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探讨重症脑室出血急性期治疗方法,我们将46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加腰椎穿刺脑脊液(CSF)置换术,对照组单纯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血肿清除时间,治疗组平均为4.16天,对照组为10.0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死亡率为7.7%,对照组分别为60%和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侧脑室外引流加腰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重症脑室出血急性期治疗方法,我们将46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加腰椎穿刺脑脊液(CSF)置换术,对照组单纯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血肿清除时间,治疗组平均为4.16天,对照组为10.0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死亡率为7.7%,对照组分别为60%和3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提示侧脑室外引流加腰穿CSF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昼夜节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4小时无创伤性全自动动态血压记录仪,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进行观察。受试对象,脑出血107例,脑梗塞90例,高血压107例。结果表明,(1)脑出血与脑梗塞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消失或减弱、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夜间下降值昀明显小于高血压组,夜间下降率小于10%者明显高于高血压组(P〈0.01)。(2)高血压与脑卒中昼夜的波动规律明显不同,前者呈双峰谷型。日间血压上升,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紫外线血液辐射疗法(UBI)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远期预后影响和细胞遗传学远期效应,对37例经UBI治疗的患者和6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了为期4.7±0.9年的随访观察;UBI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CA)、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断微核(CBMN)对比观察;UBI组5例患者治疗前和4.9年后(随访时)CA作自身比较。结果表明:脑出血、脑梗塞UBI组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脑出血、脑梗塞患者随访时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UB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UBI组与对照组CA、CBMN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UBI组5例患者自身CA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果显示,UBI疗法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远期预后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甘露醇对自发性脑出血(SCH)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 对1990年以前用甘露醇常规大剂量(250ml)治疗352例SCH患者(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1991年以后用甘露醇小剂量(125ml)治疗525例SCH患者(B组)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1)发病〈6小时、6~12小时内用药,A组267例中81例病性加重;B组411例中35例加重,两组比较P〈0.001,P〈0.01;(2)死亡病列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脑脊液生长抑制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了生长抑素(SS)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66例急性脑梗死(ACI)、43例急性脑出血(ACH)、15例急性蛛风下腔出血(SAH)患者及40例对照者的血浆SS含量,同时测定部分患者及对照者的脑脊液SS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S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尤以ACI组及SAH组比对照组差异更显著(P〈0.05,P〈0.01),脑脊液SS含量均显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与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测定发病3天内入院的急性脑血管病人的血浆NO值,其中脑出血30例,脑梗死04例,分别在入院未治疗前,入院后一周,二周,三周连续测4次NO值,结果发现两组病例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脑出血组又比脑梗死组高,且比脑梗死组持续时间长,即入院治疗三周后脑梗死组已基本恢复正常,但脑出血组下降仍不明显,和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8.
对99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分为脑梗塞组、脑出血组)测定β2微球蛋白(β2-MG),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急性脑血管病各组患者β2-MG均有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免疫因素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部分环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99例急性血管患者(分为脑梗塞组、脑出血组)测定β2微政治协商会议蛋白(β-MG),并与3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急性脑血管病各组患者β2-MG均有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提示免疫因素在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部分环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二巯基丙磺酸钠(DMPS)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1例HLD患者每次静推DMPS5mg/kg,依Q6h×1天、Q8h×1天、Bid×4天顺序,6天为一疗程,共用10疗程。结果显效4例,好转23例,无效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达83.6%;全疗程尿排铜均显著高于治疗前。29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白细胞下降、心电异常等经相应处理,均未影响治疗。结论DMPS是治疗HLD的理想驱铜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氯氮平合并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局限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60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接受氯氮平合并利培本呼氯氮平治疗,疗程8周,用BPRS,SANS,SAPS,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氯氮平合并利培酮组在治疗后4周、8周SAN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氯氮平组在治疗后8周SA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4周、8周时  相似文献   

12.
尿毒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42例尿毒症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进行研究。其中尿毒症性脑病19例、脑出血3例、桥脑中央髓鞘溶解1例。透析治疗组23例,血液透析17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6例,透析后,病情好转,BUN、Scr及血P下降,血Ca、CO2CP上升(P<0.01),死于多脏器衰竭5例。药物治疗组19例,死于多脏器衰竭10例。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对尿毒症伴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首先应及时恰当地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卒中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患者,在急性起病后3天内和起病后第10~12天查PLT与MPV,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出血组与梗死组MPV的两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大(P〈0.005);两组PLT值在3天内均显著减少(P〈0.05),而在发病后10~20天两组PLT均已恢复正常(P〉0.05)。结论 本文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并参考国内外文献,得出MPV增大反应了脑血管病变的程度已很严重,是脑卒中(包括缺血、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PLT的变化则可提示急性脑卒中的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小剂量尿激酶(UK)DSA选择性动脉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效果。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塞住院病人60例,随机分为动脉导管溶栓组(导管组)和静脉溶栓组(静脉组)各30例,分别动脉导管注射和静脉注射小剂量UK10 ̄20万U,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5天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CT检查作出疗效评价。结果 导管组临床有效率93.3%,影像学有效率80%,静脉组临床有效率7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15.
苯海拉明治疗氯氮平引致的流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双盲对照研究苯海拉明治疗氯氮平引致流涎的疗效。方法在女性病房中,随机选用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给服氯氮平(150~525mg/d)后均出现流涎副作用。随机分为苯海拉明组(30例)和安慰剂组(30例),统一睡前分别给服苯海拉明50mg或安慰剂2粒治疗,10天为一疗程。结果苯海拉明与安慰剂对照治疗氯氮平引致流涎有显著差异(P<0.005),苯海拉明的治疗有效率达100%,起效快,无其他副作用。结果苯海拉明可作为治疗氯氮平所致流涎症状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6.
脑出血患者血浆中ET—1,SP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动态观察30例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P物质(SP)含量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结果(1)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2)急性期血浆ET-1、SP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3)急性期血浆ET-1含量与SP含量呈正相关。结论ET-1、SP共同参与和影响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浆ET-1、SP含量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出血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甘露醇和申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40例、甘露醇治疗组40例和申捷治疗组40例。常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预防、控制脑水肿、抗凝、营养脑细胞等)。甘露醇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00 mL静滴,2次/d,5 d为1疗程。申捷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申捷40 mg溶于0.9%的生理盐水静滴,1次/d,5 d为1疗程。各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评分行疗效评定。结果 2个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个治疗组对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与申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相当,但并发症前者多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改善血肿周围缺血对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观察改善血肿周围缺血对脑出血血肿和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21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血肿、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结果:(1)低右、血栓通组第10天血肿体积明显缩小;(2)低右组第4、10、21天水肿体积缩小;(3)ESS/CSS评分与血肿体积显著相关,与水肿体积中度相关;(4)低右组改善治疗后第4、10、21天的ESS/CSS;血栓通组的第21天ESS/CSS改善。结论:低右和血栓通能改善血肿周围缺血、促进血肿吸收、促进水肿的消退,改善临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托拉塞米与呋塞米治疗脑出血并发急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案将103例脑出血并发急性脑水肿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接受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接受呋塞米联合甘露醇治疗。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尿量、颅内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颅内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肾功能异常、血尿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脑出血并发急性脑水肿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GMP—140与脑血栓形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不同时期GMP-140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32例急性脑血栓患者病后3d内血浆中GMP-140、SOD和MDA的含量,其中25例患者于病程第10~14d再次抽血复查。另选28例性别、年龄组成相似的动脉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与动脉硬化组比较,脑血栓患者急性期血浆中GMP-140和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至稳定期,脑血栓患者血浆中GMP-140、MDA和SOD含量与脑动脉硬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时GMP-140含量增高与脑组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