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药复方肝癌-1号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分析中药复方肝癌-1号逆转阿霉素(ADM)诱导的HepG2/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的机制。方法 以亲本细胞HepG2为对照,MTT法观察肝癌-1号对HepG2/ADM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1号作用后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表达阳性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表达水平;MTT法观察肝癌-1号处理后的HepG2/ADM细胞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 肝癌-1号〈50μmol/L对HepG2/ADM细胞无明显毒性,半数抑制率(IC50)为75μmol/L;50μmol/L的肝癌-1号可部分抑制HepG2/ADM细胞P-gp合成及MDR1 mRNA的表达,可逆转HepG2/ADM的耐药性,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的逆转倍数分别为3.94(P〈0.01),1.72(P〈0.05),1.67(P〈0.05)。结论 肝癌-1号通过抑制HepG2/ADM耐药细胞MDR1 mRNA的表达及P-gp合成,能部分逆转HepG2/ADM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肝癌-1号逆转肝癌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肝癌-1号逆转阿霉素(ADM)诱导的HepG2/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的机制。方法以亲本细胞HepG2为对照,MTT法观察肝癌-1号对HepG2/ADM细胞的毒性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癌-1号作用后细胞表面p-糖蛋白(P-gp)表达阳性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查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表达水平;MTT法观察肝癌-1号处理后的HepG2/ADM细胞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肝癌-1号<50μmol/L对HepG2/ADM细胞无明显毒性,半数抑制率(IC50)为75μmol/L;50μmol/L的肝癌-1号可部分抑制HepG2/ADM细胞P-gp合成及MDR1 mRNA的表达,可逆转HepG2/ADM的耐药性,对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的逆转倍数分别为3.94(P<0.01),1.72(P<0.05),1.67(P<0.05)。结论肝癌-1号通过抑制HepG2/ADM耐药细胞MDR1 mRNA的表达及P-gp合成,能部分逆转HepG2/ADM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多药耐药人胃癌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并探讨移植瘤的耐药性。方法 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分别接种于两组裸鼠胃壁,用MTT法测定瘤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及RT-PCR技术测定其多药耐药(MDR)基因表达。结果 MTT法测定IC50分别为0.98mg/L和5.78mg/L,与移植前细胞相比差异无显性意义(IC50分别为1.01mg/L和5.20mg/L);RT-PCR测定MDR基因表达:SCG-7901组表达阴性,SGC-7901/VCR组表达阳性。结论 耐药人胃癌细胞裸鼠原位移植瘤为研究胃癌多药耐药性提供了具有器官微环境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人肝癌HepG2多药耐药细胞系的部分生物学性状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目的 研究人肝癌多药耐药 (MDR)的机制 ,建立HepG2多药耐药细胞系并研究其部分生物学性状。方法 应用HepG2细胞系 ,通过培养液中阿霉素 (ADM )的浓度梯度增加法 ,得到肝癌多药耐药株HepG2 /ADM。Westernblot增强化学发光法 (ECL)检测细胞株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产物P 糖蛋白 (P 170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及肺耐药蛋白 (LRP)的表达水平。结果 耐药细胞的倍增时间延长 2 .0 5倍。该耐药模型的P 170表达水平较亲本细胞升高3 .90倍 (P <0 .0 1) ,但MRP及LRP无明显变化。结论 HepG2 /ADM同其亲本细胞相比 ,其耐药性、倍增时间有明显改变 ;多药耐药性主要与MDR1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抗肿瘤药的天然耐药和化疗过程中产生的继发性耐药是肝癌化疗敏感性差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探讨体外逆转肝癌多药耐药(muhidrug resistance,MDR)的新方法,笔者建立了单因素人肝癌细胞多药耐药模型HepG2/mrp1,并研究其牛物学特性.方法 双酶切克隆质粒pGEMmrp1获得人全长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mrp1),并将其插入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I-neo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载体,利用质脂体法将重组载体转入人肝癌细胞HepG2,建立单基因耐药细胞株HepG2/mrp1.观察细胞的生长规律;MTT法检测其多药耐药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的表达;RT-PCR检测MRP1 mRNA表达量.结果 与HepG2细胞相比较,HepG2/mrp1细胞的倍增时间延长30.86 h.该细胞对多种抗肿瘤药耐药,HepG2/mrp1对阿霉素和柔红霉素的耐药指数比亲本细胞增加了11.4倍和8倍,细胞表面MRPl的表达明显增加,mrp1 mRNA明显增加.结论 HepG2/mrp1细胞稳定高表达MRP1,具有多药耐药性,为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多药耐药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肝细胞癌SMC7721体内外多药耐药细胞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 通过阿霉素浓度递增筛选出SMC7721/ADM肝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并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噻唑蓝(MTr)检测各组移植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DR1和BCRP在各组移植瘤中的表达.结果 SMC7721/ADM对阿霉素,丝裂霉素,5-Fu的耐药性均较亲本细胞明显降低(P<0.01);其移植瘤对3种化疗药物的IC50.均明显低于亲本细胞(P<0.05);SMC7721/ADM细胞中MDR1 mRNA表达是亲本细胞的40.13倍(P<0.01);BCRP mRNA表达与亲本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移植瘤中BCRP mRNA表达是亲本细胞移植瘤的3.69倍(P<0.01);而MDR1 mRNA表达与亲本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C7721/ADM细胞株中两种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细胞株(P<0.01);SMC7721/ADM移植瘤中BCRP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移植瘤(P<0.01),而两者中MDR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MDR1和BCRP在SMC7721/ADM多药耐药的不同阶段起作用并介导肝细胞癌对不同药物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的多药耐药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胆囊癌细胞系GBG-SD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建立先天性耐药的人胆囊癌细胞模型。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GBC-SD细胞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肺耐药蛋白(LRP)基因扩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该细胞系P-糖蛋白(P-gp)、MRP和LRP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水平;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该细胞对8种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人胆囊癌GBC-SD细胞中MDR1、MRP和L,RP基因呈阳性扩增,P-gp、MRP、LRP蛋白表达阳性;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细胞差异无显著性。四唑盐比色结果显示,GBC-SD细胞对8种抗肿瘤药物均有程度不同的耐受性。耐药倍数从5.3倍到42倍不等。结论 人胆囊癌细胞系GBC-SD是一株先天性耐药的恶性肿瘤细胞系,其耐药性的产生与MDR1、MRP、LRP基因扩增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裸鼠原位肝癌多药耐药模型。方法分别在开腹直视下将人肝癌细胞系 HepG2和多药耐药细胞系HepG2/ADM两种细胞种植于裸鼠的肝包膜下建立原位肝细胞癌多药耐药动物模型。用B超、剖腹探查检测两组肝脏肿瘤生长情况。利用长链PCR技术对耐药细胞系 HepG2/ADM和相应种植瘤组织MDR1基因全长进行扩增并测序,再分别用RT—PCR、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两组肿瘤耐药基因MDR1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原位肝脏种植肿瘤成瘤率均为100%(30/30),耐药诱导成功率为95%(19/20);用长链PCR技术对耐药细胞系 HepG2/ADM和相应种植瘤组织进行MDR1基因扩增,均能扩增出全长为3.8 Kb的基因条带,双向 DNA测序结果均与Genebank报道一致。耐药组MDR1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1=3.72,t2=2.98,P<0.01)。耐药组P-gp蛋白表达为(42.6±1.7)%远高于对照组(2.6±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3,P<0.01)。结论成功建立肝癌多药耐药动物模型并且为研究肝癌多药耐药逆转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浓度活性氧对肾癌786-O细胞先天性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WST-1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确定活性氧H2O2的非细胞毒性剂量,以及对786-O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罗丹明123实验检测细胞P糖蛋白(P-gp)功能,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经典多药耐药基因(mdr1)产物P-gp的表达。结果在0.00001~0.1mmol/L浓度范围内,H2O2具有明显的促细胞生长作用,且显著增加了阿霉素及长春新碱的细胞毒性,0.02mmol/LH2O2孵育786-O细胞72h后其对阿霉素及长春新碱的药物敏感性分别增加至对照组的5.43及4.47倍,荧光染料罗丹明123的蓄积量显著增加,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0.02mmol/LH2O2可抑制肾癌786-O细胞P-gp的表达。结论低浓度活性氧H2O2可部分逆转人肾癌786-O细胞先天性多药耐药对阿霉素的耐药性,其逆转机制与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抑制P-g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人结肠癌耐药细胞系SW480/ADM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人结肠癌SW4 8 0耐阿霉素细胞系 (SW4 8 0 /ADM) ,研究其耐药机制及逆转。方法 应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 8 0,以递增阿霉素 (ADM)浓度的方法,体外连续培养建成一株SW4 8 0 /ADM。观察该细胞生长规律。用MTT比色法检测该耐药细胞系的多药耐药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耐药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细胞表面多药耐药基因 (MDR)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 (P gp)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及谷胱甘肽硫转移系统 (GSH/GST)的表达;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耐药细胞内阿霉素含量。结果 SW4 8 0 /ADM细胞与SW4 8 0细胞相比,生长缓慢,倍增时间延长,细胞周期分布发生改变;SW4 8 0 /ADM细胞较SW4 8 0的阿霉素半数抑制浓度 (IC50 )增大 1 3. 2 2倍,并对多种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SW4 8 0 /ADM细胞表面MDR的表达产物P gp,MRP和GSH/GST的表达均较SW4 8 0细胞显著升高 (P< 0. 0 1 )。SW4 8 0 /ADM细胞内阿霉素含量明显低于SW4 8 0细胞。结论 SW4 8 0 /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是获得性的,并呈多药耐药性特征,可用于对人结肠癌耐药、逆转和MDR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裸鼠原位肝癌耐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an Y  Chen XP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76-678
目的 建立裸鼠原位肝癌耐药模型。方法 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建立裸鼠的皮下肿瘤,形成供瘤鼠。开腹直视下将瘤块种植于25只裸鼠的肝包膜下建立原位肝癌模型,通过表阿霉素间歇腹腔化疗,建立20只裸鼠原位肝癌耐药模型。对照组5只用体检、B超、CT、剖腹探查监测肝内瘤块生长情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耐药基因mdrl-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结果 模型建立无手术死亡(0/25),种植成瘤率为88%(22/25),补种3只全部成功,耐药诱导成功率为80%(16/20)。诱导组20只mdrl-mRNA和p-gp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只),分别约是对照组的23倍和13倍。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与临床肝癌相似的裸鼠原位肝癌耐药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肝癌多药耐药基因的诊断和逆转提供了良好的动物平台。  相似文献   

12.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肝癌多药耐药逆转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耐阿霉素细胞系(HepG2/ADM)多药耐药现象的逆转作用。方法不同浓度(100、500及2500U/ml)TNF-α作用于HepG2/ADM细胞72h后进行以下试验: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及脂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用罗丹明外排法检测各组P-糖蛋白活性;用Annexin V检测0.5mg/L阿霉素诱导的各组细胞凋亡情况;利用MTF法检测各组耐药性的改变。结果TNF-α能诱导HepG2/ADM细胞的MDR1基因表达下调,PPAR-α基因表达上调,且能增加阿霉素诱导的凋亡细胞的比例及细胞毒作用。结论TNF-α可能分别通过抑制MDR1表达及促进PPAR-α表达而逆转HepG2/ADM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Ding L  Chen XP  Zhang ZW  Wang H  Cao B  Wang ZH  Li C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48-1253
目的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溴隐亭(BCT)对人肝癌裸鼠耐药模型耐药性的逆转作用。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HepG2及其经阿霉素(ADM)诱导建立的耐药细胞系HepG2ADM和转染TNFα基因后的耐药细胞系HepG2ADMTNFα分别原位种植BALB/C裸鼠肝脏,建立裸鼠原位肝移植瘤模型。64只裸鼠分为4组:HepG2组(HepG2细胞系种植瘤裸鼠),ADM组(HepG2ADM细胞系种植瘤裸鼠),TNFα组(HepG2ADMTNFα细胞系种植瘤裸鼠)和BCT组(HepG2ADMTNFα细胞系种植瘤裸鼠同时口服BCT),成瘤后均给以每天腹腔内注射0.15g/kg的氟脲嘧啶+1.5mg/kg的丝裂霉素+10mg/kg的ADM,连续3d;BCT组化疗的同时另行BCT灌胃治疗(6.25mg·kg-1·d-1)。B超观察种植瘤的大小变化,病理观察组织学结构及裸鼠生长状况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种植瘤的多药耐药相关基因(MDR1)和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mRNA水平、蛋白水平的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化疗后肿瘤组织凋亡指数情况。结果细胞系原位种植裸鼠肝脏成功率100%,种植瘤组织学特点符合人肝癌特征;TNFα组和BCT组种植瘤生长速度慢,与HepG2和AD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14d后,BCT组重量抑瘤率(67%)最明显,与HepG2、TNFα和AD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均有MDR1和LRPmRNA表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TNFα和BCT组肿瘤组织MDR1蛋白表达比ADM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epG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T、TNFα组凋亡指数比ADM组高(P<0.05),且TNFα和BCT两组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epG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基因能下调MDR1和LRPmRNA及蛋白表达,联合BCT能加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Ding L  Chen XP  Zhang ZW  Jing K  Cao B  Zhu P  Li J  Zhang DY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644-1647
目的 研究溴隐亭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处理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后对其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转染TNF-α基因至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实验分4组:空白对照组HepG2(A组)、耐药组HepG2/ADM(B组)、转染TNF—α基因组(C组)及联合溴隐亭和TNF—α组(D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罗丹明123细胞内潴留率变化、四唑盐比色法(MTT)检测C、D两组细胞耐药指数及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测定各组PKC-α、P-gP蛋白、MDR1 mRNA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AnnexinV-FITC,PI双标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化疗后凋亡的变化。结果 MTT测定C、D两组之间耐药逆转率有显著差异(P〈0.01),罗丹明123潴留率实验发现C、D两组均能明显增强其潴留作用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蛋白和MDR1基因表达显示C、D两组之间MDR1基因和P—gp蛋白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KC—α蛋白表达在D组明显下调(P〈0.01);B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强,C、D两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与A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D两组细胞Bcl-2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C、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D、A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隐亭和TNF—α通过不同的机制逆转肿瘤的多药耐药性,两者联合明显加强抗肿瘤药物对细胞的毒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稳定有效的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肝动脉结扎模型.方法 采用56只BALB/C-nu/nu裸小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移植瘤术后2周进行肝动脉结扎(HAL)组和仅开腹为假手术组.两组中各随机抽出6只裸鼠,在2次手术后2 d利用哌莫硝唑(PimoIlidazole)作为乏氧探针行肝脏移植瘤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成瘤率为100.0%(56/56);HAL手术成功率达93.3%(28/30);与假手术组比较,HAL组移植瘤内乏氧细胞(Pimonidazole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5),移植瘤组织HIF-1α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转移性人肝癌裸小鼠原位种植合并肝动脉结扎模型手术成功率高,能够导致肝脏移植瘤有效乏氧,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肝动脉断流对人肝癌生物学特性影响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TET)对膀胱癌耐药株BIU-87/ADM多药耐药性(MDR)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应用CCK法观察不同浓度TET( 1.0、1.5、2.0、2.5 mg/L)对BIU-87和BIU-87/ADM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测定1 mg/L TET逆转多药耐药的活性;Annexin-V与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分析1 mg/L TET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荧光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1 mg/L TET对P-gp蛋白和MDR1表达水平的影响;细胞免疫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1 mg/L TET对BIU-87/ADM细胞Caspase-3和Survivi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1.0 mg/L无毒剂量下的TET显著增加阿霉素(ADM)对耐药株BIU-87/ADM的细胞毒性作用(P<0.01),逆转指数(RF)为5.33,而对敏感株BIU-87无明显作用(P>0.05),RF为1.33;1.0 mg/L TET和1.5 mg/LADM共同作用48 h,能使BIU-87/ADM细胞凋亡率增加至(40.86±4.35)%,与单独应用ADM的(12.42 ±3.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IU-87细胞凋亡率为(61.23 ±5.46)%,与单独应用ADM的(57.79±4.7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能明显抑制mdr1mRNA和P-gp蛋白在BIU-87/ADM的表达;与单用ADM比较,TET和ADM联用能使BIU-87/ADM细胞株中Caspase-3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urvivin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 粉防己碱能逆转BIU-87/ADM细胞的多药耐药性,这一作用可能与粉防己碱抑制P-gp的表达和增强化疗药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肝癌姑息性切除术(PR)后可研究残癌生物学特性变化的转移性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方法 采用单肝叶双瘤源原位接种技术建立MHCC97H原位移植瘤模型,PR切除1瘤,观察5周.测量肿瘤大小,流式细胞术计数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荧光显微镜和苏木素-0伊红(HE)染色检测肝内、肺、腹腔转移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脑和肿瘤组织Vimentin表达.结果 双瘤源接种成瘤率95.6%、PR成功率95.3%、裸鼠5周总体存活率90.2%.假手术组、肝部分切除术组、PR组肿瘤大小、循环肿瘤细胞数均依次升高,肝内转移率分别为15.4%、41.7%、83.3%,肺转移率分别为61.5%、91.7%、100.0%,腹腔转移率分别为23.1%、50.0%、83.3%(P值均<0.05).手术组脑和肿瘤组织Vimentin表达均显著上调.结论 成功建立转移性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合并PR模型,可用于研究残癌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辐射及多药耐药基因逆转剂反义寡核苷酸( mdr1ASON)联合5-氟尿嘧啶磁性白蛋白微球(5-Fu-MAMS)靶向治疗耐药裸鼠人胰腺癌模型的效果.方法 构建人胰腺癌耐药细胞株(SW1990/Fu),建立裸鼠人胰腺癌耐药模型,选择适当的磁场,施加于肿瘤表面,瘤内注射mdr1ASON及5-Fu-MAMS,观察肿瘤生长,检测其对耐药裸鼠人胰腺癌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外加磁场的磁导向作用下,5-Fu-MAMS能定位于肿瘤组织,联合mdr1ASON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肿瘤体积抑制率达到85.00%,肿瘤重量抑制率达到87.74%,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辐射促转染的mdr1ASON联合磁性载药微球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好的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粉防己碱(tetrandrine,Tet)逆转人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LOVO/5-Fu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及其机制.方法 Tet作用于LOVO/5-Fu细胞48 h后,用噻唑蓝法检测LOVO/5-Fu细胞耐药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周期变化及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MDR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P-gp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过Tet作用48 h后,大肠癌LOVO/5-Fu细胞株的IC50降低为(4.15±0.31)μg/ml(P<0.05),细胞凋亡率增加为(3.44%±0.28%)(P<0.05),MDR1 mRNA转录水平降低为(570 ±85)(P<0.05),P-gp的表达水平下降.结论 Tet能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LOVO/5-Fu的MDR,其机制可能是抑制MDR1基因的表达,使P-gp的表达降低,从而增强了LOVO/5-Fu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versal effect on MDR1 gene-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uman colon carcinoma LOVO/5-Fu cells by tetrandrine ( Tet) and to clarify its molecular mechanism.Methods LOVO/5-Fu cells were treated for 48 h with Tet.Drug sensitivity was measured by MTT.The cell cycle, apoptosis of cells and expression of P-glycoprotein (P-gp) were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assay.Expression of MDR1 mRNA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real-time PCR).P-gp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 After LOVO/5-Fu cells were treated for 48 h with Tet, the IC50 of 5-Fu decreased to ( 4.15 ± 0.31 ) μg/ml ( P < 0.05 ) ; and the apoptotic rate increased to (3.44% ± 0.28% ) ( P < 0.05) ; the expression of MDR1 mRNA reduced to (570 ± 85) (P < 0.05 ).Conclusions Tetrandrine reverses MDR1 gene-mediate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human colon carcinoma LOVO/5-Fu cells possibly by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MDR1, de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P-gp, thus enhancing the sensitivity of LOVO/5-Fu cells to 5-fluorourac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