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收集7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资料,其中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30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术后随访36-84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83±21.48)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297.66±148.32)ml;术后伤口引流量80-320 ml;平均(136.66±33.14)ml;患肢负重时间3-28 d,平均(11.26±6.1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6例(86.7%),良4例(13.3%),差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3.37±12.05)min,术中出血量200-380 ml,平均(234.52±43.26)ml;术后伤口引流量100-280 ml,平均(117.29±21.51)ml;负重时间3-7 d,平均(4.95±1.3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2例(87.5%),良6例(12.5%),差0例。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患肢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长期随访PFNA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治疗部位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患肢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方面等较PFNA有一定优势,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有翻修的风险。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都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间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8例高龄(75102岁,平均79.6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输血量、随访患者的患肢负重时间、有无并发症发生及术后患肢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见,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102岁,平均79.6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输血量、随访患者的患肢负重时间、有无并发症发生及术后患肢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见,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733个月,平均20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8.79±6.23,疗效优9例、良47例、中12例,优良率为82.35%.[讨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手术时间、输血量、手术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统计、观察.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平均输血700ml,住院期间未见感染、静脉栓塞,术后随访2~5年(平均2.5年),未见假体脱位、松动,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5分(75~9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某些类型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后下地活动早、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早期离床活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下床活动时间将其分为早期组(术后3天内下床活动者)和晚期组(7天后离床活动),采用股静脉流速、髋关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效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卧床保守治疗,观察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rris评分为(81.5±2.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效患者的效果优于卧床保守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共36例。结果:参照日本矫形外科学会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2]评定疗效,≥90分为优,70~89分为良,50~69分为可,≤50分为差。本组优12例,良19例,可5例。结论:采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既可有效避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能存在的问题,又可术后早期离床下地负重站立、行走,有效避免和减少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钢丝张力带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9年7月收治的53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32例;年龄75~98岁,平均84.4岁;左侧30例,右侧23例致伤原因:跌倒伤44例,交通伤8例,压扎伤1例.按Evans-Je...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跌倒致伤患者33例,选用标准双极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术后1 d~2 d拔除负压引流管。结果 33例患者术程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出现,手术时间56 min~110 min,平均70 min,少数患者术中输血200~400 mL。术后下床时间3 d~7 d,平均4.5 d,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老年反应性精神障碍4例,尿路感染2例,坠积性肺炎3例,未发生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并发症。功能评定为优20例,良9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87.8%。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只要应用得当,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显示出其优越性。文中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技巧和术后疗效。方法选取15例老年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行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0.5~2年,术后功能Harris评分:优6例、良7例、一般2例,平均89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伍旭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85-86,92
目的探讨AO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入选研究的238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119例。对照组采用PFNA内同定术进行治疗,试验组采用THA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如住院时间、术中出血、手术时间、下床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Kudema改良的Merli D’Aubigne评分系统对其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床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且随访发现其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THA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良好方法.效果显著优于PFNA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3.
刘刚  张中发  李茂东 《西部医学》2007,19(2):202-203
目的总结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对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32例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随访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仅4例偶有髋部疼痛,2例轻度跛行。结论应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方法将6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患者入院后,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案,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监测,患肢正确护理,预防并发症,维持营养和电解质平衡,规范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人工髋关节能有效地恢复功能,两组比较,护理干预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具有显著影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征  安帅  周萌  沈惠良 《北京医学》2015,37(11):1028-1030
目的 对比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移位型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围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为指导临床工作中的术式选择提供更多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收治的年龄≥60岁、Garden分型为Ⅲ型和Ⅳ型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118例,其中男43例,女75例.应用Gross方程计算围术期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对比全髋关节置换组(全髋组)和半髋关节置换组(半髋组)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平均输血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全髋组和半髋组围术期的失血量分别为,总失血量1 375 ml、849 ml,隐性失血量882 ml、375 ml.两组的输血率和输血量分别为48.4%、24.4%,输血量232 ml、92 ml.结论 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均显著低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选择关节置换术式时应参考其失血量的特点,根据患者身体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决定是否行髋臼侧置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收治合并骨质疏松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9例,Tronzo-Evans分型:Ⅲ型10例,Ⅳ型9例,所有患者都施行了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19例患者都顺利通过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0 min。围手术期因肺栓塞死亡1例,并发肺部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2例,老年性精神障碍3例。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平均10个月,1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资料,Harris评分优5例,良8例,优良率81.3%。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早期离床活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不稳定性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Evans分型,Ⅲ型4例,Ⅳ型12例,Ⅴ型3例,均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18例术后随访13个月~4年,无假体松动、再骨折,无髋关节脱位,优良率为88.9%.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能早期离床活动,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高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成人严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18例DDH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行THA,术中在软组织松解延长的基础上,重建髋关节旋转中心在真臼位置及髋关节外展功能。术后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8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5分,双侧肢体长度得到恢复,CE角,Sharp角,髋臼骨对股骨头假体的覆盖率,颈干角,髋关节旋转中心垂直距离,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距离均较术前得到很好的恢复。结论:通过松解延长、重建关节功能、选择合适的假体,并注重对神经血管的保护,成人DDH继发骨性关节炎可以通过THA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俞胜宝  胡四生  汪炜  凌健  严清  李徽 《安徽医学》2011,32(8):1132-1134
目的探讨Ⅰ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SBTHA)治疗双侧髋关节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对16例双侧髋关节病变患者采用ⅠTHA治疗。患者年龄39~74岁,平均59.1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6.2分(32~62分)。结果手术时间2.6~4.2 h,平均3.2 h;术中出血620~1 200 ml,平均860 ml;术中输血800~1 200 ml,平均1 000 ml。术后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16例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2分(78~92分)。结论应用Ⅰ双侧THA冶疗双侧髋关节疾患,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临床中应注意病例选择,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系统规范地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要点进行总结,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取精心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全部实现1期愈合,恢复良好,可以保证正常的肌力和髋关节活动度。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的关键是保证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上采用综合全面护理模式,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