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骶髂筋膜脂肪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68例骶骼盘膜脂肪疝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特点、观察应用、封闭、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主要表现是以单侧为主的下腰部疼痛或同时伴有同侧下肢反射痛;封闭治疗19例,10例治愈,6例疼痛明显减轻不再要求治疗,3例无明显疗效再手术治愈;手术治疗45例,治愈率100%,经28例1~10年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骶髂筋膜脂肪肪是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封闭可做为诊断、又可用于治疗,手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膀胱后尿道贯通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5年-2000年肛管直肠膀胱后尿道贯通伤12例,行肛管直肠膀胱伤口清创缝合,粪便尿液有效转流、充分骶前引流。结果 本组12例均治愈,其中2例术后并发骶前间隙感染,经充分引流而愈;1例肛门括约肌修补失败,行Ⅱ期修补治愈;1例发生直肠膀胱瘘,保守治疗而愈。无肛门狭窄、排尿困难、阳瘘等并发症。结论 掌握肛管直肠膀胱后尿道贯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时作出准确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骨纵形骨折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应用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治疗骶骨纵形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C形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18~57岁,平均30.2岁。其中17例行骨盆前环固定,闭合复位耻骨支经皮空心拉力螺钉固定9例,耻骨联合分离经皮拉力螺钉固定2例,耻骨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经皮拉力螺钉固定1例,耻骨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5例。结果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2.5min。术后住院时问3~12d,平均6.5d。1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8.5个月。无骶髂部疼痛16例,轻度疼痛3例;18例均恢复原工作,1例术后再移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发生医源性S1神经损伤。结论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骶骨纵形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问短,康复快。  相似文献   

4.
腰骶脂肪疝是产生下腰部疼痛、髋部不适、下肢放散性疼痛及麻木等症状的原因之一.手术治疗以单纯疝切除为主,但有症状缓解慢,短时间内易复发等缺点.自1992年以来,我科采用疝切除疝孔扩大加臀上皮神经松解术式治疗42例,术后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场MRI非增强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3例AS患者,分别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对其骶髂关节行低场MRI非增强扫描,比较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间隙积液、骨髓水肿、软骨破坏、脂肪沉积等MRI表现变化,并与临床评估结果相对照,以评估低场MRI在骶髂关节炎治疗随访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AS患者治疗前,MRI显示关节间隙积液15例,骨髓水肿19例,软骨破坏17例,脂肪沉积13例;治疗半年后复查MRI,显示关节间隙积液减少6例,骨髓水肿不同程度减轻16例,软骨破坏不同程度加重7例,软骨破坏无明显改变10例,脂肪沉积减少4例。治疗后临床疗效判定为显效或有效15例,无效8例;MRI显示治疗显效或有效16例,无效7例。与临床疗效评估比较,MRI诊断AS患者疗效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5.0%。K=0.704。结论:低场MRI非增强扫描能直观显示骶髂关节病变,尤以压脂快速反转恢复(TIRM)T2WI序列对活动性炎性病变的演变显示良好,可满足AS患者治疗随访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王奎  潘玉霞 《人民军医》2001,44(2):111-111
骶髂三角区软组织劳损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是成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既往按摩、针灸、脉冲中频电、封闭等单一治疗方法 ,效果多不理想。 1998年以来 ,我们采用按摩手法、脉冲中频电、水针注射综合治疗骶髂三角区软组织劳损 57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2 8例 ,女 2 9例 ;年龄 2 372岁 ,平均 4 7岁。从事体力劳动 38例 ,脑力劳动 15例 ,其他 4例 ;单侧 55例 ,双侧 2例 ;病程 1个月 3年。X线检查 :腰骶及骶髂关节正常 4 6例 ,腰骶椎及骶髂关节锯齿样改变、骨质破坏、间隙模糊、部分韧带钙化 4例 ,腰骶椎及骶…  相似文献   

7.
肌疝3例     
1992 1998年 ,我院共收治肌疝 3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均为男性 ;年龄 2 12 5岁 ,平均 2 3岁。既往前臂脂肪瘤切除术 2例 ,大腿刺伤清创术 1例。 3例均表现为原切口处皮下包块 ,无疼痛、柔软。当肌肉收缩时包块消失 ,肌肉松弛时包块复出。消失或还纳后 ,可见局部凹陷或可触及筋膜上的缺孔。外院诊断脂肪瘤 2例 ,未明确诊断 1例。1 2 治疗与结果  3例均在局麻下行切开探查术。术中见筋膜均有裂口 ,肌肉外露 ,未见肿瘤样组织。沿筋膜破损口两侧适当游离后 ,还纳肌肉 ,缝合筋膜。术后半年复查 ,无复发。2 讨 论肌疝…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外伤性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9例同时行后路骶髂关节切开复位和腰椎管减压,而后应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腰椎和骶髂关节。结果9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脱位复位满意,骶髂关节均获融合,无1例发生神经损伤及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腰骶及下肢活动接近正常。结论此种方法对骶髂关节脱位合并下腰椎疾患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为单纯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34例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骶髂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4例骶髂关节损伤 ,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存在着敏感性差异。 34例中除 1例在手术后 17天死于肺栓塞 ,其余 33例平均随访 14 .7个月 ,优良率达 71.8%。结论 CT扫描和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是骶髂关节损伤的最佳检查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白小侠 《西南军医》2012,14(6):848-849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与针刀联合臭氧对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63例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以针刀联合臭氧治疗;对照组31例,以针刀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对照组治愈18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29例,对照组总有效25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联合臭氧是一种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致骶髂关节炎的X线与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X线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表现为缓慢加重的腰骶部及双髋部疼痛、压痛及活动受限者68例,进行脊柱正侧位或加摄斜位X线片。其中,6例临床怀疑骶髂并节病变者又经CT检查。结果 单侧骶髂关节改变为28例,双侧骶髂关节改变40例。怀疑骶髂关节病变6例,轻度骶髂关节炎34例,中度骶髂关节炎20例,重度骶髂关节炎8例。68例中59例HLA—B27抗原阳性。结论 X线正位加左、右斜位平片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诊断,尤其是左、右斜位更有利于观察骶髂关节病变。对于骶髂关节炎的早期诊断,CT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2.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分析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年6月-2006年8月16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10~58岁,平均34.3岁.所有患者均在C形臂X线机监测下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结果 手术时间为30~90 min,平均50.5 min.术后行骨盆正位、侧位、人口位、出口位X线片和CT扫描,螺钉均位于S1、S2椎体内.16例均获得12~36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14例骨折复位良好,无切口感染,无术中血管神经损伤,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腰骶及下肢活动、感觉均正常.结论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具有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需行骨盆正位、侧位、人口位和出口位的透视以保证螺钉置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CT引导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牵引复位后,局部麻醉下CT引导经皮螺钉固定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5—48岁,平均36.2岁。按照AO骨盆环损伤分型方法:B型8例,其中B1型5例,B2型3例;C型4例,其中C1型2例,C2型2例。患者取俯卧位,进行骶髂关节处局部麻醉。采用髂骨翼后侧进针点,根据局部解剖标志确定进针方向,经皮钻入3根克氏针,CT扫描选择置入位置正确的克氏针,拧入空心拉力螺钉。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52min。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7个月,平均17.6个月,无神经损伤并发症,基本恢复原有工作和生活。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螺钉固定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手术操作,适用于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于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活动期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炎性活动期AS 28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行MRI扫描,参照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制定的骶髂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前后的双侧骶髂关节骨髓水肿表现进行影像学评分,将评分结果与临床疗效作对照研究。结果:28例AS中,治疗前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为14~103分,治疗后为4~87分,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28~54分;临床疗效为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对疗效作ROC分析发现,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差对于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诊断效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1=0.742;A2=0.765);以评分差值28和5分别作为诊断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最佳临界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0.0%,76.9%,73.9%;80.0%,78.3%,78.6%。结论:骶髂关节炎性评分系统能为AS患者活动期疗效评估提供影像学依据,骶髂关节骨髓水肿MRI评分差值28和5分可分别作为诊断显效与有效、有效与无效的最佳临界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4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CT扫描,以提高其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0例AS患者的骶髂关节CT表现特点。结果:骶髂关节早期CT表现为关节间隙正常,骨性关节面侵蚀破坏,基本呈对称性,关节面骨皮质毛糙不整,局限性微小皮质破坏或局限性硬化:进展期为双侧骶髂关节面广泛骨皮质破坏,呈锯齿状或毛刷状,局部骨质硬化明显,关节间隙不规则变窄或增宽:晚期为关节骨性强直和普遍性骨质疏松。骶髂关节韧带部也可发生骨侵蚀和囊变;结论:AS骶髂关节的CT表现特点,有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痛疗效。材料和方法:对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CT引导下双侧骶髂关节腔内注入曲安奈德(1ml) 甲氨蝶呤(5mg) 1%利多卡因(3ml),随访2~10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16例均成功完成CT引导下的双侧骶髂关节腔内注药的治疗。其中,14例有效,2例无效。结论:CT引导下骶髂关节腔内注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痛的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壁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病区2008年1月~2011年6月6例腹壁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SSI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切口感染2例,补片感染4例。结果本组除1例补片感染保守治疗2年未愈,手术取出补片外,其余病例均保守治愈。治疗时间19~42 d,平均33.4 d。随访43~60 d,无再感染发生。结论腹壁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SSI大多可通过局部引流、持续负压吸引、抗感染等方法治愈,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加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外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105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采用腰椎牵引床进行治疗,嘱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根据不同脱位情况设定不同旋转角。初次牵引力为200~300牛顿,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1次,以后可渐次加大牵引力。每次牵引后治疗组采用医用腰骶弹力固定带外固定,对照组采用通用腰围外固定。每次治疗后第2天,除拍片外,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束所有治疗后则按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全面评估。7天为1个疗程,第1个疗程结束后隔两天进入第2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治疗组共60例,治愈35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共45例,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23.33,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三维牵引加腰骶弹力固定带外固定治疗骶髂关节半脱位疗效明显,是一种好的治疗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关晓峰  高春芳 《人民军医》1998,41(8):448-449
直肠后间隙(又称骶前间隙)是骶骨前筋膜与直肠后壁固有筋膜之间一潜在的间隙。其内有多种组织结构,这些组织结构均可发生肿瘤,但临床上较少见。我院1986~1996年收治14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男4例,女10例;年龄7.5~50岁,平均30岁,其中21~41岁10例,占71.4%。骶尾部疼痛8例,排便困难6例,下肢痛2例,下腹痛2例。无症状,健康查体发现4例(28.6%)。本组直肠指诊触及肿块者12例(85.7%)。1.2 手术情况 本组均手术治疗,经骶尾部切除8例,经腹切除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4例。其中完整切除9例,部分切除4例,恶性畸胎瘤1例因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2260m)创伤性膈疝的病因、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5例创伤性膈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全部病人行手术治疗。结果:左侧13例,右侧2例;术前确诊12例,误诊3例(其中1例为慢性膈疝),均行膈肌修补术;12例经胸切口,2例经腹切口,1例经胸腹联合切口。14例治愈出院,1例死亡。结论:术前详细体检,结合胸部X线片及钡餐检查多能早期确诊;诊断困难者可结合CT、MRI等检查并与手术中仔细探查膈肌。由于高原缺氧,创伤性膈疝对机体影响大,一旦确诊即应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