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揭示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设计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uper-SAP 93计算受载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值。 结果: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水平以其颈部皮质骨处为高,集中斜向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最大应力是集中垂直载荷下应力的2.5倍,集中垂直载荷时颈部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舌侧皮质骨边缘处,集中载荷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压应力峰值高于拉应力峰值。 结论:设计中间种植体基牙天然牙-种植体联合固定桥时不仅需消除咬合高点,而且应减小颊舌向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双皮质骨固定法植入的种植体的生物力学相容性。方法:建立锥状螺纹种植体的计算机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不同加载角度下经双皮质骨固定的锥状螺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结果:皮质骨应力峰值出现在舌侧嵴顶部,即种植体颈部区域,采用双皮质骨固定法相比于传统植入法,皮质骨应力峰值减小了47.92%,且相同区域的骨应力分布明显减小。结论:锥状螺纹种植体使用双皮质骨固位法植入,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含种植体的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在不同厚度的骨皮质支持下,种植区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的规律。结果骨皮质厚度对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应力有较大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随着骨皮质厚度的增加,种植体骨界面骨皮质内的应力逐步减小。骨皮质厚度<2 mm时种植体界面骨皮质颈部的应力值明显高于骨皮质厚度≥2mm时的应力值(P<0.05);当骨皮质厚度≥2 mm时,随着骨皮质厚度的增加,种植体界面皮质骨内的应力值虽然逐步减小,但是其变化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种植区骨皮质厚度至少应≥2 mm,以保证其生物力学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种植修复上部义齿9种不同牙尖斜度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研究单颗种植修复上部义齿牙合面牙尖斜度的优化设计。方法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包括下颌骨、种植体及9种不同牙尖斜度设计的上部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在牙合面上施加两种面载荷 ,比较不同加载方式下不同设计的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结果 :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交界处、种植体颈部、种植体根尖区、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皮质、种植体根端周围骨松质是应力集中区 ,应力最大值在种植体与上部结构交界处。结论 :不同牙尖斜度设计的种植体上部结构中 ,25°以上牙尖斜度的设计造成种植体颈部折断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临床设计时应控制在25°牙尖斜度以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上中切牙种植修复后在3种载荷时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运用软件Proe构建种植体、基台、基台螺丝、左正中切牙冠、松质骨、皮质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ANSYS workbench中施以不同部位静态载荷,分析其应力分布。结果应力分布云图显示:切对切咬合时应力峰值位于基台螺丝,其余2种载荷应力峰值均位于牙冠。深覆牙合时牙冠上的应力峰值远大于正常咬牙合时牙冠上的应力峰值。3种载荷骨皮质应力均明显大于骨松质。皮质骨中应力又主要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周围。载荷点及颈缘是应力集中区。结论建立上中切牙种植修复的各部件模型,并分析在3种载荷时的应力分布,情况与临床相符,为今后前牙种植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天然牙-种植牙联合支持固定桥的种植体周骨组织应力分布规律,为临床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来研究不同情况下的应力反应。结果:集中斜向载荷比集中垂直载荷应力值大、应力分布不均;种植体颈部应力值最大,中部,根尖部应力分布小、均匀。结论:天然牙--种植体联合支持固定桥应减小斜向力,从适应证,手术到制作修复体全过程采取提高抵抗斜向力能力的措施;种植体颈部的骨量和质量是决定天然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结构义齿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时基牙及缺牙区牙槽嵴应力分布特点,为临床义齿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别测定并比较应用键槽缓冲式附着体义齿和单端固定桥义齿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时基牙及缺牙区牙槽嵴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键槽缓冲式附着体义齿基牙牙根应力峰值(1.42E+5)MPa,基牙牙周膜应力峰值(1.33E+4)MPa,缺牙区牙槽嵴应力峰值(3.49E+5)MPa。单端固定桥义齿基牙牙根应力峰值(1.45E+7)MPa,基牙牙周膜应力峰值(2.25E+6)MPa,缺牙区牙槽嵴应力峰值(1.45E+3)MPa。两种义齿基牙应力峰值均在根中、上1/3及颈部。结论:在游离端缺失修复时, 键槽缓冲式附着体义齿可减少基牙负荷,但牙槽嵴条件要好,两种义齿修复均要注意牙槽嵴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下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情况,探讨骨组织厚度比例及总厚度对种植体可靠性的影响。方法: 使用Abaqus软件建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研究侧向力和轴向力作用下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其中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比值分别为3:1、2:1、1:1、1:2和1:3,两者的总厚度分别取0.5、1.0、2.0、3.0和4.0 mm。结果: 皮质骨、松质骨和种植体表面最大应力随着松质骨和皮质骨总厚度的增大而递减,总厚度在0.5~2.0 mm区间内减小速度较快,在2.0~4.0 mm区间内减小速度较慢。对于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在总厚度为2.0 mm时取得最小值。当总厚度小于2.0 mm时,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值随着总厚度的减小而快速升高;当总厚度大于2.0 mm时,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值随着总厚度的增大而缓慢升高。结论: 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的比值及总厚度均对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在种植体手术中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总厚度应大于或等于2.0 mm,最佳值为2.0 m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种植体直径对颧骨种植义齿骨界面应力分布的影响,阐明种植体直径与颧骨种植义齿远期成功的相关性。 方法:建立上颌骨、颧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设计3种不同种植体直径(3.5、4.0和5.0 mm)的颧骨种植义齿工况,进行垂直向、斜向加载,分析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状况。 结果:建成的三维模型从任意角度观察与CT图像具备良好的几何相似性;3种不同直径的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峰值比较:直径为3.5 mm 时最大,直径为4.0 mm时次之,直径为5.0 mm时最小,随种植体直径由小变大(3.5 mm→4.0 mm→5.0 mm),与种植体接触的上颌骨牙槽嵴顶区最大拉应力值和最大压应力值、与种植体接触的上颌
窦顶颧骨区最大拉应力值和最大压应力值均逐渐减小;上颌骨牙槽嵴顶区骨界面应力明显高
于颧骨区骨界面应力,最大压应力值均大于最大拉应力值。 结论:颧骨种植义齿其种植体
的直径增加可以使应力分布更趋分散,临床应考虑选用粗直径的颧骨种植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个性化根形种植体的螺纹形态设计对周围牙槽骨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通过逆向建模技术建立带有矩形、V形、支撑形、反支撑形螺纹和不带螺纹的一段式个性化根形牙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加载与种植体长轴呈45°角及0°角的100 N的力,导入Ansys 16软件计算不同螺纹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von Mises应力分布的情况。结果 倾斜45°角加载时,皮质骨内应力主要集中于种植体颈部周缘及螺纹顶端,松质骨内应力主要分布于种植体唇侧颈部、螺纹顶端和植体根尖部。垂直(0°角)加载时,皮质骨内应力主要集中于种植体颈部处,松质骨内应力主要分布于根尖部以及唇侧根下部。加载时,螺纹组相对无螺纹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各螺纹组间无明显差别。松质骨内各螺纹植体应力主要集中在螺纹顶端处,根尖处的应力集中较少。与矩形螺纹相比,V形、支撑形和反支撑形种植体在松质骨内的应力分布更为均匀。结论 螺纹设计可以优化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周围皮质骨和松质骨内的应力分布,减小皮质骨内的应力集中,V形、支撑形、反支撑形相比矩形螺纹设计,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单钉近嵴顶固定颏部骨块移植术在上前牙区骨增量种植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3年1—6月收集上前牙区牙槽嵴严重吸收患者5 例,年龄19~24岁,平均21.6岁,其中单牙缺失3例,多牙缺失2例。取患者颏部块状骨,采用单钉近嵴顶固定法行自体骨块移植,术后定期随访。种植体植入术前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移植骨愈合情况,并测量牙槽嵴宽度和钛钉距牙槽嵴顶距离。参考CBCT检查结果,常规完成种植体植入术,待种植体骨结合形成后完成种植修复。结果:5 例自体骨块移植术全部成功,无1 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上前牙区骨量充足,固定钛钉顶端接近牙槽嵴顶。结论:采用单钉近嵴顶固定法行颏部自体骨块移植能有效改善上前牙区的骨量严重不足,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种植体支持的上颌无牙颌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便分析种植固定桥及上颌骨的应力分布,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例上颌牙列缺失,牙槽骨中度吸收的志愿者,对其头颅部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并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完成上颌骨三维实体模型的重建;利用光学测量与平面影像测量相结合的方法 ,完成Bego种植体(L=13 mm、D=4.5 mm)的精确建模;并用激光扫描的方法完成种植固定桥的建模,为后面的有限元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结果:成功地建立了种植体支持的上颌无牙颌固定义齿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保持原模型力学相似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简化,提高了分析效率和精确性。结论:基于CBCT扫描、三维激光扫描、逆向工程技术和快速成型技术建立种植体支持的上颌无牙颌固定义齿几何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网格划分生成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是可行的,并保证了很好的几何相似性。  相似文献   

13.
上颌尖牙远中整体移动的阶段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模拟整体移动的载荷条件下,分析上颌尖牙远中移动不同阶段的牙周支持组织的应力衰减规律。方法 通过采用有限元法建立的骨改建力学数字模型,模拟整体移动的加载条件,分析上颌尖牙移动过程中0d、7d、14d和21d时牙周膜和牙槽骨的应力状况。结果 ①在整个牙移动过程中,牙槽骨的应力均大于牙周膜的应力水平;②牙槽骨和牙周膜的应力水平从牙颈部至根中份和根尖区呈现递减趋势;③随着牙移动进程,不同部位牙周支持组织的应力衰减速率有差别:越靠近牙槽嵴部位,其应力衰减的速率越快;反之越靠近根尖区,应力衰减越慢,至21d时应力水平趋于接近。结论临床治疗中在使用正畸力时,容易发生早期的牙槽嵴吸收、牙支持高度降低,应注意控制初始力值,保护牙周组织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牙槽嵴顶间线角角度与全口义齿排牙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不同顶间线角情况下上下颌颌骨表面与义齿基托应力和位移的变化。结果 :当牙槽嵴顶间线角接近90°时 ,应力位移分布和大小有利于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及防止基托的折断和剩余牙槽嵴的吸收。当牙槽嵴顶间线角偏离 90°,接近 70°或 110°时 ,应力和位移的大小和分布改变 ,加重剩余牙槽嵴的吸收 ,增加义齿基托折断的可能性 ,不利于义齿的固位和稳定。结论 :通过调整人工牙牙合关系可以减轻异常牙嵴关系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比研究牙支抗快速扩大上颌与种植体支抗辅助快速扩大上颌在相同载荷条件下上颌骨的生物力学反应,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一为以牙齿为支抗扩弓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二为以牙齿和种植体为支抗扩弓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一与模型二均进行水平方向20N扩弓力的加载。分别计算2种加载条件下各点的X、Y、Z轴位移,评价正畸载荷下上颌骨及牙齿的应力分布和位移趋势。结果:2个模型均表现为水平方向上,腭中缝打开量前大后小;冠状面上,从牙槽骨到颅底,打开量呈底边向下的三角形。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呈冠颊向根舌向倾斜移位。但模型二中位移差量不如模型一明显。模型二中牙齿应力值低于模型一。结论:种植体支抗辅助快速扩弓与临床常用的固定螺旋快速扩弓方法相比,宽度开展的矫形效果能够增加骨性效应,减小牙性效应,减轻了上磨牙颊倾、舌尖下垂、下颌平面开大等不利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不同直径的种植体在关闭上颌拔牙间隙时对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以及支抗磨牙的影响。方法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两个含不同直径种植体的模型,比较载荷条件下种植体骨界面的应力分布、种植体的位 移、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运动趋势及其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改变。结果 支抗种植体直径的增大有利于种植体周 围骨组织应力的分布,减少骨吸收发生的概率。直径较大的种植体在体现支抗效果时优于直径较小的种植体。直 径不同的种植体对支抗牙周围骨组织应力改变的影响无差异。不同直径的支抗种植体在加强磨牙支抗时体现出来 的支抗效能等同。结论 种植体直径的改变对支抗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种植体受力后的位移均有影 响。支抗种植体的直径对支抗牙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及其位移变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行骨劈开增量,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种植区骨量不足,牙槽嵴高度充足但厚度仅3~5 mm的患者。行骨劈开术并同期植入ITI种植体,直径3.3~4.1 mm,共计24枚,18例均采用固定修复。结果 24枚种植体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负载12~24个月,无一种植体失败,功能和美学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牙槽嵴骨宽度为3~5 mm时,采用骨劈开术能有效增加骨量并可同期植入种植体,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静态与动态加载下仿生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状况和疲劳行为,为研发能有效地转移应力至周围骨组织的新型种植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AD(Pro/E Widefire 2.0)软件建立颌骨和钛种植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全致密型(1号)和仿生型(2号)两种结构钛种植体,采用Ansys Workbench 10.0软件分析静态与动态加载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分布状况,并对2号种植体进行疲劳行为分析。结果:在相同载荷下,1号和2号种植体在皮质骨区均为高应力区,2号种植体界面最大应力值、高应力区域面积、根端区最大应力值均低于1号种植体,从上至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呈均匀递减趋势。动态加载的界面应力比静态的界面应力高17.15%。两种加载方式下,两种种植体在皮质骨区界面最大应力值无差别;在松质骨区, 1号的界面最大应力值比2号高75.97%;在根端区,1号的界面最大应力值比2号高22.46%,种植体界面最大应力远小于纯钛的屈服强度。2号种植体颈部皮质骨边缘的最大应力值比1号高7.85%,皮质骨边缘的最大应力值未达到皮质骨的屈服强度。预载50~300 N动态载荷,致密芯的安全系数均在10以上,随载荷加大,多孔层的界面应力呈线性增加,动态加载轴向300 N 和颊舌向45°25 N时,多孔层界面最大应力为11.38 MPa。结论:仿生型种植体有利于松质骨区及根端区界面应力转移到周围骨组织,其几何结构设计能耐受正常咀嚼的疲劳载荷,是安全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不同表面结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进行应力分析。方法:建立多孔联通表面结构和光滑连续表面结构的两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及4类骨组织模型。分别施加垂直向力、侧向力、组合■力,分析不同表面结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Von-Mises等效应力、等效应变。结果:在相同载荷及骨质条件下,光滑连续表面结构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承受的应力、产生的应变,均高于多孔联通表面结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结论:多孔联通表面结构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较光滑连续表面结构的个性化根形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承受的应力,产生的应变更符合骨组织的力学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