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的病因,讨论手术时机、围手术期处理方式以及小切口的应用.方法 对该科1999年6月~至2006年2月107例单纯AVR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风湿性心脏病占37.4%,退行性变34.6%,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主动脉瓣病变16.8%,先天性主动脉瓣畸形11.2%.术后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呼吸心跳骤停,3例死于恶性心率失常.7例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行AVR,无死亡.结论 风湿性和退行性变是单纯AVR的最主要的病因,术后死亡原因以恶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应当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和心肌保护,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小切口行AVR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的外科综合治疗经验。方法胸心外科共收治28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并进行了瓣膜置换术,其中二尖瓣置换(MVR)14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AVR+MVR10例,主动脉瓣置换AVR4例,3例同时行改良三尖瓣DEVEGA法环缩。结果死亡1例(3.8%),死亡原因为心包填塞。随诊患者2月~2年,心功能显著改善。结论注重术前准备,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操作,避免手术不当引起并发症及加强术后并发症处理可进一步提高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外科疗效。  相似文献   

3.
苏丕雄  胡旭  刘岩  顾松  颜钧  张希涛 《北京医学》2004,26(5):333-335
目的探讨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的手术时机及外科处理特点.方法选择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及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28例,其中严重主动脉瓣病变[严重狭窄或(和)严重关闭不全]合并不同程度冠心病24例,中度主动脉瓣病变[中度狭窄或(和)中度关闭不全]合并严重冠心病4例.手术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置换生物瓣25枚,双叶机械瓣3枚,平均搭桥2.3±1.2支,术中放置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4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者3例,开胸止血者1例,延迟关胸者1例.术后瓣周漏保守治疗1例,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5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无缺血表现.术后病理诊断所有主动脉瓣均为退行性改变.结论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冠心病有特殊的病理改变及手术处理方法,掌握好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时机亦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外科治疗的结果。方法对50例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均作瓣膜替换术,三尖瓣关闭不全行De Vega或Key环缩术。结果早期死亡3例(6%)。随访14~48个月,晚期死亡1例(2%),其余46例术后随诊复查人工瓣膜功能良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功能均提高1~2级,无瓣周漏、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及心脏血栓形成,没有因瓣膜原因而再次手术者。结论风湿性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的患者常伴有肺动脉高压和体循环静脉系统淤血,引起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术前充分调整心功能,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不断改进和提高手术技巧,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近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68岁高龄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患者,总结外科及围手术期临床经验。 方法 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间,单中心接受手术的 ≥ 68岁高龄心脏瓣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1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5例,双瓣膜置换术(double valve replacement,DVR)2例,二尖瓣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1例。合并手术包括三尖瓣成形术11例,左房血栓清除+左心耳切除1例,左房黏液瘤切除术1例。 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26.2±57.2)min,主动脉阻断(72.3±48.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15.24±6.91)h,术后监护(49.12±18.82)h,术后住院(9.5±4.2)d。手术死亡1例(4%),各类手术并发症11例(44%),其中心律失常7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活动性出血1例。术后患者心功能显著改善,活动能力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时间1~18个月,死亡1人,二尖瓣置换患者术后7月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其余23例患者均存活,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 结论 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良好的心肌保护及完善的术中操作,老年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病的瓣膜置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病的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人工瓣膜置换手术治疗的414例病人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14例中风湿性瓣膜病349例、退行性瓣膜病21例、先天性瓣膜病13例,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31例。共行主动脉瓣膜置换(AVR)94例,二尖瓣置换(MVR)255例,双瓣置换(DVR)65例。414例手术并发症74例(17.9%)。围术期死亡16例(3.86%)。随访4个月-10年,远期死亡12例(3.02%),余各例均能从事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适当地选择手术时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技巧和围术期处理及恰当的术后抗凝治疗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病人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间行瓣膜替换术的心脏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病变 34例 ,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32例 ,心脏瓣膜粘液性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Ⅲ级 2 4例 ,Ⅳ级 10例。采用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替换 (MVR AVR)及三尖瓣成形术 (TAP) 31例 ,二尖瓣、主动脉瓣与三尖瓣联合替换 (MVR AVR TVR) 3例。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 12例 ,死亡 4例 (11.8% )。结论 对心脏联合瓣膜病变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时机 ;术中加强心肌保护、保留二尖瓣装置、积极处理三尖瓣病变 ,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术前心功能IV级可视为预置心外起搏器的指征。  相似文献   

8.
柏海  孙健  黄利荣  邵晓敏  江燕  刘国锋 《河北医学》2004,10(12):1095-1097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高危因素,手术适应症,围手术期处理.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共为16例合并巨大心脏(CTR>0.7)的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双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置换术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2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1例并发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死亡率为12.2%,14例生存,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是把握手术时机、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9.
76例危重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及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 76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MVR)32例,二尖瓣 主动脉瓣置换术(DVR)2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18例,三尖瓣置换术(TVR)2例。同时行三尖瓣环缩术22例,左房折叠术11例。结果 早期主要并发症为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早期死亡7例,其中室性心律失常1例,术中心脏破裂出血1例,术后脑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4例。结论 危重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应注意围手术期处理,适当选择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风湿性主动脉瓣、二尖瓣与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的外科治疗及术后护理结果.方法 自2001年7月~2005年8月,对72例风湿性主动脉瓣、二尖瓣与三尖瓣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施行适宜的三尖瓣手术方式及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4.29%),其余患者临床恢复满意.结论 对于多瓣膜联合病变的患者,施行适宜的三尖瓣手术方式和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