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代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科学化所凸显的东西方文化及其传统差异、中西医认识及其范式差异、中医药发展及其特色问题,启示我们深入认识近代中西医汇通与中医科学化所具有的深刻的中华医学特色、文化传统和哲学渊源。汇通要衷中、科学化并非全盘西化,现代化更不必以西方文化、西医科学为依归。没有哲学深度,就不能真正理解历史;没有历史底蕴,就不能深刻认识现在;没有文化传统,就不能全面把握未来。中华文化传统、东方哲学睿智、中医药特色,才是最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东方精神家园和生活智慧、生命真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西医汇通派的兴起和发展是中医界借以维护自身权利的产物。由于时代的特定性和上海的特殊地位,近代上海的中西医汇通派在维护中医地位和自我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国中西医汇通医院的主要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绍兴市医家著书立说,结社办报、创办医院以及中西医之间直接沟通几个方面,介绍了绍兴早期中西医汇通的概况。  相似文献   

5.
方以智是中国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他的多方面贡献获得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但他在中西医汇通方面的倡导作用素来知之者甚少。本文的研究表明,在《物理小识》、《通雅》等著作中,方以智引进了西方传教士带来的有关人体解剖生理的一些新知识,他关于“脑主记忆”、“脑筋(脑神经)司运动感觉”等记述即包含了中西汇通的阐述,并领先于其同时代的学者。他用“质测”“通几”之论对中西学作了原则性概括,为知识界所采用,中西医汇通大家王学权、唐容川、朱沛文等所谓“皮里春秋”、“形质气化”等评价中西医学的言论,应当说都是上承他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西医汇通”的由来,以往多认为是在1890年,李鸿章为《万国药方》(中文版)作序时最早提出,但根据掌握的资料,徐寿在1876年所作“医学论”一文中就已经提出了“中西医汇通”的主张,可以说他是提出“中西医汇通”主张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与“中西医汇通”的本质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人认为唐代孙思邈是“中西医结合工作的第一人” ,因为他把印度吠陀医学的“地、水、火、风”四气 ,天竺国婆罗门瑜伽按摩术等收载于自己的著作中。[1] 其实 ,把点滴的域外医学知识纳入中医学体系 ,只是表现了一种善于融会新知的精神 ,并不属于具有特定含义的“中西医结合”的范围。如果追溯现代中西医结合的历史 ,只可以说“中西医汇通派”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有人认为著作中出现过“会通”一词的方以智(1 61 1~ 1 671 )“是中西汇通派之第一人”[2 ] 实际上 ,自然科学的中西汇通思想 ,最早不是出现在医学界 ,而是出现在数学界和天文学…  相似文献   

8.
对中西医汇通学派的认识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阶段、某些代表医家、历史作用及局限性,认为中西医汇通学派,为保护、发展祖国医学有一定贡献;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共存的中西医关系格局奠定了历史基础;对未来医学的发展也有促进、影响作用,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有较重要的地位。但由于限于当时历史条件,他们没有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医和西医作出理性分析,“汇通”方法简单,有急于求成心理,没有取得突破性成就,对此不能离开历史去苛求他们。  相似文献   

9.
<正>清末民初闽籍御医力钧(1856-1925)以其精湛的中医医术,且官至高位,游历西方列国,推动中西医双向交流而闻名于世,成为我国中西医结合发展史上亦官亦医倡导与践行中西医汇通的第一人。为此,本文根据其生平、师承、阅历、医案等的研究,对其倡导与践行中西医汇通的活动进行较深入探讨。1倡导践行汇通毕生力钧,字轩举,又字香雨,号医隐,福建永福(今福建省永泰县)白云乡凤漈村(今樟洋村洋口里)人。  相似文献   

10.
岭南中西医汇通世家——陈氏三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岭南陈定泰、陈相静、陈珍阁一门三代,凭借西医学在岭南传播、发展最早的地域优势条件,从十九世纪上半叶,率先在中医界开始了中西医学汇通的研究。陈定泰早在1829年《医林改错》出版之前就接触到了王清任的脏腑学说,萌发了研究人体脏腑和经络实质的愿望。他接触当时广州的西医,了解西医人体解剖知识,于1844年著成《医谈传真》一书。其书一方面对中医传统的脏腑学说提出异议;另一方面,第一次从解剖角度对中医经络学说产生疑问。陈定泰子陈相静,继承父业,筹资刻印了《医谈传真》。陈定泰孙陈珍阁,则阐扬家学,亲赴南洋新加坡英国皇家大医院学习三年,掌握了系统的近代西医知识,于1890年著成《医纲总枢》。该书在验证陈定泰学说的同时,分别论述了中、西医内科学,而在治疗上一统于中药。陈氏一门三代相承,不断补充、创新,在早期的中西医汇通中有较高水平,成为中西医汇通派在中国的短短百年历程中独有的汇通学术世家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现状以及人们对其接受程度。以分层随机抽样法分别从全国10个省(直辖市)共选取16家医疗机构作为现场调研样本机构,并从中选取具有执业资格的30名临床专家大夫为调研对象。设置相关问题,进行一对一采访,并对访谈报告和相关数据进行总结分析。赞同中西医结合的从医人员有27名,占总人数90%,反对中西医结合的从医人员有3名,占总人数10%。总体而言,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现状较为良好、人们对其接受度较高,但是仍处在发展初期,一线从医人员对其接受度仍存在差异,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列举了相关问题,并提出主要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女围绝经期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而引发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症状,因其临床表现多样,个体间差异较大,更需要中西医结合协同诊治,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中西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各具优势,西医以绝经激素治疗(MHT)为主要手段,起效迅速,对围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状、泌尿生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育龄妇女对中西医优生认知的现况,为弘扬传统中医在优生中的作用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于2012年8~10月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北京妇产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国医堂门诊对18~55岁北京户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近50%的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喜爱或者非常喜爱,而只有不到30%的人对西医喜爱或者非常喜爱;②只有12.3%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了解或非常了解,有17.9%的人对中医优生方法副作用了解清楚,知晓率前5位优生方式中只有2种为中医优生方式;(要)44.7%的人愿意选择中西医结合促优生方式,有23.0%的人愿意选择中医促优生方式,有17.2%的人愿意选择西医促优生方式。结论①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喜爱程度高于西医;②被调查育龄妇女对中医的认知程度低于西医;③建议加大对中医优生的宣传。  相似文献   

14.
回顾分析目前治疗皮肤瘙痒症的最新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瘙痒症的效果。本文根据近十年中、外文文献,介绍瘙痒症的发病机理及多种疗法。西医学治疗主要为抗组胺药、麻醉制剂、活化香草酸受体药物、甾体类药物、磷酸酯酶抑制剂、内源性大麻素、阿片受体拮抗剂、与神经阻断剂等,并介绍中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疗效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索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31个随机对照研究,共4013例患者,其中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224例和1789例;纳入文献整体质量偏低,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会提高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疗效[RR=1.21,95%CI(1.16~1.27),P<0.01];按照干预方法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中药内服治疗、中药内服+其他中医疗法(中药外敷、针刺、手法疏通)、中西医联合治疗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均具有一定优势。结论 当前临床证据表明,中医及中西医联合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疗效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然而,受限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干预方法的多样性,上述结论尚需进一步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新医学。在完成中国工程院两个咨询项目过程中,课题组对肿瘤外科专家汤钊猷院士进行了访谈。访谈中汤院士不仅谈及了自己对中西医结合的感悟,还论述了新时代下中医药面临的巨大需求和发展机遇。汤院士指出: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中西医结合人才的匮乏、中医发展滞后及民众相关医学科普教育缺位等是限制中西医结合发展的瓶颈。汤院士还指出,应积极推进和实施“西学中”,创“符合国情、中国思维”的中西医结合新医学。  相似文献   

17.
Dryeyeisadisorderoftearfilmduetotear deficiencyorexcessivetearevaporationcausingdamagetotheinterpalpebralocularsurfaceandas sociatedwithsymptomsofoculardiscomfort(1).As itisnowoneofthemostcommonsuperficialdisor dersinophthalmologyintheworldaswellasinChi na,moreandmorepeopleattachimportancetothe study.ThetreatmentofdryeyebytraditionalChi nesemedicine(TCM)orintegrativeChineseandWesternmedicine(ICWM)isnowreviewedinthis paper.TREATMENTOFDRYEYEBYTCMANDICWMTHERAPY LocalTreatmentwi…  相似文献   

18.
将154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7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76例采用单纯西药(激素、环磷酸胺)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85.0%,对照组完全缓解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7%和59.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刘昌孝院士认为中药研究不仅带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更使得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生机盎然.但在中药发展中也存在质量标准亟待确立、资源匮乏、人才紧缺、需建立有效平台等诸多问题.刘院士认为,可以药为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努力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质量标志物的新概念,规范中药质量和发展,推动中医走向世界,进而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