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骨高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状况的影响,以评定出适宜的植骨高度。方法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分别对种植体模型施加200N垂直和斜向60°两种方向的载荷,对Ⅲ类骨质上植骨0mm、1mm、2mm、3mm、4mm、5mm、6mm、7mm的种植体-骨界面进行应力分析。结果植骨3mm、4mm即可使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值达到较理想状态。斜向载荷下产生的应力远大于垂直载荷下产生的应力。结论适量植骨即可有效的扩增牙槽嵴。在临床设计种植方案时应尽量减小或避免斜向载荷。  相似文献   

2.
3.
牙种植体植入后的骨愈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只体重2.5-3.0kg的新西兰白兔用于研究牙种植体植入后的早期新骨形成。钛合金种植体樾入胫骨干骺端的前内侧面。术后每周分别给动物注射四环素、二甲酚橙和茜草素络合酮以标记新骨。结果表明种植体植入后可引起邻近部分骨坏死、吸收,然后出现新骨形成和改建。在42display status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体—骨结合部位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功能负荷下,不同种植体-骨结合部位对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比较单根螺纹型种植体在50%骨结合率下,七种接触方式及部位(局部交替、冠部、底部、颊侧和舌侧、近中与远中侧)骨界面应力分布状况及种植体位移。结果 不同部位结合的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状况不同,比较而言,冠部结合状态下,骨界面平均应力水平低、分布最均匀,骨界面最大应力值最小,应力集中程度最低。结论 种植体植入过程中保护种植体颈周密质骨对于种植成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水平种植体(ANKYLOS)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XIVE)在种植完成负重后的短期、中长期骨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采用牙片和曲面断层片观察50例XIVE和68例ANKYLOS单牙种植患者在修复完成后3、6、12个月的植体周围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比较骨吸收高度的差异。结果XIVE种植体在植入后1年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呈进行性吸收,ANKYLOS种植体在植入后1年内,种植体周围牙槽骨有缓慢吸收,吸收速度呈匀速状;两种种植体在不同观察期,骨吸收水平ANKYLOS优于XIVE。结论在排除了表面处理技术和负重条件等重要影响条件下,在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环节上,骨水平种植体ANKYLOS要优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XIVE。  相似文献   

6.
骨结合式牙种植体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目前已是修复牙体牙列缺失的理想方法 ,被誉为人类第三副牙齿。按外科植入方式可分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两种。延期种植是在拔牙后 3~ 6个月以上 ,有足够高度和宽度的牙槽嵴时植入种植体。即刻种植方式是指在拔除患牙的同时 ,将种植体植入新鲜拔牙创内 ,而无需等待拔牙创愈合。即刻种植方式近年研究较多 ,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 ,只要掌握合适的适应证 ,采用适当的种植技术 ,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一样可以达到骨结合 ,其愈合过程与种植体的延期种植无明显差异 ,是很有发展前景的种植方式。1 …  相似文献   

7.
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含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在不同厚度的骨皮质支持下,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规律。结果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应力有较大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随着骨皮质厚度的增加,种植体骨界面骨皮质内的应力逐步减小。骨皮质厚度<2 mm时种植体界面骨皮质颈部的应力值明显高于骨皮质厚度≥2mm时的应力值(P<0.05);当骨皮质厚度≥2 mm时,随着骨皮质厚度的增加,种植体界面皮质骨内的应力值虽然逐步减小,但是其变化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种植区骨皮质厚度至少应≥2 mm,以保证其生物力学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种植体周围炎骨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2只Beagle犬下颌共植入12颗种植体,丝线缠绕诱导形成种植体周围炎实验动物模型。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翻瓣刮治种植体表面枸橼酸处理;Bio-0ss组:翻瓣刮治种植体表面枸橼酸处理,骨缺损区充填Bio-0ss,覆盖BME-10X;OAM组:翻瓣刮治种植体表面枸橼酸,骨缺损区充填OAM,覆盖BME-10X。采用手术测量和制作带种植体骨组织磨片,测定新生骨接触率。结果5个月时各组之间骨的再生不一,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低倍光学显微镜下,对照组种植体颈部周围未见明显新生骨;Bio-0ss组种植体颈部周围有大量的新生骨形成,Bio-0ss颗粒完全为新生骨包绕和替代,并与种植体形成接触;OAM组种植体颈部周围有大量的新生骨形成,OAM颗粒完全为新生骨替代,并与种植体形成接触。结论Bio-0ss及OAM能较好地促进骨再生,改善种植体周围炎所致的骨缺损。不论采用屏障膜结合Bio-0ss或OAM均可以重建种植体周围炎周围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应用早期负重小直径种植体下颌覆盖义齿对老年无牙颌患者咀嚼功能、嚼碎能力及咀嚼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8名下无牙颌患者行下颌前部颏孔间区两颗小直径种植体(种植体直径3.25 mm或2.2 mm,ERA Mini Dental,Zimmer Dental Inc.)植入手术及下颌覆盖义齿修复术。种植体于术后2~4周早期负重。在术前、负重后2周、3个月及6个月行义齿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问卷调查,以评价义齿满意度及咀嚼不同种类食物能力的变化情况。在术前及负重后6个月行光密度法测定咀嚼效率,以评价种植体固位对咀嚼效率的改善程度。结果:在6个月的观察期内,临床检查种植体周围牙龈健康,全部16颗种植体无松动或叩痛。经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配对t检验,种植体早期负重后2周、3个月及6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义齿满意度VAS评分在总体满意度、稳定性、咀嚼能力及嚼碎功能等方面改变量大于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针对不同种类的食物咀嚼能力及嚼碎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尤其是进食脆硬及硬韧食物改变量大于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光密度法测定术后6个月咀嚼效率,与术前相比提高约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颗小直径种植体固位的下颌覆盖义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咀嚼效率及义齿满意度,使患者日常饮食从高热低营养转向较为健康的饮食,改善了日常所进食物的种类。  相似文献   

10.
汪昆  李德华  李玉龙  于敬宇  刘宝林 《医学争鸣》2005,26(21):1996-1998
目的:用有限元方法研究种植体骨结合率与种植体固有频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 建立牙种植体、局部下颌骨骨块三维立体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等级骨结合率下种植体的固有频率. 结果: 随着骨结合率由0增加至100%,种植体固有频率相应从23 960 Hz增加到25 886 Hz. 结论: 种植体的骨结合率对其固有频率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影响因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不同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下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情况,探讨骨组织厚度比例及总厚度对种植体可靠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Abaqus软件建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研究侧向力和轴向力作用下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其中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比值分别为3:1、2:1、1:1、1:2和1:3,两者的总厚度分别取0.5、1.0、2.0、3.0和4.0 mm。结果: 皮质骨、松质骨和种植体表面最大应力随着松质骨和皮质骨总厚度的增大而递减,总厚度在0.5~2.0 mm区间内减小速度较快,在2.0~4.0 mm区间内减小速度较慢。对于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在总厚度为2.0 mm时取得最小值。当总厚度小于2.0 mm时,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值随着总厚度的减小而快速升高;当总厚度大于2.0 mm时,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值随着总厚度的增大而缓慢升高。结论: 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的比值及总厚度均对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在种植体手术中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总厚度应大于或等于2.0 mm,最佳值为2.0 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种植体直径对颧骨种植义齿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阐明种植体直径与颧骨种植义齿远期成功的相关性。 方法:建立上颌骨、颧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3种不同种植体直径(3.5、4.0和5.0 mm)的颧骨种植义齿工况,进行垂直向、斜向加载,分析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 结果:建成的三维模型从任意角度观察与CT图像具备良好的几何相似性;3种不同直径的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峰值比较:直径为3.5 mm 时最大,直径为4.0 mm时次之,直径为5.0 mm时最小,随种植体直径由小变大(3.5 mm→4.0 mm→5.0 mm),与种植体接触的上颌骨牙槽嵴顶区最大拉应力值和最大压应力值、与种植体接触的上颌
窦顶颧骨区最大拉应力值和最大压应力值均逐渐减小;上颌骨牙槽嵴顶区骨界面应力明显高
于颧骨区骨界面应力,最大压应力值均大于最大拉应力值。 结论:颧骨种植义齿其种植体
的直径增加可以使应力分布更趋分散,临床应考虑选用粗直径的颧骨种植体。  相似文献   

13.
骨劈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行骨劈开增量,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种植区骨量不足,牙槽嵴高度充足但厚度仅3~5 mm的患者。行骨劈开术并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直径3.3~4.1 mm,共计24枚,18例均采用固定修复。结果 24枚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负载12~24个月,无一种植体失败,功能和美学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牙槽嵴骨宽度为3~5 mm时,采用骨劈开术能有效增加骨量并可同期植入种植体,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颌骨密度与种植体植入扭矩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拟行种植修复的63例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锥形束CT扫描Kavo eXam Vision软件测量获得各种植体术区颌骨密度的HU值,按照Biomet 3i根形种植体的要求,植入83颗种植体并记录植入扭矩,根据散点图的相关数据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分析颌骨密度与植入扭矩的相关性。结果 锥形束CT测量结果显示:上颌前部和后部的颌骨密度分别为(415.44±147.14)HU和(336.00±148.04)HU,下颌前部和后部的颌骨密度分别为(815.09±88.08)HU 和(537.08±167.28)HU。上颌前部和后部的植入扭矩分别为(43.08±10.52)Ncm 和(36.90±11.68)Ncm,下颌前部和后部的的植入扭矩分别为(50.00±0.00)Ncm和(44.05±11.17)Nc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锥形束CT扫描所得颌骨密度与种植体植入扭矩高度相关(r=0.536, P〈0.01)。结论 根据锥形束CT扫描测得的术区颌骨密度可对种植体植入扭矩进行初步评估,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5.
载荷点高度对支抗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泽栋  林珠 《医学争鸣》2004,25(11):1019-1021
目的:研究载荷点高度对支抗种植体-骨界曲应力分布的影响,供临床参考.方法: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别对载荷点高度为4,7和10mm的种植体施加1.47N.近远巾方向的载荷,分析支抗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三种载荷点高度下种植体颈部的Von-Mises应力值分别为0.3400,0.5330和0.7310MPa;位移值分别为0.117.0.163和0.210μm.结论:临床上,应尽量降低载荷点的高度,以降低种植体-骨界面颈部的应力集中、应力峰值及获得合理的应力分布,也可降低骨界面的位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不同表面结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进行应力分析。方法:建立多孔联通表面结构和光滑连续表面结构的两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及4类骨组织模型。分别施加垂直向力、侧向力、组合■力,分析不同表面结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Von-Mises等效应力、等效应变。结果:在相同载荷及骨质条件下,光滑连续表面结构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承受的应力、产生的应变,均高于多孔联通表面结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结论:多孔联通表面结构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较光滑连续表面结构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承受的应力,产生的应变更符合骨组织的力学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于英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9):148-149
目的通过与常规种植对比,探讨即刻种植在牙齿缺失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因牙齿缺失进行牙齿种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即刻种植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种植法,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两组1、3、6个月的IS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两组牙齿松动、牙周组织红肿及溢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牢固掌握即刻种植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选择即刻种植可以达到与常规种植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能够缩短治疗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作者将钛(Tc_4),羟基磷灰石(HA)和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GC)颗粒混合烧结成生物活性微孔复合种植体复合骨形成蛋白(BMP)移植于20只成年杂种狗颌骨和股骨内,对1~12周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和成骨量的测定.证明种植体与骨界面结合在于界面存在三相性(钛氧化膜:TiO,Ti_2O,Ti_2O_3,HA晶相和BGC晶相),使钙、磷富集层形成,生物陶瓷降解产物再沉积,蛋白多糖、粘多糖类细胞外基质和天然骨粘合物粘连沉积并引导钙盐沉积在界面上,测得该种植体各项技术指标优于目前单一材料种植体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四种不同方法骨增量种植效果的研究。方法 79例牙列缺损病例,其中引导骨组织再生(GBR)术27例、Onlay植骨12例、上颌窦内提升23例、上颌窦外提升17例。种植术后6个月行种植体水平转移取模制作氧化锆全瓷修复体。修复后1、2、3年复诊,观察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健康状况及全瓷冠使用情况;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患者对种植义齿的主观满意度。结果 全冠修复前,GBR组1枚植体因隐形义齿早接触造成植体松动脱落;全冠修后,上颌窦内提升组2颗基台螺丝松动;上颌窦外提升组1颗全瓷冠蹦瓷,其余植体稳定度好;Onlay植骨组第1年骨吸收较多,与其他组比较,P<0.05,第2、3年4组骨吸收比较,P>0.05,均获得了良好的软硬组织效果。结论 四种不同骨增量方法的种植义齿修复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