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将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发病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功能综合量表(FC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康复组在入组时FCA总得分、运动功能评分和认知功能评分在统计学上均未见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的FCA总分从发病后1个月、3个月到6个月逐渐增高,但只有1个月和3个月比较时有显著性差异;康复组亦呈现出逐渐恢复的趋势,但其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FCA运动功能评分只有1个月和3个月比较时有显著性差异,而康复组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恢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照组FCA认知功能评分无明显增加,各次评定之间比较也未见显著性差异;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呈现逐渐增加趋势,但只有1个月与入组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卒中56例早期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康复组按康复治疗师制定的康复治疗计划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自动或随意被动运动,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FuglMeyer值(肢体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加早期肢体锻炼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3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对照组采用银杏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与早期肢体锻炼。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185例(97.4%),对照组130例(68.4%);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分别为(5.06±4.02)分和(9.05±4.10)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早期肢体锻炼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单纯银杏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37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社区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但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与中医治疗两组相同。分别于入选时,入选2个月末和5个月末采用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价。结果: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虽然康复组、对照组的运动功能积分在随访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康复组患者各阶段运动功能评分积分的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了17.40分,而对照组改善了7.27分。结论:5个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信号组)、传统低频电刺激治疗组(简称低频组)、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组(简称肌电组)以及无电刺激治疗组。入组后,所有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基础的康复治疗。此外,各电刺激组患者予以相应的电刺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0天时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功能进行评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两项评分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0天时,各组上肢运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恢复,但肌电组、低频组、信号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电刺激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20天后,肌电组、信号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上肢部分)和FCA评分与无电刺激组、低频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信号组与肌电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号式功能电刺激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FCA恢复的效果近似于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但好于国产低频电刺激和无电刺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加心理干预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银杏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隔2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与心理干预,疗程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136例(97.1%),对照组92例(65.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分值分别为(5.16±4.32)分和(9.45±4.20)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心理干预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疗效优于单纯银杏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加肌氨肽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每次7mg,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印堂、上星、内关、人中、太阳、足三里、风池、百会针刺治疗。均治疗21天,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118例(98.3%),对照组80例(66.7%);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6.05±4.95)分和(8.46±7.36)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针刺加肌氨肽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肌氨肽苷注射液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8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9例,对照组40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银杏注射液治疗,每次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间隔3天,继续下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每天1次。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分值及总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424例(98.8%),对照组346例(84.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常规加针刺治疗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社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社区康复治疗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水平的影响。方法  5 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社区康复组 ( 2 6例 )和对照组 ( 2 4例 )。社区康复组采用以康复医师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由康复护士每周 1次到患者家中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对照组康复训练采取自行训练。结果 经过 8周的康复治疗 ,社区康复组MAS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社区康复治疗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提高ADL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5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原发病。对照组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每次400mg,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观察两组手功能改善情况及总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手功能分值分别为(10.01±4.30)分和(17.01±5.43)分,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252例(97.3%),对照组157例(60.6%),两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常规加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手功能缺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82例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为6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上肢疼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综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FMA评分、水肿程度和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对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具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电针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邓兴华  王友良 《西南军医》2009,11(4):623-624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脑卒中急性期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8例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2)。治疗组患者给予电针和早期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照组仅予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急性期后脑卒中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卫平  王江林  黄娟  李萌 《西南军医》2012,14(4):587-589
目的观察针刺与吞咽训练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分为吞咽训练组、针刺+吞咽训练组两组进行治疗,每组60例。参照洼田饮水试验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进行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治疗,针刺+吞咽训练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优于吞咽训练组(58.33%)(P〈0.05)。结论针刺与吞咽康复训练结合更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冲脉理论针刺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因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桂林康复疗养中心进行救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n=40,基于冲脉理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n=40,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量表(SSA)评分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VFS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22.10±7.21)和VFSS评分(8.93±1.88)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6.08±8.11)分和(5.46±2.12)分,(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P<0.05)。结论 基于冲脉理论针刺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有积极的影响,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并进行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分别采用标准...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4d、28d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FS)和洼田氏评定。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针刺配合功能训练的疗效优于单纯功能训练(P〈0.05)。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不仅可以加速患者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副作用小,花费少,可以作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常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151例CSA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推拿治疗组和单针灸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进行量化评估,并对该量表在本次中医临床中的效度及信度进行初步检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改善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检验,该量表也有可以接受的准则效度(r在0.8-0.9之间,p<0.01)和再测信度(r在0.6-0.9之间,p<0.01)。结论针灸推拿结合治疗CSA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在CSA中医临床中具有可信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63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康复训练组进行药物治疗基础上的12周的康复训练,对照组单用药物治疗。应用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CDR)、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成人韦氏记忆量表(W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分别在入组时和12周末评定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12周末两组患者MMSE、WM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ADL评分康复训练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治疗前后MMSE、WMS、ADL评分改善程度康复训练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延缓病情发展。提示对血管性痴呆应采取综合康复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肩关节镜下SLAP损伤修复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3月至2012年11月行肩关节镜下SLAP损伤修复术后患者4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22~45岁,平均(36.2±2.6)岁;对照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0~43岁,平均(35.8±2.1)岁。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和短波、脉冲磁疗及激光治疗。康复组同时按肩关节SLAP损伤术后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采用美国加州大学肩评分表(UCLA)评估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周肩关节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8周康复治疗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2周、16周和24周,康复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对肩关节SLAP损伤特点,设计科学、安全、有效的肩关节镜下SLAP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计划,并依照康复计划对术后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使用康复机器人训练,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 BBS)评定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MA、BB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12周的治疗后两组FMA、BB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FMA、BB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机器人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步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