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辩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独特的诊治体系。辩证,就是将四诊收集来的客观病情资料,运用中医的脏腑、经络、病因等基本理论,加以分析、归纳,以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发展趋势和邪正关系,从而得出“证”的结论。因而,辩证实际上是中医诊断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论治,则是根据辩证结论而采取的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制定治疗原则及具体选方用药、煎法服法、饮食宜忌等等。辩证和论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辩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处理疾病的手段,也是辩证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对辩证是否正确的实践检验。在中医临床工作中,辩证是否正确,是提高中医医疗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看"异病同证"和"同证异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中医辨证论治层次观的阐释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异病同证(同治)"和"同证异治"的分析,提出"异病同证(同治)"与"同证异治"都是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的针对不同辨证层次的治疗原则.且"同证异治"是比"异病同治"更优化的治疗原则,更能够把握疾病的证候本质,更能够突出中医治病以人为本的个体化特征,也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的发展谈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普遍认为辩证论治是祖国医学的特点。也是祖国医学的精髓。那么辨证论治是否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唯一方法?是否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为了阐明这些问题,我们从中医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在历史上,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并不局限于辨证论治。古人在防治疾病时,首先产生了辨病治疗和方剂辨证,以后逐渐发展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和方剂辨证都是确定某方治疗的病或症侯群,专病专方或是一病多方,达到方病相应。辨证论治是确定证后,再根据病人当时的临床表现来选用相应的处方,药味和剂量也可以增减。方征相应就意味着辨证论…  相似文献   

4.
证候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是疾病病机的外在反映,它是中医辨证的结果,也是论治的前提,在中医诊断、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医证候要素是组成中医证候的主要元素,它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辨证体系,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证候要素的提出入手,探讨目前证候要素常见的提取方式,并对证候要素的应用特点及优势做出论述。证候要素对认识疾病病机及深化对病机的认识带来便利。证候要素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辩证体系,为证候规范化及揭示疾病病机规律、特征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阴吹是中医证名,其症状主要是:"阴道口有气排出,状如矢气,难以自控."此病临床较为常见,古人也有"阴吹之病乃妇人恒有之疾"的论述.但属隐微之候,患者常隐忍不言,临床医生多忽视或误诊.如今,笔者有幸跟随甘肃省名中医,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刘东汉教授临证拾贝,将刘教授对本证的辩证论治予以总结,每与临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王海莉  吴少天  耿方方 《中医学报》2020,35(8):1643-1645
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本质突出体现在"辨证论治"理论和实践之中,而"证"是"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证"是临床中医对疾病本质把握的集中体现,是对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证"对疾病本质的把握不是机体局部器质性改变的认知,而是对疾病状态的把握。"证"的核心是病机,病机反映着疾病发生发展的状态。病机的生动性、动态性和整体性充分体现着以"证"为核心的中医临床理论的鲜明特色。临床治疗中,"证"使"施治"有的放矢,是制定治则的纲领,也是选方遣药的依据。通过"证"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疾病的发生、发展、状态和转归,为疾病的治疗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7.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临床上多表现为阵发性,与心悸、眩晕等并见,是中医内科常见的病症。中西医联合对胸痹认识更全面,诊断更明确,评价更客观,优势更彰显。依据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分清标本缓急,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即"病证结合"是中西医联合临床的最佳模式。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明确西医诊断不失为现阶段中西医联合的一种有效途径,更是时代对中医规范化的要求。将中西医两套理论体系融合起来,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是医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对辨证与辨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构建之初,就存在两种诊治疾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千百年来中医临床的总趋势是:在辨病和辩证结合的基础上,逐渐从辨病论治走向辨证论治,从群体医学走向个体医学。由于现今中医学对“证”实质研究的困惑和裹足不前,使得人们重新对中医辨病加以审视。就实质而言,辨病强调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疾病本身特异性的变化规律,治疗重在消除各种病源因素;辨证旨在揭示人体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对环境反应的差异性,治疗重调整机体的反应状态和自身的某些属性。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是当今临床中的必然,其前提是:一要加强对中医学病种和证型规范化的研究;二是确立中医具有优势的临床领域;三是找到具有中医特点的诊治模式和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直肠癌是全球死亡率排在第二位的恶性肿瘤,其病程长,预后差,常发生转移、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在"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多角度辨治结直肠癌,包括从病因方面辨因论治、从病机方面辨机论治、从病性方面辨性论治、从病位方面辨位论治、从分期方面辨期论治、从疾病方面辨病论治、从证候方面辨证论治、从体质方面辨体论治、从经络方面辨经论治。通过对结直肠癌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方可精准找到疾病的切合点,更好地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具有基因相关性的皮肤疾病之一.中医治疗具有疗效高同时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提示我们需要对其临床辨证论治规律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总结当代著名中医皮科专家治疗银屑病的辨证特点及用药规律,在银屑病"从血论治"的基础上提出"血分蕴毒"是银屑病的重要病机,其病位在"血",病性为"毒"与"热".并通过现代医学的视角,探讨"血分蕴毒"与现代医学的关系,这一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银屑病"从血论治"理论.  相似文献   

11.
辩证论治是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规律。而中医护理是诊断、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在护理方面,必须遵循中医的辩证理论,在辩证论治的基础上展开护理工作。在临床上,特别要认真掌握四诊、八纲的诊断辩证及方法。只有在辩证论治的指导下,去发现疾病的证候,病理变化及病情的发展,善于从复杂的变化中抓住疾病的本质,去进行辩证、制定护理措施。在护理实践中,如何理解辩证的理论不仅指导着诊断治疗工作,也同样指导着护理工作。就发热病例来说,由于临床表现不同,在辩证的理论指导下,其护理原则也不相…  相似文献   

12.
"证"作为中医学特有的识病模式,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和精髓,是中医理法方药一脉相承的桥梁和关键。中医临床通过辨证发现疾病当前的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等特征,为论治提供依据。从"方因证立,方随证效"出发,分析证-方-药之间内在联系,构建中药属性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模型,探析方剂所用药物的性味功效、配伍与辨证的内在联系,并以自汗肺卫不固证的临床用药为例阐述该模型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探究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及中医临床科学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是诊治杂病的专著,辩证论治的典范。《金匮要略》对杂病的辩证,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指导下,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认为疾病证候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将四诊手段全面用于临床,采用了脏腑辩证、经络辩证、八纲辩证、气血律液辩证、三焦辩证等丰富的辩证方法。对杂病进行病与证相结合、脉与证互参的辩证是本书的特色所在。同时阐述了脏腑经络辩证的特点及与六经辩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是临床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辩证地运用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慢性肾脏痰病的关键.明确活血化瘀运用的指针,根据临床证候,辨证分析,看到现象之后的本质,选择适当的治法,结合现代治疗手段,才能"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4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的分析,阐明了活血化瘀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强调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即辩证论治。随证用药、证治允洽,才能屡见效验。  相似文献   

16.
漏证是中医妇科常见疾病之一,针刺临床多选用肝经、脾经、肾经及任督二脉的穴位进行治疗,未涉及内关穴。而辩证论治才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原则,临床时应全面收集病情,综合分析,随证灵活施治,才能取得更好疗效。笔者以气血辩证为基础,重视通因通用,活用内关,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浅谈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辨清与辩证相结合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笔者认为,运用现代医学知识来了解疾病的病因、清理、生理、生化的表现,揭员疾病的实质,把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辨清结合起来,从中西医两方面进行剖析,研究,必将大大提高中医诊断和治疗水平。1.1微视辩证,提高诊断水平中西医结合的诊断学,应是辨病和辩证,局部与整体格结合的诊断学,祖国医学辩证论治已进入微观辩证的时代。利用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微观地,分层次地认识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的特点,更完整,准确地阐明疾病的本质。微观辨证实质上是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在更高层次上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医消化疾病脾胃湿热症的病机、治疗及病例进行了分析,湿与热合,困阻脾胃是脾胃湿热症的病机,清利湿热,重在祛湿;理气化湿,气化湿亦化是脾胃湿热症的基本治疗原则.以及通过病案列举加以说明.脾胃湿热证是中医脾胃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常见的实证,具有广泛的临床基础.通过本文的分析,让我们对慢性胃病脾胃湿热证论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很强调辨证论治,它是中医所特有的一种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的一个长处.有了它,就可不囿于一方一病,不同的病可以用相同的方药去治疗;相同的病又可以用不同的方药去治疗.只要"证"相同,就是可行的.它能让医生更准确地抓住疾病的本质而给予及时、准确的处理,提高疗效.同时这也是我们开发古方新用途的理论依据.只要我们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就能用活古方,治疗多种病症.  相似文献   

20.
望诊是中医诊察疾病重要方法之一,而现代科学仪器——纤维胃镜检查,实为中医望诊之进一步发展。中医传统辨证论治是根据对病位病性分析提列证型而进行治疗的,纤维胃镜所见可以直接窥视到疾病发生部位和病变性质。我们依据纤维胃镜所见论治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22例,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一定疗效。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