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家健康》2011,(8):47-47
编辑同志:孩子不时都会有感冒,然后咳嗽,有些家长动不动就会送孩子去医院打针输液。但也有家长轻易不上医院。请问,医生是根据什么指标判断咳嗽要不要打针输液的? 广东林XX 林读者:要不要打针输液,自然是由病情来决定。那么,医生是怎样判断孩子的病情要不要打针输液呢?  相似文献   

2.
都说小儿肺炎有“根”,一感冒就犯。儿子的肺炎就是这样。想不到朋友一个只值一元钱的小偏方,竟奇迹般地去了儿子肺炎的“根”。儿子小时身体很弱,刚过18个月,病就像在兜里揣着似的,用母亲的话说就是“苍蝇踢一脚他也要感冒”。春秋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温差变化大,容易感冒也就罢了,夏天儿子也经常感冒,而且一感冒就会出现肺炎。儿子的肺炎也特殊,不发热,就是喘。有时病情重时,半夜我也得带他去医院打针。开始时儿子一打针就哭,后来竟变成了医院的“老战士”,扎针时连眼睛都不眨。护士还让儿子做其他孩子的榜样,在给其他孩子打针时总是说:“你…  相似文献   

3.
周蕊 《开卷有益》2004,(10):4-5
孩子患了病,家长请求医生道:“吃药太慢了,还是打针吧。打针好得快。”许多人在医院就诊时都说过或听说过类似的话。对于患者或家属的这种要求,医生多半也会欣然答应,好像只有如此才能使医患双方皆大欢喜。岂知,打针与输液虽好,但并不能让所有的人都满意,而且有时还会酿成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前不久,巩义市某村王某3岁的女儿发热,便领孩子到该镇大众诊所就诊。该所医务人员诊断其为扁桃体发炎,随后便在孩子臀部注射了一针。两天之后,见孩子病情不见好,又给她打针、输液。后来,孩子病情急剧恶化,送至市人民医院抢救了13个小时后死亡。死…  相似文献   

4.
谁来挤牛奶     
一个重病儿童被带到当地的社区医院 ,年轻的实习医生与指导医生一起就此进行讨论。他们同意应该把该儿童转到本城的三级医院。这个实习生很好、很主动而且很富有同情心 ,经讨论后 ,他花很长时间向孩子的父母解释为什么孩子需要转到三级医院 ,告诉他们在那里孩子可以得到最新的治疗和最好的药物。孩子的父母商量后提出两个问题 :“孩子到三级医院后是否肯定能康复 ?”对此 ,实习医生不得不承认孩子病得十分严重 ,可能没有这种保证。“如果孩子在当地的社区医院住院治疗就肯定死吗 ?”经过考虑后 ,实习医生承认孩子有可能康复。这对父母简短地…  相似文献   

5.
《健康之友》2006,(8):154-154
问:我怀孕早期因患肺炎,又打针又吃药。还照了两次X光。医生建议说,怀的这个孩子不宜再要了,于是不得不做流产手术。为了确保下次怀孕时对母子健康都有利,请问流产后多久怀孕才好?答:你怀孕早期打针吃药照X光,已明显危及到了胎儿健康。因此,你采纳医生的建议做流产手术终止妊娠是明智之举。从生殖生理角度讲,流产后机体尤其是子宫和卵巢等生殖器官都有一个恢复过程,而且大多数的流产都需要进行刮宫或吸宫术以清除宫腔内的胚胎等残留组织,以致子宫内膜组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腹泻俗称作“拉稀”。常常有一些年轻的父母,因未满月的小婴儿拉稀而不断到医院求医,但其中真正需要治疗的并不多。多次到医院反而增加了婴儿交叉感染的机会。一个叫亮亮的小婴儿,从生后20天起,就因每天拉稀6~7次,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医生曾经告诉家长:这孩子没什么病,也不必服药,母乳喂养的婴儿,每日大便6~7次是正常现象。可是这位细心的妈妈,看到邻居的孩子也是母乳喂养,每日只拉3~4次,便放心不下。她带着孩子多次到医院去看肠道专科门诊,结果交叉感染,染上了肠炎,后又因滥用抗生素,造成孩子肠内菌群紊乱,拉稀迁延不愈。这样,不仅给患…  相似文献   

7.
不吃退烧药的退烧方法 欧美的医生认为发烧只是一种现象而已,不必吃退烧药或打针来退烧,尤其是儿童发烧时,只要全身浸于冷水中就好了。但是我们一般做父母的人,一旦孩子发烧时都非常紧张,惟独看医生才能放心。 当然,孩子生病发高烧时,最好带去给医生诊断,如果半夜突然发  相似文献   

8.
有些年轻父母由于缺乏医学常识,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发现宝宝稍有发热,就惊慌失措,忙于找医生服药打针。有的医生为了迎合家长急于给孩子退热的心理,便  相似文献   

9.
7年前,我父亲得病住院。手术前,主管医生找家属签字。他们知道我也是医生,干脆就把需要签字的知情同意书交到了我的手上。主管医生不好意思地说:“顾老师,您自己看吧。”我理解他的好意,但我必须对他说:“你是一位医生,不论面对什么样的患者,你都应当尽一位医生的义务,你还是按照医院的程序和我交代病情吧,就当我是一名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痛人家属。”  相似文献   

10.
野菊花叶可治疗痄腮辽宁孙海霞我孙子今年5岁。前不久,他突然得了痄腮。去医院检查后,医生认为不需要用药治疗,只需让他好好休息就可以,而且不要让他去幼儿园,以免让他把痄腮传染给别的孩子。可我孙子总说两腮疼得厉害,而且嫌在家没意思,哭闹着要去幼儿园。于  相似文献   

11.
男人的宝马香车、别墅鲜花、温情款语以及忧伤迷离,都可以让女人为之动情,进而掉入他的情感陷阱中。女人要想成为一个快乐自主的人,就得巧识男人的真面目,并用理智和聪慧应对他的诱惑……诱惑A:无所不能的才智和能力他的魅力和与众不同实在让你倾心不已。平时他会留意你的需要,对你格外关注。当你因为病痛而感到烦恼时,他会悄悄为你找来最好的医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他会细心地为你提供一切便利,使你在不知不觉中对他形成一种依赖。伴随着你一次次梦想成真,你已欠了他太多的人情,剩下的就是你该如何“回报”了。▲应对宝典:1.对于他的…  相似文献   

12.
前些年,有关专家在中日两国青少年中做过一次调查,当被问及“你最爱的人是谁”时,绝大多数中国孩子都填的是中外名人,而几乎所有的日本孩子都填上了自己的父母。不能说我们的孩子填的不对,然而专家们的担忧却是显而易见的: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爱他人? “要爱你的妈妈”,这是前苏联巴甫雷什中学长期悬挂的一条醒目的标语。有人问该校校长、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为什么不悬挂:“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这类更响亮、更动听的标语。这位教育家答道:“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具体知识入手,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吗?”对于这个简单的道理,过去我们是理解不透,误认为把  相似文献   

13.
助子成龙     
在儿保科门诊,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中青年父母带着孩子来向医生求助:“医生,这孩子读书不开窍,我们怎么管也无济于事,请您开些好药,让他变得聪明些。”这些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医生并没有神奇的灵丹妙药,打开儿童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仍在当父母的手中。  相似文献   

14.
给小孩打针,绝对是让家长最头疼的事.孩子不配合,哭闹不停,家长心疼得肝儿颤.面对如此境况,护士一个不小心没扎好,孩子嗷嗷哭得更厉害.如果孩子血管特别难找因而多挨了几针,家长一急还可能引起不愉快.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反抗打针是因为恐惧,而恐惧是因为未知.而在陌生的医院里,家长是孩子最亲近和信任的人.因此,家长了解一些基本的打针知识,在打针过程中做好该做的工作,对孩子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他一个自由学习发展的空间,不要预订太多的设想,让孩子能心无畏惧地发展他的潜能,且快乐、开朗地成长。一个没有压迫感的童年,是培养孩子积极、乐观个性的重要条件。拥有乐观,开朗的个性,是很令人羡慕的。为人父母者都很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拥有这样的品质。其实只要父母用心去引导孩子,就能让他朝着乐观、开朗的个性发展。当然,在培养孩子乐观积极个性之前,父母得先让自己成为一个乐观积极的人才是最根本的。如何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个性?以下提供一些方法供父母作为施行家教  相似文献   

16.
事件:听办晚托班的朋友说过一件事。她的晚托班里有个岁的男孩,每次做作业都磨磨蹭蹭,她几乎要把的注意力放在他身上,时刻坐在他身边,一一检查他的作业是否做完。但就算是这样,孩子母亲还是在某次数学考试后打电话抱怨朋友不负责任,并说要将孩子转到别的晚托班。朋友生气地对我倾诉:"为什么现在的的父母,可以理所当然地将孩子的学习当成是老师的事呢?"无独有偶,我身边有许多家长,也经常这样感叹,老师对家长的要求越来  相似文献   

17.
明明是个8岁的小男孩,但他的体重却达到50千克。最近明明去医院看病,父母却发现给孩子开的诸种用药中,有好几种都是开成人用量而不是儿童剂量。“我们的孩子才8岁啊,怎么受得了这么大剂量呢?医生是不是弄错了啊?”明明父母担忧地询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发热俗称发烧,是指人体体温异常升高。儿童发烧最常见的原因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有一部分家长,只要孩子一发烧,就会抱他去医院打退热针,急于把患儿的体温降下来。但世界卫生组织综合了各国的有关资料后,向家长和医生建议:儿童发烧,不要随意打针。儿童退热能不打针就不打针,因为用于儿童退热的针剂主要是氨基比林及其衍化物,如安痛定、安乃近等,副作用比较大。注射后孩子可能大量出汗,极易发生虚脱甚至休克。过敏体质的孩子,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轻者可见荨麻疹、渗出性红斑,重者会发生剥脱性皮炎;粒细胞减少,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应禁止…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上周我有个朋友喝醉了,不但胡言乱语,还对每一个接近他的人拳打脚踢。送到医院打针,他也很不配合,老是拔针,我们三四个人很辛苦才按住他。要求医生给他打镇静针,医生却不同意。一个晚上下来,我们个个都筋疲力尽。医生为什么不肯给他打镇静针?  相似文献   

20.
《大家健康》2012,(10):28-29
徐新月博士说,生了毛病,当然要去医院吃药打针。但是吃药打针好比是左手,你一个巴掌还拍不响,特别是长期有病的,脾胃功能一直不是很好的,或者病特别重,出院后元气伤得很厉害的。比方说有人得胰腺炎,这个病一发起来就不能吃东西,痛止牢以后也要吃素,要少吃,病人没有力气,怕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