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率的因素,探讨提高CPR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心脏骤停(CA)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分为院内组16例和院外组14例,比较两组CPR成功率、开始时间、除颤开始时间.结果:院内组16例患者中6例复苏成功;院外组14例患者中2例复苏成功;两组CPR成功率、CPR开始时间、除颤开始时间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普及CPR知识,加强院前急救能力,早期开始有效CPR、电除颤是提高CPR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我科103例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外两组复苏成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初期复苏地点、时间、救护措施等有关。结论: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是尽早心肺复苏、电除颤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普及复苏知识。  相似文献   

3.
作者自 1 997年以来 ,以电除颤为主要复苏手段对 2 4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复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 4例患者 ,男 1 8例 ,女 6例 ,年龄平均 45 2岁。病因 :冠心病 8例 ,风湿性心脏病 2例 ,药物中毒 4例 ,电击伤 4例 ,淹溺 2例 ,病因不明 4例 ,心脏骤停时间 2~ 1 5min。心脏骤停类型 :室颤 1 8例 ,心室静止 6例。临床迅速判断为心脏骤停后 ,立即给予有效的心脏按压 ,随即以MODEMastERXL 心脏除颤监护仪的 2个电击板进行监测 ,一旦发现为室颤 ,立即予以电击除颤 ,成人首次 2 0 0J,如无效 ,静注肾上腺素 2mg ,3~ 5m…  相似文献   

4.
医院内心脏骤停31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医院内心脏骤停(CA)时心肺复苏(CPR)中的几个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医院内CPR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发生在医院内CA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分析抢救顺序、带氧插管,复苏成功后拔管问题、心律失常的处理、病因处理及垂体后叶素的应用对复苏的影响。结果:31例中61例存活出院,11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死亡原因与可能去除的病因或诱因未去除,复苏后再发CA的先铛处理不力或未具体分析临床情况而延误抢救时间有关。结论:抢救中病因处理,先兆心律失常的处理以及再发CA的预防应予高度重视,垂体后叶素在CPR中的应用值得临床探讨。  相似文献   

5.
心脏骤停30例的报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对于心脏骤停患者是一种迅速有效的急救方法。但是,对心脏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尚不理想,故需研究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关键因素,才能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作者自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对本院心脏骤停症状同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措施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23例心脏骤停院前复苏成功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关于心脏骤停(CA)的复苏抢救经多年临床实践已有很大进展;关于CA的复苏抢救国内也有较多报道,但有关院前CA复苏成功的报道仍较少。为探讨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提供依据,现对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2005.01-2005.11院前复苏成功的123例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经人院治疗最后存活的9例患者进行重点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心脏骤停24例抢救复苏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ICU心脏骤停并行心肺复苏抢救病例131例,分为自主循环恢复(ROSC)组与未恢复(Non-ROSC)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响ROSC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ROSC 组和Non-ROSC 组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原发病(χ2=11.015,P=0.026)、心脏骤停形式(χ2=7.048,P=0.029)、目击察觉(χ2=15.886,P<0.001),无统计学意义的项目:性别、年龄及心脏骤停时间点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为心血管疾病(OR=0.129,P=0.003)、脑血管疾病(OR=7.818,P=0.002)、严重多发伤(OR=0.141,P=0.014),心脏骤停形式为心脏停搏或无脉电活动(OR=4.573,P=0.006),目击察觉(OR=0.078,P=0.000)是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结论 原发病、心脏骤停形式及目击察觉是影响I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心脏骤停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结果:66例患者中,复苏成功28例,成功率42.4%.结论:及时进行心脏按压、早期除颤、建立快捷的静脉通道、确保呼吸道通畅、重视脑复苏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临床因素。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共58例,根据复苏成功与否分成心肺复苏成功组(成功组)22例和心肺复苏失败组(失败组)36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与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比和发病种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的年龄和入院时间明显低于失败组,院前给予抢救的比例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者的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心肺复苏循环平均次数、肾上腺素剂量和电除颤次数明显低于失败组,应用辅助机械通气的比例明显高于失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可能与发病年龄、入院时间、院前给予抢救的比例、心脏停搏时间、抢救时间、心肺复苏循环次数、肾上腺素剂量、平均电除颤次数和应用辅助机械通气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心脏骤停经110分钟抢救成功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8岁,2005-11-01出现发作性胸痛,未在意。11-03又发作1次缓解,于当天15:28来我院病房探视亲人时,突然神志不清、颜面部发绀、抽搐,无呼吸、脉搏、心音、血压。诊断为心脏骤停。立即予心肺复苏(CPR),同时予静注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随后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气囊维持呼吸、不间断心脏按压,此后2h期间心电示波显示直线(停搏)、室扑、室颤交替出现,心电活动处于不稳定状态。给予非同步心电复律4次(200、300、350、350J)并予静注利多卡因(100mg/次共3次)交替使用,于16:09(发病40min)曾恢复窦律,血压80/40mm Hg,但仅持续2min,又呈室扑、室颤,呼吸、脉搏、心音均无。  相似文献   

14.
我院急诊科2002年10月至2004年7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呼吸骤停(不包括慢性疾病的终末衰竭期)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共238例,现分析回顾如下,旨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以进一步提高CPR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对71例心脏骤停患者行心肺复苏术的同时,给予三种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弹丸式静脉注射,结果大剂量肾上腺素组(0.1mg/kg/次)心律恢复率70.33%,血压恢复率62.5%,呼吸恢复率41.76%,与中剂量组(1.0mg/首次 ̄0.1mg/kg/次)相近,显著高于小剂量组(0.5 ̄1.0mg/次,P〈0.05);大剂量组存活出院率33.33%,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结果提示,在对心脏骤停者进  相似文献   

16.
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和心肺脑复苏成功病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心脏骤停患者成功脑复苏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对比分析心脏骤停后成功心肺脑复苏(A组,n=38)和仅心肺复苏成功(B组,n=42)患者之间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原发疾病、心脏骤停原因、心脏骤停环境、心脏骤停相关时间和心肺复苏后相关治疗持续时间.结果 两组性别比和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疾病:A组以外科为主(78.9%),B组以内科为主(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原因:A组31例(81.6%)为急性缺氧、低血压、内脏神经反射和单纯心脏疾患, B组30例(71.4%)为慢性缺氧和慢性心脏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环境:A组24例(63.2%)发生在手术室和ICU,B组22例(52.4%)发生在普通病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脏骤停相关时间:A组心脏骤停持续时间(8.2±8.7)min,自主心跳恢复时间(6.7±8.4)min,脑缺血缺氧时间(1.5±1.3)min,均明显短于B组[分别为(30.8±26.2)min、(27.7±24.9)min和(3.1±3.1)min,P<0.001或P<0.005].心肺复苏后相关治疗持续时间:A组亚低温持续时间(4.0±2.6)d,呼吸机持续时间(11.1±19.7)d,与B组[(5.9±3.8)d和(15.4±29.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疾病(OR=6.22,95%CI 1.64~23.46)、心脏骤停持续时间(OR=1.11,95%CI 1.04~1.19)和心脏骤停发生环境(OR=4.51,95%CI 1.22~16.61)与成功脑复苏的关系更密切,成为三个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没有明显慢性疾病,在手术室和ICU以急性缺氧、低血压和单纯心脏原因发生的心脏骤停,抢救及时有效,复苏后处理恰当、合理,尽早实施全面脑保护是成功脑复苏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小鼠心脏骤停模型,为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选用健康小鼠15只,体重30~50g,雌雄不限,麻醉后插入导管至左颈总动脉测压,实验中全程监测心电图。应用经食管心脏起搏的方法对小鼠诱发室颤或无脉性电活动并维持4min,然后开始常规心肺复苏。结果 经食管心脏快速起搏可以导致血压迅速下降,停止心脏起搏刺激后,15只小鼠中有14只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性电活动,1只表现为一条直线,未诱出持续性室颤。全部小鼠均复苏成功。结论 经食管心脏起搏诱发小鼠心脏骤停的动物模型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和模型稳定的特点,能够满足心肺复苏基础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不同病因心脏骤停患者复苏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健 《中国急救医学》1999,19(5):298-298
  相似文献   

19.
心脏骤停复苏后血粘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猛进  杨瑞和 《急诊医学》1997,6(6):331-333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后血粘度变化及肝素治疗对CPR后血粘度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组4组,动态观察实验前及实验后血粘度变化。结果:CPR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尤以CPR后10min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肝素治疗可使CPR后高血粘度降低(P〈0.01)。结论:CPR后血粘度明显增高,早期肝素治疗可使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使用机械心肺复苏对心脏骤停患者复苏结局的影响。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机械心肺复苏和徒手心肺复苏的相关文献,提取有效数据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20项临床研究,包含29 727例患者,其中11 104例患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