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癌变分子机制的研究推动了早期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大规模基因组学)的发展也加深了我们对癌变机制的认识.本世纪初数例大规模单卵双生双胞胎的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遗传学变异只在一些少见的遗传性肿瘤发生上发挥关键作用,而占全部肿瘤95%以上的散发性肿瘤的发生则主要由环境因素决定[1,2].表观遗传是环境因素与细胞的遗传物质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极其密切.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是在后基因组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与DNA序列变异无关的基因表达可遗传性现象的本质、功能、形成机制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于遗传、表观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疾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功能失调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而FK506结合蛋白5(FKBP5)基因可通过调控糖皮质激素受体的活性对HPA轴的功能进行调节。研究FKBP5基因的多态性、甲基化水平和表达水平的改变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可以为今后深入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欧洲人群中检测到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NDST3的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云南地区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SNa Pshot技术对云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 (n=364) 和正常对照组 (n=287) 进行SNP位点rs11098403的基因分型;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量表) 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rs11098403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易感性及rs11098403多态性与精神症状的关联.结果 NDST3基因rs11098403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也与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一般精神病性症状评分无关.结论 NDST3基因SNP rs11098403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无关联性.SNP rs11098403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与欧洲人群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继续教育CME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诊断分型及防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和胰岛素作用差(抵抗)而导致血糖增高及其他代谢紊乱,在其致病因素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各占50%,两者长期共同作用。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和我国糖尿病患病病人数显著增加。2003年IDF报告全球糖尿病病人已超过1.94亿,预计到本世纪2025年这个数字将增加近一倍(3.33亿)。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20年上升近3倍以上。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者由1980年的1.0%上  相似文献   

5.
部队平时精神分裂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殷尚炯  徐德忠  王惠利  王振田  门可 《医学争鸣》2002,23(12):1140-1142
目的:探讨部队平时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部队的精神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44例正常对照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4个危险因素,分别是:家族史(OR=5.25,95%CI=1.15-23.94)、内向性格(OR=4.41,95%CI=1.82-10.66)、遭遇精神创伤事件(OR=5.68,95%CI=2.01-15.63)、与父母关系不好(OR=4.27,1.03-17.74)。该4种因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显著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和多种环境因素有关,部队的预防工作应为加强高危人群的普查。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病因不明.大量的研究显示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但同卵双生的发病一致率仅为41% ~ 65%[2]的研究结论也提示该病与环境因素同样密切.微小RNA( microRNAs,miRNAs)参与调节人体三分之一蛋白质编码基因表达的调控,推测其可能是大脑紊乱性疾病的分子基础[3],其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值得研究.本文就miRNA 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生命早期应激(ELS)是多种精神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可诱发重性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注意缺陷症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发生机制的"三因素"理论[1],即遗传因素、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和成年后环境因素,强调了生命早期环境因素在精神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目前关于ELS对成年后精神疾病发生的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再生、可塑性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功能改变等.本文就ELS对成年后精神疾病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而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性别、年龄、精神症状、既往住院及治疗情况等因素相关.国外研究表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具有密切关系[1-2],但鲜有研究Hcy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以事件相关电位P300 (Event-related potential P300,P300)检测方法对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的精神分裂症患进行了认知功能测定,以了解伴HHcy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情况.  相似文献   

9.
黄新芳  沈南 《上海医学》2004,27(12):943-94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SLE的遗传性很强,同胞的患病率/一般人群患病率(λs)大于20,同卵双生子发病一致率为24%~65%,而异卵双生子发病一致率仅2%~9%。  相似文献   

10.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其子女患病风险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遗传学研究表明,常见的精神分裂症与遗传密切相关,主要是多基因遗传,其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遗传因素是主导,环境因素是诱因,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发病率可以大致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特征.方法 对30例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和30例随机选取的健康志愿者(健康组)的认知功能进行研究.所有参与测试者受教育年限≥6年,对两组人员都进行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试共识版( MC-CB)测试,分析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特点和损害特征.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结果 除情绪管理测验得分两组没有差异外,其余各测试得分和MCCB总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 05);首发患者的MCCB总分、持续性操作测验得分与PANSS量表中阴性症状因子分相关(P<0. 05),而连线测验得分与患者PANSS量表中阳性症状因子分存在一定相关性.结论 儿童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存在明显损害;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受损与阴性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已有逾百年的历史,但目前就其原因、性质、损害范围和 程度仍有许多争议.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主 要涉及注意、记忆(包括工作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抽象思维(主要表 现在执行功能)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障碍,它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而非疾病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减退为主要表现的获得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可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在65岁以上人群中,西方约有5%的人患此病,我国60岁以上人群AD的患病率为3%~5%[1].AD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与神经细胞及突触数量的减少等.现大多数治疗方法是根据AD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它的病理变化来改善AD患者的症状和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变异性很大的精神病性障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神经发育异常的结果。遗传因素中风险基因单个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引起了重视。目前,SNPs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神经发育异常相关的领域,涵盖了与神经营养、神经递质、代谢酶类等基因的研究。除此之外,在免疫学等其他领域的相关基因也有类似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别怀玺  李晶 《重庆医学》2011,40(19):1901-1903
目的 探讨Ⅰ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不同特点.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Ⅰ型(阳性症状为主)25例,Ⅱ型(阴性症状为主)10例,选取25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短时(5 min)心率变异分析,以正常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低频功率(LF)、...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已有逾百年的历史 ,但目前就其原因、性质、损害范围和程度仍有许多争议。目前较为一致的认识是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 ,主要涉及注意、记忆 (包括工作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抽象思维 (主要表现在执行功能 )和信息整合等方面的障碍 ,它是精神分裂症的原发症状而非疾病的结果。另外 ,患者的长期预后和社会功能障碍均主要取决于认知受损的程度 ,故如何正确评测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将主要介绍国内外在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一、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成军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6):410-412
目的探讨舒必利和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舒必利组和维思通组进行6周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数字划消测验(CT)、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RC)、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讲行检查,评估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与精神症状变化关系.结果脱落2例,58例患者在6周以后两组PANSS量表分显著下降,CT、WMS-RC、WCST测验成绩均显著提高,治疗后两组WCST成绩改善有差异,但不显著.舒必利组认知改善主要与精神症状的阳性症状,一般病理性症状改善有关.维思通组认知改善主要与阴性症状改善有关.结论舒必利和维思通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损害,但作用机制可能不同,维思通对精神分裂症的执行功能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均表明精神分裂症是一类与遗传因素密切关联的疾病,但精神分裂症在人群中的遗传度因各国使用的诊断标准不同而各异。本研究将深入探讨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遗传度的大小。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于1998.1~1998.12在西安精神卫生中心共收集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的入选对象均经该院两名或以上的主治医生根据中国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二版的修订版(CCMD-II-R,1995)作出明确诊断,同期在西京医院选择与病例年龄、性别、职业、居住地等相近的非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共74例。二、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流行病…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2型糖尿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佩  王绚  何继瑞 《医学综述》2014,(9):1629-163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影响全人类的高发的感染性疾病。HCV感染除了会造成极大的感染率和病死率外,更为严重的是HCV可导致终末期器官损害。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HCV感染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也显著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喹硫平治疗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详细收集临床资料.均使用喹硫平治疗,分别在基线时及治疗12周末对患者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的变化值进行比较.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线时的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是否相关,以及通过喹硫平治疗是否可以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损害.结果 基线时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认知损害存在明显相关(P均<0.05).经过12周的喹硫平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均<0.01);患者12周末与基线相比RBANS测验总分及部分因子分与基线评分相比较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CST中部分因子分均较基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喹硫平具有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