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雌孕激素联合组、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联合组,在24,48,72,96 h测定各组细胞生长趋势的变化.结果:雌激素作用72 h Ishikawa细胞生长显著高于对照组,Hec-1B细胞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激素作用72 h对Ishikawa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96 h后对Hec-1B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雌、孕激素基础上加入米非司酮96 h后Ishikawa细胞明显增生,48 h后Hec-1B细胞明显增生.结论:雌激素可以刺激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孕激素在雌激素基础上抑制内膜癌细胞的生长.米非司酮有拮抗孕激素的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受体放射分析技术与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等电聚焦电泳、超离心技术)测定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瘤组织胞浆雌、孕激素受体结果表明;人类正常子宫内膜中存在特异性胞浆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含量为59.79±8.58fmol/mg蛋白,孕激素受体含量为67.43±11.23fmol/mg蛋白。在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也含有较高浓度的雌、孕激素受体,且与正常子宫内膜无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含量为29.21±7.55fmol/mg蛋白,孕激素受体含量为22.58±3.84fmol/mg蛋白,并随着肿瘤组织分级的增加,雌、孕激素受体浓度逐渐降低。雌、孕激素受体浓度与癌组织肌层浸润程度及病人的绝经状态有关。根据子宫内膜癌中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测定,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推测预后。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6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其中28例还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法检测了ER,PR含量。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分别为44.4%和52.8%,DCC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57.1%。两种方法测定ER的符合率为60.7%,相关系数法0.565,测定PR 相似文献
4.
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分化、临床分期和浸润程度及受体状态与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5年生存率随肿瘤分化程度低、肌层浸润深和临床分期晚而下降,ER和PR阳性率也呈下降趋势。受体阳性者5年生存率为86.5%。结论受体阳性可与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一起作为观察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其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36例子宫内膜癌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其中28例还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法(简称DCC法)检测了ER、PR含量.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分别为44.4%和52.8%,DCC法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0%、57.1%.两种方法测定ER的符合率为60.7%,相关系数为0.565,测定PR的符合率为85.7%,相关系数为0.563(P值均<0.05).高、中分化的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高于低分化的内膜癌.以上提示,ER、P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SP法和DCC法测定ER、PR有较好的相关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将对预测临床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及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P53表达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3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了ER、PR及P53的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及P53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6.57%、63.64%、27.27%,ER、PR、P53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并,随着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ER、PR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而P53的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的腺体及间质细胞的ER、PR的表达。方法:对17例原位内膜和异位内膜进行病理组织发育日期评定,对31例异位内膜和17例原位内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异位内膜发育落后于原位内膜,ER、PR水平异位内膜低于原位内膜,不腺体还是间质细胞,差异有显性(P<0.01、P<0.05)。结论,异位内膜与原位内地内源性性激素反应的不同步现象与异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含量低下有关,异位内膜的ER、PR水平低下的可能与异位内膜和原位内膜不同的局部环境,使其在异位内膜中合成存在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8.
应用ABC应用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5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15例正常子宫内膜的ER、PR和CEA含量及分布,发现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ER、PR和CEA检测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内膜癌中ER、PR含量和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ER和PR的阳性率也有所降低,再次证实了分化好的内膜癌,细胞部分保留有正常产生受体的功能,所以内分泌治疗是必要的。相反,CEA检测的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和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在阳性率和阳性标志定位上均无显著差异,CEA和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和其他组织的正常腺体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对 8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标本常规进行病理检查 ,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PR。【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及ER和PR同时阳性率较高 ,分别为 5 6 6 %、81 9%、5 3 0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组织ER、PR阳性率高于绝经后 (P <0 0 5 )。子宫内膜癌Ⅰ期ER、PR阳性率高于Ⅱ期以上者 (P <0 0 5 )。子宫内膜癌组织高分化的ER阳性率高于中低分化 (P <0 0 5 ) ,而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不大 (P >0 0 5 )。【结论】子宫内膜癌ER、PR阳性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 ,对指导术后内分泌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雌,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组织分化和肌层浸润深度、受体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随访,40例随诊满5年。50例患者的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测定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结果随访提示5年生存率随肿瘤分化程度低、肌层浸润深和临床分期晚而下降,ER和PR阳性率也呈下降趋势。受体阳性者5年生存率高。结论组织分化程度、肌层浸润、临床分期和受体状态可作为观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SAB法对33例子宫内膜癌、39例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31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31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进行ER、PR的检测。结果:ER、PR在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46.15%、66.67%)、非典型增生(48.38%、64.52%)及子宫内膜癌(60.61%、60.61%)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19.35%、25.82%).P〈0.05。且ER、PR阳性表达强度在单纯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分化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R、PR阳性表达率在其年龄、临床分期及绝经情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可出现ER、PR异常表达,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PCNA表达和雌孕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MC)增殖活性以及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性、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子宫内膜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us antigen,PCNA)、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含量。结果:PCNA在对照组和EM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0.0%和82.4%,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不同分化程度的EMC中PCN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但PCNA阳性指数(PI)评分,WD明显低于MD,LD,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与EMC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52,P<0.01);PCNA PI评分与EMC临床期别之间呈正相关(r=0.55,P<0.01)。EMC中ER,PR阳性例数分别为49例(66.2%)和56例(75.7%),PCNA表达与ER,PR受体之间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2(P<0.05)和-0.51(P<0.05)。结论:ER和PR阳性、PCNA PI评分较低的子宫内膜癌,肿瘤细胞异型性小;反之,表现为侵犯邻近组织、扩散、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ER,PR和PCNA表达之间有明显互补性。PCNA表达结合ER,PR检测具有方法简单、组织无需特殊处理等特点,适于对常规病理切片作回顾性研究,对鉴别肿瘤性质、预测预后均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雌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对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I对子宫内膜癌孕激素受体亚型A和B的调控作用,探讨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IB和乳腺癌细胞系MCF-76,分别给予雌二醇(E2)10nmol/L和IGF-I 20ng/ml作用3d,用Western印迹方法观察两种孕激素受体亚型的蛋白质含量变化;从细胞中提取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观察孕激素受体B亚型的mRNA水平的调控。结果:(1)Western印迹试验显示,HEC-IB细胞给予E2作用72h后,人孕激素受体(hPR)-A、hPR-B光密度值用药前后差异无显著意义,P.0.716,P=0.391。给予IGF-I作用72h,hPR-A、hPR-B明显下调(P=0.008,P=0.002)。(2)RT-PCR显示,HEC-IB细胞中hPRB mRNA未见表达,给予10nmol/L雌激素刺激72h后,hPRB mRNA阳性,呈上调作用;经IGF-I 20ng/ml作用后,hPRB mRNA阳性,IGF-I对其有上调作用,但IGF-I的上调作用弱于雌激素。MCF-7细胞中hPRB mRNA未见表达,经10nmol/L雌激素刺激72h后,hPRB mRNA阳性,呈上调作用,但雌激素对hPRB mRNA的上调作用在MCF-7细胞中弱于HEC-IB细胞。结论:(1)E2和IGF-I对hPR亚型均有调控作用,且具有不同组织细胞特异性。(2)E2和IGF-I在基因水平或转录水平使hPRB mRNA上调,但在转录后可能存在某种抑制因素使hPRB蛋白质产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13):1851-1854
目的:探讨雌孕激素受体ER、P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灶生长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取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中ER、PR阳性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其中增殖、凋亡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肿瘤组织中ER、PR阳性表达量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ER阳性组、PR阳性组肿瘤组织中增殖基因KCC1、RRM2、SRPX2、Snail mRNA的表达量分别低于ER阴性组、PR阴性组;抗凋亡基因Wip-1、Bcl-2mRNA的表达量分别低于ER阴性组、PR阴性组,促凋亡基因Bid、Bax、Fas mRNA的表达量分别高于ER阴性组、PR阴性组(P<0.01)。结论: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ER、PR阳性表达者,肿瘤增殖活性较低、凋亡活性较高,恶性程度低于ER、PR阴性表达者。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是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异位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与EMT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本文就近年EMT与雌、孕激素受体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不同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的方法及意义,用抗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26例子宫内膜癌、23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2例正常子宫内膜石蜡切片ER、PR的表达,结果显示,免疫组化SP法检测ER,PR阳性率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内膜癌ER、PR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正常内膜与不典型增生内膜ER、PR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内膜与内膜癌、不典型增生与内膜癌ER、PR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免疫组化ER、PR含量SP法测定对临床预后判断,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息肉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机制。方法:前瞻性研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及周围正常内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息肉组织和周围正常内膜组织中ER、PR的表达水平。结果:ER在息肉组的表达高于内膜组,PR在息肉组的表达低于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中ER、PR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息肉形成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ERK1/2以及ER和PR的表达;同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石蜡标本中ERK1/2的表达;对标本的染色情况做半定量分析.结果 ERK1/2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ER阳性与ER阴性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率比较(76.5% vs 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RK1/2的高表达率与E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5);p-ERK1/2的高表达率与PR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子宫内膜恶变过程无相关性,其活化与E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R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发挥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1/2(ERK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间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30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中ERK1/2以及ER和PR的表达;同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13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石蜡标本中ERK1/2的表达;对标本的染色情况做半定量分析.结果 ERK1/2在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的ERK1/2(p-ERK1/2)在ER阳性与ER阴性子宫内膜癌中的高表达率比较(76.5% vs 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ERK1/2的高表达率与E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57,P<0.05);p-ERK1/2的高表达率与PR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ERK1/2信号转导通路与子宫内膜恶变过程无相关性,其活化与ER表达水平呈正相关.ER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发挥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他莫西芬(tamoxifen,TAM)对大鼠血清雌、孕激素分泌水平以及对大鼠子宫雌、孕激素受体(ERα、ERβ、PR)表达状况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假手术+TAM组(SHAM+ TAM组)、去势手术组(OVX组)、去势手术+TAM组(OVX+ TAM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在找到卵巢后即分层缝合,关闭腹腔;去势手术组切除双侧卵巢建立OVX动物模型.SHAM+ TAM和OVX+ TAM组每日灌胃TAM;SHAM和OVX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给药28 d.给药前后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雌、孕激素分泌水平,实验结束处死大鼠取子宫,称量子宫重量,计算子宫系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子宫的ERα,ERβ和PR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SHAM+ TAM组大鼠子宫湿重显著降低(P<0.01),子宫系数降低了47%.与OVX组相比,OVX +TAM组大鼠子宫湿重显著增加(P<0.05),子宫系数是OVX组的1.87倍.SHAM+TAM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SHAM组,P<0.05.OVX+ TAM组雌激素水平显著高于OVX组,而孕激素水平则极显著低于OVX组.与OVX组相比,OVX+ TAM组ERβ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SHAM组PR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OVX +TAM组的PR水平显著高于OVX组(P<0.05),并与SHAM组水平相当(P>0.05).结论 TAM在不同雌激素水平条件下,对性激素分泌的影响是不同的.TAM在大鼠子宫内膜有雌激素样作用.TAM导致子宫内膜病变的机制可能与其雌激素样作用以及对性激素受体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