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研究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2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检测治疗前后2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Vm)均显著升高(P均<0.05),循环阻力指数(RI)和脉动指数(PI)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联合定位旋转复位法治疗椎动脉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拟中风复元汤联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评价其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在驻马店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抗血小板凝聚、降血压等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2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中风复元汤治疗,药用当归15 g,茯苓15 g,川芎15 g,黄芪35 g,桃仁15 g,丹参20 g,地龙10 g,僵蚕5 g,水煎400 m L,1剂/d,早晚分2次温服,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最小血流速度、最大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均高于治疗前,脑血管阻力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自拟中风复元汤联合针刺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调节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3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6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各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MCA血流速度较快,ACA、PCA血流速度较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侧支循环血流速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肺腧穴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振动排痰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振动排痰干预,观察组基于以上加予经肺腧穴中药离子导入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14 d后的临床观察指标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喘息、咳嗽、咯痰及湿罗音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7%与80.65%,P<0.05); 干预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显著提高(P<0.05),日排痰量显著增加(P<0.05),呼吸困难指数Borg(Borg Scale)量表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干预后,两组简化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量表关于症状、活动、疾病影响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肺腧穴中药离子导入联合振动排痰干预AECOPD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症状体征、肺部血氧供应和气道呼吸困难,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振源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慢性心衰疗效、安全性及对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病例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规范慢性心衰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振源胶囊口服及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疗效、安全性及负面情绪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各项目及总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显著优于对照组68.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及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NT-proBNP及LVEF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HAMD、HAMA心理状况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源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慢性心衰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心脏功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心理水平,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蒋霞 《陕西中医》2022,(7):950-953
目的:探究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对脑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6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司汀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干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左侧椎动脉血流速度(LVA)、右侧椎动脉血流速度(RVA)、基底动脉血流速度(BA)、平均血流速度(Vm)]、中医症候积分、眩晕状况[月眩晕发生次数、眩晕持续时间、眩晕残障调查量表(DHI)]。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LVA、RVA、BA、Vm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患者月眩晕发生次数、眩晕持续时间、DH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同时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可以改善脑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眩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2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TCD)指标,包括两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的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比(S/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侧TCD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注射用灯盏花素治疗缺血性中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心理干预对晚期胃癌疗效、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观察120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XELOX方案,即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心理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1例,观察组总有效率8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5%(P<0.05)。观察组RR33%、DCR7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及63%(P<0.05)。两组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身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心理干预可提高晚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脑安胶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理疗、饮食调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及脑安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脑血管弹性、通畅性及自身调节功能等指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58.13%,观察组有效率为74.4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特性阻抗、外周阻力及动态阻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脑安胶囊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疗效确切,可改善脑血管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TIA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针刺联合中药通窍活血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脑血管血流动力学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椎动脉平均流速、峰值流速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管搏动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在TIA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改善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老干科96例纳入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通过科学饮食、康复训练及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48例,再给予中药煎服治疗。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性、血流动态、脑血管弹性及血管调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液黏稠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血管外周阻力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流速度、椎动脉血流量、特性阻抗、动态阻抗均显著性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汤辅助治疗脑梗塞后遗症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心通口服1.6g,3次/日,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血脂测定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形态、内径、内膜至中膜的厚度(IMT)、斑块等指标,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血浆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的低回声及混合回声粥样硬化斑块的积分较对照组的斑块积分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缩小斑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吞咽治疗仪联合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58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脑心通和电针治疗,治疗组给予脑心通和吞咽治疗仪治疗,基础治疗两组相同.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吞咽评分、有效率.结果 吞咽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吞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80.0%)与对照组(7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治疗仪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且操作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西医发病机制。方法:将医院收治的97例OSAHS患者分为痰湿体质组51例和非痰湿体质组46例,另选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身体质量指数(BMI)、呼吸紊乱指数(AHI)、嗜睡指数(ESS)、血脂、细胞因子水平,并分析痰湿体质积分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痰湿体质组BMI、AHI、ESS均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组和对照组;非痰湿体质组AH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痰湿体质组TG均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组和对照组,痰湿体质组和非痰湿体质组CHO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痰湿体质组血清TNF-α、LP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组和对照组,APN显著低于非痰湿体质组和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SAHS痰湿体质积分与BMI、AHI、ESS、TG、TNF-α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AP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细胞因子异常表达、中医痰湿病理体质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邱霞 《世界中医药》2012,7(6):517-519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常规应用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静滴丹红注射液和口服脑心通胶囊。结果:疗程结束后,心绞痛和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T-T段降低程度明显减小,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均无特异性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发作时间,临床效果较好,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肌病(ICM)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ICM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1例)和治疗组(91例)。对照组应用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利尿剂等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进行治疗。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监测24h心律失常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心律失常好转情况、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ICM合并心力衰竭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60例,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组(治疗组)60例。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变,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浆TNF-α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中TNF-α及IL-6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疼痛干预对吻合血管皮瓣转移后缓解疼痛的效果。方法:吻合血管皮瓣转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术后干预,观察组常规术后干预的同时进行针对的疼痛干预。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AS)、术后疼痛行为量表(FA)对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术后0—8小时,两组对疼痛的感受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术后6-48小时,观察组对疼痛的感受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血管的皮瓣转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疼痛干预能有效减轻疼痛感觉程度,减少血管痉挛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酸味化痰汤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临床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入选的11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9例应用常规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案,治疗组6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酸味化痰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血黏度、平均血流速度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治疗组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酸味化痰汤能显著降低血黏度,显著增加脑血流量,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有效降低中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组(治疗组)60例。治疗前和治疗两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变,观察临床疗效,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浆TNF—α及IL-6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且有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浆中TNF-α及IL-6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