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华 《现代护理》2008,14(3):419-420
目的探讨予家属实施康复教育后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2组,即康复教育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康复教育组除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外,还教会家属康复训练方法,由家属一对一地指导病人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病人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康复教育组病人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家属进行康复教育,让家属指导病人康复训练,能使康复护理更具有针对性、规范性,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予家属实施康复教育后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8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2组,即康复教育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康复教育组除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外,还教会家属康复训练方法,由家属一对一地指导病人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病人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康复教育组病人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对家属进行康复教育,让家属指导病人康复训练,能使康复护理更具有针对性、规范性,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病人和家属实施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提高临终病人和家属的生命质量,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一、二、三级医院700名医护人员进行有关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积极的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愿意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照护。医护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临终关怀照护知识的专业培训,缺乏与临终病人及家属沟通的知识与技巧。护士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明显比医生积极。结论:建议加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教育,进一步改善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周弋川 《家庭护士》2008,6(7):648-649
随着健康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愈来愈迫切。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增加,已超过了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对乳癌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教给病人及家属有关的知识和技巧,可减少病人心理负担,使病人配合治疗、护理,减少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培养病人的健康自护能力,提高病人出院的生活质量。2006年5月-2007年8月对48例乳腺癌根治术病人及家属施行积极的健康教育干预,收获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整合相关质性研究,系统评价脑卒中病人家属长期照护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为医院、社区和家庭的延续性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 MedLine、CINAHL、PubMed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数据库,收集关于脑卒中病人家属照护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8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Meta整合中的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41项研究,提炼出153个研究结果,归纳整合形成8个新的类别,合成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 1:照护者在照护过程中均会产生巨大的身体和心理压力,原有的家庭关系和日常生活会有所改变;整合结果 2:照顾者在照顾过程中产生满足感和疾病获益感;整合结果 3:知识、信息、关爱等支持系统缺乏,需要家庭、社会、医疗卫生系统的支持。[结论]在关注脑卒中病人延续护理的过程中,应同时关注其照护家属的心理感受并给予心理支持,促进脑卒中病人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病人家属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慧仙 《现代护理》2005,11(8):594-595
目的 了解病人在接受手术时,其家属对各方面的需求。方法应用自制的“手术病人家属需求调查表”对60例家属进行了调查。结果家属要求我们保证病人的安全,要求我们技术过硬、服务态度好;希望手术室外有咖啡厅样的等候环境,有配套的洗手间,能获得术后照护知识。结论我们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切实改变环境,满足家属需求,以帮助病人及家属度过难关,维持病人及家属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降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促进病人及早康复。方法采取多阶段的健康教育:入院期、急性期、恢复期、出院期。观察2004年7~12月对病人家属实施同步健康教育后,70例脑血管病人发生肌萎缩、皮肤完整性、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并发症情况。与2004年1~6月未开展病人家属同步健康教育70例脑血管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护士满意度进行对照观察分析。结果实施同步健康教育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1.43%,对护士的满意度为98%;未开展同步健康教育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为7.14%,对护士的满意度为85%。病人恢复肢体功能及自理能力下半年较上半年显著提高。结论实施病人家属同步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提高家属的照顾水平及配合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病人早日病复,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8.
李煜珍 《全科护理》2016,(9):967-968
[目的]探讨视频健康教育对家属共同参与的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3月接收治疗的脑卒中病人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只对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和与家属同步的视频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出院时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脑卒中病人进行视频健康教育的同时也要对家属同步进行视频健康教育,更有利于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脑出血是脑卒中常见病种之一,病情相对较重,死亡率较高,积极恰当的治疗、护理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不仅如此,患者家属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指导家属了解脑出血的相关知识,掌握正确的护理知识和方法,对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防止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作用。2004年8月.2006年8月本科对脑出血患者的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对患者产生了积极有益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玉红 《全科护理》2021,19(17):2421-242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病人家属的照护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癌症病人家属照护需求量表对150名早期胃癌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期胃癌病人家属照护需求的相关因素.结果:病人家属照护需求总分为(136.66±19.46)分;不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医疗支付方式、陪护经历、自评健康状况、照护时长、焦虑及抑郁程度的家属照护需求得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陪护经历、焦虑程度是影响家属照护需求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早期肺癌病人家属的照护需求较为强烈,且受其文化程度、医疗支付方式、陪护经历、焦虑程度影响,临床应结合以上因素,制定针对性的照护方案,以满足病人家属的照护需求.  相似文献   

11.
何艳文 《家庭护士》2007,5(5):84-85
为提高脑血管病病人的护理质量,使病人及家属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护理技能,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率,2006年2月起,我们对280例脑血管病病人进行了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并定出施教方案给予健康需求指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对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入院脑卒中病人及照护者64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试验组实施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出院时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和家属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脑卒中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知识-社会-心理照护支持模式为病人及其照护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不仅提高了脑卒中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也能提高病人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临终关怀是指为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全面的照护,包括医疗、护理、心理、精神等方面,以期临终病人的生命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心理得以安慰,生命质量得以提高,同时也使病人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临终关怀护理是在疾病的末期,即当医生宣布治疗无效开始的护理,处于临终状态的病人,任何医疗措施都难以使病情逆转,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病人的生活几乎全部靠护士昼夜的护理,因此,护士是临终关怀中的重要角色,那么护士自身就应该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4.
高艳华  王玉环 《全科护理》2014,(16):1450-145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72h内家属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危重病人家属需求量表(CCFNI)和家属对照护及康复知识需求问卷调查入住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SICU)150例病人72h内家属的需求情况。[结果]出血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早期家属的需求状况在病情保证需求、获取信息需求、亲近病人需求得分较高(P0.05);影响家属需求的因素有病人家属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病人的关系、医疗支付手段等11个因素。[结论]针对每位病人家属的不同需求,实施个体化护理,使其更好配合病人的治疗护理,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5.
郑萍  陈雪莲 《全科护理》2011,(5):459-460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方面对脑卒中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对中医保健知识、脑卒中防治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普遍认为以治未病理论的观点进行健康指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健康教育效果,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3方面对脑卒中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对中医保健知识、脑卒中防治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普遍认为以治未病理论的观点进行健康指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张玉芳 《临床医学》2003,23(9):66-66
1998年 8月~ 2 0 0 0年 8月 ,我们对曾在我院治疗的 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家庭干预并随访 2年 ,旨在探讨家庭干预在促进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功能康复 ,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 ,从而探索出一条既经济又实惠、行之有效的康复途径。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照护者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对脑卒中病人出院后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3月神经内科普通病区初次临床诊断为脑卒中住院病人的主要照护者31人为对照组,选择我院2013年4月—7月神经内科普通病区初次临床诊断为脑卒中住院病人的主要照护者32人为观察组。对照组住院期间对照护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住院期间对照护者进行系统的上肢康复护理技能培训。比较两组照护者所照护的病人Barthel指数、WMFT评分。[结果]出院后3个月两组病人Barthel指数、WMF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照护者康复护理技能培训能够促进脑卒中病人出院后上肢功能恢复,提高脑卒中病人出院后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社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彩云 《天津护理》2003,11(3):137-138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调查20例临终病人的照护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安详死去者占95%,病人家属满意率为90%以上。结论:社区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类型,病人、家属参与、医护共同协商治疗护理方案,本着仁爱的原则,实施全方位的整体照护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微信平台对出院后脑卒中病人实施管理,达到管理和控制疾病的目的。[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后出院的脑卒中病人共368例,按出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进行常规健康指导及自我管理相关教育,出院前完成基线评估。对照组病人出院后按常规随访,干预组病人出院时加入脑卒中微信管理平台,定期向脑卒中病人的照护者发送疾病相关知识,通过互动解决护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结果]出院前评估,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两组病人主要照护者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照护执行力、疾病管理情况,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平台管理提高了脑卒中病人家庭照护水平,促进了病人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