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缩窄性心包炎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资料,主要根据超声心动图,心包CT检查来确定诊断。全部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施行心包剥脱术。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5例,肺部感染2例,21例中18例获得随诊,心功能恢复到I级15例,恢复到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超声心动图,心包CT等辅助检查,一般可确诊此病;心包剥脱术是治疗此病唯一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充分合理的心包剥脱范围、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和提高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01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32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CCP)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2例,男26例,女6例,18~64岁,平均32岁。病程5个月~8年,平均34个月。病因、结核性心包炎16例,化脓性心包炎2例,原因不明1 相似文献
4.
缩窄性心包炎再缩窄多由于行第一次心包剥脱术时,因难于分离而使心包切除不彻底的缘故,心脏束缚时间过长,心肌损害加重而导致的。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对14例此类病人施行了部分心包切除术,现将其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4例病人中,男9例,女5例,年龄30岁至60岁,平均年龄45岁。再次缩窄形成时间为1一16年,本组病例均有心悸、气短、腹胀、食欲下降、全身乏力等病史,有不同程度的发细、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中心静脉压最高至50cmH2O.最低着至27.5cmH2O(平均35.3cmH2O);其中3例出现房颤,心功能Ⅲ级者6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2010年期间,51例因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全麻下行心包剥离术。结果 51例中,手术死亡2例,手术病死率(3.92%),其余49例(96.1%)症状明显缓解,44例(86.3%)获得长期随访,随访6~12个月,绝大多数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心包剥离术是缩窄性心包炎治疗的有效方法,确诊后应尽早剥除心包。 相似文献
6.
2004/2007年共完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5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均为男性,年龄20~60岁,病程6个月~2 a。合并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1例。本组患者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腹胀及双下肢水肿。查体均见颈静脉充盈,肝大,均合并不同程度的胸水和腹水,心功能III~IV级(NYHA),心脏彩超及胸部CT检查5例均见心包增厚,合并钙化,血沉及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2例。1.2方法术前反复胸腔及腹腔穿刺排液,加强营养,强心利尿治疗。结核患者,给予抗结核治疗,待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后手术治疗,手术经胸骨正中切口行心包剥脱术。2结果本组心功能改善,其中1例手术后效果不满意,4个月后二次手术行心包剥脱术恢复良好。术后病理检查:心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4例,干酪样结核病变1例。随访5例,随访时间1~4 a,心功能(NYHA)均为Ⅰ级,无心包缩窄复发和死亡。3讨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特点是由于渗出物机化和瘢痕形成(有时还伴有钙化)而导致心包压力持续性升高,妨碍心脏的舒张期充盈。此型心包炎多见于男性,年龄21~40岁。半数病例原因不明,在已知原因的病例中,多为结核性心包炎,其他感染性或外伤性心包炎较少见。目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缩窄性心包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0-01-2008-12 68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心包切除术,其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8~76(36.02±17.38)岁。术前心功能Ⅱ级10例,Ⅲ级47例,Ⅳ级11例。结果术后低心排8例,心律失常12例,死于低心排、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结论把握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及适当的术中,术后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对108例缩窄性心包炎病人行心包剥脱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心力衰竭控制和规范抗结核治疗,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循环功能和血电解质,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引流管护理。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31例,死亡2例,心律失常48例,肺部感染30例;除2例死亡外,其余106例均治愈。认为加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人围术期的护理可提高病人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缩窄性心包炎的治疗主要手段是施行心包剥脱术 ,但由于缩窄性心包炎病期长 ,心功能差 ,麻醉处理时具有特殊性。我院从 1988~ 2 0 0 1实施缩窄性心包炎部分剥脱术 4 8例 ,现就其麻醉手术中的处理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本组男 30例 ,女 18例 ,年龄在 16~ 6 2岁之间 ,平均年龄在 4 0岁左右 ,发病时间约为 6个月~ 10 a,术前患者若有活动或劳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闷、心悸、呼吸困难 ,并有下肢水肿、腹胀、疲乏和食欲减退等症状。查体 :有不同程度颈静脉充盈 ,心音低钝 ,肝肿大 ,右肋下可触及 4~ 6 cm,全组均有不同程度腹水 ,… 相似文献
10.
11.
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心功能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围手术期心功能的变化,减少低排综合征、心力衰竭对机体的危害而采取相应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01年11月~2005年7月施行心包剥离手术后的患者围手术期的心功能进行严密观察及护理,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在41例患者中心衰7例,各种心律失常23例,严重低血钾2例。41例全部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治愈率100%。结论缩窄性心包炎施行心包剥离手术前后应严密监测患者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电解质,减轻低排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危害,提高患者手术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影响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62 ̄1994年采用心包剥离术治疗的63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年患者非特异性病因占53%,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术前心电图异常,心包钙化多见,心肌纤维化严重。儿童患者胸腹水、低蛋白血症多见,心包缩窄广泛。早期病死率13%。结论:不同年龄患者心包缩窄特点不同,围术期处理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2000—01~2004—1280岁以上老年人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处理1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患者行心包剥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心包剥离术患者的围术期资料。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现严重低血压6例,其中大出血2例,3例心动过缓,6例室性期前收缩;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本组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术前准备,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严格控制液体入量是保证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对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的认识能力.方法 分析44例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搏减弱、奇脉.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心影轻中度扩大者34例,27例出现心包钙化,心脏B超检查:心室舒张末径缩小35例,44例均见心包膜增厚粘连.CT检查可明确显示心包增厚及钙化.结论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影像学特征是心缘僵直,搏动减弱,心包膜增厚、钙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42例,手术死亡率2.4%。死亡原因为急性心力衰竭,低心排量综合征。40例进行长期随访,其中33例心功能恢复I级。并对影响远期疗效的一些因素如手术径路,心包切除范围进行了讨论,并强调了房室环瘢痕环带解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围术期监护经验。方法:对33例复杂性心内膜炎行赘生物彻底清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加强围术期监护,做好患者心理及高热的护理,预防赘生物脱落;防治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综合征,严防感染复发;认真做好健康指导是关键。结果:本组早期无死亡,无感染复发,瓣膜置换者无瓣周漏。结论: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加强围手术期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如皋市人民医院2004-12-2009-12期间65岁以上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处理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经综合围手术期处理,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后的恢复,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合理有效的术前处理对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缩窄性心包炎16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缩窄性心包炎临床诊断率。方法:对16例经手术证实的心包炎临床表现、ECG、X线超声心动图、CT、MAI、手术及病理的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病理结果显示:9例(56.3%)病因未明,在已知病因中,结核性6例(37.5%),是主要的原因。结论:缩窄性心包炎多数病例的病因不明,只能结合病史来考虑,在已知的病因中,结核仍是最主要的原因。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可显著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