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性状观察顾雪影,邵荣标,葛健民,胡琳,汤权(江苏盐城市郊区卫生防疫站,江苏盐城224002)我们在对健康人群作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带菌调查时,分离到9株白喉棒状杆菌,并对这9株菌进行了一系列性状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来自感染性眼病标本的非白喉棒状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常规鉴定及API Coryne鉴定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6例非白喉棒状杆菌,5%脱纤维羊血水解酪蛋白琼脂,纸片扩散法检测药物敏感性,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白喉棒状杆菌总检出率5.5%;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以头孢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及妥布霉素较为敏感,其敏感性均大于80.0%;而对眼科常用药物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克林霉素、红霉素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非白喉棒状杆菌仍然是感染性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对临床13种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以头孢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及妥布霉素较为敏感,一旦确定其为感染菌,临床医生应迅速采取措施,以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依据,采取最有效的抗生素制剂,给予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3.
1例假白喉棒状杆菌致严重感染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白喉棒状杆菌是人类口腔或皮肤的寄生菌,但又可能是机会感染的致病菌。在宿主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时,假白喉棒状杆菌也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导致严重感染。此细菌引起严重感染的报道较为少见。我科于2003年9月收治1例假白喉棒状杆菌引起严重感染的病人,经给予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上海市某医院收治的1 例携带白喉棒状杆菌的病例进行病原学诊断分析,为白喉的感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痰液进行培养及质谱鉴定、涂片染色鉴定、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sequencing, mNGS),纯培养物行16S rDNA 基因测序进行病原学诊断,同时采用PCR 方法检测白喉棒状杆菌毒力基因toxA 和toxB 表达情况。结果 患者痰液培养48h 后分离到单一灰白色菌落,经质谱鉴定、涂片镜下及16S rDNA 鉴定均提示为白喉棒状杆菌,mNGS 提示白喉棒状杆菌较高序列数,PCR 结果显示toxA 和toxB 毒力基因为阴性。结论 该病例为白喉棒状杆菌携带患者,虽为无毒力感染者,仍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伤口分泌物中检出假白喉棒状杆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白喉棒状杆菌多从临床上类似白喉的溃疡性咽喉病灶中分离到,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引起肺部感染而从痰液中分离到。我们从伤口分泌物中分离出假白喉棒状杆菌1例,实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实验教学中对白喉棒状杆菌的染色方法的改良。方法将复苏的白喉棒状杆菌接种于鸡蛋培养基上培养24 h,挑取菌体涂片,俾斯麦褐液染色1 min,后以奈瑟氏美蓝液染色1.5 min,制作得染色玻片。结果在油镜下可见清晰的蓝色菌体和明显的深蓝色异染颗粒。在较强及较弱的光线条件下菌体轮廓均可辨认。结论改良的染色方法可改进实验教学效果,其在临床上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JK棒状杆菌败血症及其菌株鉴定陈光远,黄华振,冯欣,梁陶1976年Hande等 ̄[1]首次报告JK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group,JK)能引起比白喉更严重的感染,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污染菌的致病性研究。近年来,我们从多例脓毒败血症病人...  相似文献   

8.
自白喉类毒素问世和成功地运用白喉预防以来 ,有效的控制了白喉的流行 ,确保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我国政府已把白喉列入了扩大免疫规划(EPI)重点控制的 6种传染病之一。为加快白喉消灭的步伐 ,现就白喉类毒素的免疫预防问题综述如下。1 白喉类毒素的制备白喉类毒素来源于漫长的白喉毒素、抗毒素混合制剂阶段(1912~ 192 3年 ) [1 ]。之后 ,192 3~ 192 4年 Glenny和 Ramon才几乎同时制成白喉类毒素 [2 ]。众所周知 ,白喉类毒素由产毒力高的白喉棒状杆菌培养滤液经福尔马林脱毒而成 [3 ]。其具有保持高…  相似文献   

9.
近几十年来.抗生素的使用促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不断发生变化,条件致病菌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棒状杆菌属多只重视白喉棒状杆菌.而忽视了该属其中一些条件致病菌。为了解临床上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情况。现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分离的118株棒状杆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白喉杆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检测白喉杆菌的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方法 用PCR扩增白喉杆菌特异的白喉外毒素B基因 (toxB)片段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结果 白喉杆菌参考菌株 (有毒株 )均扩增出 318bp的特异性片段 ,而其他需鉴别诊断的常见病原菌均未扩增出此特异条带。检测灵敏度为 85 0fg/ μl基因组DNA。 结论 依据toxB基因建立的白喉杆菌PCR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白喉杆菌感染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近几十年来,抗生素的使用促使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种类不断发生变化,条件致病菌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棒状杆菌属多只重视白喉棒状杆菌,而忽视了该属其中一些条件致病菌.为了解临床上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情况,现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期间分离的118株棒状杆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伯杰氏手册(Bregey's Manual)1986年新版中记述致病的需氧性革兰氏阳性杆菌,有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棒状杆菌JK 菌群(corynebacterium group JK)、产单核细胞李斯德氏菌  相似文献   

13.
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抗生素敏感性李金钟刘利平段雄波相青珍赵卿(新乐市医院,河北新乐050700)关键词棒状杆菌药物敏感试验近年来,棒状杆菌属的分类经历了很大变化,除植物棒状杆菌外,在伯杰系统细菌手册中列出了30个种。长期以来,多重视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将临床分离的棒状杆菌保存起来进行菌种鉴定并探讨其与疾病的关系 ,我们研制了一种棒状杆菌菌种保存培养基 ,保存效果良好 ,现初步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菌种及标本来源 :临床菌株为门诊及住院患者的各种细菌培养标本分离的棒状杆菌 ,共 5 7株 11个种。标准菌株为白喉棒状杆菌中型亚种 (380 0 7)、白喉棒状杆菌重型亚种 (380 0 9)和假白喉棒状杆菌 (382 0 3) ,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2 培养基的制备 :脱脂奶粉 15g,明胶 10 0g ,活性碳 3g,膀胱氨酸 0 .5g,氯化钠 5g ,蒸馏水 10 0 0ml。加碳前测pH6 .9± 0 .1。分装…  相似文献   

15.
以前,棒状杆菌属中,除白喉棒状杆菌外,其他棒状杆菌多认为是非致病菌,而近年研究表明,非白喉棒状杆菌亦可作为条件致病菌引起抵抗力低下的宿主发生各类感染[1、2].自1996年1月-2000年12月,我们先后从临床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中检出26株非白喉棒状杆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棒状杆菌属是革兰阳性菌,除白喉棒状杆菌外,一般是人或动物鼻咽部的正常菌群。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报道这些条件致病菌可致医院内感染,引起人类组织和血行感染。国内仅见个案报道。棒状杆菌的分离鉴定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不同种的棒状杆菌的耐药性不尽相同,所以有必要将棒状杆菌属鉴定到种水平。为了解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棒状杆菌的可靠性,我们采用VITEK-32、API系统、传统的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临床分离的20株纹带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7.
正常皮肤表面的细菌可分为皮肤常驻菌及皮肤暂驻菌。前者指能在皮肤上生长繁殖,定位于皮肤上的菌株,包括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等;后者指着落于皮肤,经过一定时间可从皮肤上消失,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相似文献   

18.
刘国甫  陈前锋 《疾病监测》1996,11(12):459-460
泗阳县消除白喉情况分析江苏省泗阳县医学会(223700)刘国甫江苏省泗阳县卫生防疫站陈前锋泗阳县自1983年以来,无白喉病例发生,基本上达到了控制。为巩固控制成果消灭白喉,现将泗阳县消除白喉的情况报告如下:1950~1959年,对儿童突击性接种白喉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快速鉴定临床分离的非白喉棒状杆菌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58株非白喉棒状杆菌,用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两种方法进行鉴定和比较。用MALDI-Biotyper软件构建不同棒状杆菌MALDI-TOF MS蛋白系统发育树。结果 58株非白喉棒状杆菌中,54株MALDI-TOF MS与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结果一致,包括34株纹带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straitum)、11株杰氏棒状杆菌(C.jeikeium)、3株C.resistens、2株解葡萄糖苷棒状杆菌(C.glucuronolyticum)、2株黏金色棒状杆菌(C.aurimucosum)和2株无枝菌酸棒状杆菌(C.amycolatum)。4株16S rRNA基因测序无法鉴定到种的菌株中,MALDI-TOF MS鉴定为2株产黏棒状杆菌(C.mucifaciens)、1株C.singulare和1株假白喉棒状杆菌(C.commune)。结论 MALDI-TOF MS可将棒状杆菌属细菌快速、准确地鉴定到种。  相似文献   

20.
急性白血病病人化疗后骨髓抑制极期极易发生感染。近年来随着各种侵入式导管的广泛使用,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上升。棒状杆菌是较为少见的感染病菌,可导致皮肤、软组织及血行感染。发表一篇关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PICC导管相关性棒状杆菌败血症诊治1例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