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记忆、精神等障碍,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皮质萎缩、神经细胞减少、细胞外存在β-淀粉样蛋白(Aβ)形成的老年斑(SP)、神经纤维丝缠结(NFYr)以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等。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种类繁多,其主要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类以大脑神经元淀粉样变性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上以痴呆为主要表现.Alzheimer于1907年报告的是一名51岁的痴呆患者,因而有人将之纳入早老性痴呆.以后的研究发现,所谓“老年性痴呆(senile dementia”也呈现同样的病理变化.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将65岁以前发病者称为“AD,早发型”;65岁以后发病者为“AD,晚发型”.90%以上的AD为晚发型.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文献中的AD指的都是晚发型.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性痴呆(AD)是一种多发生于老年人,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以神经元纤维缠结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现将近年来,用中医药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Alzheimer病(AD)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在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精河县和温泉县居住1年以上、年龄≥50岁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进行体格检查,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做相关生化检查。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标准诊断代谢综合征,以“很可能是老年性痴呆”的患者34例作为病例组(AD组),以同一研究对象中非老年性痴呆6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代谢综合征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AD组中代谢综合征(MS)患者14例,占41.18%(14/34),对照组15例,占22.06%(1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出OR值为2.47,95%可信区间为(1.03,5.94)。结论:MS与AD有关并可能是AD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老年慢性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AD发病率的增高,国际上对痴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现将AD的相关概念、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等进展状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痴呆症的药物治疗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年性痴呆,又称老年呆病,是以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及社会活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为特征的老年常发疾病,是以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和广泛的神经元缺乏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大脑退行性变性疾病。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性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Vascular disease,VD)、混合型痴呆三大类^[1],其中50%-60%为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7.
王凌云  荀一飞  赵瑾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10):858-859,861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AD患者103例,检测受试者的血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受教育程度等信息,并通过头颅CT或MRI检查确定是否存在LA,对比分析老年性痴呆合并LA及不合并LA组的临床特征及认知功能下降的情况。认知功能的检测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结果】103例AD患者中57人检查证实合并LA,与不合并LA的46例患者比较,合并LA的患者患有冠心病(P〈0.05)、颈动脉狭窄(P〈0.05)的比例更高,而且认知功能下降的程度更明显(P〈0.01)。【结论】我们的研究提示,冠心病和颈动脉狭窄是AD合并LA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LA的发生加重AD的认知损害。  相似文献   

8.
刘佳  钟远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3):206-20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病,隐性起病,以记忆力和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特征。迄今对该病的病因认识不清,最终确诊需依靠尸检病理证实,但此时已经失去了AD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患者、家属及社会均不能从中受益。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介于痴呆和正常衰老间的认知缺损状态,可能是AD的早期阶段,是AD的高危因素,许多纵向研究表明每年大约有10%~15%这类患者会转变为痴呆,其中绝大部分是AD。因此研究和识别MCI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以便延缓或阻止痴呆的发生与发展,为老年性痴呆的防治提供一个最佳的治疗时间窗。  相似文献   

9.
李秀红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0):2567-2567,2613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痴呆(AD)的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加呈指数增长的趋势。大部分AD患者是由家属作为主要照顾者开展家庭护理,因此,对AD患者照料者的指导是提高AD患者生活质量和延缓病情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Alzheimer病又称老年性痴呆病(AD),它是一种涉及多因素发生学、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大脑变性性疾病。在对其发病遗传因素研究中,早老素(Presemilin,PS)基因突变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PS基因与Alzheimer病的病理进程,如与老年斑的形成有关。最新的研究认为PS基因与家族性AD和散发性AD发生均有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脑的退行性病变,脑细胞萎缩为病理基础的症候群。其临床特征是起病隐袭,主要为持续进行性的智能衰退而无缓解,行为和神经系统功能相继出现障碍。老年性痴呆导致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严重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随着我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的增多,其发病人数亦相应增加。积极防治老年性痴呆已成为老年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均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药物及技术手段,是一个难治性疾病。近年来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笔者采用补肾填髓法为主,辅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祛痰开窍之法对50例老年性痴呆病人进行了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XYs中华儿童肾病网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对中枢神经系统进行调控,从而参与AD的发生、发展。老年性痴呆属中医学“痴呆”、“善忘”范畴,由七情内伤、年老久病等致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痰瘀阻滞,使脑消髓减、神机失用,多从心肝肾论治。我们认为痰浊瘀血阻窍是AD的病机关键,当从脾论治,并针对病机特点提出温脾通络开窍法来防治AD。文章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脾论治AD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凌雁武  黄瑞雅 《右江医学》2008,36(6):736-740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耳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和智力下降,主要神经病理特征是大脑皮质萎缩、神经细胞丧失,细胞外存在大量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组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细胞内神经纤维丝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  相似文献   

14.
黄正安 《右江医学》2012,40(4):571-573
<正>老年性痴呆又被称之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据统计老年性痴呆在我国的患病人数已超过500万,占据全世界所有患病人数的1/4左右。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其老年性痴呆的患病人数也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痴呆主要包括阿尔茨采末病(Alzheimer’sdisease ,AD)和血管性痴呆 (Vasculardementia ,VD)。其中 ,以AD居多 (占 70 % )。它是一种进行性退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 ,临床及病理为其主要依据。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斑 (SP)、淀粉样蛋白沉积及神经元纤维缠结 (NFT)是其脑部主要的病理学特征。迄今为止 ,A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比较肯定的是与衰老和遗传有关。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 ,老年性痴呆已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因此 ,研究防治老年性痴呆是摆在我们医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不…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称老年性痴呆,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南于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复杂,在研究中缺乏统一、经典的疾病动物模型。本文就目前常用的AD动物模型进行综述,并根据其优缺点进行评价,以供研究者在选择合适的拟AD动物模型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电针对老年性痴呆(AD)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Prefrontal Cortex ,PFC)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以D-半乳糖腹腔注射和Aβ1-40海马注射诱导形成的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电针“大椎”、“太溪”、“肾俞”三穴,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PFC中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nN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上调大鼠PFC中n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进而发挥抗老年性痴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阿尔茨海默病(AD)型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类型,占60%-70%。该病以记忆认知障碍为首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级认知能力的逐渐下降,并随发展出现失语、失用、失认等执行功能的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 ,AD)是目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疾病,且疗效不佳,因此,对AD早期出现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诊断尤为重要。颈动脉狭窄与MCI关系密切,该文就颈动脉狭窄与MCI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进行性退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以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AD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海马和皮层出现大量的细胞外老年斑和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当人进入老年期,不溶性颗粒物质可陆续在人体的面部、手背、小腿、足背以及其他躯干上堆积,出现呈脂褐色斑点,俗称老年斑,医学上称为脂褐质。生化研究表明,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AD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表明,淀粉样蛋白沉积是其发病的重要因素。本实验根据AD发病的口淀粉样蛋白致病学说,采用凝聚态Aβ1-40直接双侧海马注射制备AD动物模型,并观察了加减地黄饮子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脂褐质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