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盆底重建术后网片侵蚀暴露相关因素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聚丙烯网片行盆底重建术的142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分析其术后复发及网片侵蚀暴露等并发症情况。同时选取2006年2月至2014年2月因子宫脱垂或阴道前后壁膨出行传统手术治疗的68例盆底器官脱垂患者为对照。结果:盆底重建术后复发率为2.1%(3/142),传统手术复发率为2.9%(2/68);盆底重建术的网片侵蚀暴露发生率为15.49%(22/142)。有糖尿病病史与盆底重建术后网片侵蚀暴露有关(P0.05),保留子宫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使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长期并发症发生率则少于短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聚丙烯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控制糖尿病及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手术可能降低术后网片侵蚀暴露的发生,术后长期临床效果可能较短期有所改善。使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术后并发症较传统手术高。  相似文献   

2.
盆底重建术后合成材料相关阴道侵蚀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后并发合成材料相关阴道侵蚀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盆底重建术后出现的9例合成材料相关阴道侵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盆底重建术后合成材料相关阴道侵蚀发生率为3.1%(9/290),其中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术后阴道侵蚀2例(1.5%,2/136);经闭孔尿道悬吊术(TOT),术后阴道侵蚀2例(10.5%,2/19);补片修补术后阴道侵蚀5例(3.7%,5/135).8例阴道侵蚀位于阴道前壁正中,1例位于阴道左后壁.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慢性炎症8例,单纯增生1例.9例均行阴道侵蚀修补术后痊愈.结论:盆底重建术后并发合成材料相关阴道侵蚀,需积极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两种补片(聚丙烯合成网片和生物补片)在前盆底重建术的围手术期情况及近期疗效,探讨更为适宜的前盆底重建手术方式及材料。方法:40例行前盆底重建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5例采用聚丙烯网片的骨盆底修复系统(Prolift)的前盆底重建系统行前盆底重建术(Prolift组),余15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研发的百得塞(Biodesign)生物补片行前盆底重建术(Cook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和随访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ook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高于Prolif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最高体温、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残余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lift组术后2例(8.0%)发生补片侵蚀,2例(8.0%)出现阴道疼痛,1例(4.0%)出现复发;Cook组术后1例(6.7%)出现阴道壁血肿,无补片侵蚀及复发。结论:生物补片与聚丙烯网片比较,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生物补片在术后近期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补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的应用-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初步探讨补片(mesh)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手术重建盆底功能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我院妇科2004年3月~2005年4月期间共有18名患者因盆腔器官脱垂应用补片(mesh)进行盆底修补和重建。平均年龄68.6岁(48~78岁)。阴道前壁膨出17例,子宫脱垂15例,阴道后壁膨出12例。18例患者中14例行经阴式子宫切除术,1例行开腹全子宫切除术,1例保留子宫,2例已行子宫切除手术。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17例,单行阴道后壁修补术1例。单独置入阴道前壁补片11例,同时置入阴道前壁和后壁补片6例,单独置入阴道后壁补片1例。2例术中同时行阴道穹隆骶棘韧带悬吊术,4例术中行后路吊带阴道穹隆骶骨固定术。结果18例患者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16.2min(85~150min),其中放置补片的时间平均15min。术中出血平均176ml(100~300ml)。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5.4d(5~9d)。平均随访13.1个月(6~19个月),发现4例补片侵蚀阴道黏膜,发生率为22.2%,其中1例为前壁补片,此补片较大,为梯形补片,大小为5cm×12cm;3例为后壁补片。无补片感染发生。3例(16.7%)患者出现脏器膨出复发,1例阴道前壁膨出复发Ⅲ期,1例阴道前壁膨出复发Ⅰ期,1例阴道后壁膨出复发Ⅰ期。结论补片在女性盆底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不延长手术时间,患者耐受性好,但补片放置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接受盆底手术后,可出现多种常见并发症,一般并发症如出血和血肿、感染、脏器和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移植物并发症如补片暴露和侵蚀排异、补片挛缩、术后疼痛等。合理正确的围术期管理和处理,有助于减少盆底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合成材料盆底修补术后阴道侵蚀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合成材料盆底修补术后阴道侵蚀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盆底修补术后出现阴道侵蚀的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合成材料盆底修补术后阴道侵蚀发生率为3.2%。TVT术后2例,占TVT术2.1%,TOT术后2例,占TOT术10.5%,补片相关4例,占补片修补术3.0%。7例位于阴道前壁正中,1例位于左后壁。病理证实慢性炎症7例,单纯增生1例;8例均经阴道侵蚀修补术治愈。结论阴道侵蚀为合成材料盆底修补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出现后宜及早修补,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盆底重建术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利用网片进行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并发症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对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妇产科利用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中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 2例发生术中损伤膀胱,1例损伤直肠,无神经、血管、血肿等其他并发症。术后近期并发症:排尿困难3例(2.00%),深部血肿3例(2.00%),肛门坠胀及不适感5例(3.33%)。远期并发症:排便困难2例(1.33%),性交不适感2例(1.33%),网片侵蚀及膨出12例(8.0%)。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绝经、产次、内科合并症、脱垂程度以及术中是否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无关。术后网片侵蚀及膨出发生于阴道前壁1例,后壁11例;症状以阴道异常流液、疼痛、异物感为主。排尿困难经网片松解治愈2例,需长期自我导尿1例;其余并发症经相应对症处理后自我缓解或自行缓解。结论利用网片进行盆底修复,现已成为盆腔器官脱垂治疗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盆底重建手术是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重要及有效方法,随着该种术式的广泛应用,其近期及远期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对全盆底重建手术的近、远期并发症包括出血、损伤、网片暴露与侵蚀,盆腔器官脱垂复发,盆底疼痛,新发尿失禁,性交疼痛与不适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加改良盆底重建术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盆腔脏器脱垂Ⅱ~Ⅳ度102例患者进行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36个月随访,其中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加改良盆底重建术(重建组)65例,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传统组)37例。采用POP-Q分度法,Ⅱ度及Ⅱ度以上判定为复发。结果:重建组2例(3.08%)复发,传统组6例(16.21%)复发,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组复发患者均合并网片侵蚀、外露,剪除外露网片并局部雌激素治疗后放置子宫托,目前疗效满意;传统组复发患者分别行子宫托治疗、改良盆底重建术、Prolift盆底重建术、阴道封闭术,目前疗效满意;重建组35例术后恢复性生活,传统组25例术后恢复性生活,性功能问卷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但两组术后性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盆底重建术作为一种新术式,能更好地修补缺陷、实现结构重建和组织替代,其复发率低,尤其是对于Ⅲ~Ⅳ度脱垂患者较传统手术更具优势。术后复发患者首选子宫托治疗,传统组可行网片再次手术治疗,阴道封闭术为最后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行近期疗效评价.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我科共56例患者因盆腔脏嚣脱垂接受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术后盆底功能改善情况.结果:5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手术时间95.4±21.5分钟,其中应用补片进行盆底重建时间47.5±9.8分钟,术中出血1267.±30.2 ml,术后住院时间6.2天(5~9天);盆底血肿3例,会阴疼痛3例;平均随访15.6月(12~18月),发现补片侵蚀3例,近期无盆腔脏器脱垂复发;术后主观满意度较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改良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安全可靠,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明显,远期疗效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review recent literature on graft materials used in vaginal pelvic floor surgery. METHODS: A Pubmed-search ("anterior vaginal wall" or "cystocele"), ("posterior vaginal wall" or "rectocele") and ("vaginal vault" or "pelvic prolapse") and ("mesh" or "erosion" or "graft" or "synthetic") from 1995 to 2005 was performed; recent reviews [Birch C. The use of prosthetics in pelvic reconstructive surgery.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05;19:979-91 [1]; Maher C, Baessler K. Surgical management of anterior vaginal wall prolapse: an evidence-based literature review. 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 2005 (May 25) [Electronic Publication] [2]; Maher C, Baessler K. Surgical management of posterior vaginal wall prolapse: an evidence-based literature review. Int 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 2006;17:84-8 [3]; Altman D, Mellgren A, Zetterstrom J. Rectocele repair using biomaterial augmentation: current documentation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Obstet Gynecol Surv 2005;60:753-60 [4] were added. RESULT: There are few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s that prove the benefit of implanting grafts in vaginal pelvic floor surgery. Many articles are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with small sample sizes or incomplete outcome variables. Serious complications such as erosions are often not mentioned. Inconsistent or unclear criteria for anatomic cure make it difficult to compare outcomes. Quality of life issues such as dyspareunia, urinary or bowel symptoms are often ignored. CONCLUSION: Due to a lack of well-designed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s, recommendations for using graft materials in vaginal reconstructive surgery cannot be made. At this time, grafts should have limited use in a carefully selected patient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郑州大学第i附属医院收治的Ⅲ~Ⅳ度子宫脱垂患者65例,其中35例行聚丙烯网片全盆底重建术(研究组),30例行传统阴式子宫全切+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余尿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残余尿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是(68.48±15.65)min、(127.60±30.21)ml和(37.25±23.40)ml和(6.11±1.62)d,对照组分别是(93.83±15.12)min、(150.40±35.81)ml、(52.33±36.30)ml和(7.23±1.4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阴道总长度[(9.75±1.52)cm]与对照组[(6.40±1.61)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点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4~12个月,研究组2例(5.71%,2/35)阴道后壁网片暴露;对照组3例(10.71%,3/28)术后复发。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应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和疗效好等优势,但存在网片暴露等远期并发症,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Gynecare Prolift TM盆底重建系统和Avaulta SoloTM骨盆底修复系统在前盆腔重建手术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更为适宜的前盆腔重建手术补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30例因重度前盆腔器官脱垂接受Prolift和Avaulta补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rolift手术18例(Prolift组),Avaulta手术12例(Avault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均穿刺顺利,无脏器损伤及血肿发生。Prolift组平均出血量[(101.7±50.6)ml]与Avaulta组[(65.8±39.4)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lift组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SUI)3例,补片侵蚀2例,阴道后壁或前壁脱垂复发8例,其中复发部位在治疗腔室者2例,在非治疗腔室者6例。Avaulta组术后无新发SUI,补片侵蚀2例,阴道后壁或前壁脱垂复发6例,其中复发部位在治疗腔室者3例,在非治疗腔室者3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POP-Q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Gynecare Prolift TM盆底重建系统和Avaulta SoloTM骨盆底修复系统治疗重度前盆腔器官脱垂,可达到解剖学恢复,有一定的疗效,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补片在盆腔器官脱垂全盆底重建术中应用的初步临床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初步探讨聚丙烯补片在全盆腔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我院妇科在2006年12月~2007年9月期间,收治12例因盆腔多个部位缺陷的脏器脱垂患者行全盆底重建术。年龄56-79岁,平均年龄(70.7±6.51)岁;8例患者年龄在70岁以上,占66%。体重指数(23±2.5)。孕次4~7次,平均(3.9±1.7)次。产次1~7次,平均(3.0±1.50)次。子宫(穹隆)脱垂Ⅳ期1例,Ⅲ期4例,Ⅱ期3例,Ⅰ期3例,0期1例。阴道前壁脱垂Ⅳ期1例,Ⅲ期10例,Ⅱ期1例。阴道后壁脱垂Ⅳ期1例,Ⅲ期1例,Ⅱ期1例,Ⅰ期8例,0期1例。所有患者均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缺陷。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70~195min,平均为(115±40)min术中出血量(50±400)ml,平均为(188±113)ml。12例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术后最高体温37.2~39.0℃,平均(38.0±0.54)℃.尿管留置时间3~8d,平均(5.20±1.3)d。术后测残余尿量0~95ml,平均(22±30)ml。住院天数10b14d,平均为(12±1.5)d。所有病例穿刺顺利,未见血肿、血管及脏器损伤。12例患者,随访率91%,1例因居住外地未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3±3.0)月。11例患者未见脱垂复发。3例患者(25%)术后6周复查时发现有吊带侵蚀。结论应用Gynemesh聚丙烯补片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方法可行,安全可靠,近期可出现补片侵蚀,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全盆底重建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盆底重建手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de rlovo SUI)或SUI加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de novo SUI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间因Ⅲ期及以上盆腔器官脱垂(POP)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接受Prolift系统全盆底重建术并按时随访的患者140例。根据患者术前、术后SUI的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POP合并SUI组(29例):术前POP合并SUI患者,其中19例行Kelly手术,10例行TVT-O术;de rlovo SUI组(27例):术前没有尿失禁,术后新发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对照组(84例):术前、术后均无客观SUI。比较各组POP—Q值及尿动力学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高危因素。结果①denovoSUI发生率为24.32%(27/111),其中9例术前合并主观SUI。术前有主观SUI患者术后出现客观SUI的比例是56.25%(9/16),明显高于术前无主观SUI患者(14.88%,18/121;P〈O.05);②POP合并SUI组、derio-voSUI组的Aa点平均值高于对照组(Pd0.01);denovoSUI组的Ba点平均值(4.91)明显高于POP合并SUI组(2.34)和对照组(2.88,Pd0.05);③P()P合并SUI组的最大尿流率(Qma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derlOVOSUI组Qrllax虽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POP合并sUI组和denovoSUI组最大尿道闭合压(MUP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④Kelly组中SUI复发率(42.11%,8/19)高于TVT—O组(20.00%,2/lO;Pd0.05)。⑤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主观SUI(P=0.00,OR4.33~7.52),Aa点≥2(P生0.01,0R1.46~1.98),MUPP〈~38cmH20(P=0.00,OR1.73~3.08)为denovoSUI的高危因素。结论①Aa位置低是SUI的高危因素,而当Ba值大即膀胱脱垂明显时,可能掩盖SUI症状,有可能出现术后新发尿失禁;②术前有主观尿失禁症状,MUPP≤38cmHzO是deD.OVOSUI的高危因素;③Kelly术抗尿失禁效果欠佳,建议选择TVT-O术治疗或预防尿失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聚丙烯网片前盆腔重建加阴道后壁修补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溧阳市人民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住院手术治疗的子宫脱垂患者共117例,术前POP-Q评分子宫脱垂Ⅲ~Ⅳ度。患者均采用自制聚丙烯网片前盆腔重建加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术后随访10~46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结果:11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45~85min,术中出血量80~170ml。无1例膀胱、直肠损伤,1例于术后12个月复发,3例于术后2年后复发,9例(7.7%)患者术后有会阴部异物感和轻度疼痛,1例网片侵蚀。结论:聚丙烯网片前盆底重建加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低,手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在治疗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0例POP—QHI~Ⅳ期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并将其分为重建组(35例)和传统组(35例)。重建组采用全盆底重建术,其中14例患者因年纪较大,无保留子宫需求同时行阴式子宫切除术;传统组采用阴式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随访,以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盆底不适调查表简表(PFI)I-20)和POP-尿失禁性生活问卷(PISQ)评价手术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①重建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8.3 ±29.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92.3±72.9)ml,平均保留导尿管时间(3.8±1.1)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1±1.5)d,传统组分别为(127.0±18.5)m_in、(251.4±56.2)rnl、(5.8±0.7)d和(9.O±2.4)d。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两组均无失访病例。重建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0(0/35),传统组为17.1%(6/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重建组术前和术后2年PFIQ评分分别为(79.2±20.6)分和(3.9±5.2)分,传统组分别为(80.6±18.9)分和(20.4±12.8)分;重建组术前和术后2年PFDI评分分别为(73.7±17.1)分和(4.2±4.2)分,传统组分别为(78.2±19.1)分和(15.O±9.5)分,两组术后2年PFIQ和PF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重建组术后2年PFIQ和PFDI评分均低于传统组(P〈O.05)。④重建组术前13例患者有性生活,其术前PISQ评分[(65.7±8.1)分]与术后2年[(64.7±7.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传统组11例患者术前有性生活,术后9例患者由于手术原因拒绝性生活。结论与传统阴式手术比较,全盆底重建术复发率低,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对性生活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进行复查的产后40~70天的妇女。经测定盆底肌力小于Ⅲ级者,分为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训练组采用盆底肌肉训练(每周两次,10次为一疗程),产后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及产后操锻炼。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盆底肌力测定。结果训练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盆底肌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P〈0.05).结论盆底肌肉训练能有效提高肌肉张力,产后42天后开始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