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院从 1997年 6月~ 2 0 0 0年 6月采用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7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 36例 ,女 40例 ,年龄 42~ 70岁 ,平均 5 6岁。病因 :外伤 5例 ,劳损 33例 ,受寒 6例 ,落枕 10例 ,不明 2 2例。病程 1个月~ 8年 ,平均 10个月。 76例患者有颈、肩、背及上肢不适 ,酸胀痛 ,麻木及沉重感 ;34例压颈试验阳性 ;30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32例有腱反射减弱 ;5 0例有颈椎棘突偏歪。颈椎 X线片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48例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直或反曲 ,32例椎间后缘连线中断 ,12…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治疗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并临床应用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2例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2~63岁,平均57.6岁。病程15 d~6个月,平均3.7个月。病变节段:C_(4、5) 2例,C_(5、6) 6例,C_(6、7) 4例。临床表现为神经根卡压所致的根性疼痛或麻木。患者均行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减压术。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上肢与颈部疼痛缓解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1~105 min,平均82 min;术中出血量约5 m L。术后1周复查颈椎CT示颈神经根管扩大,神经根受压解除。术后患者颈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时间2~5 d,平均3 d。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存在短暂感觉减退外,余均无血肿、神经根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即刻亦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获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能顺利完成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减压,以微创方法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打击大、痛苦多 ,单纯牵引效果差。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6 8例 ,效果确切、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6 8例 ,男 5 8例 ,女 10例 ,年龄 30~6 5岁。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0年 ,依据 X线侧、斜位片、CT和临床表现确诊。二、治疗方法  (一 )神经阻滞 :相应节段颈部硬膜外阻滞 2 %利多卡因 2 m L,V- B12 5 0 mg,V- B10 .1mg,强的松龙0 .5 m L ,每隔 3日 1次 ,或椎间孔阻滞上述复合液量。 (二 )穴位注射 :主穴风池 (双 )颈夹背、压痛点配肩井、手三…  相似文献   

4.
目的设计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治疗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并临床应用分析其可行性。方法 2015年10月—2017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12例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52~63岁,平均57.6岁。病程15 d~6个月,平均3.7个月。病变节段:C_(4、5) 2例,C_(5、6) 6例,C_(6、7) 4例。临床表现为神经根卡压所致的根性疼痛或麻木。患者均行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减压术。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上肢与颈部疼痛缓解程度;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1~105 min,平均82 min;术中出血量约5 m L。术后1周复查颈椎CT示颈神经根管扩大,神经根受压解除。术后患者颈部及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明显缓解,住院时间2~5 d,平均3 d。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3个月。除1例患者术后存在短暂感觉减退外,余均无血肿、神经根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末次随访时较术后即刻亦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获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经皮后路全内镜神经根管切开能顺利完成骨性颈神经根管狭窄减压,以微创方法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2000至2001年期间,运用卧式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60例病例选择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为45岁;病程10天~5年,平均为15年。所有患者均有颈肩部不适,活动受限,伴一侧上肢疼痛或麻木症状。查体:颈椎棘突旁有明显压痛,椎间孔压缩试验阳性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或两者均为阳性的体征。X线摄片显示颈椎椎体后缘均有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异常及椎间隙狭窄。1.2治疗方法1.2.1俯卧按揉放松法:令患者俯卧,头自然微屈于推拿床的孔中,…  相似文献   

6.
针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 ,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为其最常见的类型 ,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笔者对 1999年 3月至2 0 0 1年 12月间所收治的 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以 2 :1的比例分别采用针刺加牵引 (治疗组 )与单纯牵引 (对照组 )治疗进行对照观察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0例中 ,男 39例 ,女 5 1例 ;年龄 2 5岁~ 75岁 ,平均 37岁 ;病程 1天~ 4年 ,平均 1.5年。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参照潘之清标准 [1 ] ,其中有颈项疼痛 74例 ,上肢放射痛、麻木 90例 ,肩胛区疼痛 5 0例 ,棘突旁压痛 88例 ,椎间孔挤压…  相似文献   

7.
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治疗颈神经根病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评价颈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手术在治疗颈神经根病中的作用. 方法 1996年~2000年治疗29例有颈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其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8~72岁,平均59岁.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脱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椎管狭窄 黄韧带肥厚和关节突增生.最常受累的椎间孔为C5、6、C6、7.主要表现为双上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手术为椎管扩大成形椎间孔切开减压,其中Ⅰ度减压13例(次),Ⅱ度减压21例(次). 结果术后随访15~29个月,平均22个月.感觉减弱最先恢复,效果最为理想;其次为肌力恢复,腱反射恢复最慢,效果也最差.术后效果评价:优24例;良4例;一般1例. 结论对合并有椎间孔狭窄的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管扩大成形加椎间孔切开减压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术后颈5(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因多节段颈脊髓病变分别接受椎管成形术的患者27例(A组):男21例,女6例;年龄33~80岁,平均60.4岁;减压3~6个节段.同期接受椎板切除内固定术的患者41例(B组):男31例,女10例;年龄22~77岁,平均58.7岁;减压3-6个节段.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22个月);两组手术前后以Cobb法测量颈椎前凸角度,以Ishihara法测定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并记录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情况.比较B组中9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B1组)与32例无C5神经根麻痹患者(B2组)的手术前后颈椎前凸角度及CCI.结果 A组C5神经麻痹发生率为3.7%( 1/27),B组发生率为22.0%(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 0.05),10例C5神经根麻痹患者平均于术后14个月肌力恢复至4级以上.B1组手术前后CCI改变率为38.07%±18.03%,B2组为22.81%±12.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P<0.05).结论 相比颈后路椎板切除内固定术,椎管成形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C5神经根麻痹可能与颈后路术后颈椎前凸增加有关,神经根拴系效应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同来  刘巨超 《中国骨伤》2000,13(9):563-564
我科采用颌枕牵引、手法按摩、神经阻滞及中药等方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获得良好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 72例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72例中男 40例 ,女 32例 ;年龄 34~ 6 7岁 ,以 40~5 0岁最常见。多以颈部劳损或感受风寒为诱因。2 治疗方法2 1 颌枕牵引 牵引重量一般 2~ 6kg ,可适当增加 ,以病人耐受适宜为度。牵引时间以每次 30~ 6 0分钟为宜 ,每日 2~3次。2 2 神经阻滞疗法 药液配制 :1%利多卡因 10ml,地塞米松 10mg ,维生素B1注射液 5 0~ 10 0mg ,维生素B12 注射液 2 5 0~ 5 0 0 μg。病人俯卧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采用前路显微外科减压椎体融合钢板固定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9月~2002年9月,对54例退变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颈前路椎管减压术,并采用颈椎椎间融合器加颈椎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男31例,女23例;年龄38~65岁,平均45.2岁。病程5~19个月,平均13.4个月。病变节段:C3、43例,C4、525例,C5、621例,C6、75例。1个节段39例,2个节段15例。术前Cobb角为0.80±0.31°。结果术后切口均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2例术后2周内出现短期吞咽不适,1例出现声嘶,均自行恢复。1例术后即出现上肢疼痛加剧,保守治疗1个月后缓解。54例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6.4个月。X线片示无钢板螺钉折断、植入物滑脱。53例骨性融合,1例最后1次随访时未融合,融合率98.2%。Cobb角术后为5.50±0.22°,最后1次随访时为5.20±0.1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Odom' 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24例,良22例,可8例,优良率85.2%。结论颈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2个节段椎间盘突出或/和退行性骨赘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保留终板的椎间融合器椎体融合加钢板固定手术能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促进融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刃针闭合松解联合牵引下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5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5例,采用简单随机法,根据SAS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42~73岁,平均(61.3±6.4)岁,病程8~42个月,平均(23.8±13.8)个月,治疗前颈椎功能评分4~17分,平均(11.45±3.31)分。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4~76岁,平均(62.4±8.8)岁;病程7~43个月,平均(24.4±16.8)个月,治疗前颈椎功能评分4~18分,平均(11.40±3.24)分。治疗组给予刃针闭合松解联合术后牵引复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牵引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0、20、180d进行随访,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对比两组颈椎功能评分,其中包括颈肩臂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上肢麻木、上肢肌力下降等。结果:①治疗后10d,颈椎功能总评分治疗组为(15.43±3.46)分,对照组为(13.17±3.18)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症状评分比较:颈部压痛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活动受限、肌力下降改善更为明显(P<0.01)。②治疗后20d,颈椎功能总评分治疗组为(18.00±2.94)分,对照组为(15.90±2.89)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症状评分比较:颈肩臂疼痛、肌力下降、上肢麻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尤以活动受限、颈部压痛改善更明显(P<0.01)。③治疗后180d,颈椎功能总评分治疗组为(16.63±3.32)分,对照组(12.67±3.42)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症状评分比较:上肢麻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尤以颈肩臂疼痛、颈肩活动度受限,颈部压痛、颈肩上肢肌力下降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与传统牵引相比,刃针闭合松解联合牵引下复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较快地获得颈椎功能的改善;能有效缓解颈肩臂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及上肢麻木,且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前路经椎间盘显微手术潜行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采用颈前路经椎间盘显微手术椎间孔潜行减压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106例,其中男66例,女40例,年龄32~69岁,平均58.32岁。术后定期随访,应用上肢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计量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全部病例无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脑脊液漏、伤口感染、椎动脉损伤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106例患者术前上肢疼痛VAS评分为(8.2±0.4)分,术后即刻为(1.5±0.1)分;术前NDI评分为(27.5±1.4)分,术后即刻为(5.4±0.6)分。100例患者获得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上肢疼痛VAS评分为(1.2±0.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NDI评分为(3.8±0.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经椎间盘显微手术椎间孔潜行减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取得安全满意的疗效,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外伤、劳损或退变等使单个或多个颈椎内外平衡失调 ,压迫或刺激颈部血管、交感神经、神经根和脊髓而引起头痛、头眩、失眠、眼花与颈、肩和手麻痹、颈椎活动功能受限等临床症状 ,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本人 1980— 2 0 0 0年采用颈椎定点旋转手法治疗颈椎病 6 0 0例 ,收到一定疗效。1 临床资料6 0 0例中男性 2 6 4例 ,女性 336例。年龄 12~ 6 8岁 ,平均 4 0岁。颈部痛、头晕、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和颈椎纵轴挤压试验阳性 36 8例 ;只有颈痛 ,伴肩、背和手麻木者 112例 ;颈疼痛 ,伴头痛 ,眩晕者12 0例。X线片显示颈椎…  相似文献   

14.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 ,笔者自1999年以来在临床上以颈椎牵引、手法治疗配合静脉滴注香丹、骨肽注射液等综合治疗 12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6例均为门诊患者 ,其中男 85例 ,女 41例 ;年龄 40岁以下 6例 ,41~ 5 0岁 5 1例 ,5 1~ 6 0岁 6 4例 ,6 0岁以上 5例 ;病程 3个月~ 12年。1.2 诊断及病例纳入标准 本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执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 。并经X线摄片检查 ,部分经 CT、MRI检查 ,结合症状体征确诊为神经根型…  相似文献   

15.
198 8年至 1991年 ,应用定痛点药物注射与坐位牵引的方法 ,治疗颈、肩疼痛为主要表现的颈椎病 (主要是神经根型 ) 10 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0例 ,男 5 2例 ,女 48例 ;年龄 40~ 6 5岁 ;病程 4~ 16个月。均有颈、肩疼痛 ,X线片示颈椎生理曲线有不同程度改变、骨质唇样增生、椎间孔变小等改变。神经根型 75例 ,颈型 15例 ,椎动脉型 10例。2 治疗方法①定痛点药物注射 :注射药物 :强的松龙 6 0mg、维生素B12 (0 1或 0 5 μg/ml) 2ml、木瓜注射液 2ml、丹参注射液 2ml、1%普鲁卡因 4ml。用 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44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单侧神经根压迫症状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为A组,单纯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的21例患者为B组。引起椎间孔狭窄的原因:椎间盘突出、钩椎关节骨赘形成、关节突增生。神经根症状主要表现为单侧上肢疼痛、感觉减退、肌力下降和反射减弱。A组手术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关节突内侧缘切除范围均小于等于50%;B组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果术后随访20~36个月,平均28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法计算两组髓性症状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性症状术后临床效果评价:A组优18例,良3例,一般2例;B组优7例,良3例,一般9例,差2例。结论对合并有单侧神经根型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椎间孔切开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7年6月,于显微内镜下行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42~68岁,平均59岁。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1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8例。病变节段:C4、58例,C5、612例,C6、74例。病程6~15个月。影像学检查显示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中软性突出物6例、硬性突出物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受压因素主要为黄韧带肥厚、钩椎关节增生及关节突关节位置异常。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定为(12.60±1.52)分。结果手术时间9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100~150mL,平均120mL。1例全麻手术患者术中为切除钙化的突出髓核组织造成神经根牵拉伤,术后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3个月神经根功能恢复;其余患者术后神经根疼痛症状明显改善19例,减轻4例。术后影像学检查显示手术部位减压彻底。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个月。X线片及CT检查示椎间高度无明显丢失,生理曲度正常。术后24个月根据JOA脊髓功能评分法评定为(16.10±0.2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内镜下颈椎后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可通过小切口快捷进入术区,减少了组织损伤,避免了椎间高度丢失,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v,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8月,我科采用颈椎后路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31~56岁,平均41.7岁;C4/5 4例,C5/6 9例,C6/7 3例;均为一侧根性症状,CT 、MRI等影像学检查提示单节段外侧突出或/和关节突增生致椎间孔狭窄,神经受压节段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符,经系统保守治疗6周以上无效,颈椎动力位X线片未见颈椎不稳.随访观察患者的颈痛VAS评分、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颈椎病变节段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9min (75~1 1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5ml(30~16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1d(3~7d);出院时患者神经根性症状缓解11例,明显改善5例;16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7个月(6~25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13±1.15分降至术后的3.00±0.63分,末次随访时为1.94±0.85分;JOA评分由术前12.63±1.09分提高至15.63±0.50分,末次随访时为16.13±0.62分;术前、术后与术次随访时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颈椎生理曲度D值从术前7.66±0.99mm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0.99±0.9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5.56±0.54mm和5.54±0.5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过伸过屈位X线片未显示明显颈椎失稳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颈椎后路MED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CSR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激痛点联合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单纯神经阻滞组(对照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 试验组在对照组单纯神经阻滞疗法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及颈部关节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 CROM)差异, 比较两组患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及CROM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试验组CROM低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20.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kectomy,P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7月~2002年6月P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6例临床资料. 结果 91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3.6年,优36例,良40例,无变化15例;优良率83.5%. 结论 PCD治疗颈椎病中椎间盘突出所致肩、上肢疼痛、麻木等神经根症状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