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恒河猴颞下颌关节(TMJ)重建术后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术后戴用夹板组的TMJ修复改建明显优于未戴夹板组者,提示夹板在TMJ术后的及时应用,有助于关节的修复改建。作者认为,夹板的应用平衡了双侧肌力,消除了手术造成的紊乱,减轻了术侧TMJ的压力,使关节在适当的机械生物压力刺激下得以修复改建。而关节下腔的保留,有效地防止了关节盘的继发性损伤,为TMJ器质性疾病手术后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患者在治疗前后,戴与不戴He夹板时正中He位关节CT扫描的图像分析,发现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髁突不仅在矢状面发生了后移位,而且在水平面双侧髁突水平倾斜角亦呈不对称状态。而He夹板对老年TMJDS的矫治作用不仅为适当恢复垂直距离,主要在于消除了He干 扰,使后移位的髁突调整到关节凹的中位,并且平衡不对称的两侧髁突水平角。作者认为,本方法在颞下颌关  相似文献   

3.
正颌外科治疗后颞下颌关节改变的X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正颌外科手术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形态的改变,探讨手术方式不同对TMJ的影响。方法 正颌手术患者57例,术前、术后1周、1年分别拍摄定位许勒位片用于观察髁突位置及关节形态的变化。结果 ①正颌手术可导致髁突移位,但大多数关节适应后并不发生病变,术后1年髁突位置已调整到术前相似的位置。②手术方式不同髁突位置的变化也不尽相同。③86.4%的患者关节无明显变化或发生了适应性改建;13.6%患者关节发生了退行性改变。结论 正颌手术可对TMJ产生影响,但大部分处于关节的正常适应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胡凯  赵忠诚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5):359-361,I029
目的 探讨He夹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模拟分析TMD患者He夹板治疗前后下颌骨应力分布特征的变化。结果 He夹板影响了TMD患者下颌骨的应力分布特征,使其下颌骨各部位最大,最小主应力明显降低,尤其是患侧髁突应力降低更为显著,使两侧髁突应力分布趋于一致,而下颌骨各部位应力对称性亦有所改  相似文献   

5.
对探讨儿童及少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患者的He接触状况,本研究利用He接触点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32例少年儿童TMJD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正中He位的硅橡胶咬合记录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正畸治疗减少了前牙He接触点数目;减小了每个He接触点的平均面积;增加了正中止接触部位的He接触点;减少了斜面接触类型。作者认为,正畸治疗可以提高少年儿童TMJD患者He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是口腔科常见疾病。He因素是TMJD发病原因之一。在众多的He因素中,内倾性深覆He占有较大比例。作者在近期临床工作中,对8例有TMJD症状的内倾性深覆He进行了正畸治疗,采用导板活动矫正器和Begg细丝弓固定矫正方法,消除He干扰,增大颌间距离,促使下颌近中移位,恢复髁突正常位置,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咬合板在口腔各科应用比较广泛。尤其是治疗TMJDS疗效较好。但咬合板对关节,肌肉,牙He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就近年来咬合板对关节,肌肉,牙He等作用机理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便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8.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继发性滑膜炎手术及病理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4例手术病例资料,全部病例均有较长时间的严重关节疼痛史。根据术中观察及术后标本病理观察结果,认为此类病例颞下颌关节滑膜炎是确实存在的;并认为TMJDS滑膜炎是关节内微小创伤所致的继发性滑膜炎,为TMJDS关节顽固性疼痛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AngleⅡ类病例TMJ间隙左右对称的情况。方法 通过对45例儿童薛氏片前、上、后间隙的定量测量,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左右关节间隙均值的差异。结果 儿童左右TMJ间隙不对称。结论 AngleⅡ类错He可影响TMJ的发育,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患者在治疗前后,戴与不戴夹板时正中位关节CT扫描的图像分析,发现老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的髁突不仅在矢状面发生了后移位,而且在水平面双侧髁突水平倾斜角亦呈不对称状态。而夹板对老年TMJDS的矫治作用不仅为适当恢复垂直距离,主要在于消除了干扰,使后移位的髁突调整到关节凹的中位,并且平衡不对称的两侧髁突水平角。作者认为,本方法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方面,参考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1.
280例青少年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错He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1026名中学生普查筛选的280例TMJD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错He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80名青少年TMJD患者中,错He畸形占86.07%;在各类常见的错He畸形中,以闭锁型深覆He患TMJD的相对危险性最高,为正常的13.12倍,而后牙反He,锁He的相对危险性为正常的10倍,其他各类常见错He的相对危险性均高于正常人群,本结果对一地TMJD的早期正畸治疗及分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颅颌功能紊乱(CMD)者牙尖交错位(IGP)的髁位及戴入肌位He板后的改变,对戴入肌位He板后颞颌差了(TMJ)弹响消失者,观察盘突关系的变化。方法 对102例CMD者在ICP及戴入肌位He板后咬合接触时,在断层深度不变的情况,分别进行双侧TMJ侧位中层摄反后弹响立即消失者行戴板前、即刻戴入He板后及治疗后,TMJ上腔迁影的断层摄影。结果 102例CMD者ICP时,髁突一侧后位或双侧后位  相似文献   

13.
咬合板对颞颌关节内压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咬合板对颞颌关节( T M J) 内压力( I A P) 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分别测量戴板前及戴入咬合板后,紧咬状态下3 只成年家犬的 T M J上腔内压力。结果 戴板前紧咬时关节上腔内压力为6 .4 Kpa±1 .5 Kpa ,戴入咬合板后紧咬时为0 .6 Kpa ±0 .2 Kpa,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1) 。结论 咬合板对颅颌功能紊乱者的治疗机理之一是对 T M J内压异常增高者降低关节内压,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颞颌关节(TMJ)易于罹患骨关节病(OA)。由于TMJOA病理实质及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致使临床治疗疗效不佳。人TMJ结构复杂,关节腔狭窄,加之人TMJOA发病隐匿,故在人体进行TMJOA病理及发机理的研究殊为不易。本文介绍了手术法,注射法及促老法三类诱导动物TMJOA的方法,并比较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这些方法建立的动物模型和在人体上所见的关节病理过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的病理改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颞下颌关节是具有特殊的功能,结构的滑液关节,它易于罹患骨关节病,本文对患TMJOA时TMJ关节软骨、软骨下骨组织、关节滑膜、关节盘及关节滑液的各种病理改变进行了系统的描述。TMJOA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及颞下颌关节内紊乱症密切相关,但其因果尚不明确。对TMJOA病理改变特更深层次的研究对于揭示TMJ关节病的发病机理,准确、有效地进行该疾病诊治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He夹板治疗作用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分析He夹板对髁突在关节窝位置及受力状况的影响,探讨He夹板的生物力学的治疗机制。方法 采用CT扫描、Auto-CAD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及有限元法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民未戴He夹板时颞下颌关节髁突位置及其应力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结果 戴He夹板后颞下面关节前间隙变窄,上、后间隙变宽,髁突向前下称位;髁突应务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功能承载区前斜面及外侧;双侧髁突应力对称性有所改善。结论 改  相似文献   

17.
常见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正畸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昌蓉  白玉兴 《北京口腔医学》1997,5(4):142-143,173
正畸治疗是去除牙位、颌位异常的错He所致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的有效而稳定的方法。作者通过对经治的80例患者加以分析,探讨了正畸患者TMJDS的特点及所采用的正畸治疗方法。8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16.8岁,男女性别比4:6。其中,毛氏Ⅰ^1患者最多,共56例;关节症状以弹响多见,其次为张口受限、夜磨牙、关节脱位等。关节开闭口片见:30例开闭口片见:30例关节间隙有改变,20列关节凹和关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14例戴旧总义齿的无牙颌患者行新总义齿修复垂直距离升高前后颞颌关节间隙及髁状突相对于蝶窦中心的位置变化研究,发现咬合垂直距离的改变能引起髁状突位置的改变,垂直距离升高后,髁状突呈前移位,在总义齿修复中,防止及减缓垂直距离的降低,对维持TMJ的正常位置,预防无牙颌TMJDS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者为探明白细胞介素-6在TMJDS中的诊断价值,采用特异依赖白细胞介素-6(IL-6)生长的细胞株KD83,检测了37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S)关节液中IL-6活性。结果发现,所有患者的关节液中均能检测到IL-6活性,而且大部分器质性改变类(13/18)及部分结构紊乱类(5/12)患者的关节液中IL-6水平明显升高。此外,还发现TMJDS急性期患者关节液IL-6水平明显高于慢性期,从而认为关节液中IL-6水平升高可以作为TMJDS急性期的一个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间接性TMJ损伤后髁突软骨增殖能力的改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撞击装置撞击山羊右侧下颌角部,间接造成TMJ损伤,以对侧关节为对照,伤后2小时,1、3、6月处死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髁突软骨细胞PCNA阳性细胞的分布及改变。结果:与对照侧相比,髁突软骨PCNA阳性细胞在伤后2小时无变化,伤后1月时增多而在伤后3月和6月时明显减少。结论:TMJ损伤导致TMJOA的机理是由于损伤破坏了髁突面屏障,使胶原纤维裸露于关节腔内,引起关节局部内环境变化,使滑液中的异物在关节内压作用下进入软骨或骨髓,破坏和抑制了软骨的增殖能力,引起软骨组织进行性丧失,导致TMJO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