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穿刺引流与传统钻孔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0 a来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97例、钻孔引流术131例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术后残余液量、颅内积气等进行比较.结果单针微创穿刺术后残余液量、颅内积气小于单孔钻孔治疗;双针微创穿刺术后残余液量、颅内积气及引流时间小于双孔钻孔治疗;微创穿刺术后14 d病情改善优于钻孔引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治疗优于传统钻孔引流治疗,具有创伤轻微、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疗效确切、适应症广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钻孔引流术式。方法 分析 4 0例经改良术式行钻孔冲洗引流的老年人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 0例均行钻孔引流手术 ,治愈 39例 ,好转 1例 ,术后发生并发症少 ,其中并发颅内积气 3例 ,脑脊液漏 1例 ,癫痫、精神障碍各 1例 ,无继发颅内血肿及血肿复发。结论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改进术式术后并发症少 ,有一定的优越性 ,可提高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矫 《大家健康》2013,(11):86-87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2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钻孔引流组)和对照组(传统开颅血肿清除组)各36例,分析微创钻孔引流术的应用效果,探讨使用注意点及相关术后并发症,指导临床诊治实践。结果微创钻孔引流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血肿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愈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恢复快,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冲洗引流术(BHID)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提高CSDH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的85例CSDH病人资料。结果:治愈68例,血肿复发8例,癫痫1例,硬膜下积液2例,机化血肿1例,颅内积气5例。结论:BHID治疗CSDH较为安全,但仍有一些并发症。做好术前病情分析,认真阅读影像学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案是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黄甫 《海南医学》2004,15(9):79-80
目的 探讨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病因 ,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术前经CT及MRI确诊为双侧CSDH行双侧钻孔冲洗引流术。结果 本组 2 6例均行双侧钻孔冲洗引流术 ,术后并发颅内血肿 3例 ,2例术后血肿单侧复发 ,其中 1例因有原发脑干伤 ,经治疗后植物生存。其余病例均痊愈。结论 ①CT和MRI对双侧CSDH可以做出早期确诊 ;②钻孔冲洗引流治疗CSDH安全有效 ;③注意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颅骨钻孔引流术与微创血肿腔穿刺引流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时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9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资料。其中微创穿刺引流术50例(置入细硅胶管行微创置管引流术),颅骨钻孔引流术40例。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颅内积气、颅内血肿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术后随防3个月。钻孔引流组积气发生率明显高于微创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增加,住院费用明显增高,复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可明显减少CSDH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创伤小、疗效可靠、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2000年8月至2004年5月期间,将过去常用的手术室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改进为利用自制颅骨手锥床边锥颅置管负压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效果良好,手术时间短,费用少,脑组织复原快,愈合快,很大程度上减少颅内积气,血肿腔残液或因液量较多需二次手术等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6种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用6种术式行手术治疗。结果:硬膜下积气7例,血肿残余4例,继发性颅内出血3例,癫痫发作2例,脑脊液漏1例,余者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钻单孔冲洗负压引流,钻孔撕膜治疗CSDH,钻孔闭式引流不冲洗三术式治疗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上多采用;而经皮硬膜下穿刺氧气、血肿液置换术及术中腰穿注射林格氏液治疗CSDH两术式操作较复杂,临床少用;钻孔引流术后血肿复发,及囊壁异常增厚或已钙化、血肿腔被纤维分隔为诸多小腔者,才改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方法:对采用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治疗的58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8例中,1例因分隔性硬膜下血肿于术中更改手术方式而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余均在局麻或全麻下行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术后症状均缓解,恢复良好。结论:钻孔冲洗置管引流术操作简单,手术条件要求不高,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可以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老年CSDH 83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血肿清除量、术后颅内血肿、颅内积气、蛛网膜损伤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3例中有69例病人首次手术均采用颅骨钻孔冲洗引流术(BHID),14例采用小骨瓣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前者平均住院时间9天。按GOS评分法,治愈78例,好转5例,无1例死亡。无术后颅内感染、颅内积气、蛛网膜损伤发生。结论早期诊断老年CSDH有利于治疗,BHID是治疗老年人CSDH的首选方法,小骨瓣开颅血肿及包膜清除术适用于壁厚、分隔的CSDH。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制小型负压引流装置在乳腺甲状腺疾病术后引流中的作用。 方法 将200例入选的乳腺、甲状腺手术患者回顾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伤口分别采用橡胶引流膜、T型引流管,实验组患者伤口使用自制小型负压引流装置,比较两组间的引流时间、引流量,敷料更换次数,切口感染等。 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76例脓胸分析。认为脓胸多来自肺源性感染,防治肺部感染为降低脓胸发生率的重要措施。急性脓胸转为慢性主要由于治疗上的疏忽或潜在有肺部病理。对急性脓胸治疗应尽早采用闭式引流;晚期脓胸主张采用大敞开皮瓣引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次性使用干封式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平行对照、非盲的非劣效性临床试验,采用区组随机化方法进行随机化分组.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接受肺叶切除术治疗且术后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化要求随机分配进入试验...  相似文献   

14.
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上引流管的位置对残腔闭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上引流管的位置对残腔闭合的影响。方法 随机对 6 8例肺上叶切除后 ,胸腔上引流管分别放置于第 1肋间 (32例 )和第 2肋间 (36例 )进行连续每天 1次胸部X线透视 ,观察其残腔闭合情况。结果 胸腔上引流管置于第 1肋间者残腔的闭合明显比置于第 2肋间者迅速 ,残腔的迅速闭合明显减少了胸腔引流总量 ,缩短了带管时间 ,减少胸腔穿刺 ,调整胸腔引流管位置和再次置管的次数。结论 肺上叶切除术后胸腔上引流管放置于第 1肋间明显优于放置第 2肋间。  相似文献   

15.
刘迎春 《吉林医学》2011,32(15):3118-3119
目的:评价普外科术后引流管道采用负压吸引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500例普外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虹吸方式引流,对照组采用负压方式引流,观察总引流量,持续引流时间,引流管堵塞情况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总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引流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引流管堵塞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相关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普外科术后采用负压引流方式与虹吸引流方式效果相同,但虹吸引流方式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便于观察及护理,更适合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 (经硅胶管皮下输尿管旁路肾盂膀胱内引流和经皮肾穿刺造瘘外引流)对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调查60例输尿管梗阻植入DJ管内引流失败患者,分为两组:内引流术组20例,外引流术组40例。术后观察比较主要影响舒适度的因素、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间术后舒适度、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引流术组临床及护理指标均优于外引流术组,对于输尿管梗阻,内引流术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王永森 《医学综述》2012,18(16):2593-2595
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的相关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研究热点,对许多未解决的问题存在分歧,观点也几度变迁。临床上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根治性手术前减黄的必要性,以及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减黄未达成共识。现从高位梗阻和低位梗阻的区别对待;术前减黄的方法、时间及并发症;减黄后的手术时机选择等几方面对术前减黄研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加以综述,结合临床实践对术前减黄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新型胸腔闭式引流包的设计及应用过程。该引流包主要由一次性套管针、一次性水封瓶和引流管组成,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行快捷、安全、有效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提高了救治时效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同时应用不同的脑室引流管治疗侧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65例为对照组,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72例为观察组,采取两种不同的脑室外引流方式进行脑室外引流,比较两组患者引流情况及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单纯采用普通脑室外引流装置进行引流,颅内感染10例,占15.38%,术后脑积水4例,占6.15%.而同时应用不同脑室外引流装置进行引流,发生颅内感染4例,占6.16%,脑积水1例,占1.54%.结论 根据患者的脑室内出血情况,同时应用不同引流管行双侧脑室引流,解决了传统的脑室外引流装置的不足,能够有效引流脑脊液以防止脑积水的加重,并且有效地防止了颅内感染的发生,引流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细菌性肝脓肿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宝兴  张平 《吉林医学》2012,33(2):230-233
目的:将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后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对收治的细菌性肝脓肿91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综合术前、术后各项指标在各组之间的比较来看,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puncturedrainage for liver abscess by ultrasound or CT,PDLA)组明显优于腹腔镜肝脓肿切开引流术(laparoscopic drainage of liver abscess,LD-LA)组以及开腹肝脓肿切开引流术(incision and drainage for liver abscess,IDLA)组。结论:同等条件下、适应证确切时,应将PDLA作为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