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组(n=18,术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观察围术期血液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 结果:心脏跳动组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从转流毕到术后24h均高于心脏静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对机体创伤较大,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影响也较严重。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我们推崇传统的术中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忠堂 《山东医药》1996,36(9):20-21
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建立期间的大血管损伤及处理(附28例报告)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50012)陈忠堂1985~1995年,我院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1432例,体外循环建立期间损伤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共28例(1.9%),3例死亡(10.7%...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观察心脏跳动下与心脏静止时心内直视手术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35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分为心脏跳动组(n=17,术中不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32℃~34℃)和心脏静止组(n=18,术中阻断升主动脉,体外循环中鼻咽温度为25℃~27℃),动态观察围术期血液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结果心脏跳动组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从转流毕到术后24h均高于心脏静止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心脏跳动下心内直视手术由于其高灌注流量和较高的体外循环温度对机体创伤较大,对可溶性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水平影响也较严重.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角度,我们推崇传统的术中阻断升主动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脏直视手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测升部、弓部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意义。方法:8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在术中行TEE检查,平均年龄63.6±8.4岁,其中69(86.3%)例冠状动脉重建术(CABG)。当检出有意义斑块时,选择性地行七项相关的修改手术方案。结果:共检出升部、弓部主动脉有意义斑块分别有2例和19例。根据TEE的发现修改手术方案30次。本研究无一例围术期脑血管意外并发症,仅3例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结论:在设备条件许可时,65岁以上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尤其是CABG,术中应行TEE检查和监测。当检出有意义斑块时,应及时修改手术方案,可降低围术期脑血管意外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良Dennis左心机械辅助循环(简称左心辅助循环)方法,使其能应用于心脏术后因严重左心衰竭不能脱离体外循环机者,在此对该左心辅助循环方法进行血流动力学研究,以便评价其性能。方法:直视穿刺心房间隔卵圆窝,将引流管送入左心房内,左心辅助循环转流率在40mlkg-1/min、70mlkg-1/min、100mlkg-1/min条件下测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随左心辅助循环转流率增加,左心房、心室压及压力变化速率逐渐下降(P<0.05),对右心房、心室压、压力变化速率、平均肺动脉压、主动脉收缩压及肾动脉血流量影响不明显(P>0.05);主动脉舒张压、右心室输出量及右颈总动脉血流量逐渐升高(P分别<0.05,<0.05,<0.01);左心室输出量逐渐减少(P<0.05)。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左心前负荷;左心辅助循环转流率在70mlkg-1/min、100mlkg-1/min时能维持适当的体循环。  相似文献   

6.
不阻断心肌行心内手术体外循环方法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阻断心肌是心内直视手术时的最好心肌保护方法。我院自1996年5月至1998年5月在心脏跳动下行心脏手术26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共观察2组。第1组为不阻断组,即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手术26例。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龄15~...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分析体外循环有关参数对小儿心脏直视手术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用SPSS统计程序对手术年龄、血液稀释、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动脉压、灌注流量、心脏复跳及手术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不同条件分别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手术年龄降低和血液稀释加深并未引起死亡率上升;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具有相对的安全时限;在保证相对足够流量时,循环中的低血压不影响心脏复苏和手术预后;年龄、降温深度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心脏复跳有关;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结论:血液稀释至血红蛋白70g/L、降温至24~30℃、适当选用40~200ml·kg-1/min的灌注流量及冷晶体停搏液顺灌心肌保护法,可安全应用于体外循环时间110分和主动脉阻断时间80分内的心脏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8.
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时,当上、下腔静脉与升主动脉已暂阻断,心肌保护液已由升主动脉根部注入,在心脏已停搏情况下切开心脏,若仍有大量血液从心切口中涌出,这不仅可致暂时失血,亦将使手术视野不清难以进行心内操作。本文随机查阅1989年前370例低温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的病历,发现有18例曾出现上述心切口涌血情况,占4.86%。现对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加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76~1987年10月共做体外循环升主动脉插管灌注心脏直视手术440例。现将插管的经验和教训介绍如下。全组男236例、女204例,年龄4~50岁(平均12.1岁)。病种有各类先天性心脏病、左房粘液瘤、二尖瓣替换及直视扩张术等。插管方法与结果正中切口(肝素化)。共用三种插管方法。第一种方法:距升主动脉根部约3~4cm处置无创伤性主动脉钳,钳夹少许升主动脉。钳夹管壁要适当,钳夹过多影响血流、过少则插管困难。钳夹后切开管壁少许(其大小视所需插管大小而定,一般约0.5cm),用3-0尼龙线缝管壁切口周围,其上下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不阻断心肌血流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对比效果。方法将263例患者分为中低温室颤性停搏组(94例)及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169例),常规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机后阻断上、下腔静脉并降温,不阻断升主动脉(如手术位于主动脉根部的成人患者,则阻断升主动脉并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度分别于浅低温心脏不停跳(32±1)℃、中低温室颤性停搏(26℃~27℃)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浅低温组手术死亡4例,中低温组死亡3例。两组术中转机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强心药物的使用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一例发生空气栓塞。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及中低温室颤性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都具有较好的心肌保护效果,但在中低温下手术更有利于心内的操作,对血液的保护效果更优,可推荐成为一种安全、可行的心肌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11.
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9年9月至1993年9月期间,我们为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心脏直视手术,其中12例为瓣膜替换手术,1例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扩张术。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我们认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行心脏直视手术,关键在于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12.
我所于1998年1月9日成功地为一年仅三个月,体重仅5.5kg的男性婴儿实施了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这是我科历年来所做手术中年龄、体重最小的心内直视手术。它是术前、术中、术后多方面配合的结果,标志着我科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上的一个飞跃。现将手术配合防止各种并发症有关事宜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吴子靖年龄:3个月住院号:920179652手术配合病人取平卧位,按常规消毒皮肤。正中切口,用婴儿撑开器暴露心脏后行心内探查,取肝素液15.sing(按sing/kg)全身肝素化,常规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游离上、下腔静脉,套阻…  相似文献   

13.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入心包猝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入心包猝死1例王云鹏,贺进英患者,男,51岁,主因情绪激动而突然倒地,并辗转滚动,大汗淋漓,自述胸闷、胸痛向肩背部放射,20min后送医院抢救。体检:T35.5℃,P122次/min,R115次/min,BP9.33/6.5kPa...  相似文献   

14.
蒲斌  叶广华 《山东医药》1997,37(12):28-28
小儿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处理枣庄市立医院(277102)蒲斌叶广华刘洪林李金来我院自1986年5月至1996年12月共行小儿心脏直视手术212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42例。现将其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2例中,男27例,女1...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素E_1在体外循环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列腺素E_1在体外循环术后的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朱涛综述萧明第张燕平审校体外循环(CPB)作为一时性的循环支持,应用于心脏直视手术,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它已成为心脏直视手术能否实现的先决条件。但术后的?..  相似文献   

16.
来自升主动脉粥样病变的栓塞是心脏手术后中风的重要原因。以前的研究已表明术中升主动脉超声扫描能快速、安全、准确地识别升主动脉的粥样病变。本文报告连续540例(年龄>50岁,平均68岁)进行各种心脏手术的一组病例,其中500例手术中应用了升主动脉超声检查,89%需要“搭桥”。68例(占全组13.6%)平均年龄在72(55~85)岁的病人患有严重升主动脉粥样病变,伴有栓塞的高度危险性。术中升主动脉触诊只能鉴别出26例(占38%)的病变,并低估其严重性。在68例手术中共应用了168次改良的  相似文献   

17.
例1:男,14岁。头痛、头晕1年余,加重1个月,伴晕厥3次。脑电图示轻度异常。以癫痫治疗半年余无效。本次来诊查体:T36℃,P80次/min,R27次/min,Bp右上肢19/13kPa、左上肢17/12kPa。右锁骨上及左颈部可闻及Ⅲ级粗糙的收缩期杂音,不伴有震颤。转上级医院明确诊断。随访病情,肾图、腹部B超及腹主动脉造影检查均未见异常,升主动脉造影示右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多处不规则狭窄。最后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行动脉内球囊扩张术治疗病情好转出院。例2:男,23岁。…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并发脑损害,是一种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4%~5%,后果严重,甚至危及生命。本文报告22例患者,旨在分析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脑损害的临床和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和影像学医师的重视。1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心内直视手术一般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液灌注保护心肌,其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我院2002年4月-2003年4月在不阻断升主动脉低温心室颤动(室颤)下,对42例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心内直视手术时1,6—二磷酸果糖保护心肌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在心内直视手术时保护心肌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42例成年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用药,试验组于术前三天开始静脉滴入EDP 250mg·kg~(-1)·d~(-1),分两次滴入,速度(0.5g/min);手术切开心包腔,悬吊心包,建立术野后时点滴给药FDP 5g(0.5g/min),剩余剂量则于二尖瓣替换完毕,缝合房间隔切口之前,约在开放升主动脉前10~15分钟滴入(0.5g/min),维持的至升主动脉开放后10分钟以上。并观察两组的自动复跳率,术后早期心电图,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阻断升主动脉前,开放后5分钟及10分钟从冠状静脉窦取血2ml测定SOD含量(冠状静脉窦插管);阻断升主动脉前,开放2、4、24、48小时时从中心静脉取血2ml,测定心肌酶(主要为CPK-MB)含量;阻断升主动脉前,开放后10分钟从左心房取心肌标本进行电镜观察。结果 试验组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复跳后早期心律失常及术后早期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SOD含量(开放5分钟、10分钟)均多于对照组。CPK-MB漏出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开放升主动脉后10分钟,对照组心肌超微结构有明显缺血、缺氧性改变,试验组变化不大。结论 1,6-二磷酸果糖在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