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金晓 《当代医学》2016,(26):99-100
目的:探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90例胃息肉患者,共120枚息肉,均通过内镜下给予黏膜切除术治疗,并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分析其效果。结果本组90例患者(120枚息肉)中,115枚息肉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之后其病灶完整被切除,治愈率为95.83%(115/120);剩下的5枚息肉予行第2次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3例(3.33%)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出血,通过内镜止血后停止,1例(1.11%)患者在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通过给予保守治疗停止出血。9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胃息肉患者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效果较好,治愈率高,且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伤,操作简单;在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消化道息肉的诊断率已明显提高。通过内镜摘除胃肠道息肉,可避免外科手术,对预防癌变、出血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应用内镜高频电切摘除胃肠道息肉22例,共28枚,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21~66岁。胃息肉14例,摘除16颗,大肠息肉8例,摘除12颗。内镜下息肉呈丘状及半球状,息肉的直径在5~20mm。位于胃体部6颗,胃窦部10颗,直肠8颗,乙状结肠、降结肠各2颗。摘除28颗息肉中除1颗为恶性息肉位于直肠外,余均为良性息肉。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息肉,包括食道、胃和十二指肠息肉,其中胃息肉发生率最高.为此本文重点叙述胃息肉。一、发病率一般认为,上消化道息肉以胃息肉最多见,十二指肠次之,食道较少见。它们的发病率仍不确切。国内一组375例1376颗上消化道息肉分析,其中食道41颗(3.0%),胃788颗(57%),十二指肠547颗(40%);以病例分析,食道11例,胃323例(86.1%),十二指肠41例(11%)。由此可见胃息肉占多数。二、临床表现上消化道息肉多见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16.发病年龄为30~70岁。上消化道息肉多数病人无明显的或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在做上消化道钡剂或内窥镜检查时才被发现。一般而言,上消化道息肉常见的临床表现有: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对 30例消化道息肉经内镜下行高频电切及电凝治疗 ,近期效果满意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年龄 2 6~ 71岁 ,平均4 9 .18岁。胃息肉 2 0例 ,男女各 10例 ;大肠息肉10例 ,男女各 5例。门诊治疗 19例 ,住院病人 11例 ,治疗前均经内镜及病理检查除外癌变。1.2 内镜检查 胃息肉 2 0例共 2 6颗 :分布在胃窦 13例 15颗 ,胃窦 胃体交界处 1例 5颗 ,胃体上部 3例各 1颗 ,贲门、幽门管口、吻合口处各 1例各1颗。单发 17例 ,多发 3例。息肉最大1.0cm× 1.0cm× 1.8cm ,最小 0 …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3年~1996年共检出消化道息肉278例,对101例共157颗息肉行电凝电切治疗。现报告如下,并对其并发症的预防简略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101例男52例女49例,年龄3~73岁,平均494岁。上消化道房、肉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50.2岁。主要症状:上腹隐痛11例;呕血、黑便3树,头昏、乏力1例,上腹不适4例无明显症状33例。电切治疗息肉61颗。息肉分布:贲门12例、胃体16例、胃角2例胃窦20例多发性息肉2例。息肉大小:0.3cm~0.5cm30颗、0.6cm~1.0cm20颗,1.1cm~1.5cm6颗.1.6cm~2.0cm4颗大于2.0cm1颗。息肉形态: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住院的胃息肉患者临床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为胃息肉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05年1月~2012年6月共收治199例胃息肉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胃镜报告及息肉病例情况。结果达到入选标准的胃息肉患者共收集199例,年龄在41~75岁之间多发,胃息肉最常见生长部位依次为胃窦、胃体、胃底。年龄>40岁、伴慢性胃炎组,可认为是胃息肉的相关危险因素。病理学分型依次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性息肉。结论①胃息肉单发多见,最常见生长部位为胃窦。胃息肉病理组织学分型多为炎性息肉;②年龄>40岁,女性、慢性胃炎为胃息肉的危险因素;③腺瘤性胃息肉的恶变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胃息肉临床、胃镜和病理特点,为胃息肉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2012年01月至2014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检出的胃息肉患者的临床、胃镜、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胃息肉患者2 178例,检出率7.5%,男性833例(38.2%),女性1 345例(61.8%),年龄在14-95岁之间,高发年龄段为40-70岁(76.3%,1 662/2 178),单发息肉1 372例(63.0%),多发息肉806例(37.0%);息肉主要位于胃体和胃底(71.5%),直径多≤0.5cm,共为1 761例(79.9%,1 741/2 178);病理分型中炎性增生性息肉1 231例(56.5%)、胃底腺息肉903例(41.5%);山田Ⅰ、Ⅱ型共1 973例(90.6%)。结论:胃息肉的检出率逐年升高,病理谱正发生改变,炎性增生性息肉比例在下降,胃底腺息肉比例在升高;贲门息肉易漏诊,癌变率较高,因此应加强对贲门部病变的观察和随访。  相似文献   

8.
胃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胃部良性肿瘤,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胃息肉的检出率也随之增高。笔者医院自2001年开始,采用微波治疗胃息肉3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8例胃息肉患者,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16~74(平均45)岁;单发36例,2例分别为2枚;息肉部位在胃窦28枚、胃体11枚、胃底1枚;息肉直  相似文献   

9.
经胃镜电摘是胃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而手术的成功与护士的配合有密切关系。我院自 1997年 8月至 2 0 0 0年 7月 ,对 32例胃息肉病人作了镜下电摘术 ,效果令人满意。下面就护士的手术配合作如下总结。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 32例 ,共 41颗息肉。年龄 2 6 - 71岁 ,其中男 19例 ,女 13例。息肉分布部位 :胃窦大弯侧 13颗 ,胃窦小弯侧 12颗 ,幽门区 8颗 ,胃体部 6颗 ,胃底部 2颗。直径 <5mm9颗 ,6~ 9mm2 6颗 ,10~ 19mm5颗 ,>2 0mm1颗。有蒂息肉 2 3颗 ,亚蒂或无蒂息肉 18颗。病理分类 :增生性息肉 2 1颗 ,腺瘤性息肉 …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内镜下切除的216例胃息肉病例进行分析,以寻求胃息肉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6例胃息肉病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结果216例患者中,男性127例,女性89例,息肉检出率4.6%,息肉直径&lt;1.0cm占90.1%。胃腺瘤性息肉占7.6%,增生性息肉占胃良性息肉的90.8%,并发症中出血2例,占0.92%。结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切除息肉防止恶变,避免剖腹手术,痛苦少,损伤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内镜下切除的216例胃息肉病例进行分析,以寻求胃息肉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6例胃息肉病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结果216例患者中,男性127例,女性89例,息肉检出率4.6%,息肉直径〈1.0cm占90.1%。胃腺瘤性息肉占7.6%,增生性息肉占胃良性息肉的90.8%.并发症中出血2例,占0.92%。结论内镜下息内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切除息肉防止恶变,避免剖腹手术,痛苦少.损伤小。  相似文献   

12.
经内镜高频电凝切治疗消化道息肉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华  梁波  杨泽云 《广西医学》2002,24(8):1236-1237
我院 1 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1月间应用内镜在高频电的作用下对消化道息肉进行治疗 ,疗效好 ,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3例 ,男 2 4例 ,女 2 9例 ,年龄3~ 80岁。摘除息肉 73颗 ,单发 3 8例 ,多发 1 5例。直径 0 .3~ 3 cm,其中 2 cm以上 6颗 ,1~ 1 .9cm2 4颗 ,0 .3~ 0 .9cm43颗 ;广基 1 8颗 ,亚蒂 2 4颗 ,有蒂3 1颗。胃息肉 5颗 ,直肠息肉 1 2颗 ,乙状结肠 2 4颗 ,乙状结肠 2 4颗 ,降结肠 1 2颗 ,脾曲息肉 5颗 ,横结肠 9颗 ,肝曲息肉 2颗 ,升结肠息肉 4颗。增生性息肉 40例 (5 4.…  相似文献   

13.
张冬梅 《当代医学》2008,14(23):80-80
目的 对内镜下切除的216例胃息肉病例进行分析.以寻求胃息肉恰当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16例胃息内病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术.结果 216例患者中.男性127例,女性89例,息肉检出率4.6%.息肉直径<1.0cm占90.1%.胃腺瘤性息肉占7.6%,增生性息肉占胃良性息肉的90.8%.并发症中出血2例,占0.92%.结论 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切除息肉防止恶变,避免剖腹手术,痛苦少.损伤小.  相似文献   

14.
徐世琴  王小明  黄林  邓树忠 《四川医学》2012,33(8):1411-1413
目的对临床胃息肉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内镜下治疗胃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8例胃息肉患者,共197例息肉的位置、形态、大小、病理情况、治疗方式以及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7例息肉分布的部位以胃体、胃窦为主,分别占27.41%和31.98%;息肉的形态主要为隆起无蒂形(40.10%);息肉的大小以0.5~1.0cm的为主,占59.39%;病理类型主要为增生型和炎性,分别占40.10%和43.65%。197例息肉中,23例息肉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89例息肉行氩离子凝固术,46例行内镜下圈套电凝电切,39例息肉行电凝烧灼。本次调查的138例患者治疗后半年随访,两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45%。结论内镜下治疗胃息肉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具有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正> 我院自1991年来用WNZ-B型微波治疗仪,经日本产GIF-Q_(20)、CF-10L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30例共40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材一、病例选择:30例中男18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5∶1;年龄最大68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9岁。单发性息肉24例,多发性息肉6例,除一例结肠息肉有长蒂外,其余均为广基息肉。息肉内径≥2.0cm3颗,占7.5%,1.0~1.9cm 15颗,占37.5%,0.5~0.9cm22颗,占55%。息肉分布:食管3例8颗,胃体部4例5颗,胃窦部13例20颗,幽门管8例3颗,十二指肠球部2例3颗,降段1  相似文献   

16.
经内镜高频电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德兰 《医学文选》2001,20(3):405-406
我院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应用 Olympus D2 0型机治疗消化道息肉 ,疗效显著 ,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 3例 ,男 2 4例 ,女 2 9例 ,年龄 3~ 80岁。摘除息肉 73颗 ,单发 38例 ,多发 15例 ,直径 0 .3~ 3cm,其中 2 cm以上 6颗 ,1~ 1.9cm 2 4颗 ,0 .3~ 0 .9cm 43颗 ,广基 8颗 ,亚蒂 2 4颗 ,有蒂 31颗 ,胃息肉 5颗 ,肠息肉 (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 ) 6 1颗 ,脾曲息肉 5颗 ,肝曲息肉 2颗 ;增生性息肉 40例 ,炎症性息肉 2 3例 ,腺瘤样息肉 10例 ,其中直肠腺瘤样息肉恶变 1例。除 1例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胃肠息肉切除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4年12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胃肠息肉切除手术的162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息肉相关因素及手术治疗方式等,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162例行胃肠息肉切除术患者中16例(9.88%)发生相关并发症,其中9例(5.56%)发生迟发性出血。年龄60岁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3.39%)明显低于≥60岁患者(13.59%)(P0.05);术中发生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6.36%)明显高于术中未发生出血患者(7.95%)(P0.05);三种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剥离术(ES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40%)明显高于高频电切除术(6.17%)(P0.05)。平坦或无蒂息肉中迟发性出血发生率(7.69%)明显高于有蒂(3.45%)及亚蒂息肉(1.13%)(P0.05)。腺瘤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10.39%)明显高于炎性增生性息肉(1.63%)(P0.05)。结论患者年龄、术中出血情况及息肉的形态、病理分型等与息肉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大关系,进行胃肠息肉切除术之前应根据息肉的形态、病理分型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10月 ,我院共行胃肠镜检查 76 80例 ,发现胃肠道息肉 2 32例 (6 0 4颗 ) ,均以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现将 17例 (2 0颗 )巨大息肉的分块电凝切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例中男 12例 ,女 5例 ;年龄 4 5~ 72岁。息肉部位 :胃体 5例 ,胃底 4例 ,胃底、胃体、胃窦部多发息肉 1例 ,升结肠 3例 ,乙状结肠 2例 ,直肠 2例。息肉直径 :3~ 3.5cm 4例 ,4~ 5cm 8例 ,5 .5cm~ 7cm 5例 ,均为带蒂和亚蒂息肉。术前病理活检证实 :增生性息肉 9例 ,腺瘤性息肉 8例 ,无恶变。1.2 治疗方法 采用OLYMPUS公司生…  相似文献   

19.
史淑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6,(33):4745-4746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胃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对62例胃镜下胃息肉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术中密切护理配合、术后康复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胃手术治疗效果。结果62例患者的96个息肉均一次性成功摘除,治愈率达到100%。结论围术期护理能够解除患者顾虑、提高患者主动配合、加快创面愈合,是胃镜下胃内息肉切除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对于胃息肉的患者应用内镜黏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息肉需行内镜黏膜切除治疗的1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的178个胃息肉中,有159个胃息肉切除完整,达到89.3%的胃息肉完整切除率。统计患者的病理结果可知,存在浸润性癌细胞的息肉有6个,需行外科手术继续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有4例患者术中出血,术中出血率为2.9%;3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2.2%,134例患者术后1个月均行胃镜复查,统计复查结果可知,患者的创面均愈合良好。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效果较好,具有术后创伤小、不易复发等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