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发病的病因。方法:依据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发病规律,参考相关献探讨冠心病发病病因。结果 在本组资料中,25—60岁的中青年女性AMI发病率占5.0%;同龄男性占40.3%,6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占27.0%;男性占27.7%。结论:中青年女性对AMI发病有天然避免性,其内在主要原因是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二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男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男性所致。  相似文献   

2.
海员超重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住我院治疗的422例海员冠心病人为对象,按体质指数BMI<25kg/m~2和BMI≤25kg/m~2分为非超重和超重冠心病组.结果表明:超重冠心病组急性心肌梗死及其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AMI的死亡率也增加,几种心血管病生物学危险因素如血压(SBP和DBP)、心率、血糖、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和血粘度超重组均显著高于非超重组,而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因素HDL-C则显著低于非超重组,体质指数(BMI)与心血管病生物学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进一步证实BMI与心血管病生物学危险因素呈正相关,而与保护因素HDL-C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体内铁代谢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菲洛琳比色法、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分别测定50例正常成人和33例冠心病、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铁蛋白、铁和转铁蛋白水平。结果: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铁蛋白均值高于正常组(217.1μg/L、349.5μg/L、96.8μg/L,P<0.01),升高例数各占本组的23.8%~34.7%;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的血清铁均值高于正常组(135.5μg/dL、137.9μg/dL、98.4μg/dL,P<0.05),升高例数各占本组的33.0%~56.5%;而转铁蛋白与正常组总体上无显著差异(235.9μg/dL、244.8μg/dL、224.4μg/dL,P>0.05),升高例数各占本组的16.6%~34.7%。经过对冠心病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铁蛋白、铁与转铁蛋白相关性的分析,发现血清铁蛋白与血清铁有明显的正相关(γ=0.78),其次为血清铁与转铁蛋白(γ=0.68),而转铁蛋白与铁蛋白的相关性不明显(γ=0.04)。结论:人体内血清铁的升高会增加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提示人们应注意铁的摄入量,防止体内铁储存过多。  相似文献   

4.
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两种常见临床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常并发心脏破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衰而死亡.特别是无心绞痛病史的以AMI起病的冠心病患者尤应注意.  相似文献   

5.
覃方生 《华夏医学》2003,16(2):159-160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 T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3 1例 AMI患者及 2 5例正常人血清 Tn T浓度。结果 :AMI组 (8.5 3± 5 .2 1)μg/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0 .16± 0 .0 7)μg/ L (P<0 .0 0 5 )。 AMI患者在发病 4 h左右 Tn T阳性率为 10 0 % ,而 CK的阳性率仅为 62 % ,Tn T在发病 16h出现峰值 ,为正常上限的 117倍 ;在 1周后 CK普遍正常 ,而 Tn T仍维持较高浓度 ,阳性率为 86.3 %。结论 :Tn T是特异存在于心肌中的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心肌梗死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血尿酸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SUA)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以及与心血管其他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I 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正常对照组(Nor)40例。AMI组病人用酶法测定心肌酶,用Trinder法测定SUA。而UAP,SAP,Nor组分别于入院即刻,第2d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得心肌酶,SUA值。对所有病人进行空腹血糖,血脂,外周血白细胞的测定和心电图检查。结果:在Nor,SAP,UAP,AMI四组,SUA逐渐增高,四组SUA相比较,仅UAP与AMI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二组间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在AMI组,SUA浓度随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关分析:SUA与体重,CRP,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呈正相关,与射血分数(EF)呈负相关;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无相关性。结论:SUA随着CHD的发展而增高,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形成,影响了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且对其发展和预后有判断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5例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微量元素(钙、铜、铁、镁、锌)的含量,并与心肌死恢复期及正常人比较,发现急性期血清铜、铁含量明显增高,锌、镁含量明显减低,,而钙的含量无差异。提示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肌细胞大量破坏,使血清铜、铁、锌、镁含量发生显著变化。临床上可测定其血清含量来作为评价心肌缺血程度的指标,治疗上适当补充锌、地心肌细胞的修复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铁水平降低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87名急性ST段
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整个队列血清铁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不同血清铁水平组
的院内急性心衰发病率;分析血清铁水平与Hb、BNP、cTnI、hsCRP水平等参数间的关系;比较血清铁水平、BNP、cTnI和hsCRP
等生物标志物与住院期间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病率和死亡率等不良后果的关系。结果全部287名STEMI患者的入院平均
血清铁水平是10.20 μmol/L(6.90,14.40 μmol/L),血清铁水平的四分位数:Q1≤6.90 μmol/L,Q2 6.91~10.19 μmol/L,Q3 10.20~
14.39 μmol/L,Q4≥14.40 μmol/L。从Q1到Q4组,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分别是Q1 79.5%,Q2 64.3%,Q3 50.0%和Q4 45.9%(P<
0.001);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铁水平低于8.95 μmol/L 组患者发生院内急性心衰的危险度(OR)是血清铁高于
8.95 μmol/L 组的近3 倍(OR 3.358,95% CI 1.791-6.294,P<0.001),多变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R 2.316(95%CI
1.205-4.453,P=0.012)。结论血清铁水平降低是STEMI患者院内急性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方法对1999~2005年的42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AM I合并DM者110例,B组为AM I不合并DM者310例。结果两组比较,无心绞痛发作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死亡率统计,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组无心绞痛发作的AM I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心绞痛发作的B组。结论DM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一旦发生AM I,死亡率均会较非DM的AM I高。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心脏急症。随着对AMI疾病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发现镁缺乏是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学因素之一。Dyckner [1]对342例AMI检查结果发现;45.5%患者血清镁低于正常。本文将对血清镁检测AMI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相关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院急诊行PCI治疗的冠心病相关AMI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PCI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PCI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低于对照组的38.71%(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社会心理功能、一般生活功能、医疗情况、综合状况、病情、体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相关AMI急诊PCI治疗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概率,强化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王海英 《河北医学》2012,18(7):928-93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至2011年间冠心病患者100例和脑梗死患者100例,同时选择健康正常者100例,分别为心血管、脑血管和正常组,对这三组人的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心脑血管组中检测的半胱氨酸水平为(28.99±14.98)、(19.48±9.91)umoL/L,均比正常组、对照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34±8.01umoL/L)要高,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结果说明较高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发生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无球囊预扩张而直接冠脉内置入支架的疗效。方法:对20例起病时间12h内,急诊冠脉造影评价可行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行直接支架置入术,术后即刻冠脉造影评价,并观察住院期间和3个月内的冠脉临床事件。结果:20例患者梗塞相关动脉(IRA)20支,置入支架20枚,即刻支架成功率100%。支架置入后血流均达TI-MIⅢ级,残余狭窄<30%,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及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结论:急性直接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AMI,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住院及近期临床效果好,是治疗AMI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微量蛋白尿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6例、单支病变组16例、双支病变组14、三支及多支病变组14例,检查患者双侧颈动脉中层厚度及斑块情况,同时测定微量白蛋白尿,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硬化及微量白蛋白尿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正常组相比,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内膜明显增厚,而且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发生率以及微量蛋白尿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微量白蛋白尿水平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且通过测定颈动脉中层厚度及微量蛋白尿含量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心脏肌钙蛋白T(TnT)快速测试方法观察1995年~1997年间该院住院的冠心病(CHD)患者TnT的变化。患者分急性心肌梗塞(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稳定性心绞痛(SAP)和非冠心病对照组(NCHD),结果发现经临床、EKG和酶学(CK-MB)明确诊断的AMI患者TnT均升高,72小时后(K-MB都恢复正常,而TnT仍有67.5%阳性,提示AMI早期TnT的诊断准确性与CK-MB相似,对于CK-MB已恢复正常的心肌梗塞,TnT对其诊断更为有用;本实验所用的TnT为半定量,结果示面积较小的部分AMI TnT(11/21)示弱阳性,面积较大的所有AMI TnT都是强阳性,提示定量TnT与心肌梗塞的面积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另外实验还发现UAP患者中19.6%TnT为阳性,这些病人在一年内均发生心肌梗塞,而SAP和UCHD的TnT均为阴性,所以TnT还有预示冠心病不良转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丁可可 《中外医疗》2010,29(26):6-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UA)水平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248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182例和非冠心病组66例;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78例,双支病变组48例,三支病变组56例。测定血清尿酸(SUA),同时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增加(P〈0.05);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血清尿酸均高于单支病变组。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SUA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 hs-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应用麝香保心丸治疗的5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并与采用常规治疗的56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 TNF-a、IL-6、CRP、IL-8、APN 检查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TNF-a、IL-6、CRP、IL-8、APN 检查值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的降低,研究组降低更加显著(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异常、消化不良、腹胀、头晕等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052,P =0.0358)。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冠心病患者能够取得显著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 hs-CRP 水平,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对11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年龄分布、发病季节、昼夜节律、梗塞先兆、梗塞部位及其并发症、病死率等临床资料作了回顾性分析。并对梗塞先兆、Q梗塞与ST梗塞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水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测定来探讨BNP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将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和非ST段抬高组,分别测定发病6 h及24 h血浆BNP数值,比较两组血浆BNP水平。结果: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组。结论:BNP升高水平与心肌坏死的范围成正相关。因此,血浆BNP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血清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者和非冠心病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清直接胆红素进入回归方程,提示血清直接胆红素与冠脉病变程度呈独立负相关,其相关强度与甘油三脂(TG)和空腹血糖(FBS)相似。血清胆红素与血脂直线相关分析提示血清胆红素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T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独立负相关,低血清胆红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