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将CHD患者60例按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为MAU组和尿正常白蛋白(NMAU)组,将两组患者血清sCD40L水平与MAU进行比较并与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 CHD两组血清sCD40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D两组血清sCD40L水平比较:MAU组高于NMAU组(P<0.05);比较两组尿蛋白排泄量(UAE)的含量:NMAU组明显低于MAU,对照组明显低于NMAU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sCD40L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正相关。结论 CD40-CD40L系统参与CHD的发病过程;CHD患者早期肾损害与sCD40L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脉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所有对象的尿微量白蛋白,根据结果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微量蛋白尿组和无微量蛋白尿组。所有对象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微量蛋白尿组与无微量蛋白尿组相比,其脉压明显增大。结论:脉压增大可能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与原发性高血压及脉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7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按高血压级别及脉压(>60mmHg与≤60mmHg)进行分组,观察各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与高血压及脉压之间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且脉压>60mmHg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高于脉压≤60mmHg组(P<0.01).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可较早反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程度,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徐育红  王建安 《浙江医学》2004,26(6):407-40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的关系.方法 84名EH患者按24h尿微量白蛋白值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MCA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NMCA组),进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检测,比较两组动态血压值、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室重塑的特点.结果 MCA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NMCA组(均P<0.01);MCA组LVMI、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均高于NMCA组(均P<0.01),正常构型率低于NMCA组(P=0.01).LVMI与尿微量白蛋白值、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均P<0.05).结论合并有MCA的EH患者血压较高,LVMI较大,左室肥厚与向心性肥厚的发生率较高.MCA与血压及左室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6例,根据患者脉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PP<60mmHg组(n=77)和PP≥60mmHg组(n=79),比较两组患者晨起尿微量白蛋白。结果:PP≥60 mmHg组患者LDL-C、空腹血糖显著高于PP<60mmHg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P≥60 mmHg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异常比例均显著高于PP<60mmHg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脉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67,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可引起轻至中度的肾小动脉硬化,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的早期肾损害表现,最终导致肾衰竭[1]。近年来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是以尿微量白蛋白为特征的近曲小管的功能异常[2]本文对12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检测40例20-40岁Ⅰ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iton(UAE)和选择性蛋白尿指数SelectiveProteinuriaindex(SPI)。将患者年龄、病程和血压与UAE、SPI作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患者和正常人相比,UAE增加、SPI下降(P<0.05);高血压病组UAE与血压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和病程无相关性;用硝苯啶、  相似文献   

8.
李宏波  欧阳畅 《当代医学》2010,16(30):86-8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的关系。方法 215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正常组11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99例。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程度密切相关。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越高,颈动脉粥样病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9.
张蓉  陈斐  陈骏  吴宇静 《右江医学》2014,42(5):550-552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 将1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比分为A(非杓型组)、B(杓型组)两组,并设30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C组),记录各组患者一般资料、24h动态血压、空腹血糖、胆固醇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并比较,分析昼夜血压节律变化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结果 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较B组、C组明显升高(P<0.01);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24h平均收缩压(24 h SBP)以及24h平均舒张压(24 h DBP)可能是其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异常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密切,其中dSBP、24hSBP以及24 h DBP可能是其关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关系。方法按脉压高低将13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脉压≤60mmHg组60例,脉压〉60mmHg组77例,比较两组间尿微量白蛋白的差异。结果高脉压组年龄较大,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高于低脉压组[(21.08&#177;3.97)μg/min与(11.14&#177;3.32)μg/min,P〈O.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脉压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66例高血压病(EH)病人红细胞变形能力(ED)和红细胞ATP酶活性,细胞内离子浓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显示,EH病人红细胞滤过指数(I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红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细胞内K+,Mg2+-浓度明显降低(P<0.001),而细胞内Na+,Ca2+浓度明显增高(P<0.001),且随着EH病程进展而逐渐明显(P<0.001)。EH病人红细胞IF与红细胞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及K+,Mg2+浓度呈明显负相关(P<0.001),与Ca2+,Na+浓度呈正相关(P<0.001)。结果提示EH病HED降低与红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及离子浓度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针对老年这一特定人群,了解CRP在高血压不同级别水平变化,了解CRP对高血压的发生及病情发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97例,按血压水平分为3个级别,正常对照组43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测定血清CRP的水平、血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析CRP水平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P〈0.0001),且高血压3级组CRP高于2级和1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为不同级别过程中血压、血清CRP水平、BMI过高是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RP水平增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RP水平与血压水平有关,随血压水平增高。CRP水平也相应增高;经多因素分析血清CRP水平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炎症参与了高血压发生、发展成为不同血压级别过程。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对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 (DM+HT)患者 36例与未合并高血压病 (DM)患者 34例的血 NO等指标进行比较 ,并对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血 NO与血压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DM+HT组较 DM组血 NO显著降低 [(41.94± 18.91) μmol/ L 和 (5 8.98± 19.36 ) μm ol/ L,P <0 .0 1],而且血 NO分别与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负相关 (r =- 0 .38,P <0 .0 1;r=- 0 .33,P <0 .0 1)。结论 :DM+HT患者血 NO水平较 DM患者显著降低 ,而且在 2型 DM患者中血 NO下降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83例备中度高血压患者。结果表明,超声心动图左室肥厚在早期检出率高于心电图。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早期预报也更敏感。如检出患者已有心电图左室肥厚,其复杂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脑利钠肽(BNP)水平与不同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高血压病患者206例,根据心功能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舒张功能不全和收缩功能不全三组,并以87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血浆BNP水平.结果: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心功能情况分组后,各组间血压水平无差异,与正常对照组间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功能正常组和舒张功能不全组之间EF值、左室舒张末内径无差异;BN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心功能正常组、舒张功能不全组和收缩功能不全组呈逐步升高,以收缩功能不全组最显著(P<0.001);收缩功能不全组BNP水平明显高于舒张功能不全组(P<0.01).结论:BNP可较好地反映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情况,在舒张功能出现时已有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时,升高最显著.对BNP水平的检测,可准确地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脏功能状况进行判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并靶器官损害动态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无靶器官损害者51例,并靶器官损害者68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显示,无靶器官损伤者血压流动曲线与正常人相似,基本呈“勺型者”(dipper)心脑器官损害者的nSBP,nDBP及nSBP/nSBP,nDBP/dDBP较无靶器官损害者明显增高,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P〈0.01)。肾脏损害者其24hSBP,24hDBP,dSBP,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统计高血压病各期患者60例,设正常对照组.测量舒张早期E波峰值血流速度(VE)和舒张晚期A波峰值血流速度(VA)及E/A比值.结果:正常对照组VE、VA分别为(82土13)cm/s及(51士12)cm/s,E/A>1.高血压病1期患者VE、VA各为(80士13)cm/s及(50士11)cm/s,E/A>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血压病Ⅱ期患者VE、VA各为(58±13)cm/s及(52±12)cm/s,14例E/A>1(70%),6例<1(30%),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病Ⅲ期患者,VE、VA各为(40±11)cm/s及(42士12)cm/s,3例E/A>1(15%),17例E/A<1(85%),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期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改变不明显,Ⅱ期患者常有舒张功能变化,Ⅲ期患者舒张功能改变常明显.通过测量VE、VA及E/A比值对了解高血压病人舒张功能的变化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A/C1166 polymorphism of angiotensin Ⅱ type-1 receptor (AT1 R) gene in essential hypertensive elderly.MethodsThe A/C1166 polymorphism of AT1 R gene was assess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 RFLP) in a case control study of 87 essential hypertensive elders (EH) and 55 normotensive elders (NT).ResultsThe genotype frequencies of AA, AC, CC were 0.805, 0.161, 0.034 in EH group and 0.927, 0.073, 0.000 in NT group respectively. The frequency of C1166 allele was higher in EH group (0.115) than in NT group (0.036)(P<0.05).Conclusion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C1166 polymorphism of AT1 R gen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elderly.  相似文献   

19.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多种CD40结合药物,如CD40L三聚体(CD40LT)、CD40单抗和CD40L阳性细胞目前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测得的3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红细胞锌(Zn)含量与锌/铜值(Zn/Cu)明显升高;其中10例近期内未服用降压药物者上述测定结果更显著高于20例持续服用降压药物的患者。但患者的红细胞铜及血浆Zn、Cu含量及Zn/Cu值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