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精神疾病, 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近期研究发现海拔高度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缺氧诱导因子为低氧条件下的重要转录因子, 其中缺氧诱导因子-1参与急性低氧调控, 介导神经营养因子和5-羟色胺等上调, 促进大脑代谢, 对抗抑郁;缺氧诱导因子-2参与慢性低氧调控, 促进炎症反应, 加重抑郁。本文重点介绍缺氧诱导因子与高原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研究, 旨在为深入探究高原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多配体蛋白聚糖1(SDC1)在缺氧胶质瘤细胞增殖及替莫唑胺(TMZ)化疗抵抗调控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U87细胞分为常氧组、常氧+TMZ组、常氧空载组、常氧空载+DMSO组、常氧空载+TMZ组、常氧SDC1过表达组、常氧SDC1过表达+TMZ组, 缺氧组、缺氧+TMZ组、缺氧空载组、缺氧敲除HIF-1α组、缺氧敲除HIF-1α组+TMZ、缺氧SDC1干扰组、缺氧空载+DMSO组、缺氧空载+TMZ组、缺氧SDC1干扰+TMZ组。采用低氧探针检测细胞缺氧情况;TMZ处理72 h后, 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敲除HIF-1α后, 于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并给予TMZ处理2 、4 、6 、8 d, 检测细胞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及细胞凋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细胞HIF-1α、SDC1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量;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qPCR(ChIP-qPCR)法检测HIF-1α与SDC1启动子结合情况。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32...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 还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急性期和远期症状。笔者现围绕急性COVID-19并发的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及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内容进行综述, 以期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疾病, 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 在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 然而目前整体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髓过氧化物酶(MPO)是中性粒细胞来源的过氧化物酶, 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预后评估等方面存在极大潜力。本研究围绕MPO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中更好地诊治脑卒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肌营养不良是一组由遗传性基因变异导致, 以进行性肌肉无力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 以肌肉坏死、再生、变性及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骨骼肌疾病。除骨骼肌症状以外, 许多肌营养不良类型, 特别是迪谢内肌营养不良、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和先天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还表现出脑、眼、心脏、内分泌等骨骼肌以外器官受累的证据。脑受累可表现为神经精神和认知行为的异常(如智力低下、癫痫发作、嗜睡、孤独症谱系疾病等)。颅脑影像学可无异常发现或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灰质萎缩、白质异常信号。临床医师应重视肌营养不良脑损害的诊断及研究, 总结不同肌营养不良颅脑损害症状的特点、演变规律、影像学表现, 并针对不同疾病、同一疾病不同年龄患者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因肌营养不良属罕见病, 发病率低、病例数少, 应联合目前成立时间久、设备技术条件成熟完善、有大量的肌病数据及资料积累且完整的肌病中心, 有针对性地挖掘脑部受累的遗传性肌病, 借助目前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补充检查及深入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 应借鉴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 如诱导多潜能干细胞分化的各类神经细胞、模拟脑的病理变化、解析各类神经细胞的组学特征, 以筛选有效的治疗靶...  相似文献   

6.
脑小血管病(CSVD)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 其与缺血性脑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CSVD早期的影像学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CSVD早期的影像学评估逐渐从视觉分级评估发展到体积定量评估, 从而更合理高效地评估CSVD的严重程度。本文现重点阐述一些影像学定量评估方法在CSVD中的应用情况, 以期为CSVD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新的评估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以核异型、肿瘤细胞高度增生和坏死以及微血管增生、多形性血管为特征。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辅以放、化疗, 但是肿瘤的耐药性逐年增高。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根本, 因此, 了解脑胶质瘤微环境的构成及其对肿瘤细胞代谢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脑胶质瘤微环境的组成及其对肿瘤的代谢和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探讨对肿瘤微环境进行干预、靶向代谢调节因子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病学领域的一大类疾病, 兼具高致残性及高复杂性的特点。然而, 这类疾病在全国范围内的发病率, 即每年有多少新发病例这一基本问题, 目前仍是空白。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QMS)为罕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HQMS信息获取的系统性、准确性和同质性为罕见病发病率的调查提供了独特的优势。目前基于HQMS的我国主要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研究已经完成并且陆续发表。文中以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重症肌无力作为这类疾病的代表, 结合临床实践与最新流行病学进展进行综述。发病率的调查有助于推断出这类疾病的患病率, 对国家医保专病政策的制定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营养缺乏相关的神经病变临床并不少见。大多数营养缺乏相关的神经病是长度依赖性感觉轴突病变, 而钴胺素缺乏性神经病通常表现为非长度依赖性感觉神经病。钴胺素和铜缺乏特征性地伴有脊髓病变, 脊髓小脑综合征与维生素E缺乏相关。与营养素缺乏导致神经病变不同, 吡哆醇毒性可导致非长度依赖性感觉神经元病变。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营养损失增加(如透析)、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恶性贫血)和某些抑制营养吸收的药物都可以导致营养缺乏。早期发现及治疗性营养补充可稳定或改善这些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0.
强迫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致残性精神障碍, 其发生发展过程与肠道菌群的关联尚未被完全阐明。虽然强迫症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但现有证据表明脑肠轴通过免疫炎症、神经递质及内分泌等多条通路参与强迫症的发生发展。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参与强迫症病理生理学的新证据及其作为新的治疗手段的潜力, 同时总结了目前脑肠轴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不足。探讨了益生菌和粪便移植等微生物重组策略在强迫症治疗中的潜力和挑战, 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待通过对脑肠轴的深入研究能够为强迫症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脑小血管病(CSVD)的诊断高度依赖神经影像, 其影像改变包括腔隙、腔隙性梗死、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等。在既往研究中这些影像改变的定义差异较大, 尤其易混淆腔隙、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 给预后评估和临床研究带来困难。文中将总结CSVD的临床、影像、病理特征, 梳理CSVD影像改变诊断标准逐渐规范化的过程和成效, 提出在CSVD影像诊断中应规避的错误, 旨在提高临床诊疗和研究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新年复初始, 岁月常如新。挥手告别2022年, 新的征程已在脚下。首先, 谨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我刊的编委专家、读者作者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处于精神医学学科蓬勃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以传统的生物医学、精神病理学为核心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为精神障碍的病因、机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另一方面, 以心理-社会医学为核心, 聚焦群体的公共精神卫生研究, 为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和精神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循证证据。精神科临床医生应与基础科学家、公共卫生工作者通力合作, 促进多领域交叉融合, 全面推动精神医学的发展。本期刊登的多篇临床研究、公共卫生、综述和专论等, 都为这一主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癫痫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 可通过分析由脑神经元产生的脑电信号对其进行检测, 因此脑电图成为诊断癫痫的关键工具。应用特异性方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在探索大脑工作机制和脑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脑电图信号的特征提取、特征分类等相关分析方法(如主成分分析、独立成分分析、小波变换、线性判别分析、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等)进行总结, 阐述了其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概括展示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癫痫发作的检测和分类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僵硬、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等。常见的疾病发展模式为隐匿起病、逐渐进展、极少自然缓解。但临床上有一些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病情会发生好转、自然缓解或"治愈", 被称为可逆性帕金森综合征(RP)。通过检索相关文献, 文中将RP归类为12种不同类型:药物性、中毒性、感染性、颅内血管性、脑结构病变相关、颅内压改变相关、内环境失衡性、内脏疾病相关、酒精戒断相关、手术相关、免疫接种性、放射治疗性RP,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诊疗的更多思路, 以促进临床医生尽早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合理的鉴别和诊治。  相似文献   

16.
小胶质细胞(MG)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驻留免疫细胞, 是CNS损伤时的第一道防线。MG功能的维持需要大量的能量。在葡萄糖利用受限时, 脂质可以作为大脑的能量来源, 脂质也可以作为信号分子发挥作用。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 MG脂质代谢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靶向脂质代谢的药物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从MG脂质代谢的具体机制入手, 简要介绍脂质代谢对MG功能的影响以及其在AD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24年已经大步向我们走来, 《中华精神科杂志》也迎来了第2期的发表。本期共收录了9篇文章, 其中包括标准与讨论1篇, 临床研究2篇, 病例报告2篇, 综述2篇, 继续教育讲座1篇, 心身医学1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两种形式——成熟型BDNF(mBDNF)和BDNF前体(proBDNF)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可介导一系列的生物信号, 对神经元的增殖、存活和凋亡均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proBDNF向mBDNF的不平衡转化在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以及它们作为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方面的潜能。本文现围绕近年来BDNF及proBDNF/mBDNF失平衡在上述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AD、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年伊始, 推陈出新。《中华精神科杂志》2022年第1期收录了12篇文章, 内容广泛, 包括临床研究4篇、基础研究1篇、4篇综述和荟萃分析、1篇总编寄语和1篇专家述评以及1篇标准与讨论, 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转眼间, 2022年已经过半, 《中华精神科杂志》迎来了第3期的发表。本期共纳入13篇文章, 包括3 篇临床研究、1篇基础研究、2篇病例报告、4篇综述、2篇专论及1篇标准与讨论,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