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菌性角膜炎是严重危害视力的感染性角膜病。真菌黏附于角膜后,产生毒素及酶等物质损害角膜组织,而角膜对真菌的入侵产生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真菌性角膜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oll样受体等模式识别受体对真菌的识别介导宿主角膜产生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此过程中,众多的细胞、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参与了真菌的清除及角膜的损伤和修复。理清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信号转导,找到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的关键调控分子,是真菌性角膜炎防治的前提。本文就真菌的黏附及毒素对受侵角膜的影响、角膜对真菌入侵的免疫应答及炎症应答等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Shi W  Li S  Xie L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6):347-350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药物难以控制的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病灶均位于角膜中浅层)且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68例(68只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角膜真菌复发率、角膜植片透明率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等情况,并对术中取下的病变角膜组织行真菌培养、菌属鉴定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8例患者中,64例治愈,成功率为94%;随访观察6-36个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为0.2-1.0;4例复发,复发率为6%。59例角膜组织标本真菌培养阳性,其中镰刀菌属41例,曲霉菌属8例,念珠菌属4例,青霉菌属2例,其他丝状菌属4例。61例病理切片行高碘酸-Schiff染色可见菌丝,57例菌丝均未超出病变角膜切片的深度和边缘,仅4例复发者可见菌丝达角膜组织切片全层,其中曲霉菌属3例,镰刀菌属1例。结论:板层角膜移植术是一种对经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及溃疡直径较大或偏中心的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具有治疗和复明作用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农作物所致角膜感染特别是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疗方法。方法本院就诊的农作物致角膜感染32例(32例)。疗程结束后所有对象均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麦芒和稻壳所致者11眼,治愈10眼,好转1眼;玉米叶擦伤所致者7眼,治愈5眼,好转2眼;花生皮擦伤所致2眼中,治愈1眼,好转1眼。结论对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并采取综合治疗,未好转者行手术措施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陈金桃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0):2028-2029
目的:探究并分析2011/2012年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边缘溃疡培养结果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采集2011-01-01/2012-12-31在我院眼科收治的6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边缘溃疡,将其送真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总结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边缘溃疡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在68份送检角膜边缘溃疡中,检出50株真菌菌株以镰刀菌属为最多,对纳他霉素、氟康唑、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耐药率分别为26%,46%,54%,60%。结论:真菌菌株以镰刀菌属为最多,真菌性角膜炎对两性霉素和伊曲康唑耐药性更高,对纳他霉素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真菌性角膜炎病原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角膜涂片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角膜共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4临床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真菌培养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并对其检查的阳性率进行汇分析,以探讨病原学诊断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24份标本中,细胞学检查阳性者168例(51.85%),真菌培养阳性者212例(65.43%),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阳性者277例(85.63%)。结论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快速、有效、无损伤、可以直接在活体角膜上观察真菌菌丝的检查方法,较真菌培养和细胞学检查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芳  韩晓丽 《眼科新进展》2015,(10):993-996
我国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继白内障后眼科首位致盲眼病,治疗较为棘手。模式识别受体在角膜组织中功能性表达或经诱导表达增高,识别真菌入侵,启动固有免疫反应,进而激活获得性免疫反应,是角膜抗真菌免疫的首道防线。本文主要对近些年国内外关于真菌性角膜炎相关模式识别受体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能从源头上重新认识真菌性角膜炎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共聚焦显微镜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的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2例42眼,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同时行角膜病灶组织刮片染色检查。结果: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2例42眼,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观察到真菌菌丝为39例39眼,检出阳性率93%(39/42),行角膜病灶组织刮片染色镜检,观察到真菌菌丝为30例30眼,检出阳性率71%(30/42)。统计学分析表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0.05)。结论:共聚焦显微镜是一种无创、高效、直观的检查设备,对真菌性角膜炎的初步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昂  范忠义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219-1221
目的:应用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图像特点及菌丝和孢子检出率,探讨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1例41眼经门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行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不同治疗期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活体角膜各层图像特点。结果:共焦显微镜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图像有如下特点:(1)病变部位角膜各层形态结构破坏明显;角膜上皮至基质不同程度水肿;炎细胞浸润;神经结构破坏;基质层结构紊乱,透过度降低;(2)真菌菌丝是本病的特异性诊断依据,不同菌种感染在镜下菌丝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3)不同病变时期和治疗阶段,图像有很大差异,真菌菌丝的检出并不是诊断本病的唯一依据。结论: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具有无创、及时等优点,在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炎中有重要参考意义,尤其是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9.
角膜真菌感染是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真菌对角膜组织的破坏与宿主免疫反应的相关关系是决定疾病转归的关键因素.本文对真菌性角膜炎中,眼表组织对真菌的免疫识别、免疫反应以及免疫逃避等免疫学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应用0.05%FK506替代糖皮质激素在预防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以及真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经实验室确诊的154例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应用0.05%FK506滴眼液1年以上,2周内联合局部0.2%氟康唑滴眼液滴眼。记录术后定期复诊时的视力、植片的透明度及并发症。结果随访患者127例(127眼),平均随访时间(14.63±2.41)个月。共分离出15属127株真菌,居于前3位的主要致病菌属依次为镰孢菌属(38.58%)、曲霉菌属(31.50%)和弯孢霉属(16.54%)。127眼中121眼(95.28%)无复发,105眼(82.68%)最终保持植片透明,62眼(48.82%)视力在0.02以上;8眼(6.30%)出现免疫排斥反应;真菌复发6眼(4.72%);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分别为8.66%(11眼)和2.36%(3眼)。结论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应用FK506,可以替代糖皮质激素有效地预防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抑制真菌复发,避免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所带来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共聚焦显微镜联合角膜刮片在真菌性角膜炎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我院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56例56眼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和角膜刮片检查,包括涂片后显微镜下检查和真菌培养,并进行药物或联合手术治疗,统计诊断的阳性率和治疗预后。

结果:入院时共聚焦显微镜诊断阳性率为91%,角膜刮片病原学检测诊断阳性率为54%,共聚焦显微镜和角膜刮片联合诊断阳性率为95%。治疗后,单纯药物治疗达到临床治愈者44眼(79%),单纯药物治疗无法控制感染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者12眼(21%)。

结论:共聚焦显微镜具有非侵入性、快速、重复性好等特点,联合角膜刮片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阳性率,更好地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真菌培养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在非首诊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6-09/2017-02于我院住院治疗的非首诊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检查进行汇总和分析,利用配对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统计方法比较两种检查的阳性率。

结果:非首诊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1例31眼中,真菌培养阳性18眼,阳性率58%,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阳性6眼,阳性率19%,真菌培养检查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P<0.01)。真菌培养阴性的13例13眼患者中,2眼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阳性; 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阴性的25例25眼患者中,14眼真菌培养阳性。

结论:对非首诊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真菌培养阳性率较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阳性率更高。真菌培养是诊断非首诊真菌性角膜炎并明确真菌种属的重要辅助检查方法。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因其有着快速、无创、可重复操作的特点,也应作为怀疑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首选辅助检查。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阳性率。对于部分辅助检查阴性的患者,不可轻易否定其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共焦显微镜在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评价共焦显微镜在临床诊断真菌性角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共焦显微镜对52例临床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进行检查,同时行角膜病灶刮片培养,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综合病史、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有45例临床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其中32例角膜刮片培养到真菌,阳性率为71.11%(32/45);43例共焦显微镜检查观察到真菌菌丝和/或孢子,阳性率为95.56%(43/45)。结论 共焦显微镜可以在活体角膜上直接观察到真菌菌丝,是一种快速、有效和无损伤的检查方法,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探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效果。对临床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先经常规的抗真菌治疗后,选择炎症难以控制病灶位于中浅层的患者共55例,用甘油冷冻保存的角膜供体行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对术中取下的病变角膜进行真菌培养,菌属鉴定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观察,55例中51例治疗真菌感染,成功率为91%,随访6-18个月,植片全部透明,矫正视力为0.15-1.0;4例复发,复发率为9%,46例真菌培养阳性,经鉴定为镰菌属33例,曲霉菌属6例,念珠菌属3例,青霉菌1例,其他丝状菌属3例,50例病理切片PAS染色查见菌丝,49例菌丝均未超出病变角膜切片的深度和边缘,4例复发者中有一些菌丝已达角膜组织切片的全层,菌种为曲霉菌3例,镰刀菌1例,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是对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具有治疗和复明意义的有效术式之一,对溃疡直径较大或偏中心的中浅层真菌性角膜炎可减少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因此更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预后差,致盲率高,了解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对改善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转归至关重要. 目的 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7例267眼,所有患眼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及病灶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所有患眼均先采用联合抗真菌药物疗法,然后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根据病情择行角膜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角膜移植术.对患眼的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分级,分析患眼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 结果 267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痊愈者185眼,药物治愈率为69.29%;60眼药物治疗后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行治疗,真菌感染病灶得到控制,22眼因难治性青光眼或最终行眼内容物摘除术而丧失视功能,临床总体治愈率为91.76%.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曲霉菌和镰刀菌为常见致病真菌.与其他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相比,曲霉菌感染角膜炎药物治愈率最低,不同菌种感染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50,P=0.002).曲霉菌感染角膜炎患者临床预后最差,不同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的不同等级预后眼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285,P=0.013).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1.8%,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阴性患者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P<0.01);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7.5%,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3,P<0.01);2个组间不同等级临床预后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281,P=0.021).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灶面积>16 mm2、前房积脓>2 mm、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数<2种及致病菌种为镰刀菌或曲霉菌均为影响真菌性角膜炎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能较好地指导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药物治疗,病灶面积>16 mm2、前房积脓>2 mm、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数<2种及致病菌种为镰刀菌或曲霉菌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在真菌性角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6-05/08来我院治疗的拟诊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77例77眼,同时行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及角膜组织刮片检查,观察图像特点,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真菌检出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激光共焦显微镜检出阳性66眼,阴性11眼,检出率为86%;角膜组织刮片检查确诊阳性51眼,阴性26眼,检出率为66%,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敏感性相对较高,如果能将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与角膜组织刮片检查联合应用于临床,对提高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真菌性角膜炎病源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真菌性角膜炎病理学及病源检查的相关性以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复习2005年至2007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77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结果,并分析真菌涂片、真菌培养与病理学诊断的相关性和病理形态学特点.真菌涂片使用10%KOH方法,真菌培养采用沙氏琼脂培养基.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均为角膜移植术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切片,分别使用HE和PAS染色.结果 在77例真菌性角膜炎的角膜刮片标本中,真菌涂片阳性58例(75.3%);真菌培养阳性64例(83.1%),其中8例为酵母菌,56例为丝状真菌.真菌涂片和真菌培养假阴性标本的病理切片中显示,角膜表层真菌菌丝数量较少、有较多的坏死物质或真菌位于深部实质层.病理学所见显示,真菌性角膜溃疡为化脓性炎症,多数伴有角膜浅层组织坏死;真菌菌丝主要位于角膜浅层,部分病例中真菌菌丝扩展到角膜中层或全层,甚至会穿透后弹力层进入前房内.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检查中,角膜刮片少许组织,采用直接涂片观察真菌菌丝和真菌培养仍然是比较有效的实验室检查;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比较,少数假阴性结果可能与角膜刮片的部位、角膜溃疡面积、角膜浅层组织坏死及真菌菌丝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