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景修 《消化外科》2005,4(6):381-382
临床上无论远端脾肾分流(DSRS),还是远端脾腔分流(DSCS),其技术难度都较大,主要是游离脾静脉和结扎,切断汇入脾静脉的数支胰腺静脉难度大,因此影响此类手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远端牌肾静脉分流(DSRS)伴牌肾静脉交通支断离术(SPD)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静脉曲张出血的理想手术,但手术操作困难和复杂,作者试行一改良方法,操作简易而安全。先游离脾动脉,清除脾门处脾静脉周围脂肪组织,目后腹膜游离出胶尾,一般不需断离脾静脉胰腺支。如膜尾的位置深埋在牌门处,则无暴露脾静脉下线,存有少数胰腺支勿予损伤。确定左肾静脉供作吻合的位置,邻近的左肾上腺静脉可干扰分流手术的操作,予以结扎和切断。取右成外静脉5cm一般备作吻合用,近肾静脉例作对角线切口,使成一角度以有利于流脉吻合平顺。用带子提起左…  相似文献   

3.
选择对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合理治疗方法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非选择性分流术已证明可控制出血,但术后的肝性脑病率和复发出血率均较高,长期存活率亦较低。而选择性分流术——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DSRS)则无这些缺点。我院自1980.1.~1990.12月使用分流术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患者48例.其中DSRS组36例,非选择性分流组12例。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及肝功能分级情况无明显差异。DSRS组术后的胃脾区门静脉压力下降显著,而肠系膜区门静脉压力下降不显著;非选择性分流组的肠系膜区门静脉压力下降显著.此结果说明DSRS组术后降低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压力,但维持了门静脉的人肝血流量;治疗结果.DSRS的手术死亡率为28%.肝性脑病率2.8%,复发出血率5.7%;而非选择性分流组分别为8.3%、91%和27.3%,均高于DSRS组。经1~5年随诊存活率分别为97.1%和90.9%。从治疗效果看,DSRS组优于非选择性分流组。本文还对治疗方法选择的认识,施行DSRS时注意的要点以及对DSRS的评价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远端脾肾静脉锐角吻合加选择性区域断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鲍民生杨高潮赵浩亮于扬所范瑞文李正中我们设计了应用远端脾肾静脉锐角吻合分流加近端胃小弯、幽门左5cm,脾静脉及胰体尾间三区域断流,以及脾动脉缩窄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Cai J  Dong J  Gu H  Bie P  Wang S  Sun W  Liu J  Zhou Y  Peng Z  Wang A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6):336-338
目的探讨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远期疗效。方法用远端脾静脉腔静脉直接吻合分流,并行脾胰断流和胃小弯侧门静脉奇静脉断流。结果分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平均下降053kPa,并仍维持在329±044kPa较高水平;再出血率758%;腹水发生率2730%;无明显肝性脑病发生;手术病死率758%;5年生存率7045%。结论远端脾腔静脉分流术是一种较理想的选择性分流术式。  相似文献   

6.
1967年Warren首先报道了选择性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1984年我们在应用DSRS的基础上又设计了选择性远端脾腔分流术(DSCS),至今已施行了27例,随访观察疗效满意,介绍如下。一、DSCS手术适应证我国门静脉高压症主要是由于肝炎后肝硬变所致,术前对病人肝功能储备的估计甚为重要。目前,我们主要依据下列情况综合分析选择适应证: 1.术前要多次检查肝功能,肝功能属Child A或B级。 2.门静脉造影显示门脉分支灌注为Ⅰ或Ⅱ级,此即为向肝性血流。  相似文献   

7.
促成选择性分流有兰个主要的历史原因,(1)门腔分流术式虽能控制出血,但由于门静脉灌注丧失,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2)断流术式止血效果不满意,但肝功衰竭和脑病发生率低。(3)就保护肝功而言,维持门脉灌注是关键性的。因而,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人的理想的手术应符合下列三个生理目标。作胃食管静脉选择性减压;维持肠系膜和肝的门脉血灌注;维持高的肠静脉压。由此产生了选择性曲张静脉减压术——远侧脾肾分流(DSRS)。根据450例 DSRS 的经验,作者提出下列各点:术前判断:急性出血后,一旦病情稳定,应作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45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而肝功能和脑病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门体分流术能有效地防治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但术后脑病发生率高。门奇断流术团能维持门静脉向肝血流,术后脑病发生率低,但远期复发出血率较高。1967年,Warren首先提出选择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减压的概念,并设计了选择性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取得较好疗效。我科在DSRS基础上自1991年3月至1996年12月采取选择性远端脾脏分流术(DSCS)治疗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7例,随访观察满意,报告如下。IIB床资料l·l一般资料男性5例,女性2例。年龄32~60岁,平均46.5岁,6例系肝炎后肝硬化,1例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按Chi…  相似文献   

10.
脾肾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与单纯断流术远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单纯门奇断流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0年采用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单纯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84例,从术后再出血、脑病、肝功能衰竭发生率三方面总结临床疗效;于术前1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联合手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而肝功能和脑病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手术组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手术组和断流组门静脉血流量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明显降低出血率,而且不增加脑病和肝衰竭发生率,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对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8年采用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45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手术组术后再出血率明显低于断流组,而肝功能和脑病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既明显降低出血率又不增加脑病发生,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门体分流术能有效地防治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但术后脑病发生率高。门奇断流术因能维持门静脉向肝血流,术后脑病发生率低,但远期复发出血率较高。1967年Warren首先提出选择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减压的概念,并没计了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distal splenorenal shunt DSRS)。世界范围内应用22年的结果显示此手术与其它分流术一样能有效地控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同时能维持门静脉的肝灌注血流,脑病发生率低于其它全分流术,因而能明显提高非酒精性肝硬化病人的术后存活率。1984年Henderson收集25家医院报道的DSRS 100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采用限制性脾肾静脉端侧分流,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限制性脾肾分流,门奇断流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15例。结果 除1例术后48小时死亡外,其余14例术后随访1年,见其临床止血效果,肝功能改善,肝性能脑病发生,均明显好转;结论14例限制性脾肾静脉分流,门奇断流在近期降低门静脉压力,止血作用,减少肝性脑病发生率方面,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4.
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和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徐庆  花荣  曹晖  吴志勇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4):286-288,291
目的评价近端脾肾分流加门奇断流联合手术和门奇断流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联合手术组20例,断流组18例,于术前一周和术后2周应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测量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流速及流量,并于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于联合手术组,术后较术前的门静脉血流量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差异显著(P<0.05),门静脉直径和自由门静脉压下降非常显著(P<0.01)。于断流组,术后较术前的门静脉直径、流量及自由门静脉压下降,肠系膜上静脉流量增加,均有显著差异(P<0.05),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增加非常显著(P<0.01)。联合手术组与断流组相比,门静脉血流量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而自由门静脉压的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两种手术皆可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而联合手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效果明显优于断流手术,两组间的门静脉向肝血流的减少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手术可结合断流和分流手术的优点,不破坏肝门部解剖,理应成为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出血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脾切除术后或脾静脉检塞后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併再出血,促使作者在术中寻找另外的途径,以达到选择性分流的目的。作者报告8例手术的经验:病例1、58岁女性,肝窦后型肝硬变,急诊行远侧脾肾静脉吻合(DSRS),吻合后因脾门出血被迫切脾,术后18个月做血管造影随访,意外地发现,原DSRS 的吻合口通畅,来自门静脉系统的胰  相似文献   

16.
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需切除受侵的门静脉 ,如切除长度 4~ 5 cm时则不需静脉移植血管以完成重建 ,可直接行端端吻合。如切除长度较长 ,常需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修复。作者介绍一简易手术方法以直接修复切除 6~ 10 cm的门静脉段。作一长正中切口 ,按常规游离胰头 ,在其颈部切断 ,备作胰十二指肠切除。先结扎脾静脉 ,不需再建脾静脉。如作全胰切除 ,不切断胰颈部 ,在肠系膜上和门静脉旁游离全胰。在连接肠系膜上和门静脉处切断脾静脉。如估计静脉两切端不能拉拢时 ,作下列手术。完全游离右侧结肠、结肠系膜和肠系膜根 ,从十二指肠和胰腺处游…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已开放脾肾分流支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已开放脾肾分流支的处理。方法:对3例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在完全腹腔镜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因术前CT发现明显的脾肾分流支,故结扎离断脾静脉近端,保留脾脏。结果: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分别125、75、10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0、45、65ml,无输血及中转开腹,术后住院4~7d。结论: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对已开放脾肾分流支的处理可在脾静脉与肠系膜下静脉交汇处与保留脾肾分流支后的脾静脉之间夹闭后离断,将脾脏由门静脉系统转流至体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较合理的保脾方法,既保留了脾脏原有的功能,也减少了门静脉高压状况,去除了脾功能亢进的病因,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1967年Warren介绍远端脾肾静脉分流(DSRS)以来,已有不少操作上改进,如加作脾胰血管阻断(DSRS-SPD)和脾胰胃血管阻断(DSRS-SPGD).为了观察该三种手术的远期效果,作者对62例DSRS-SPGD、7例DSRS-SPD和55例DSRS病人进行了10年随访.DSRS-SPD手术是指DSRS的基础上将脾静脉自胰体尾部分离,而DSRS-SPGD手术更切断胃大小弯血管、横断胃上部并再缝合,其目的是阻断胃壁上血流.结果 (一)术后长期效果 1.吻合口通畅率DSRS、DSRS-SPD和DSRS-SPGD分别有3例(5.5%)、0例和1例(1.6%)发生吻合日闭塞.2.死亡原因 38例DSRS病人术后死亡,其中由于肝功能衰竭、肝癌、食管静脉曲张死亡分别占13例、6例和2例;DSRS-SPD仅死亡1例,由于出血所致;13例DSRS-SPGD死亡,分别由于肝功能衰竭5例、肝癌4例和出血1例.3.出血复发 DSRS、DSRS-SPD和DSRS-SPGD的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复发率分别为23.6%、14.2%和6.5%.4.高血氨症 DSRS、DSRS-SPD和DSRS-SPGD的高血氨症发生率分别为32.7%、14.3%和3.2%.5.工作状态 属于0级或1级者,DSRS、DSRS-SPD和DSRS-SPGD分别占76.4%、71.4%和93.5%.6.生存率 DSRS、DSRS-SPD和DSRS-SPGD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9.7%、75%和78.3%,7年生存率分别为44.1%、75%和7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远端脾肾分流加胰脾断流术(DSRS+SPD)后和在此基础上加断流术后肝外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插管分别连续测量犬的术前、DSRS+SPD术后、加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脏侧闭塞压及平均动脉压,并计算肝外门体分流率。结果DSRS+SPD术后,自由门静脉压下降(0.0 7±2.4 1)mmHg(P>0.0 5),脏侧闭塞压下降(1 9.1 0±1 0.4 5)mmHg(P<0.0 1),平均动脉压下降(3 1.3 5±2 2.1 8)mmHg(P<0.0 1),门体分流率增加(4.5 3±4.0 9)%(P<0.0 1)。加断流术后,自由门静脉压下降(1.8 2±1.3 8)mmHg(P>0.0 5),脏侧闭塞压增加(1 1.1 4±8.85)mmHg(P<0.0 1),平均动脉压下降(9.8 3±7.5 9)mmHg(P>0.0 5),门体分流率下降(6.7 2±4.5 5)%(P<0.0 1)。结论在门静脉系统的肠系膜区与胃脾区两个功能区之间存在功能屏障,DSRS+SPD加断流术可增强这一屏障。  相似文献   

20.
自从Warren及其同事们在1967年首先报道了门脉高压症可通过远端脾肾分流术(DSRS)来达到选择性减压的目的后,DSRS已成为一种在治疗静脉曲张出血时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尽管已有控制儿童门脉高压出血的非手术方法以及儿童肝移植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但门脉分流术在治疗儿童门脉高压中的作用仍显得日益突出。在1989年,作者改进了DSRS技术,通过用肾上腺静脉作为流入血管进入肾静脉的方法以选择性地减轻门静脉压力。本文介绍了这种技术及使用后的效果。技术通常的DSRS包括完全游离左肾静脉和结扎左肾上腺静脉。作者及其它研究人员常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