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86例,根据奇偶法的标准分成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43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法,对照组采用联合阻滞麻醉,分析凝血功能数值、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苏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老年单侧下肢手术采用股神经结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7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单侧下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54)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组(n=54)行股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有显著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老年单侧下肢手术麻醉中联合采用股神经及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安全高效,既可使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又可快速起效,减少不良反应,临床推荐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周婕姝  刘斌 《四川医学》2014,(9):1252-1254
传统股神经阻滞采用人体的解剖标志和扪及股动脉搏动进行定位,成功率较低,失败率高达20%,且容易损伤血管、神经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自Ting和Sivagnanaratnam第一次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实施腋神经阻滞后,随着大量麻醉医生对超声技术的掌握,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在下肢手术中的运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将其安全性、有效性、特殊应用和术后镇痛四个方面的最新研究和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人下肢手术后谵妄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20例60岁以上、ASA分级Ⅰ~Ⅱ级、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40例。A组选用依托咪酯0.4 mg/kg、舒芬太尼0.4μg/kg、顺阿曲库铵0.2 mg/kg依次麻醉诱导,完成气管插管后予以七氟烷1%~3%、瑞芬太尼0.1~0.2μg/(kg·min),间断追加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B组选择L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给予0.5%的罗哌卡因2.0 ml加10%的葡萄糖2.0 ml;C组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刺激针行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局部麻醉药为0.4%的罗哌卡因,25 ml阻滞股神经,20 ml阻滞坐骨神经。于术前1天和术后2 h进行谵妄评定并用MMSE来给患者评分,详细记录术前、术中、术后SBP、DBP和HR等生命体征及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资料。结果: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效果及H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麻醉30 min后A组和B组的SBP和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C组(均为P<0.05);三组术后苏醒12 h MMSE评分值与术前一天比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术后苏醒12h MMSE评分值明显低于A组(均为P<0.05),B组、C两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苏醒12 h谵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均为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时运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减少谵妄的发生方面比传统的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5年以来对下肢膝关节以下手术患者采用坐骨神经加股神经阻滞并与硬膜外阻滞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在急诊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小腿、足部或膝关节外伤拟行清创缝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行患侧股神经和腘窝坐胃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定位穿刺,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在穿刺点注入1.5%利多卡因,30 min内每5 min观察一次阻滞的效果。记录局麻药物起效时间,观察阻滞效果、镇痛维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局部麻醉药的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超声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和坐骨神经阻滞比传统阻滞方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的效果,为后续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5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麻醉方式分为2组,全身麻醉组患儿采取单纯全身麻醉,超声股阻滞组加入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析2组麻醉情况。结果:超声股阻滞组术后6、12小时疼痛程度均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超声股阻滞组患儿切皮等阶段平均动脉压等生命体征较全身麻醉组稳定(P<0.05),全身麻醉组及超声股阻滞组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6%、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股骨干骨折手术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126-13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部以下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50例择期膝部以下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引导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阻滞组(B组),每组75例。记录两组麻醉前5 min及麻醉后5、10、20、30、6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的阻滞程度、麻醉效果等。结果观察期两组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麻醉后20、3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麻醉前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20、30 min的收缩压及麻醉后20、30、60 min舒张压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胫神经感觉阻滞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阻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效果优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和股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膝部以下手术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阻滞起效快,感觉阻滞效果、麻醉效果更优,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该院行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盲探法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HR和M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即刻、术中30 min和术后即刻的HR和MAP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稳定,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其效果优于盲探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患者膝关节以下截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膝关节以下截肢手术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椎管内麻醉,试验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麻醉前,两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囊肿摘除时、术毕,试验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24 h,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股神经阻滞在糖尿病患者膝关节以下截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麻醉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情况,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行下肢骨科手术老年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31)与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析2组间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2组间患者经不同方式麻醉后,其中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更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且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2组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理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下肢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与阻滞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0例下肢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针对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针对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坐骨神经联合股神经阻滞,对比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感觉阻滞时间。结果:基于不同方式作用下,实验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同时,基于不同时点,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下肢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应用股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阻滞复合局部麻醉下膝关节置换术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复合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复合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复合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静息和运动状态下不同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复合股神经阻滞在腘动脉损伤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间于该院行急诊手术治疗且病历资料完整的腘动脉损伤患者4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神经阻滞组及全麻组,分别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复合股神经阻滞下手术以及单纯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对比二组术前(T0),麻醉后30、60、90 min(T1、T2、T3)及术毕(T4)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并对比术后疼痛情况(VAS)、睡眠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神经阻滞组麻醉期间MAP、HR及SPO2无明显波动,各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组患者麻醉期间MAP存在一定程度波动,各时间点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全麻组,睡眠效率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腘动脉损伤急诊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复合股神经阻滞方案进行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来我院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90例.对照组受试者接受常规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术,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分析结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受试者运动以及感觉神经组织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明显更优,P<0.05.治疗前,2组受试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2小时、4小时、6小时、8小时VAS分数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于需要接受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来讲,开展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麻醉阻滞术加以处理,不但能够在根本上改善受试者各项生理指标,同时也可继续提升麻醉最优良率,进而缓解患者苦楚和不适感,因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单次前路坐骨神经阻滞能否改善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ASA分级I或II级。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连续股神经镇痛组(F组)和单次坐骨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股神经镇痛组(SF组),每组20例。观察术后6、12、18、24、30、36、42、48h时惠肢的疼痛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静息VAS和运动VAS评分(膝关节被动弯曲30°时的VAS评分);记录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当晚及次晚由于下肢疼痛导致睡眠中断的次数;记录吗啡的消耗量;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呕吐、瘙痒发生的例数及严重程度)。结果:与F组比较,SF组患者静息时、运动时VAS评分降低,夜间由于疼痛导致睡眠中断次数减少(均P〈0.05),吗啡消耗量和不良反应减少(均P〈0.05)。结论:超声下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改善了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连续股神经镇痛的效果,促进了患者膝关节活动,提高了患者睡眠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胫骨骨折内固定采取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 ASA I 至 III 级胫骨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 I、II 两组,I 组15例患者使用股神经阻滞麻醉,II 组患者使用了连续硬膜外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疼痛情况、平均动脉压(MAP)、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并发症。结果:I 组麻醉操作引起的肢体疼痛、MAP 的变化程度、镇痛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 II组;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接受股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比较高,患者的痛苦小,生命体征稳定,因此在该手术中可以选择股神经阻滞麻醉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