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早期静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时间<6h的患者给予rt-PA50m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30min、24h、14d及3个月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给予修订的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评分,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6h治疗其1h、3h、24h再通率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另两组(均P<0.05);≤6h治疗再出血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另两组(均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死44例(发病时间〈6h)随机分为溶桎组21例,对照组23例。溶栓组用rt-PA0.9mg/kg,先于2min内静脉注射rt-PA 8mg,再将余量于1h内静脉泵输入;对照组不使用rt-PA。两组其他治疗均相同。评定指标包括:治疗前,治疗后6h、24h、7d、30d、90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治疗前,治疗后90d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30d脑出血率、病死率。结果 溶栓组溶栓后6h、24h、7d、30d、90d CSS为15.38、13.24、9.30、7.40、5.00;90d总显效率为76.19%;90d 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57.14%;脑出血率为9.52%;病死率为4.76%。对照组治疗后6h、24h、7d、30d、90d CSS为20.65、18.78、14.90、13.00、11.95;90d总显效率为30.43%;90d Barthel指数评分为95~100分者占21.74%;无颅内出血;病死率为8.69%。溶栓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用于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6 h 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40例。溶栓组接受rtPA 5 mg于1h内静脉推注,继以45 mg rtPA于1h内静脉滴注;溶栓后24h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 mg,1次/d。对照组应用常规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药物静脉滴注;人院后24h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d。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头CT或MRI、凝血时间、血、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并记录既往史评分。治疗前后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MESSS)进行评定,记录溶栓前、溶栓后2、24h和3、7、14、30、90d的得分。记录2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研究终点为治疗后90d。结果 溶栓组治疗后24h,3、7、14、30、90d的MESSS分值[分别为(14.43 ±11.61)、(9.88±10.44)、(9.27±9.66)、(8.27 ±9.54)、(7.79±9.13)、(5.13±6.7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4.23±6.23)、(21.37±4.12)、(21.17±3.68)、(18.53±3.55)、( 15.87±3.49)、(9.98±1.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发生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2例。结论 急性脑梗死6h内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5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联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生活自理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MRS评分、MBI评分及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及脑部血流速度、最小血流量、动态阻抗等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15,(34)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并发症与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4.5 h)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观察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最后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观颅内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等的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 符合人选标准的7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接受rt-PA溶栓治疗,联合治疗组在rt-PA溶栓治疗的同时加用亚低温治疗.神经功能缺失状态由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 结果 发病6 h内给予溶栓治疗的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3 d的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发病6~12 h给予溶栓治疗的联合治疗组患者在溶栓后24 h的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结论 rt-PA联合亚低温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用溶栓治疗,联合治疗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药指南》2018,(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发病在3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头CT或MRI评价溶栓后24 h及3个月时疗效,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和改良Ran Kin量表(m R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和预后。采用随机奇数偶数法将其分成对照组(n=25例)与观察组(n=25例),观察组采用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n=25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治疗后3个月各个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6)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0例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24h后以及随访3个月后预后情况,同时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和发病时临床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溶栓后出血等和患者早期好转呈现负相关性。而溶栓后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患者早期恶化密切相关。结论:高龄、脑卒中程度严重患者、合并短暂性缺血性发作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相对较差,在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应密切监视,避免出现溶栓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静脉溶栓治疗是当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使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分析了48例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商品名actilyse,爱通立)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2012年1—10月采用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急性脑梗死15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d总有效率为86.67%,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内给予卒中单元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ICU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ICU内用rt‐PA 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急性脑梗死3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变化、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h,6h,12h,24h,7d,14d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治疗后出现非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3.3%),颅外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2例(6.7%)。结论在ICU严密监测下,对急性脑梗死发病4.5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出现率低,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在西电集团医院进行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均治疗7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mRS评分及治疗后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6%和75.7%,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mRS评分分别为(5.22±1.83)分和(7.29±1.4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0.24±1.31)分和(10.19±1.52)分(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性脑出血与非症状性脑出血分别为5.4%和2.7%,都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和16.2%(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急性缺血性卒中局部脑缺血区分为中心区和周边区,中心区很快缺血坏死,而周边区脑血流介于功能损害和形态损害缺血阈值之间,称为缺血半暗带。在卒中早期神经功能受损并非意味着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组织已坏死,如能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则可能使神经功能恢复,遏制病变的发展;如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恢复血流灌注,则缺血半暗带内的脑组织就会向不可逆的方向发展。因此,超早期迅速恢复血流灌注对改善和恢复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症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 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发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05年11月~2012年12月所有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共纳入129例患者,根据用药史分为rt PA组(63例)及rt PA联合尿激酶组(66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发病到用药时间;基线及用药7、30、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IHSS)、Barthel指数(BI);溶栓后的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静脉溶栓后各随访时间点NIHSS及BI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 d,rt PA组与rt PA加尿激酶组相比,NIHSS改善略明显,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6 h内无禁忌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rt 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与rt PA静脉溶栓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45例,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23例)和非溶栓组(22例)非溶栓组急性期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溶栓组给予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70 mg),先于1 min内静脉推注总量的10%,余量1h内静脉滴注,溶栓后24 h给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对比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并发症等变化.结果 溶栓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NIHSS评分分别为(8.6±2.6)、(5.2±1.5)分,非溶栓组分别为(11.2±2.9)、(9.5±2.6)分,溶栓组NIHSS评分均低于非溶栓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治疗后第14天Barthel指数分别88±17和67±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 (21/23)和59.1%(13/2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组和非溶栓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试验组患者予以rt-PA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UK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神经损伤转归指标、血管内皮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24 h、7 d、14 d时,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患者血管内皮素(ET)、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s)水平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NO)、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与对照组患者的14.29%相比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3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rt-PA组给予rt-PA总量0.9 mg?kg-1,最大剂量50 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达肝素钠5 000 IU皮下注射,bid,共7 d。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14 d及3个月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BI)评分,继发性颅内出血(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t-PA组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2 h,24 h,14 d,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有改善(P<0.05);rt-PA组较对照组在3个月后的BI指数评分有显著改善(P<0.01)。而两组在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I发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3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rt-PA组给予rt-PA总量0.9 mg?kg-1,最大剂量50 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达肝素钠5 000 IU皮下注射,bid,共7 d。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14 d及3个月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BI)评分,继发性颅内出血(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t-PA组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2 h,24 h,14 d,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有改善(P<0.05);rt-PA组较对照组在3个月后的BI指数评分有显著改善(P<0.01)。而两组在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I发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3 h的AC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rt-PA组给予rt-PA总量0.9 mg?kg-1,最大剂量50 mg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应用达肝素钠5 000 IU皮下注射,bid,共7 d。治疗前及治疗后2 h,24 h,14 d及3个月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BI)评分,继发性颅内出血(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rt-PA组较对照组在各时间点(2 h,24 h,14 d,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有改善(P<0.05);rt-PA组较对照组在3个月后的BI指数评分有显著改善(P<0.01)。而两组在sICH率及3个月时的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I发病3 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