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芍药甘草附子汤出自《伤寒论》,由芍药、甘草、附子三药组成。原书指出:“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见宋辑本《伤寒论》68条)成无己释云:“今发汗病且不解,又反恶寒者,营卫俱虚也,汗出则营虚,恶寒则卫  相似文献   

2.
芍药甘草汤功能与药效组分对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方芍药甘草汤9种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和异甘草素)的变化规律,探讨芍药甘草汤功能与药效组分的对应性。方法以经方芍药甘草汤(《伤寒论》方)为载体,用5个不同配伍组分的芍药甘草汤作为对照,采用高效液相二极管陈列检测法测定含量。结果不同配伍的芍药甘草汤9种药效组分为(mg/ml):《伤寒论》方为1.92、0.90、3.51、0.53、8.35、3.16、0.77、0.77和0.15;《传信适用方》为0.92、0.45、1.62、0.37、0.78、0.34、0.06、0.10和0.01;《朱氏集验方》一为1.59、0.82、3.28、0.49、3.15、1.10、0.27、0.44和0.08;《朱氏集验方》二为1.14、0.52、2.12、0.41、2.92、0.97、0.22、0.36、0.06;《魏氏家藏方》为1.38、0.59、2.70、0.43、2.40、0.35、0.06、0.10和0.01;《医门八法》方为1.52、0.67、2.91、0.45、3.00、1.07、0.24、0.42和0.07。结论 1.9种药效组分变化规律为:《伤寒论》方>《朱氏集验方》一>《医门八法》方;《朱氏集验方》二中的药效组分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魏氏家藏方》,而甘草酸、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苷和异甘草素含量>《魏氏家藏方》;《传信适用方》方中9种药效组分含量最低。2.配伍不同,药效组分总量和比例也不同,临床疗效也各异:《伤寒论》方药效组分总量为20.06 mg/ml,用于止痛;《朱氏集验方》一药效组分总量为11.216 mg/ml,用于消渴;《朱氏集验方》二药效组分总量为8.72 mg/ml,用于治脚弱无力;《传信适用方》药效组分总量为4.65 mg/ml,用于治湿气腿脚赤肿疼痛;《魏氏家藏方》药效组分总量为8.02 mg/ml,用于治湿热脚气;《医门八法》方药效组分总量为10.35 mg/ml,用于治胃气痛。  相似文献   

3.
“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方。腹痛足挛急,服之即安康。”注:芍药甘草汤用炒白芍、炙甘草两味药组成。功能缓解挛急、止腹痛。是汉代张仲景用治两足挛急,以及诸般腹痛的主方。临床应用时,随发病见证的不同,有多种变化方法,分列如下:“热证配黄芩。”注:《伤寒论》有黄芩汤一方,即由此方加黄芩、大枣而成,用治太阳少阳合病,腹痛、下利;或痢疾、腹痛,有发热、舌红苔黄、脉弦数者。使邪热清,痛、利俱已。《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有黄芩芍药汤,只用黄芩、芍药、甘草三味药,治疗肠热泄泻,或痢疾、里急后重,身热、下脓血稠黏者,着重于清肠热、止痛利。…  相似文献   

4.
芍药甘草汤属于经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白芍药、炙甘草两药组成,用于有阴虚致筋脉挛急之证,体现了复阴缓急止痛的治法。筋脉挛急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具体表现有腓肠肌痉挛、肌痉挛、两臂痉挛等,其中腓肠肌痉挛最多见,俗称“小腿抽筋”。本文主要介绍了芍药甘草汤的理论基础及治疗肌痉挛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芍药甘草汤,出自于东汉医家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详见于《伤寒论》第29条。主用于阴虚血少、筋脉失濡所致的“足挛急”一证。  相似文献   

6.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慢性骨盆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CPPS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加味芍药甘草汤(白芍、甘草和黄芪等)治疗本病气滞血瘀型6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加味芍药甘草汤在临床疗效比较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无显著差异。治疗前后前列腺液WBC计数变化上加味芍药甘草汤优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结论:加昧芍药甘草汤治疗CPPS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汤由芍药、甘草二药组成。出自《伤寒论》第二十九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逆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文中指出阴虚筋脉失养而出现脚挛急症候者,可用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使阴液得复而筋脉得养则挛急自愈,其脚即伸。  相似文献   

8.
芍药是经方的常用药物,《神农本草经》(《本经》)记载芍药功效为"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以《本经》功效为纲,将芍药类经方归类分析,发现芍药除邪气、调寒热,多配伍桂枝、麻黄、黄芩、附子,以桂枝汤、大柴胡汤、附子汤为代表方;主腹痛,止身痛,常配伍甘草、饴糖、人参、当归,如小建中汤、桂枝新加汤、当归芍药散;除血痹、破坚积、消疝瘕,多配伍黄芪、当归、川芎、大黄、桃仁等,代表方如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利小便以配伍茯苓、白术为主,如真武汤;益气以益阴气为主,配伍甘草、黄芪、当归等甘温药物.除《本经》所载功效外,张仲景运用芍药经方还有新的发展,如芍药配伍甘草以缓拘挛,芍药配伍黄芩以止下利,芍药配伍大黄、枳实以通便结等.以《本经》推演经方的用药配伍,以经方来分析《本经》之功效,是解读经典奥秘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治疗的下利证,包括痢疾和泄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治疗下利证的方剂颇多,且疗效显著,至今仍广泛用于临床。笔者根据其不同的方剂,归纳以下证型。1湿热下利证《伤寒论》葛根芩连汤主治“利遂不止”,白头翁汤主治“热利下重”,黄芩汤主治“自下利”,《金匮》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治“产后下利虚极”等,均是治疗湿热下利证的方剂。其中,葛根芩连汤(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有清热燥湿,解表止利之功效,主要治疗湿热痢疾和湿热泄泻兼有表证。据现代研究,本方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能抗菌消炎,解热止痛,治疗急性…  相似文献   

10.
芍药甘草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第29条,原文为“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本义为阴液不足,筋脉失于滋养的小腿抽筋而设,但我们临床应用时不能只限于小腿抽筋,应结合现代的医学研究拓展其思路,扩大其应用范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虎汤类证未必大汗”及“桂枝汤去桂缘于阴虚”的机理.方法:从《伤寒论》第16条、第26条、第28条入手对白虎汤类证和桂枝汤证进行分析.结果:①“大汗出”不是白虎汤证的必备症状,更不是白虎加参汤证的常规症状.身大热与大汗出同时共存于一个患者身上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大汗出的同时散发体表热量,体温自然就不会太高;若体温很高的时候会蒸发大量的体表水分,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大汗淋漓,所以说白虎汤证大汗出和身大热同时出现的说法是错误的.②桂枝汤中的主药桂枝有“和阳”的功能,而芍药具有“滋阴”的功能.因此,仲景在桂枝汤加减法应用中,既有桂枝汤减芍药,又有桂枝汤加芍药;既有桂枝汤加桂枝,就应该有桂枝汤减桂枝.这种将桂枝和阳、芍药滋阴功能相互对用的规律,符合临床上疾病变化的客观实际.所以桂枝汤化裁就有苓桂术甘汤和苓芍术甘汤,以对应临床所见的脾阳虚水湿停滞和脾阴虚水湿停滞;还有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以对应临床上的阳虚和阴虚,否则就违背了临床实践中阴阳兼顾的治疗特点.结论:白虎汤类证及桂枝汤证若失治误治则变证百出,观其脉证随证治之则可取效.  相似文献   

12.
心阳虚证由心阳虚衰、鼓动无力、阴寒内盛所致,以心悸怔忡、胸闷乏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为主症,严重者可见心阳虚脱之危候。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为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的主要方剂。既往多认为,桂枝甘草汤治心阳虚损之轻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心阳虚损较重者,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心阳虚损更重者,甚则达到了亡阳之危候。但通过解析心阳虚三方证治特点,提出以上三方证当皆属急症、重症,所不同者,桂枝甘草汤重在补心通阳,兼能温营养血、化气行水、平冲降逆;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重在潜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则兼表邪不解、痰热内迫。  相似文献   

13.
芍药甘草汤拓展应用四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拓展应用四则袁洪举,黄志孝,傅玉兰,阎相民(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262500)关键词:芍药甘草汤;足跟痛;胃脘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芍药甘草汤出于《伤寒论》,其原文曰:"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里,此误...  相似文献   

14.
芍药甘草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药物配伍简单,却为柔肝敛阴、缓急止痛之经典名方,临床应用发现其镇痛作用明显。本实验研究以腹腔注射醋酸法复制疼痛小鼠模型,通过观察不同配伍比例的芍药甘草汤对该模型镇痛的影响,来研究芍药甘草汤不同配伍比例镇痛作用的异同,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芍药甘草汤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芍药甘草汤,由仲景所创,为治伤寒误治后阴阳两虚之脚挛急的著名方剂。伤寒论第59条云:“伤寒脉浮汗自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更作甘草芍药汤与之,其脚即伸。”后人多用于治疗各种腹痛症。《伤寒论》113首方中,有31首用芍药,70首用甘草,24首两药合用,可见其重要性。本方应用广泛,现就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芍药甘草汤治疗便秘的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梳理古代及现代本草、医家经验等文献中关于芍药甘草汤以及芍药、甘草治疗便秘的内容,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芍药和甘草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通下作用,芍药善于调和腹中气血,"除血痹,破坚积",除腹中邪气,从而发挥通便作用;甘草解毒,去肠中燥屎糟粕之毒邪,解毒通便。芍药甘草汤用于便秘多用生白芍和生甘草,比例为3:1至2:1,一般白芍用量在30g左右。[结论]芍药甘草汤具有较好的通下功效,以其为主方结合辨证加减适合于临床常见的多种便秘。  相似文献   

17.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新用陈瑞祥(江苏省东台市中医院224200)关键词芍药甘草汤,头痛,哮喘,胃痉挛,便秘芍药甘草汤系著名古方,汉·张仲景著录于《伤寒论》,立方本义用于治疗伤寒误治后阴阳俱虚,引起的脚挛急。细究本方之配伍法度,深感寓意深刻,理法严谨,具有...  相似文献   

18.
对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证的认识沈继泽(南京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210029)主题词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证候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证(以下简称“本证”),出自《金医要略·水气病》篇,曰:“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枝枝去芍药加麻...  相似文献   

19.
我跟随全国名老中医、脾胃病专家谢昌仁主任学习十年余 ,受益颇深 ,谢老善用经方治急症 ,观其治疗急腹痛数百例 ,每投自拟经验方“宗圣止痛汤” ,屡屡获效。1 临床应用“宗圣止痛汤”乃谢老宗守医圣张仲景《伤寒论》、《金匮》之四逆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方化裁而成 ,由柴胡、甘草、芍药、枳实 (壳 )、青皮、陈皮、姜半夏、黄芩、木香等组成基本方 ,治疗诸种急腹腔痛 ,故名“宗圣止痛汤”。谢老临证应用“宗圣止痛汤” ,依据不同病种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加减施治 ,灵活变通 ,疗效显著。如胆绞痛加郁金、内金、海金沙、金钱草、大黄以…  相似文献   

20.
芍药甘草汤,由仲景所创,为治伤寒误治后阴阳两虚之脚挛急的著名方剂。伤寒论第5 9条云:“伤寒脉浮汗自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更作甘草芍药汤与之,其脚即伸。”后人多用于治疗各种腹痛症。《伤寒论》113首方中,有31首用芍药,70首用甘草,2 4首两药合用,可见其重要性。本方应用广泛,现就其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介绍如下。1 辨证论治用法  胃肠湿热型:症见腹部灼痛,尤以下腹为甚,口干,口苦,恶心,纳呆,大便黄烂或带粘液脓血,或为纯粘液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