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片腔静脉成形(APPC)或下腔静脉重建(RIVC)的治疗方法、适应证、临床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 自1986年5月至1998年6月我们完成了APPC治疗下腔静脉(IVC)-肝静脉(HV)狭窄39例和自体心包成管代血管IVC移植治疗IVC闭塞或缺损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常温IVC血流阻断或IVC气囊导管转流下,经右胸腔切开IVC,同时施行直视根治术切除梗阻病灶。结果 42例手术患者,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4.76%),40例痊愈出院(治愈率95.24%)。术后随访13-96个月。37例典型症状体征消失,B超和IVC造影证实IVC-HV通畅良好者37例,术后18个月显示IVC狭窄1例,2例于术后2-4个月发现IVC血栓形成。结论 自体心包片下腔静脉重建是治疗IVC-HV狭窄或闭塞的有效的外科疗法,可使病人迅速康复,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肿瘤肝转移灶可阻塞肝内下腔静脉(IVC),形成IVC综合征。本文研究可扩张的支撑架治疗IVC综合征的有效性。认1989至1997年,共有28例IVC综合征患者采用该疗法。其中17例女性,平均年龄61岁.11例男性,平均年龄56岁。26例(93%)有下肢水肿,19例(68%)有腹水。有以下9种原发肿瘤:乳腺(8例),黑色素瘤(7例),结肠(3例),胰腺(3例),食道(3倒),胃肠道基质肿瘤(1例),胃、肝和卵巢各1例。所有支撑架均经皮股静脉穿刺置入肝内下腔静脉。支撑架外套有12F至16F的聚四氟乙烯鞘。置管前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和测压。支撑架长为…  相似文献   

3.
活体肝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并下腔静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道笔者利用尸体下腔静脉(IVC)替代受体肝后IVC施行成人间活体肝移植(LDLT)治疗布加综合征(BCS)并IVC狭窄的经验。方法 1例35岁男性BCS并肝后IVC狭窄的患者,曾接受内科治疗,并于9个月前经放射介入置入金属扩张器,但症状无缓解。最终患者被施行了成人间LDLT,术中采用了尸体IVC替代受体肝后IVC进行重建。结果 患者术后过程平稳,效果满意。结论 笔者认为采用LDLT及利用尸肝IVC重建受者肝后IVC治疗BCS并肝后IVC狭窄的术式可推荐作为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解剖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是指位于肝背侧下腔静脉窝和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eava,IVC)之间的一段相对少血管区,为一潜在性间隙。其起点为肝尾状叶背侧IVC的第1支肝短静脉,即右下肝静脉(inferior righth epatic vein,IRHV)的左侧,止点为肝右静脉及肝左静脉和肝中静脉共干间的间隙上缘(肝上静脉窝)。存此间隙内存在有重要解剖学意义的第2肝门(左、中、右肝静脉出肝处)和第3肝门(肝短静脉出肝处)。  相似文献   

5.
控制出血仍然是肝切除术的关键问题。在绝大多数肝切除术中需要肛门或选择性阻断入肝血流。但这种方法不能避免肝静脉回流出血,应用肝脏去血管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经典的肝脏去血管化(HVE)包括肛门阻断、下腔静脉(IVC)肝上段及肝下段阻断。EliS等提出了保留腔静脉血流肝脏去血管化(HVEPC),包括阻断肝门及主要肝静脉。HVEPC与HVE相比,可以避免HVE阻断IVC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并能间断或持续应用。40例患者在肝切除术中应用HVEPC,HVEPC的适应征为肝病>10cm,肿瘤侵犯主要肝静脉,没有侵犯下腔静脉,预计出血较…  相似文献   

6.
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ng SY  Cai XJ  Mu YP  Hong DF  Xu B  Qian HR  Liu YB  Fang HQ  Li JT  Wang JW  Liu FB  Xue JF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3):878-881
目的总结7例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癌栓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经验。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05年5月,我们为7例肝癌合并IVC癌栓的患者实施了肝癌切除及右心房和(或)IVC切开取栓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肝血流阻断来控制IVC血流。根据癌栓上极位置的不同,分别采用5种不同术式:(1)静脉转流,心脏停搏,右心房及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2)静脉转流,心脏不停搏,心包内高位阻断下腔静脉,右心房和(或)下腔静脉切开取栓2例;(3)经腹部切口切开膈肌,心包内高位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4)经腹部切口,经膈肌腔静脉裂孔小切口,心包外高位阻断肝上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切开取栓1例;(5)经腹部切口,肝上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切开取栓2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2例,右膈下积液1例,切口感染1例。7例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周~26个月,平均9.8个月。已死亡的6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13、9、11、2、17个月和2周,尚生存的1例患者已无瘤生存26个月。结论对合适病例实施肝癌切除和IVC切开取栓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治疗可以避免右心流人道阻塞和肺动脉栓塞造成的猝死,并有可能获得相对提高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失血和输血量是影响肝切除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肝切除术中下腔静脉(IVC)扩张时失血量多,松弛时失血量少。作者通过术中直接测量,对IVC腔内压与肝切除失血量的关系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前瞻性研究。患者20例,均为半肝切除或扩大的半肝切除。在切肝前从肾静脉与IVC汇合部上方Zcm向IVC插入一根Zmm的脐状导管,并向上推送至IVC肝后部接近肝静脉入口处,荷包缝合固定后,将导管与一个带数字显示的压力转换器相连接。切肝前测IVC腔内压2次,然后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15分钟及恢复入肝血流10分钟分别测压,最后根据每次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心包片腔静脉成形(APPC)或下腔静脉重建(RIVC)的治疗方法、适应症、临床价值和注意事项。方法 自1986年5月至1998年6月我们完成了APPC治疗下腔静脉(IVC)—肝静脉(HV)狭窄39例和自体心包管代血管IVC移植(VTIVC)治疗IVC闭塞或缺损3例,同时施行直视根治术切除梗阻病灶。结果 手术死亡2例(死亡率4.76%),1例死于肝肾综合征,另1例死于呼吸道出血性窒息。40例痊愈出院(治愈率95.24%)。术后随访13—96个月,37例典型症状体征消失,B超和IVC造影证实IVC-HV通畅良好者37例,术后1.5年显示IVC狭窄1例,2例于术后2—4个月发现IVC血栓形成。结论 APPC是治疗IVC-HV狭窄或闭塞的直接有效的外科疗法,常使病人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应用现代外科和麻醉技术,可安全地施行75%以上肝的切除。但肝脏恶性肿瘤一旦侵犯肝段下腔静脉,通常放弃手术切除。作者报道一例肝右叶、尾状叶和肝段下腔静脉整块切除,并首次以自体股浅静脉移植替代下腔静脉。患者女性,34岁,右肾上腺癌行肾上腺切除术后 3年复发,CT显示肿瘤侵及肝右叶和尾状叶左、右段,包绕并压迫下腔静脉。腔静脉造影提示肿瘤水平肝段下腔静脉局部狭窄。术中解剖出肾上部和肝上部下腔静脉,切断右侧肝动脉、门静脉、肝管和肝静脉、  相似文献   

10.
Zhang Z  Feng H  Leng X  Ma F  Wang B  Du R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6):366-368
目的 探讨肝硬变腹水患者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门静脉压力(PVP)的变化。方法 应用光度比色 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例肝硬变合并腹水的患者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和16例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手术的且患者,手前后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的PRA、ACE、AⅡ及PVP进行了测定。结果 肝硬变组门腔静脉分流前后的PBA、ACE、AⅡ及PVP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16例肝硬化腹水病人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前后和16例对照组患者行胃肠道肿瘤切除术前后的门静脉、外周静脉和动脉血中AⅡ进行了测定。结果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前血中的AⅡ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分流术后的AⅡ明显低于分流前(P<0.05),仍显著高于术后对照组(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病人门腔静脉分流术后AⅡ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是肝硬化腹水病人分流术后腹水消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腹水是肝硬化病人的严重合并症,多数可经严格的内科治疗控制,但仍有10%病人转为顽固性腹水,手术治疗或可提高其远期生存率。1实验研究Orloff采用直接结扎肝静脉的方法造成肝静脉流出道梗阻和大量腹水,然后随机分成三组:(1)对照组,14条大,仅行剖腹术;(2)门腔静脉端侧分流组(EL),15条犬;(3)门腔静脉侧侧分流组(LL),16条犬。在对照组,剖腹术时吸出腹水2.6L(1.3~4.9L);EL组在分流术后,80%又生成大量腹水;而在LL术后,仅2例再次发生腹水,可见门腔静脉侧侧分流可以有效克服肝流出道梗阻,缓解严重腹水,而…  相似文献   

13.
下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外科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32例成人尸体上进行腔静脉与肝静脉的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观测了右肾上腺静脉、左膈下静脉、主肝静脉的长度、横径、注入角度和部位及主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和下腔静脉各段长度。结果表明,术中阻断肝上膈下下腔静脉,有84.4%的人可经腹部切口完成,另15.6%者可能需开胸在心包内阻断下腔静脉,下腔静脉下阻断,有87.5%可在网膜孔后分离阻断,12.5%需行下腔静脉肝后段分离阻断。在游离肝右叶时,需注意可能出现的  相似文献   

14.
肾癌发生肾静脉和下腔静脉(IVC)癌栓患者的比例约为4%~10%,研究认为如未发现远处转移,行肾癌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再切除肾静脉癌栓和取出IVC癌栓,预后良好,但肾癌发生IVC壁侵犯患者预后较差。本研究对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4例右侧肾癌IVC癌栓伴节段IVC壁侵犯患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因受肝功能限制,一些肝癌病人不能行大块肝切除,而局部切除不能消除潜在肝内转移灶。作者对尾状叶肝癌施行尾叶全切除术、肝尾叶分左背段(IL)和右背段(Ir)。IL为Spigelian叶或以往所指的尾叶;Ir包括尾状突和腔静脉旁部分(PC),位于下腔静脉(IVC)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就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进行初步观察。方法:10例患者,先行中上腹常规MRI扫描再行肝静脉,下腔静脉MRA检查。结果;常规MRI发现1例存在两支肝静脉同时狭窄,3例肝段下腔静脉处狭窄,其中1例下腔静脉肝段及以下广泛血栓形成。MRA显示6例肝段下腔静脉狭窄,1例肝静脉狭窄,变细,3例肝段下腔静脉合并肝静脉狭窄,其中3例发现下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全部病例均显示门静脉,脾静  相似文献   

17.
多层CT血管成像技术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指南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以上段下腔静脉梗阻引起的腹痛、肝功能障碍、腹水和下肢水肿及门静脉高压等病变。主要病理改变是肝后或肝上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的膜性或节段性狭窄或闭塞及因此而导致的肝静脉和下腔静脉系统的回流障碍^[1]。该病在我国并不少见。山东省为高发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下腔静脉(IVC)建立IVC阻塞型巴德-吉亚利综合征(BCS)模型。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36只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对模型组大鼠以3F微导管部分结扎肝后段IVC,对照组仅暴露肝后段IVC,其余处理相同。术后第28天取外周静脉血行肝功能检查,术后第84天和第85天分别行腹部超声和DSA,评价IVC阻塞程度及侧支静脉形成后处死大鼠,对肝脏、脾脏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建模成功率83.33%(15/18)。术后第28天,模型组大鼠静脉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均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术后第84天和85天腹部超声及DSA检查均证实模型组大鼠存在IVC阻塞,肝内及肝外侧支静脉形成。光镜下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严重脂肪样变性,肝小叶中央静脉及其周围肝血窦扩张、淤血,汇管区纤维增生和轻度纤维化;电镜下可见肝细胞内细胞器减少,存在局限性水肿,胞质内大量脂滴堆积,粗面及细面内质网扩张,周围线粒体减少,肝细胞核膜裂隙增宽等改变。结论部分结扎大鼠肝后段IVC可成功制备IVC阻塞型BCS,为BCS研究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9.
Budd—Chiari综合征(BC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较大肝静脉(major hepatic veins,MHVs)或肝段下腔静脉(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HIVC)部分或完全梗阻性肝静脉下腔静脉(HV—IVC)血液回流障碍,导致淤血性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epertension,PHT)和下腔静脉高压症(inferior vena caval hypertension,IVCHT)两大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进行性顽固性腹水、食管静脉曲张(EV)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会阴部静脉曲张和躯干浅静脉上行性曲张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腔分流术或联合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氏综合征(BCS)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肠腔分流术或联合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BCS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行肠腔侧侧直接吻合,11例应用PTFE人造血管行肠腔分流;12例联合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门静脉压降低10-27cmH2O(0.98J-2.65kPa)。1例术后因肝昏迷肝脏功能衰竭死亡。14例存活患者肝脾肿大缩小,腹水消失,无并发症,随访5-26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肠腔分流或联合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成功率高,创伤小,疗效满意,是治疗BCS的有效实用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