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汇总某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中药注射剂ADR共77例,分析其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某院2016年1月~2020年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中药注射剂,分析其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涉及药品、累及系统-器官、临床表现、ADR转归情况、报告人职业、所用剂量等基本情况。结果 某院77例中药注射剂ADR中以儿童和60岁以上老年人为多见;原患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44.16%)为主;涉及药品以活血类和清热类为主,其中热毒宁注射液(57.14%)、喜炎平注射液(16.88%)为多见;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31.86%)及全身性系统(26.55%);报告人职业中以药师(68.83%)上报率最高;给药剂量中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包含多个剂量,其余药品均只有1种剂量。结论 临床使用时应当关注性别及年龄特点,严格按照指征用药,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工作,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联用情况。方法:汇总某院2015年全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具体分析不合理联用的原因。结果与讨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单独使用,谨慎联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情况,促进其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250份,对照中药注射剂说明书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250份病历中,不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有57份(占22.80%),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使用(占40.35%)、超剂量或超浓度使用(36.84%)、溶剂选择不当(17.54%)、超疗程使用(5.26%)等。其中发生不良反应15例,不合理用药病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显著高于合理用药病例(P〈0.05)。结论应进一步重视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剂量和疗程,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情况,提出建议,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使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规范。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2008年4月~2011年4月的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分析中药注射剂的ADR发生原因、规律及特点。结果:根据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表1129例(2008年4月~2011年4月),其中,174例为中药注射剂所致。中药注射剂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个体差异大,其不良反应主要以皮肤损害和过敏反应为主。结论:中药注射剂是发生ADR的主要剂型,应提倡采用口服途径给药,谨慎联合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ADR的监测、研究、管理,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通过查阅有关文献,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鉴于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因素众多,临床医师应该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用药原则,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应用,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反应(ADR),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60份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表资料。结果 60例ADR患者中,双黄连注射液发生ADR的比例最高(占18.3%),刺五加注射液发生ADR的比例位于第二(占15.0%),参麦注射液发生ADR的比例位于第三(占13.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5.0%),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占25.0%)与心血管系统损害(占16.7%)。60例患者发生ADR后均未产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诱发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因素比较多,临床医师要注意掌握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适应证与临床用药相关原则,并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做到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从而促进其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至2012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9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4例,女性5例;涉及药物9个品种;所致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首位;4例好转,5例痊愈。结论尽快掌握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机制,严格把握用法用量,实现个体化给药,避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11.
张立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9):83-84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剂型,中药注射剂问世已逾60年了,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且起效快,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增多,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急剧增多,且造成的危害较大,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不良反应报告17.3万份, 相似文献
12.
韦光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8):100-101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成果,是中药现代化和中药再开发的重点发展方向。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中药注射剂的品种不断增加,临床应用的范围日渐广泛,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和死亡报道也随之增多。据2009年中国ADR监测报告称全年共收到ADR事件报告638996份,其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以及相应的不良反应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在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这段时间我院接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上报病例34例,对这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统计分析结果得出,这3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包括有药物的质地以及用药方法等.发生的不良反应包括有:皮肤以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等.结论 应对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予以注意,要对适应证以及相关的用药原则予以掌握,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张立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28)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剂型,中药注射剂问世已逾60年了,它不仅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且起效快,作用迅速,在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增多,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急剧增多,且造成的危害较大,其安全性已引起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不良反应报告17.3万份,其中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占中药不良反应总数的75%,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前十一期<药品不反应信息通报>,涉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达8种之多,占通报品种总数的21%,占通报中药品种总数的66%,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不仅数量多,且危害性大,如莲必治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肾衰竭,葛根素注射液引起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及鱼腥草、双黄连、清开灵、莪术油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均具有较严重的临床表现和较高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是中药剂型中较晚研制的品种,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到目前国家批准生产的中药注射剂一百多种,而生产的企业有四百多家。很多中药注射剂是临床急需而且疗效显著的品种,但是近年来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加。据报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在中药不良反应中的比重超过了59.88%,其危害也较其他剂型严重。因此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ADR的因素和特点。方法对某市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某市2006~2009年402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2例中药注射剂ADR中以中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结论中药注射剂ADR与药品种类、年龄、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应遵循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吴享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6):66-66
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保留了传统中药的治疗特点,且起效快,在急危重症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增多,引起了国内医药界的广泛关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19.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成因及合理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以便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整理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样的、复杂的。结论严格控制中药材的质量和制备工艺,监督临床合理应用以及规范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可有效的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1998~2008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8年间19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599例报告,分析其发生特点及用药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评价中药注射剂在给药剂量、溶媒的选择、稀释液的浓度、联合用药情况等方面的合理性。结果:599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在剂量、溶媒选择、配制液浓度、用药途径方面存在错误的例数占总数的33.73%;在使用各环节中无错误出现,占总数的50.92%;另有92例信息不完整无法判定。结论:中药注射剂在应用各环节存在一定比例的错误,规范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能进一步提高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