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MST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和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PIC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为老年医学科,长期输液患者较多,且大部分高龄患者组织、器官机能减退,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置管保留时间短。PICC置管满足了治疗的需要,保护了血管,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对肘部血管条件差,看不到或摸不到血管的老年患者,我科2009年12月~2010年8月,在血管超声(简称US)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简称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进行PICC置管,成功实施了2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置管操作简单安全、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患者的肘部血管条件好,可以直视或触及,是传统PICC置管法成功置管的重要条件.对于肘部血管条件差、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如何提高置管成功率仍是不断探索的课题.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本院对16例直接穿刺困难的患者,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彩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管,全部置管成功,成功率达100%,无1例发生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 PICC置管在食管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高州人民医院胸外科250例需留置PICC行静脉化疗及静脉营养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对照组采用盲穿 PICC置入法。结果两组穿刺置管成功所用的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时间(19.536依6.002) min,观察组平均时间(17.800依5.053)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置管时疼痛比对照组轻,观察组置管术后第1天、第3天渗血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静脉炎、静脉血栓、周围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 PICC 置入法可解决外周血管直视下无法直接穿刺置管的患者穿刺困难的问题,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肿瘤患儿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的65例肿瘤患儿作为观察组,以2010年应用常规穿刺法留置PICC导管的45例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但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肿瘤患儿应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穿刺法进行PICC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超声引导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经我院PICC专科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管的60例患者,经Site-Rite 5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分析其置管效果.结果 6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配合改良塞丁格置入PICC管是一种实用、安全、成功率高的置管方法,对局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更突显其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影响因素,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血液肿瘤科2013年8月~2015年6月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360例患者,随访置管1个月,统计360例患者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穿刺成功360例,成功率为100%,其中352例一次成功,占97.78%;8例重复穿刺,占2.22%。55例发生并发症,占15.28%,其中27例发生导管异路,占7.5%;9例发生导管断裂,占2.5%;5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占1.39%;9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占2.5%;5例发生导管堵塞,占1.39%。结论使用耐高压导管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使用普通导管的患者,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5~64岁年龄段更易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但年龄对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无影响;年龄、性别及左、右锁骨下静脉不影响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管患者的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我科因治疗需行PICC穿刺的患者,均无法在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25例患者,经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视锐5TM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提高了PICC的置管成功率,有效解决了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置入PICC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6例重症难置PICC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血管、穿刺部位和进针方向,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本组116例患者均一次性置入,置管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的置管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超声导引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能够极大地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穿刺点感染等并发症,增加了患者手臂的舒适度,同时还减少了因手臂活动而导致的导管意外滑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置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系统化培训效果。方法将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常规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对照组,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系统化专科培训的护士29名设为实验组。2个月后比较两组培训效果。结果带教老师认为实验组学员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及操作技能一次成功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学员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化培训教学模式优于常规培训教学模式,其能明显提高学员超声引导下MST置入PICC技术及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15.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利弊。方法 56例经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的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患者为观察组,73例以传统PICC置管的患者为对照组,记录置管适用率、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肘上、肘下置管适用率分别为96%、100%,对照组分别为11%、66%(P〈0.01);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对照组为52%(P〈0.01);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对照组为11%(P〈0.01);采用塞丁格技术置管的费用平均每次要高于传统PICC 500元。结论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提高了置管适用率、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传统PICC置管因价格优势,对血管条件较好的患者仍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化疗置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塞丁格技术超声引导下与传统PICC置管方法的比较与护理效果.方法:将150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5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对照组75例采用传统置管方法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在导管异位、静脉炎、感染、血栓方面有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 10例患者,外观及触摸血管状况极差,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穿刺。结果 10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7 d内观察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此技术解决了传统置管方法受血管条件限制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无法采用常规穿刺成功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2例同期实施PICC置管肿瘤病人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实施常规穿刺置管的32例病人,在非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的资料。结果:31例病人置管成功,1例穿刺成功后,因置入导管失败而改为股静脉穿刺,置入到下腔静脉。结论:在非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可有效解决常规方法不能实现的穿刺,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简单、方便,作为常规置管的后备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自愿选择PICC置管的住院肿瘤患者,将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改良组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9号头皮针头替代赛丁格套件中的18G套管针)进行穿刺置管,记录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点渗血、静脉炎发生率和VAS评分,观察置管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变化。结果改良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P<0.05),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置管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改良组评分比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应用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可有效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和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