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有关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型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初步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共收集合格文献57篇,214条记录;出现频率前9位的证型依次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瘀血痹阻、肝肾不足、肝肾阴虚、肾阳亏虚、肾虚寒凝、风寒湿痹、痰瘀痹阻证。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常见证型,为开展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194例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类(AS)常见证候的构成比,探讨其证候分布特点,以期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实践提供帮助。方法:设计AS中医证候分布临床调查表,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对194例A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证候出现频率依次为瘀血痹阻(75.8%),肾阳亏虚(45.9%)和湿热痹阻(38.7%)。其中湿热痹阻与肾阳亏虚主要以主证形式存在,瘀血痹阻以兼证形式存在。临床证型的存在绝大多数为复合证型,占78.9%,其中湿热痹阻+瘀血痹阻、肾阳亏虚+瘀血痹阻为主要形式,分别占22.7%和30.4%。结论:AS的常见证候分别为湿热痹阻证、肾阳亏虚证、瘀血痹阻证,临床常见复合证候主要为肾虚血瘀证和湿热瘀血证,在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的证候给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或补肾强腰、活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AS)属中医骨痹范畴,中医治疗原则是以辨证施治为主,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活血化瘀,解毒消肿,补肾健骨,调节整体。AS早期以实证为主,以湿热风寒、瘀血相挟杂为主,晚期则以虚实夹杂,虚证为主,肾虚为本,治疗应以滋补肝肾为本,兼顾清热、活血、祛寒、止痛。 1.辨证施治临床常见证候可分五型:①寒湿痹阻,腰骶部疼  相似文献   

4.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治进展付新利,蔡蔚,张晓莉(附属医院内科250011)(山东省立医院250021)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骨痹,肾痹,中医疗法,综述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侵犯中轴骨骼关节为主的慢性结缔组织疾病,多见于男性青少年。过去一直把它作为类风湿性关...  相似文献   

5.
赵桂仁 《中外医疗》2010,29(35):121-121
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骨痹"、"肾痹"、"督脉痹"范畴,本文介绍采用"益肾温阳蠲痹汤"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法和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开展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证候学研究。方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正常对照共3组各30例血清,分别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软件分析获取湿热痹阻证组和其他2组的差异蛋白质点,二级质谱鉴定获得差异蛋白。应用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蛋白。结果?获得7个湿热痹阻证的共同差异蛋白点,经质谱鉴定和SwissProt数据库检索,获得Fibulin-1、二肽基肽酶1、激肽原1、白细胞介素17F突变型、甘露糖结合蛋白C等5个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差异蛋白,涉及胞外基质蛋白、蛋白酶类、凝血因子、细胞因子、转运蛋白等。Western blot验证甘露糖结合蛋白C的表达结果与蛋白组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这些蛋白可能涉及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湿热痹阻证实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纪伟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论述纪伟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对其谴方用药及中医调理方面的特色予以总结,并举案例佐证。[结果]纪伟教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主要病机为肾虚督空,风、寒、湿、热、痰、瘀之邪痹阻经络,早中期当以祛风除湿、蠲痹通络为务,晚期则当以补肾强督、化痰散瘀为要。临证应四诊合参,详辨主次,注意川乌、附子、雷公藤等有毒药物的使用,以及乌梢蛇、全蝎、蜈蚣等虫类药的巧妙选用,并重视强直性脊柱炎合并炎性肠病、葡萄膜炎等兼夹证的治疗。所举案例,效益明显。[结论]纪伟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椎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在古代中医文献里,早有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症状的记载,并将它归属于“肾痹”、“骨痹”、“顽痹”、“痹”范畴,但没有“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名,所以缺乏系统的疾病诊治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直一方(四妙散加味)联合安健宁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安健宁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强直一方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脊柱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患者总体评估(PGA)评分、巴斯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巴斯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指地距、胸廓活动度、枕墙距、Schober试验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为77.8%(35/4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脊柱痛VAS评分、PGA评分、BASFI评分、BASDA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指地距、胸廓活动度、枕墙距和Schober试验均较治疗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五藤治尪汤加味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五藤治尪汤加味治疗,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内服塞来昔布治疗,试验组给予五藤治尪汤加味联合塞来昔布治疗。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强直性脊柱炎总和指数(BAS-G)评分以及腰椎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后伸等)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期间共有4例患者脱落,最终共有60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的治疗,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治疗8周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为56.67%(17/30),组间比较,试验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强直性脊柱炎的椎间盘病变情况。研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从近5年住院的强直性脊柱炎患中,选择检查过腰椎CT或MRI的患,分成单纯强直性脊柱炎组(单纯组和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组(合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总共有24例纳入研究。单纯组11例,男性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9.3岁。平均病程19年;合并组13例,男性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37.5岁,平均病程4年,影象学检查结果表明,单纯组患多属晚期(骨桥形成7例);而合并组多属早中期。仅1例有部分骨桥形成,在累及的椎间盘中,以L4/5(10个和L5/S1(6个)为常见。结论 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罕见,特别对于女性患更易合并发生,椎间盘病变是强直性脊柱炎病理改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证候分型,对近年来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文献进行整理,阐述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108例就诊于广州市正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AS患者进行证候信息采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分型,进一步探讨分析相关因素与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AS中医证型最终聚为四型最为合理,且确立证型名称分别是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亏虚证。ESR、CRP、PLT与AS证型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Ig A、Ig G、Ig M与AS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岭南AS中医证型以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重,与岭南人湿热体质及该调查是小样本、单区域研究有关。(2)湿热痹阻证ESR、CRP水平升高最明显,痰瘀痹阻证PLT水平升高最明显,年龄、Ig A、Ig G、Ig M与AS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李艳莉 《中原医刊》2004,31(14):52-53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方法:搜集并分析25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骼关节CT检查资料。结果:骶髂关节面的改变主要有:髂骨面的改变包括关节面的模糊、不规则,骨皮质的不连续,关节面下囊变,骨破坏,骨质缺失和骨硬化。骶骨面改变少。骶髂关节间隙的表现为正常、增宽及宽窄不均,变窄及强直。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028例RA住院病例,对其证候总体分布,不同病程、年龄段的中医证候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RA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情况为:风寒湿痹证(52.6%),风湿热痹证(16.0%),寒热错杂证(14.9%),肝肾亏虚证(9.1%),气血亏虚证(4.7%),痰瘀痹阻证(2.2%),肾虚寒凝证(0.4%),气阴两虚证(0.1%);(2)RA患者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分布均以风寒湿痹为主要证候,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虚证呈升高趋势;(3)RA患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分布为:活动期患者以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居多,病程日久易出现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痹阻证、肾虚寒凝证、气阴两虚证。结论风寒湿痹证为云南地区RA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在云南地区针对该证候开展中医药防治RA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宣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另加自拟补肾宣痹方。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补肾宣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60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和X线表现进行分析,提高X线平片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经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及X线资料,并对其X线表现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临床特点中,下腰部疼痛及强直、腰椎活动受限居首位;X线征象:(1)骶髂关节全部受累,表现为骶髂关节边缘模糊23例,表现为关节边缘锯齿状、硬化带增宽21例,表现为骶髂关节间隙消失、关节面有骨小梁通过16例;(2)脊柱受累42例,早期表现为小关节面模糊、骨质破坏者26例,晚期呈骨性强直者13例,方椎11例;(3)周围大关节受累34例:其中髋关节受累28例,其他部位关节受累6例;(4)耻骨联合受累4例;(5)坐骨结节受累5例。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常出现的临床表现为下腰部疼痛,X线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仍不失为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伸筋通痹丸联合艾灸的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间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二区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伸筋通痹丸内服联合艾灸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督脉穴位、夹脊穴位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并将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17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1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有效的患者有6例,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89%。结论:应用伸筋通痹丸联合艾灸的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其因脊柱关节炎症所引起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证型特点,观察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对不同证型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气虚血亏、阳虚寒凝、瘀血阻滞3个证型,服用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治疗。结果:不同证型的X线分期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瘀血阻滞型为重;临床总有效率为94.5%;3组间有效率无显著差异,阳虚寒凝型的显效率明显高于气虚血亏型;治疗前后血沉的改变阳虚寒凝、气虚血亏型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瘀血阻滞型X线表现最重,与“久病入络”观点相吻合;雷公藤合独活寄生汤对不同证型AS均有效,以阳虚寒凝型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异常改变的诊断方式,探讨应用C T 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0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异常改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用C T 进行扫描诊断,对照组35例用X线做扫描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优劣差异。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对照组中有29例发现髋关节间隙变窄,6例未发现变化,用C T 做二次检查发现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结论:CT能明确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改变,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