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江生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9):895-895
中心静脉置管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为保障患者的输液治疗、静脉高营养、急救、血液透析,纠正脱水、失血、血容量不足等,具有明显的优势。面对临床需要长期保留导管或需多次穿刺置管的患者,如何提高中心静脉穿刺成功率,延长保留导管期限,减少感染、并发症,现将我院临床经验总结如下。1中心静脉置管的基本途径①颈内静脉;②颈外静脉;③锁骨下静脉;④股静脉;⑤贵要静脉。2临床需要多次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穿刺选择途径临床有不少癌症化疗及糖尿病患者在后续治疗中,因外周静脉受损、萎缩、曲张而致无法创建外周静脉通道者,中心静脉置管是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2.
刘莲琴  史珂慧 《中外医疗》2011,30(9):144-145
目的总结分析输液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操作及术后护理,为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提供一个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西安北车医院24例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穿刺部位选择、穿刺要点、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24例患者均成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术后输液通畅;(2)1例患者发生血肿,发生率为4.1%,2例患者发生置管处皮肤轻微感染,发生率为8.3%。未发生其他并发症。(3)导管平均留置时间(20±9)d。结论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安全可靠,是经外周静脉输液困难的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路的一个途径,可在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经反复多次使用化疗后,会造成一部分患者的外周静脉损伤或者闭塞,化疗药物和营养支持药物的传统给药途径即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法,目前已无法解决一部分外周静脉缺损或者不允许使用外周静脉长期留置给药患者的问题.为了解决一部分不能或者不宜采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法的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需要,近年来笔者采用了自锁骨下静脉加皮下隧道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法,从而为开辟一条新的锁骨下深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途径提供帮助,并研究了其最佳的留置时间,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丽华  杨筱敏 《西部医学》2011,23(1):164-165
目的探讨不同留置途径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采用不同途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经不同途径留置中心静脉置管而发生感染的差异。结果股静脉发生感染率最高(31.2%),锁骨下和颈内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率次之(13.7%、15.4%),经外周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率最低(3.8%),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结论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与留置途径有明显的相关性,采用外周静脉置管途径可以明显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肿瘤患者的并发症的护理与防治,探求最合理的留置PICC导管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本院160例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并观察。结果: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160例,顺利完成化疗,留置时间32~180d,平均74d。结论:外周静脉PICC化疗具有维持时间长,置管成功率高的特点,可降低静脉炎及疼痛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无痛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与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胃肠道术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将80名胃肠道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46人),另一组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34人),比较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和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操作时间、并发症及舒适度方面的差异.结果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舒适度优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0.01,P<0.05,P<0.01).结论 在胃肠道手术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是建立静脉通路,预防静脉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王苏玲 《中外医疗》2011,30(35):81-81
目的比较脑水肿患者静脉滴注甘露醇时不同的静脉给药途径对病人的疗效。方法所有病人均予常规综合治疗及甘露醇降颅压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给药途径,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给药途径。比较2组患者使用甘露醇的疗效,静脉炎发生率,药液外渗率。结果采用中心静脉置管途径给药的患者比采用外周静脉留置输液给药途径的患者病情恢复快,静脉炎发生率少,药液外渗率低。并能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结论经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输液,甘露醇药液可直接进入大血管,促进药物吸收,提高临床疗效,避免静脉炎发生,减少药液外渗。  相似文献   

8.
<正>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置管技术,优点是操作方便、安全,并发症较其他的深静脉置管少,减轻患者痛苦,为需要长期输液及化学用药的患者提供安全静脉通道。晚期肿瘤患者由于长期经外周静脉输入刺激性较强的化疗药物,使外周静  相似文献   

9.
临床几种常见静脉输液途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晶红  冯奇  刘丽珠 《吉林医学》2009,30(14):1455-1456
随着技术进步,传统的单一的通过头皮针给药的途径已经被多种静脉输液途径联合应用取代。目前,临床输液途径根据穿刺时血管的选择分为经外周静脉输液途径及经中心静脉输液途径。外周静脉途径包括经头皮针给药和经静脉留置针给药;中心静脉给药包括经外周静脉中心置管给药,经锁骨下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给药和经输液港给药,这几种输液路径在血管的选择、应用的范围以及护理都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此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5月解放军第io九医院5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情况。结果56例患者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时间10~21d,平均(14.0±2.4)d。其中,发生局部渗血2例,经压迫止血处理后停止;静脉炎2例,1例经抗感染、局部理疗后好转,1例给予拔管处理;3例患者发生导管阻塞,经溶栓后其中2例恢复通畅予以保留,另1例则拔除了静脉置管。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可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作为移植的静脉通路。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操作方便、快捷,避免各类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同时减少了患者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最大限度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感染机会。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掌握PICC相关知识,以尽可能将其并发症减少到最低,实现了由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造血干细胞输入,骨髓空虚期药物、血制品等的输入,可代替锁骨下静脉置管输液途径,但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掌握PICC相关知识,以尽可能将其并发症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er catheter,PICC)是经肘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穿刺,导管尖端达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目前,PICC已成为肿瘤患者、静脉高营养患者和危重症患者重要的给药途径。行PICC置管可最大程度保护肿瘤患者的外周血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B超引导下置管技术的开展已经为越来越多患者提供安全的静脉输液通路,但B超引导下置管易引非炎性渗液。  相似文献   

12.
四种静脉穿刺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而静脉输液是化疗的主要途径。为减少肿瘤患者长期化疗输液、反复穿刺、预防严重的并发症,我们对80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不同要求分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锁骨下静脉置管、外周浅静脉套管针留置及外周浅静脉钢针一次性输液,进行跟踪观察,在置管成功率、技术要求、液体流速、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有了一定的认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PICC导管置入过长引起心电图改变1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与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相比,PICC操作简便、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为抗生素、肿瘤化疗等需要长期维持静脉通路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有效的途径[1]。但是如何掌握导管置入的长度,使导管头端准确置入上腔静脉中上段,是置管操作者应熟练掌握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置管方法 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50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142例,成功率94.7%.结论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少对患者的疼痛刺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强化置管及使用操作者的技能培训,严格操作规程,延长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减少了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置管与外周静脉置管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心静脉置管组37例,外周静脉置管组34例.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4.6%(35/37),外周静脉置管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7.1%(33/34),P>0.05.中心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91天,外周静脉置管中位留管时间为5天,P<0.001.中心静脉置管组没有1例发生化疗所致栓塞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而外周静脉置管组则有64.7%的病例发生化疗所致药物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在肿瘤病人的化疗、抢救和高营养治疗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提高了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用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150例置管前护理、置管中体贴细心、置管后护理及随访几方面实施心理、生理舒适的新型护理模式。结果:150例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达99%。结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对接受置管充满信心,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安全感,愉快接受置管。  相似文献   

17.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后使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等中心静脉的方法[1]。PICC是近几年来在三级以上医院广泛开展的护理新技术,它为危重症病人抢救,肿瘤病人化疗和长期实施静脉治疗的病人提供了安全的给药途径。但置管病人住院期间  相似文献   

18.
<正>经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技术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及老年患者的输液治疗,有效地保护了患者外周血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1]。但PICC置管仍然存在一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出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急诊科从2012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52例出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心静脉置管组在穿刺次数上明显少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时间上快于对照组;但中心静脉置管组有2例出现并发症,中心静脉置管组在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上快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出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中,行中心静脉置管有利于外周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20.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人输液,还可用于NICU的患者。与传统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相比,PICC置管术风险较小,可以降低气胸、血胸、空气栓塞、大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