使用吲哚美辛栓和术后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的情况.所有病人分为包含吲哚美辛组(共三个亚组分别为单药吲哚美辛组、吲哚美辛+高剂量奥曲肽组,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无吲哚美辛组.结果 699例病人纳入研究.PEP发病率为9.7%(68/699),重症胰腺炎发病率为0.85%(6/699).包含吲哚美辛组比无吲哚美辛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病率明显降低(7.6% vs 13.8%,χ2=6.882,P<0.01).三个使用吲哚美辛亚组间比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但是吲哚美辛+生长抑素组获得了最低的PEP发病率为3.6%(吲哚美辛+高剂量奥曲肽组为8.8%,单用吲哚美辛为11.1%).结论 该研究提示吲哚美辛联合生长抑素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但需要更严格设计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双氯芬酸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术后胰腺炎(PEP)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我院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治疗.预防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前1小时及术后1小时予双氯芬酸钠栓剂50 mg塞肛.监测血淀粉酶水平,同时观察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血清淀粉酶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中有4例发生ERCP术后胰腺炎(12.5%),而预防组中无急性胰腺炎发生,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对PEP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吲哚美辛栓的临床退高热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体温>39.0℃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吲哚美辛栓组);对照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组)于用药后0.5,1,2,3,4,6h观察体温下降情况。结果:两组降温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降温的速度与强度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吲哚美辛栓用于高热患者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国产生长抑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生长抑素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疗效。方法按随机双盲法将拟行ERCP术的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在ERCP术前1h起开始静脉滴注生长抑素至术后24h为止,对照组仅常规补液。结果89例患者分为预防组45例对照组44例,预防组有2例(4.4%)对照组有10例(22.7%)患者发生了胰腺炎(P<0.05),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两组分别为8例(17.8%)和20例(45.4%)(P<0.05)。结论生长抑素持续静滴能有效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减少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ERC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ERCP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例数,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或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明显短(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减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加快血淀粉酶恢复和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清胰汤防治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ERCP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均给予常规治疗;中药组加用清胰汤。观察两组患者ERCP术后出现高淀粉酶血症和急性胰腺炎例数,血清淀粉酶水平的变化,血淀粉酶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中药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或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清淀粉酶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血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明显短(P<0.05)。结论清胰汤能减少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加快血淀粉酶恢复和临床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贝酯在不同时期应用对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将381例行ERCP术的胆胰疾病患者根据加贝酯的不同应用时期分为4组,分别为术前组88例、术后组97例、完全组101例及对照组95例。术前组、术后组及完全组均为用药组,术前组在ERCP术前6 h内予以加贝酯60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术后组在术后12 h内予以加贝酯60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完全组在ERCP术前6 h开始予以加贝酯60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并于术后12 h内再予以加贝酯600 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ERCP术后24 h查血清淀粉酶并观察有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结果:各用药组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RCP术前组、术后组、完全组及对照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8.41%、26.80%、15.84%、46.32%,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3.41%、3.09%、1.98%、9.47%,用药各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组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术前组、术后组(P<0.05),但3组间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贝酯可有效地降低ERCP术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减少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率;推荐加贝酯的应用方式为:ERCP术前6 h 600 mg静脉滴注,术后12 h内600 mg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危险因素,并分析鼻胆管引流对预防胰腺炎的作用。方法:对黄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成功接受ERCP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胰腺炎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46例ERCP术后置入鼻胆管引流(实验组),46例ERCP术后未置入鼻胆管引流(对照组),对比两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血淀粉酶水平及症状体征。结果:12例(13.04%)患者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经单因素排除及多因素分析,女性、插管次数≥3次等是ERCP术后患者发生胰腺炎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鼻胆管引流则是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保护因素(P0.05)。实验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及术后3h、12h、24h血淀粉酶水平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血清淀粉酶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插管次数≥3次是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因素,而鼻胆管引流可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