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HFOV治疗27例气胸,治疗前及治疗后2 h、12 h、24 h、48 h监测动脉血气及呼吸机参数。采用SAS8.1软件分析,数据以(x珋±s)表示,对组内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HFOV治疗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Paw、FiO2逐步调低,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开始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疗效较好,已更加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新生儿气胸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新生儿气胸提供有利依据。方法:将收治的57例气胸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32例)。实验组患儿给予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和临床的治疗效果。结果:①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48 h,两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法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1年3月至2017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145例气胸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通气方式分为对照组(73例)和观察组(7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机械通气法,观察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法。观察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时间、用氧总时间、住院时间、pH值、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比值(PaO_2/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比两组患儿出院6个月后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吸入高浓度氧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氧总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H值、PaO_2、PaO_2/PAO_2高于治疗前,观察组pH值、PaO_2、PaO_2/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I、PaCO_2低于治疗前,观察组OI、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复查,观察组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达峰时间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道感染、肺出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机械通气法比较,高频振荡通气法可缩短气胸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总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稳定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气胸并呼吸衰竭新生儿49例,均进行胸腔闭式引流。25例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设为对照组,24例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HFOV+SIMV)治疗设为治疗组,观察两组患儿2、8、12、24h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以及胸片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治疗不同时间,治疗组吸入氧浓度、动脉血气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胸片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重症气胸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边静 《西部医学》2017,29(5):656-661
【摘要】 目的 研究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g ventilation,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n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疗效,寻找更适合与优越性的通气方法。方法 选取新生儿病房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气胸新生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40例则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期的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恢复时间,两组患儿治疗疗效与有无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原发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4、8、12、24、48h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时段PaO2值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PaCO2值较治疗前下降(P<005);OI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PO2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4、8、12、24、48h时后PaO2、PaCO2、OI、a/APO2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为(37±1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1±18)/d(P<005)。观察组X线胸片恢复时间为(41±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5±23)/d(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无明显并发症情况发生(P>005)。结论 HFOV和CMV两种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明显效果,但HFOV的临床治疗疗效更好,检测血气分析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更明显,且安全性更高,无明显并发症,更适合治疗新生儿气胸。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频震荡通气(HFOV)在新生儿气胸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接受HFOV治疗的17例气胸新生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接受HFOV治疗前及上机后2、12、24和48 h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分压(PaO2)、血氧指数(OI)及吸入氧浓度(FiO2)变化。结果 17例患者15例治愈,2例放弃治疗。治愈患者在上机后2 h观察到PaCO2由(11.2±0.85)kPa下降至(6.20±0.73)kPa(P0.05),而PaO2进行性上升,由治疗前的(4.80±0.47)kPa至治疗后12 h升高至(7.83±0.56)kPa(P0.05),这一变化在24 h开始最为明显,与上机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炎治疗后好转。结论 HFOV能改善新生儿气胸患者的氧合功能,安全性好,是有效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9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病儿分为常规辅助通气(CMV)组48例,HFOV组50例,观察2组血气改善情况.结果 2组上机前血气观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上机2h和24 h与上机前的血气观察指标明显改善(P均<0.05),且HFOV组显著优于CMV组(P<0.05).结论HFOV组在改善肺功能,促进肺通气和肺换气,显著优于CMV组,是一种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高频振荡(HFOV)和压力调节的容量控制(PRVC)两种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气胸的疗效。方法:选取NICU病房2014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气胸患儿,其中高频振荡通气(HFOV) 30例、压力调节的容量控制通气(PRVC) 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胸腔闭式引流,观察两组患儿在不同时期的血气指标、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前后血气Pa O2、Pa CO2、OI值比较:两组Pa O2在2h、12h、24h及48h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0h)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a CO2水平除12h与治疗前(0h)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在其他时间点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OI除PRVC组2h、12h较治疗前(0h)无显著性差异(P>0. 05),其他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h、12h、24h Pa O2、Pa CO2,HFOV组较PRVC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h、24h氧合指数(OI)HFOV组明显低于PR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胸腔闭式引流时间HFOV组较PRVC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呼吸机应用时间HFOV组较PRVC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HFOV、PRVC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新生儿气胸均有效。HFOV对气胸愈合、肺功能改善优于PRVC,能够缩短胸腔闭式引流时间及呼吸机应用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常频机械通气(CM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1年l月住院治疗的呼吸衰竭新生儿53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CMV组。HFOV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HFOV治疗,CMV组2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CMV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用氧浓度、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机械通气前相比HFOV2h后PCO2即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差异极为显著(P〈0.01)。8h后下降极为显著(P〈0.01),与CMV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HFOV治疗8h后氧合功能明显改善,表现为FiO2、OI、MAP均明显下降(P〈0.05),与CMV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h~48h后氧合功能进一步改善,FiO2、OI、MAP均进一步下降,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与CMV组比较HFOV治愈率高、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气胸及VAP发生率下降(P值均〈0.05),但III级以上颅内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明显(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优于传统机械通气,并发症低,可作为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新生儿张力性气胸常见于较大肺泡的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其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患儿出现呼吸窘迫,严重缺氧、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NICU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的1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儿中治愈15例,放弃1例。结论:应用高频震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气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0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 CO2、Fi O2、OI、Pa O2/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胸、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通气氧合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观察比较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HFOV组18例,常频组15例,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氧合参数、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X片变化.结果 HFOV组治疗6 h后通气氧合情况明显好转,OI下降至(7.67±3.36)(P<0.05),PaO2升高至(77.66±16.65)mmHg(P<0.05),PaCO2下降至(41.02±4.30)mmHg(P<0.05);治疗24 h后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明显降低,气胸吸收时间(54.06±24.04)h;与常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气漏氧合改善更快,短时间内氧浓度及OI下降更快,气漏吸收更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新生儿肺出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48例治疗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气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患儿的肺出血停止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能更好改善肺出血患儿的肺氧交换功能,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对治疗新生儿肺出血十分有效,且安全性好,比常规机械通气有很大优越性,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作者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igh 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经常频机械通气(convention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CMV)治疗后疗效差的31例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唐英姿  赖细芬 《广西医学》2011,33(12):1665-1667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护理策略.方法 新生儿呼吸衰竭20例,使用HFOV治疗和规范化护理.结果 20例患儿在施行HFOV治疗48 h后吸入氧体积分数下降,肺部氧合得到改善,氧合指数及振荡压力幅度均下降,治疗过程中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21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36例经CM(V常频机械通气)和HFOV治疗的呼吸衰竭患儿治疗前后FiO2、0I、OIa/APO2的差异。结果 HFOV治疗后,呼吸衰竭患儿的FiO2、OIa/APO2较CMV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常频机械通气叠加高频振荡通气(SIMV+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32例重症呼吸衰竭患儿予SIMV+HFOV模式机械通气治疗,观察0、2、6、12、24h患儿血气分析、呼吸力学参数、肺氧合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即出现改变,6h后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h后,肺顺应性C明显上升,MAP及气道阻力R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有差异(P<0.05),12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氧合功能指标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及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治疗6h明显上升,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与开始上机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MV+HFOV对新生儿重症呼吸衰竭,尤其是常频机械通气失败的患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郭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4,(19):2580-2581
目的分析对新生儿呼吸衰竭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52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按照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频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新生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